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此預想,這場交流不說困難吧,至少再推進也不應該太順利。
但真實接觸之後,他們在倭寇的身上,根本就沒見什麼兇殘,野蠻,感官上那些倭寇更像是一條狗,順從,服從,尤其是在幾路海商代表面前,那完全是將自身尊嚴當草甸子踩。
到底什麼樣子的倭人,纔是真實的倭人?
一時間弄得常向東,黃興都有些分不清。
直到他們看到那些倭寇首領親手處決手下的時候,方纔明白的過來,這些倭寇究竟是怎麼樣的,也慢慢理解了朱允熥的評論……
“倭國諸島的價值,與我瓊海存有巨大的互補性,土地,人力,資源,及地理位置,無不如此!”
倭國的存在,對於中原並不陌生,隋朝便有遣隋使者,到了唐朝之後,遣唐使的規模逐漸擴大。
尊禮,崇佛,謙卑,視中原王朝爲君父的倭國,除去最開始有些自大,在官方文書中自稱日出之國外,整體給士族的印象極好,甚至還在朝鮮之上。
誰讓朝鮮,在蒙元鐵騎還沒踏進其疆域前,便第一時間換了衣冠,以示臣服。
烏鴉是看不到自己的黑。
中原士族同樣也看不到……他們看不到南宋衍聖公的驚天一跪,看不到自己身爲元朝官員欺壓百姓的黑暗歷史,更看不到時至今日自己那張任在欺上瞞上的嘴臉。
只看到……學法自身的朝鮮,毫無骨氣與氣節,背棄了儒家“仁義智信義”的核心教義,換了衣冠的舉動。
這也就導致,洪武初年哪怕大明與倭國外交不善,江浙一帶有倭寇爲禍,但整體風評上,倭國強於朝鮮,這一感官尤其是在洪武二十年後更爲明顯。
爲何如何?
原因很簡單,因爲欺瞞,因爲李成桂!
李成桂,朝鮮王朝的開國君主,朝鮮半島的天降猛男。
相同的歷史,同樣反抗元朝通知,類同的開國之功,按理來說朱元璋與李成桂之間本該心心相惜。
可問題是在大明開國後沒多久,當時佔據朝鮮的高麗政權,便與大明建立了藩屬國關係,甭管是捏着鼻子認的,還是有其他考慮,法理角度上,高麗政權纔是大明認可的藩屬國,而不是李成桂後來建立的朝鮮王朝。
因此李成桂的行爲便是造反。
造反也就算了,問題在於造反成功後李成桂瞞了兩年時間,纔將情況通報大明,導致大明知曉有李成桂這個人,還是在洪武二十年,而李成桂造反之實已發生四年。
甭管大明對藩屬國是什麼態度,就這一行爲,你李成桂,你朝鮮幾個意思?
也就是大明要穩民生,穩發展,老朱年歲大了,不然按照中原的規矩,信不信,當年就滅了你!
說回倭國,倭國的情況就要好太多,自身哪怕正在生亂,洪武三年就跪了大明,縱有不城,倭國王良懷還是排了“僧祖來俸稱臣”,面子上給足了大明想要,朱元璋雖有所不喜,卻也沒再大動干戈。
至於南方倭寇的問題,在大明看來不過是皮癬,若無後續歷史做參考,倭寇的問題在洪武年,大明高層眼中也就那樣。
說到底就是信息差下,做出的錯誤判斷。
不過瓊海因有朱允熥在,迷霧已經被撕開,不僅在方方面面正視倭國,更是動了全境佔領,高強度殖民的念頭。
不會再被表面的玩意所騙!
“我個人覺得,對於倭國,我瓊海瞭解的比大明多了一點,但這一點也是有限!
此番倭人既然邀請,那就當藉此北上,親身實踐的看一看!”
想了想,黃興開口道。
歷史上,這個時間點,倭國已結束了南北戰爭,南朝勢力逐漸衰落,三神器已移交北朝天皇,室町幕府開始享受成果,逐漸掌權倭國,從光明天皇開始,逐步被架空北朝天皇權勢,與現任後小松天皇身上只剩下最後一點餘輝,室町幕府的時代即將開始。
可具體倭國發生了什麼?
後世研究這一塊也僅僅只是知曉一大概,更別說朱允熥這種關注都沒關注過的,瓊海是有多路海商控制了好幾支倭寇,但這些倭寇終究遠離倭國本土多年,信息,消息面上存在巨大的延後性與侷限性。
可按軍機的規劃,最早洪武三十年下半年,最晚洪武三十一年上半年,瓊海就會對倭國本島動兵。
相關的情況目前沒有,如果可藉此機會北上,進入倭國本島,具體瞭解倭國現狀,對於整個大戰略而言,將是巨大的補充。
可是要接受邀請去了,大王的婚事肯定是無法參加,常向東心心念念登上瓊海的想法又將再度告破。
“眼下的情況,從國內調人也不現實……”
捏了捏鼻樑,常向東苦笑,幾度有機會南下登臨瓊海,幾度機會告破,要不是常向東知道事爲意外,真的,常向東都快懷疑,自己是否和瓊海八字不符,不然怎麼就這麼背呢!
“快一點,大王的婚事或許趕不上,但先生想要入瓊海的想法,今年應該能成,只是北上這一路,我們的人手是否太少了!”
機會難得,放棄一開始就不在各類選項中,唯一考慮就是人員配置和進入倭國後要做那些事。
“人手!
可以從南直隸調取,不需要從瓊海派,可以的話,藍開以及其手下火器連要帶在身邊。
這樣便可以保障自身。
難點在於,你能否獨立一人,負責中原事務,不能就要從瓊海另外調人!”
常向東看着黃興。
倭國不在佈局中,一旦人跑過去了,消息就徹底斷了,這些年來中原事務被理順,要沒理順常向東也不敢往瓊海跑,但這跑是在消息不斷的情況下,有飛信體系來,常向東在哪裡都可以處理中原事務,可倭國眼下爲一信息盲區。
想了想,黃興搖了搖頭,“我一個人不行的,人都沒認全,機會我想要,但我還背不起這後面責任!”
“那就只能從瓊海調人了!”
頭大!
意外來臨,總是那麼的麻煩,核心還是少能主政一方的官員。
常向東想了想,“儘快發信吧,具體我要好生思量一番,另外看看最近有沒有我的船到舟山,如果可以,最好是坐自己的船過去!”
“是!”
倭國爲什麼要邀請瓊海北上,看重的自然是利益,人心貪婪,看着瓊海沿着大航線大賺特賺,如今國內內務整好,自然就要想着與外界撈點回家補充家用,也就是硬實力不足,不然搞不好就是直接動手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