第56章 臺田魚塘模式

bookmark

江都十月的天氣最爲適宜,雖然沒有煙花三月下揚州的美麗,在北方漸漸寒冷的季節,這裡依然溫暖如春。

楊廣半臥在軟榻上,感受着馬車輕微的晃動,底盤的簡易彈簧抵消了大部分的顛簸,比坐轎子快,比坐馬車舒服,的確很不錯。

想到這裡,楊廣拿起一個奏摺,這是洛陽的一個御史大夫的摺子,滿口的仁義道德,之乎者也。

最後的幾句話終於暴露才說出了他的目的,彈劾楊侑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功課馬虎,玩心太重。

楊廣想起楊侑發給自己的捷報,不由得笑出聲來,貌似這些都很對呀!

可選繼承人的標準文官和帝王的標準有很大的不同,那些滿口仁義的腐儒們總是滿口的仁義道德。將帝王當成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

自己早已經遇到多次了,現在再看到這些摺子的時候,心中已經沒有了半點觸動了。

想到繼承皇位的人選,楊廣又是一陣的爲難,爲了粉飾自己奪取兄長的位子的醜聞,楊廣早已決定將接班人在太子一脈來選。

想到死去的太子,楊廣心中就一陣心痛,好在還給自己留下了三個孫兒。

楊侑三兄弟也知道楊廣的心思,雖然明面上關係很好,但是在私底下也是小動作不斷。

對於這,些楊廣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這是皇家,這就是皇家的生存之道。

楊廣回過神來,將手中的奏摺丟在一邊,拿起身邊的厚厚的一摞密函。

要是楊侑在這裡的話,一定會驚出一身冷汗,因爲上面記錄着是他在大興的一舉一動。

這些材料楊廣早已經看過了,每當楊廣看過一遍之後,總會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從製作鵝毛筆到擠兌戶部侍郎顏君成;從救濟流民成立賑災司到發放代王金令;從修建磚路到去請杜如晦,從平定孫華叛亂,最後定格在家庭聯產承包上。

“這還是那個軟弱的小三嗎?”楊廣喃喃自語。

楊侑年紀偏小,再加上楊倓和楊侗的母親又是親姐妹,一直以來楊倓和楊侗兩人之間明爭暗鬥,但是對於打擊楊侑上兩人還是甚有默契,這也就造成了楊侑軟弱善良的性格。

楊廣心中想到:“也許也只有善良的小三才會這麼拼命的去救濟流民,可一個君王光靠仁慈是不夠的。。”

雖然發放代王金令有點不符合孟浪了,但是畢竟養活這麼多人,實在是爲難這個孩子了。

楊侑這近三個月的神奇的表現,在楊廣看來,楊侑想要幹出一份功績,就是用來吸引自己注意的招術。顯然楊侑已經做到了。

楊廣會心一笑:“小三兒也長大了,也知道爭了。”

對於想做大事的皇位爭奪者,最讓楊廣喜歡。

“既然你要爭,那我就給你機會。”

楊廣拿起楊吉兒送給自己的孔雀翎筆,在楊侑的名字下方重重的劃了一道。

馬車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停下,

一個太監在外稟報道:“皇上,張貴妃的寢宮已到。”

“回去吧!”

楊廣拿着頭也沒擡的說道,他突然從楊侑的政策上有了很好的靈感。

“是!”太監聲音有點遲疑的應道。

這都已經到宮門口了,皇上卻直接的回去了,這讓盛裝打扮的張貴妃情何以堪,霎時間**之中怨氣沖天。

經過三天的休整,大多數的流民都已經恢復了體力,陸續的開始可以開始工作了。

所有人都流民都被分流,整個京兆郡遍佈都是熱火朝天的幹活場面。

在所有的流民工程之中,僱用流民最多的工程就數李家灣了,這裡整整聚集了五萬多流民,是所有流民工程中聚集最多的一個。

李家灣位於大興北方,高陵縣境內,瀕臨鄭水,地勢低窪,每年夏季的時候,這裡都會積澇成災,久而久之形成了幾十萬畝的鹽鹼地。

李家灣工程最大的目的就是要開墾這裡的鹽鹼地。最初這個工程出現之後,所有人都認爲楊侑是異想天開,因爲鹽鹼地是種不成莊稼,土地裡含的鹽分太高了。

而楊侑卻力排衆議,堅決要執行這個工程。

“別人治理不好鹽鹼地,不代表本王治理不好。”楊侑此話一出,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要是別人估計大家都會嘲笑起來,但是這話是出自於屢次創造奇蹟的代王殿下口中,這不得不讓人有點遲疑。

但是反過來又一想,要是代王殿下真的將這幾十萬畝的田地開墾出來了,那將是一筆多大的財富呀!

不光京兆郡有鹽鹼地,哪個郡縣沒有呀!。

楊侑之所以這麼有底氣,那是因爲他高中時期的地理學得好,在其中有一篇就是講的中低產田治理。

其他的方法以隋朝的科技暫時達不到,但是有一種方法卻是最爲適合現在的情形,那就是治理鹽鹼地最笨,也是最根治的方法:魚塘——臺田模式。

它脫胎於江南的桑基魚塘模式,不過這個時候江南還沒有開發,桑基魚塘還沒有形成,以後誰借鑑誰還不一定呢!

秋季正是枯水期,這個季節正是治理的好時節。

五萬流民加上週圍各郡縣的打工者,一共有八萬人。

在賑災司的有序的規劃下,被分成不同的小組,有的挖坑,有的平土。

很快,一個個臺田、一個個魚塘的位置規劃好。

這個時候,衆人才知道楊侑的打算,這貌似的確可行。

鹽鹼地治理最大的問題,就是洗地之後,過上幾年要變成鹽鹼地,現在將低窪的土地墊高,上面鋪上肥沃的淤泥,可以說是徹底根治了鹽鹼地。

不過這個方法也就是京兆郡能夠使用,因爲別人地方根本沒有這麼多的勞動力。

浩大的工程量既能夠容納儘可能多的流民,也能開墾出土地。

在這個土地價值最大時代,大量的流民帶來了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很低,哪怕開墾出來,十萬畝田地,那也是大賺特賺。

得悉了代王殿下的全盤意圖之後,所有人都心中歎服起來。不知道這個代王殿下是怎麼想出來的。

當然這一切,楊侑都推給了那個萬能的皇家藏書樓。楊吉兒這幾天在藏書樓發奮苦讀,就是想要找到一個能讓自己一鳴驚人技能。

楊侑好笑之餘,當然不會點破,讓楊吉兒多看看書,對所有人都有好處。

李家灣。

所有人都在熱火朝天的幹着活,在不遠處,楊侑和杜如晦正在視察工程的進展。

杜如晦指着李家灣對楊侑說道:“鹽鹼地的收成很低,根本沒有利用的價值,洗地的代價太大,況且如果遇到了旱澇天氣,這裡將會顆粒無收。”

楊侑點了點頭,下了馬車,點了點腳下的土地,現在才十月份,地上已經白茫茫的一片了,這些都是蒸發出來,留在地表的土鹼。

ωωω ⊕тт κan ⊕¢ 〇

楊侑伸手點了點白沫,放在舌頭上嚐了嚐,苦澀的味道頓時遍佈口中。身體受罪卻嘴硬的說道:“嗯,這些土鹼面是可以食用的。”

杜如晦心中好笑,臉上卻做出了一副一本正經的樣子道:“代王殿下所言極是,李家村的人每年的收成僅僅夠食用,但是卻是這裡的人們生活的卻很好,這全都要歸功於這些土鹼面。”

李家村的人掌握了製作土鹼的方法,大興城所有的鹼面百分之六十來自於這個李家灣。

杜如晦擔憂的說道:“代王殿下,我們的這樣開墾李家灣,以後這些李家村的人就會失去了生活來源了。”

“這你放心,我們開墾的都是略微輕微的鹽鹼地,和中性的鹽鹼地,那些產鹼最高的鹽鹼地,用工太多,效果輕微,根本沒有開發的價值。”楊侑回答道。

“不過,這也的確會對李家灣的人造成一定的影響,等土地開墾出來之後,給李家村的每人三畝地作爲補償吧!。”楊侑補充道。

杜如晦敬佩道:“代王殿下真是宅心仁厚。”

第77章 虎賁第176章 陣亡通知書第40章 賜你金令第80章 大雪第275章 抵達洛陽第5章 人形圖章第276章 城上城下第81章 燕家父子第54章 救生與死訊第220章 善後第267章 風暴來襲第144章 雕版印刷術第137章 銀——行第66章 代王三問第268章 攻略巴蜀第153章 尚書府第49章 長安大俠第169章 獸醫的逆襲第260章 楊廣之死(三)第238章 楊侑的準備第305章 困獸猶鬥第259章 楊廣之死(二)第201章 首秀第134章 商議第183章 名額第23章 幸運的許鐸第174章 天下震動第134章 商議第220章 善後第193章 抓捕李家兄妹第234章 親征第274章 瓦崗困境第135章 對策和關心第306章 朔方初戰第231章 各方反響第95章 帝國銀行第108章 新年早朝第109章 楊侑的姥爺第88章 推銷淨土第281章 王見王第255章 不平靜的新年(三)第163章 名醫雲集第94章 公交構想第296章 隔空對戰第187章 楊侗第111章 緣由第183章 名額第38章 杜如晦出山第13章 東宮府庫第46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81章 萬匹戰馬第144章 雕版印刷術第270章 盤山公路第121章 藕斷絲連第116章 預支賦稅第249章 大清洗第74章 扶風太守第183章 名額第293章 邸報第296章 隔空對戰第103章 三釐第86章 剿滅第46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284章 聯姻第150章 柴平之死第213章 第一次防守命令第77章 虎賁第111章 緣由第134章 商議第65章 代王上青樓第90章 大興揚名第111章 緣由第65章 代王上青樓第145章 反戈一擊第283章 隋三世第205章 退婚第30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133章 帝國銀行擠兌第108章 新年早朝第292章 帝王生涯第178章 密謀第258章 楊廣之死第10章 戶部沒錢了第100章 關中無盜匪第292章 帝王生涯第13章 東宮府庫第192章 商議對策第58章 李密入瓦崗第26章 投桃報李第247章 商議回師第86章 剿滅第150章 柴平之死第161章 本草綱目第236章 兩面夾擊第176章 陣亡通知書第224章 遠交近攻第76章 兵王第36章 代王金令初現第25章 陸家
第77章 虎賁第176章 陣亡通知書第40章 賜你金令第80章 大雪第275章 抵達洛陽第5章 人形圖章第276章 城上城下第81章 燕家父子第54章 救生與死訊第220章 善後第267章 風暴來襲第144章 雕版印刷術第137章 銀——行第66章 代王三問第268章 攻略巴蜀第153章 尚書府第49章 長安大俠第169章 獸醫的逆襲第260章 楊廣之死(三)第238章 楊侑的準備第305章 困獸猶鬥第259章 楊廣之死(二)第201章 首秀第134章 商議第183章 名額第23章 幸運的許鐸第174章 天下震動第134章 商議第220章 善後第193章 抓捕李家兄妹第234章 親征第274章 瓦崗困境第135章 對策和關心第306章 朔方初戰第231章 各方反響第95章 帝國銀行第108章 新年早朝第109章 楊侑的姥爺第88章 推銷淨土第281章 王見王第255章 不平靜的新年(三)第163章 名醫雲集第94章 公交構想第296章 隔空對戰第187章 楊侗第111章 緣由第183章 名額第38章 杜如晦出山第13章 東宮府庫第46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81章 萬匹戰馬第144章 雕版印刷術第270章 盤山公路第121章 藕斷絲連第116章 預支賦稅第249章 大清洗第74章 扶風太守第183章 名額第293章 邸報第296章 隔空對戰第103章 三釐第86章 剿滅第46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284章 聯姻第150章 柴平之死第213章 第一次防守命令第77章 虎賁第111章 緣由第134章 商議第65章 代王上青樓第90章 大興揚名第111章 緣由第65章 代王上青樓第145章 反戈一擊第283章 隋三世第205章 退婚第30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133章 帝國銀行擠兌第108章 新年早朝第292章 帝王生涯第178章 密謀第258章 楊廣之死第10章 戶部沒錢了第100章 關中無盜匪第292章 帝王生涯第13章 東宮府庫第192章 商議對策第58章 李密入瓦崗第26章 投桃報李第247章 商議回師第86章 剿滅第150章 柴平之死第161章 本草綱目第236章 兩面夾擊第176章 陣亡通知書第224章 遠交近攻第76章 兵王第36章 代王金令初現第25章 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