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反常

一位長久待機的帝王,能改變其心意的人多已死了,近來又沒什麼大事,怎麼可能做出這般反常的事?

還有就是什麼時候冊封朱允炆,您老不考慮嗎?

朱允炆剛得大功你不去借此良機冊封,莫非還要拖延一段時間,朱允熥那邊都立國三年了!

當初懿文太子死後,那個急切的要立下儲位的君王,莫非不是您老?

再說了,不冊封去歲你幹嘛將諸王長子入京?

搞不懂,摸不透,每一樣都帶了一點,但每一樣的結果無不超出他們猜測!

“……餘一人之罪,無及萬夫……”

就在各類猜測的同時,曾多次出現在罪已詔中的兩句九字之言化爲音符出現在奉先殿內,驚恐之下無數人本該低頭聆聽聖旨的諸臣紛紛惶恐的擡起頭來,看着御座上那道身影,跟着又連忙低下頭來。

要出大事!

罪已詔!

洪武大帝竟然下了罪已詔,這可是罪已詔啊,而且還是爲了寶鈔下的,這是要變天的節奏!

……

罪已詔是什麼?

說白了就是皇帝下詔書,承認自己做錯了,向上天以及百姓承認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下詔多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遇天災,或者就是政權出現不穩的時,一般來說效果都非常好,畢竟這是皇帝認錯,老天都不追究了你還追究個啥?

只要不是一朝政權還沒到崩潰的地步,罪已詔下發下去,民間多少會給出積極地反饋,從而獲得一個喘息的機會。

歷史上最著名的罪已詔,爲漢武帝劉徹所下的《輪臺詔》,承認了其窮兵黷武,有害天下的行爲,但下歸下,後面的仗該打還是打,只不過有了這份罪已詔之後,民間的怨氣的確壓下去不少。

而罪已詔最早的記錄則由《尚書》記錄,《尚書•湯誥》所記就是大禹,商湯兩人的罪已詔。

對此記載大致是大禹等帝位,無意中看到犯罪的人,就傷心地傷心地哭了起來,左右問其遠古,禹曰“堯舜之時,民皆用堯舜之心爲心,而予爲君,百姓各以其心爲心,是以痛之。”

如果這不是編的,那就是中華歷史上第一份口述的罪已詔。

而第一份明文的罪已詔,則在商滅夏侯,湯佈告天下,安撫民心所有,史稱“湯誥”,在“湯誥”中,商湯檢討了自己過錯了,伴隨着這份詔書取得了預期效果,後來又被百般附會逐漸神化。

這纔有了罪已詔的模版!

至於“餘一人之罪,無及萬夫”則出自《呂氏春秋》,發展到今天基本上已經成了範文模版,與後世罪已詔中常現!

……

可問題是朱元璋是什麼人?

自古得位最正,強權霸道之極的存在,那是連到馬皇后,朱標苦心勸說都聽不進的主,用老朱自己的話說,真要有罪,那也罪在百官,咱請他們出來治理天下,天下出事豈是我的過錯?

然而這是逼得全天下爲其低頭的帝王,卻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自己下了罪已詔……所有人的腦子在這一刻都感覺不夠用了。

“夠狠,夠硬,看來在寶鈔之事上,老朱是下了死決心了!”

一切的始作俑者,朱允熥在這一刻全身都顫抖起來,不是因爲害怕,而是因爲激動!

真的激動!

禮數古代皇帝,全數四百多人,平庸者三百八十多人,有所功績者不過數十人,而能稱之爲帝王不過兩手。

就算是拿各朝開國皇帝來說,能和老朱相比也就秦始皇一人。

能與這位大帝同時代,那是百姓的福分,是天下的福分,唯獨不是官員勳貴的福分,可朱允熥是有後世記憶的,無比清楚在歷史正面積極性上,朱元璋的存在代表了什麼!

朱元璋肯定是有瑕疵的,但瑕不掩瑜,這絕對是好皇帝。

能難的是年進七旬,朱元璋還在不斷學習,如今更是爲了民生考慮,於晚年發下這一份詔書。

要知道,硬漢狠人朱元璋,在歷史上可是半分罪已詔都沒有下過!

這樣的態度,這樣的果決,所圖爲民,所慮爲國,難道不應該去學習嗎?

石破天驚!

真正的石破天驚,奉先殿內所有人呼吸都在這一刻停止,腦子則轉得飛快,再心思單純的人在這一刻也明白,聖旨接下來的內容恐影響大明數十年,乃是數百年之久,並且包含了朱元璋的意志,無數人將因此而生,但會有更多的人或將因此而死!

刺激啊!

這場大朝會真的刺激,不按常理的牌出的一套一套……

之前朱允熥那通王八拳,之前被人當做歷年大朝會的巔峰操作,沒想到最後這份聖旨纔是。

要不是真的不方便,所有人都想端上一壺茶好嘮叨嘮叨。

無奈,只能聽下去。

不過聽得更細心,更謹慎,完全沒有早先的浮躁,呼吸節奏下意識的控制起來。

聖旨依舊!

洪亮的聲音依舊,罪已詔只是前文,後面的內容纔是重點。

改革分成三大塊,以朱元璋意志爲中心,吸收了北宋三司的體系,加入了朱允熥的方案。

第一塊爲改制,改制門下省。

門下省,爲三省之一,雛形出現在東漢之時歸屬少府,職責爲侍皇帝左右,贊導衆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進入南北朝之後門下省權勢日益增強,北朝更是政出門下省,爲中央行政中心,隋唐之時執掌機要,負責審查,封駁,簽署奏章,後隨着尚書省崛起,六部權勢逐漸加重而失去權柄,成爲了一個監察機構。

進入洪武年間後伴隨着朱元璋加強皇權,廢除丞相,直接管理六部,如今大明的門下省雖然還在,但已經是一空殼子。

空殼子好啊!

直接就可以拿來用!

首先,明確歸屬,中書省直屬皇帝,不受任何部門管束。

接着就是往裡面填充部門,一遷宮內四司之一的寶鈔司入中書省,二遷宗人府經歷司入中書省,三遷錦衣衛三千戶所入中書省,四遷戶部,度支,鹽科,鈔關並中書省。

三入一併,明確各司歸屬,算是徹徹底底剝奪了戶部,度支,鹽科,鈔關的職權。

……

第二塊,設立銀臺!

銀臺執掌門下省併入八部,執掌全國金銀調度,寶鈔印刷,兌付,金銀銅礦開採等權,非銀臺使者無權對銀臺進行干預。

銀臺,設十一銀臺使,此十一人分別爲宗人府左右宗正,戶部尚書,及下屬八司之長。

……

第524章 支柱產業第80章 追求飛昇第571章 戲碼第216章 定心丸第373章 和睦第280章 饒有興趣第92章 不能讓他失望第400章 再次壯大第146章 威望第283章 廣泛傳播第431章 死記硬背第353章 訴求不同第440章 出言附和第339章 說三道四第349章 主體秩序第225章 培養起來第486章 放鬆之地第49章 絕對不能慫第251章 族譜第152章 嚴密第409章 凝固第451章 失分點第287章 權勢第153章 以工代賑第98章 驛站第367章 沉沒第559章 猜測第331章 解釋第262章 躲躲藏藏第558章 蹩腳第152章 嚴密第347章 憑實力第257章 不瞭解第430章 解釋第310章 維護第487章 掀起起義第503章 枷鎖第482章 言語凌亂第194章 大明勳貴第427章 一次性付清第287章 權勢第47章 拿捏第494章 掠奪第23章 轉轉第83章 質樸第259章 添丁第47章 拿捏第178章 寶鈔貶值第155章 不算罕見第391章平安的心思第69章 生活的根本第220章 威懾第488章 抱團第480章 拍板第318章 不言而喻第319章 思潮就第16章現在不後悔第106章 腦子靈活第123章 告知第53章 不關心第324章 厭惡第21章 根本沒辦法第538章 信件第7章 省親第50章 信息泄密第302章 驚恐的目光第291章 妙不可言第432章 配套措施第482章 言語凌亂第307章 不堪入耳第231章 意圖第51章 不可能浪費第69章 生活的根本第121章 好事第91章 把握全局第350章 通縮第513章 千人有千樣第27章 出言相勸第327章 順利第356章 一路跟隨第516章 一場考驗第114章 反駁了第124章 演習第203章 目的達成第152章 嚴密第383章獲得爵位第121章 好事第23章 轉轉第74章 不缺冰第194章 大明勳貴第276章 亂七八糟的毛病第137章 前期安排第347章 憑實力第248章 虛實第228章 香火供奉第545章 認可的含義第296章 不爽很久了第571章 戲碼第355章第58章 羨慕非凡
第524章 支柱產業第80章 追求飛昇第571章 戲碼第216章 定心丸第373章 和睦第280章 饒有興趣第92章 不能讓他失望第400章 再次壯大第146章 威望第283章 廣泛傳播第431章 死記硬背第353章 訴求不同第440章 出言附和第339章 說三道四第349章 主體秩序第225章 培養起來第486章 放鬆之地第49章 絕對不能慫第251章 族譜第152章 嚴密第409章 凝固第451章 失分點第287章 權勢第153章 以工代賑第98章 驛站第367章 沉沒第559章 猜測第331章 解釋第262章 躲躲藏藏第558章 蹩腳第152章 嚴密第347章 憑實力第257章 不瞭解第430章 解釋第310章 維護第487章 掀起起義第503章 枷鎖第482章 言語凌亂第194章 大明勳貴第427章 一次性付清第287章 權勢第47章 拿捏第494章 掠奪第23章 轉轉第83章 質樸第259章 添丁第47章 拿捏第178章 寶鈔貶值第155章 不算罕見第391章平安的心思第69章 生活的根本第220章 威懾第488章 抱團第480章 拍板第318章 不言而喻第319章 思潮就第16章現在不後悔第106章 腦子靈活第123章 告知第53章 不關心第324章 厭惡第21章 根本沒辦法第538章 信件第7章 省親第50章 信息泄密第302章 驚恐的目光第291章 妙不可言第432章 配套措施第482章 言語凌亂第307章 不堪入耳第231章 意圖第51章 不可能浪費第69章 生活的根本第121章 好事第91章 把握全局第350章 通縮第513章 千人有千樣第27章 出言相勸第327章 順利第356章 一路跟隨第516章 一場考驗第114章 反駁了第124章 演習第203章 目的達成第152章 嚴密第383章獲得爵位第121章 好事第23章 轉轉第74章 不缺冰第194章 大明勳貴第276章 亂七八糟的毛病第137章 前期安排第347章 憑實力第248章 虛實第228章 香火供奉第545章 認可的含義第296章 不爽很久了第571章 戲碼第355章第58章 羨慕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