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通告

(洪武二十八年有閏六月,所以回到瓊海是快七月,而不是八月)

“我會安排下去,議題是什麼?需不需要先通告一下?”

內閣的會議維持了十個多月,黃子澄對內閣的玩法也是熟悉,自然知道這種擴大會議不是那麼簡單,大王肯定是有新的東西要提出!

見此朱允熥點了點頭,“第一議題,警監體系的建立,職權,人員,附屬機構的,每年財政支出,這個肯定要談。

第二議題,海事局體系的建立,職權,人員,等於系列問題,讓幾家都提出自己的方案,最好能拿出未來五年遠洋貿易,及南洋貿易的規劃!

第三議題,普及蒙學教育,此政策惠及瓊海國五歲至八歲的孩童,要求三年內普惠孩童達到總體的二成,五年之內達到三成,十年之內要超半數!”

“女童是否在其中?”黃子澄問道。

對於普及蒙學教育,黃子澄,解縉,解淪等一系列受‘心學’影響的官員是支持的,哪怕對於普及蒙學教育中可能花費資源,精力,人力,心中也多有這邊。

可是對待‘女童受教育’這一塊,彼此之間一直存有爭論。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上面的影響已不是一年兩年。

而且只普及蒙學,感覺沒什麼意義!

最爲關鍵還是錢,讀書可不是提供幾頓飯的問題,半大的小子吃垮老子,五歲的孩子吃不了多少,可孩子是會不斷成長的……

男童也就算了,女童吃怎麼多,腦筋真的不好轉變!

“我說的是所有,自然包括女童,財力不需要考慮,遠洋貿易的利潤你也已經看到,貿易一開金銀就會源源而來,有了金銀就能變化成爲食物,女童蒙學的關鍵不是女童本身,而是要打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陷阱?

到了今天,黃先生難道還覺得女子不應該讀書嗎?”

說着,朱允熥掏出那份蔣瓛統計的數據,“看看吧,這是應天府過去三十年女子生育的死亡數據,及孩童體態的情況。

這個問題非常的麻煩,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能想到的切入點就是女童蒙學,讓女子受到教育。

現在只是蒙學,三年之後我還會開辦女子鴻學,提升女子的思想和學識,從而杜絕這上面的事情發生!”

“大王你應該知道,就長遠來說我支持女子接受教育的!”

雖取了公文,但黃子澄並沒有去看。

人心有偏向,瓊海的百姓纔是他們碗裡,未來拿下中原,那也只是未來。

更改瓊海一地的思想容易,但想要更變中原卻難,。

瓊海他們花了三四年的時間,路才走了一半,想扭轉受名教思想蠱惑千年的中原思想,所需花費的時間更長。

如果女子可以獲得教育,當官,日後佔據中原之後,瓊海心學一派就不會因人手不足而去接納中原舊有勢力,這將確保心?學的純正性。

同時相對於生存,利益之爭,學識思想上的爭鬥反倒更爲慘烈,只有團結更多的自己人,方能避免一着不慎滿盤皆輸的局面。

“不要接受,而是要去做,瓊海纔多大,管理人員的需求是恆定,可中原有多大,身爲行政總理你當考慮。

洪武早年大量的江南士族入駐朝堂,中原士族的原罪未被清理便登上朝堂……

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就是因爲皇爺爺的勢力缺少官員,缺少能成爲官員的讀書人!

哪怕這些人先祖,乃至自身,曾站在蒙元的立場上欺壓百姓,令我漢族兒女淪爲牛馬,但爲了江山,爲了百姓,更快的恢復民生,不得不去接受,接納這些人!

就連到那個斷了脊樑,膝蓋骨變得軟趴趴的孔家,照舊送上神龕。

先生若是不想看着我們的事業,被這些人玷污,那就請多多考慮一下女童蒙學的事,怎麼說這些女童纔是自己人!”

說完朱允熥閉上眼睛。

枷鎖女子身上的東西太多,僅一個蒙學問題,都需要朱允熥說出這樣的藉口,只能說是他被現實逼的沒辦法。

但他口中所言是否會成爲未來呢?

沒有,一成可能都沒有!

只要朱允熥還存在,他就會去清洗這些原罪,用其血腥的手段去劃下一道不可逾越的紅線,重塑種花文明,延續漢唐風骨,宋時的爛漫……

“此事我會認真考慮!”

黃子澄珍重的說道。

本身他就支持女子蒙學,只是受限於大環境,思維沒有徹底跳出名教的框架,如今被朱允熥怎麼一激,罵名就罵名吧,總比自身創造的成果被人玷污來的好。

是自己死後背上滔天罵名,還是讓中原名教去死,這根本不用去想。

“行了,也別有太大的壓力,瓊海終究是我們的瓊海,不是那些士林腐儒的瓊海,只要是正確的,我都會永遠支持下去!”

拍了拍黃子澄的肩膀鼓勵道。

“我們不堅持,以後還怎麼堅持,我會在會議之前說服多數人,確保第三議題爲補充,而不是討論是否可行!”黃子澄一臉凝重的說道。

“放鬆一點,你要相信大家,三年的時間思想若是還不能轉變,那這種人也不配留在我們中間!”

“是怎麼一回事,可問題是,第一批女子教師怎麼選擇,男女之防不是那麼容易破的!”黃子澄快速問道。

“黎族的女子速成班,可以多搞幾屆?”

“大王的意思是讓黎族來做這個老師?”

“爲什麼不可以,黎族本身就以女性爲尊,規規矩矩本來就少,瓊海本地不少漢民體內都有黎族的血液,讓黎族做老師,一可以保留黎族的文化傳承,二可解決男女之防的現實問題,三,真的鬥起來,不是我看不起那一小撮人,他們真未必乾的過黎族的女士!”朱允熥無良的笑道。

“老東西,你出現的倒是準時!”

清晨,朱允熥走進後花園,張定邊不知什麼時候已坐在花園中飲茶。

“不是我準時,而是你小子遲到。

湯昱那邊我安排好了,不說脫胎換骨吧,半年之後至少不會再是那鬼樣子,倒是你還沒起來了!”張定邊飲了一口茶,“開始吧!”

“我可是半沒懈怠!”

朱允熥抽出木刀,唐刀的力量已經掌握,但真正的練刀還是要從木刀開始,免得傷到了自己。

不知用什麼木料製作的木刀,重量上與唐刀絲毫沒什麼區別,手感反倒更好了。

“是否懈怠,等我看了再說!”

第111章 財大氣粗第367章 沉沒第509章 理所應當第567章 含義第425章 基礎第174章 名留青史第155章 不算罕見第189章 背鍋俠第140章 搭建第146章 威望第36章 後悔第207章 多爭取幾個第341章 毒辣第498章 疲憊第569章 階梯型第527章 休息之地第37章 講究平衡第381章仁慈第238章 情誼滿滿第145章 捧上雲霄第93章 往死裡整第379章海外貿易的擴張第299章 榮耀第342章 生存技巧第107章 不熟練第240章 好奇第396章 敗點第325章 武力第119章 迷茫第305章 隨意猜測第260章 玩物第435章 彙報第304章 偶遇第233章 無底洞第162章 災民的問題第333章 謾罵之聲不斷第543章 勢要前行第442章 落實第284章 無法分辨第499章 抵達瓊第371章 贍養第442章 落實第468章 取名的藝術第34章 目光灼灼第292章 歡喜無比第210章 賞諸兵第228章 香火供奉第505章 爵位不同第455章 後會無期第33章 承受不起。第528章 想法。第351章 謀劃第69章 生活的根本第168章 解釋第191章 一切照舊第444章 記上一筆第40章 倒大黴第432章 配套措施第363章 神態第566章 南北勢力第168章 解釋第75章 不參假第306章 大明賦稅第390章收成第206章 齊活第493章 考慮長遠第512章 無法解決第44章 承諾第137章 前期安排第438章 代表高消費第301章 淚眼婆娑第114章 反駁了第64章 失了心智第477章 好奇第250章 面露艱難第395章 不確定第292章 歡喜無比第140章 搭建第351章 謀劃第72章 賠禮第488章 抱團第382章牴觸心理第41章 憲級公約第506章 策劃書第240章 好奇第441章 好好思考第361章 通告第530章 優先採買權第217章 有趣靈魂第565章 打了個對摺第425章 基礎第272章 新兵耕種第109章 精細改造第501章 自家人第37章 講究平衡第86章 名聲太小第247章 彈劾第260章 玩物第260章 玩物第326章 完善制度
第111章 財大氣粗第367章 沉沒第509章 理所應當第567章 含義第425章 基礎第174章 名留青史第155章 不算罕見第189章 背鍋俠第140章 搭建第146章 威望第36章 後悔第207章 多爭取幾個第341章 毒辣第498章 疲憊第569章 階梯型第527章 休息之地第37章 講究平衡第381章仁慈第238章 情誼滿滿第145章 捧上雲霄第93章 往死裡整第379章海外貿易的擴張第299章 榮耀第342章 生存技巧第107章 不熟練第240章 好奇第396章 敗點第325章 武力第119章 迷茫第305章 隨意猜測第260章 玩物第435章 彙報第304章 偶遇第233章 無底洞第162章 災民的問題第333章 謾罵之聲不斷第543章 勢要前行第442章 落實第284章 無法分辨第499章 抵達瓊第371章 贍養第442章 落實第468章 取名的藝術第34章 目光灼灼第292章 歡喜無比第210章 賞諸兵第228章 香火供奉第505章 爵位不同第455章 後會無期第33章 承受不起。第528章 想法。第351章 謀劃第69章 生活的根本第168章 解釋第191章 一切照舊第444章 記上一筆第40章 倒大黴第432章 配套措施第363章 神態第566章 南北勢力第168章 解釋第75章 不參假第306章 大明賦稅第390章收成第206章 齊活第493章 考慮長遠第512章 無法解決第44章 承諾第137章 前期安排第438章 代表高消費第301章 淚眼婆娑第114章 反駁了第64章 失了心智第477章 好奇第250章 面露艱難第395章 不確定第292章 歡喜無比第140章 搭建第351章 謀劃第72章 賠禮第488章 抱團第382章牴觸心理第41章 憲級公約第506章 策劃書第240章 好奇第441章 好好思考第361章 通告第530章 優先採買權第217章 有趣靈魂第565章 打了個對摺第425章 基礎第272章 新兵耕種第109章 精細改造第501章 自家人第37章 講究平衡第86章 名聲太小第247章 彈劾第260章 玩物第260章 玩物第326章 完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