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離不說話,這寶間之中的氣氛就稍微顯得有些尷尬,看到王離這般氣定神閒,淳于越不由得高看了王離一樣,真不愧是將門虎子,有成大器之風。
要是其他人年輕人的話,見到自己早就嗷嗷叫,迫不及待的發表自己的觀點了,那裡會這般。
淳于越知道,自己既然是來尋求幫助的,那自己就要由自己先開口才是,此子的惡行那可是赫赫有威的,前不久纔將胡亥公子給收拾了一頓。
這幾天雖然不知道爲啥會對自己這般客氣,但始終是本性始終是難移的,率先開口道:“不知公子對陛下下挾書令一事有何看法,現在滿朝文武都在爲此事終日惶恐,不知陛下會作何定計,但我等百官,享黔首之俸,自當是爲天下百姓計,要是陛下真的下發挾書令的話,那天下黔首勢必會無書可讀,我儒家所倡導仁義之本便也會丟失吶。”
“不久前公子扶蘇找老夫說過公子天人合一,君權神授之念,此番論調,老夫生平未見,今天特來請教公子。”
王離看着淳于越,本來以爲這老小子會跟自己扯上一番大道理,但是想不到這老小子一上來就擺出了是求教的態度來的,這倒是令自己猝不及防。
道:“淳先生,心中時時刻刻懷念着天下黔首百姓,真乃是天下黔首之福,要是我大秦百官都如先生一般,那我巍巍大秦定可萬年。”
一通馬屁送上之上,又接着道:“但現在陛下發挾書令態度之堅,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勸的動的,而且陛下現在已經堅定的認爲只有法家纔是治理國家最好的手段,先生認爲,要是你們儒家還在墨守成規,按照周和春秋之法去治理國家,毫無變化的話,此等方案,不要說是陛下,就連我都難以苟同。”
王離說的也還算是委婉,但在淳于越心中雖然是認同這番話的,但是始終是有一點點的不高興,這就是典型的說明了儒家無用嘛。
道:“公子未免言過其實也,當今天下,惟我儒生最多,要是儒生無用的話,那這些人又何必學儒……”
看着有些激動的淳于越,王離覺得是不是自己說的太猛了一點,裡面道:“先生想必是誤解我的意思了,我並非是說儒家無用來,恰恰相反,在我心中,要治理這天下還非儒家不可,但是要是儒家還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在辦事情的話,那陛下未必會用啊,所以先生的念頭得變上一變了。”
聽到王離的話之後,淳于越心中早就是十分不滿了,語氣變得有些僵硬,道:“那公子以爲我儒家要如何改變。”
王離鄙視的看了一眼這老小子,耐着性子解釋道:“先生,當今天下都是陛下的,包括儒家,所以儒家當是爲陛下服務的纔是,所以現在先生要想的是讓陛下的意志爲主,儒家的意志爲輔,在承認陛下之權力是上天所授予的,永生永世陛下之權都無人可奪。”
“如此一來,既是承認了陛下的地位,同時也給陛下這至高無上的權力找到了源頭,這便是君權天受,先生想一下,如此之般的話,則這天下民心總共會逐漸的靠向陛下,陛下得到好處了,又怎麼會不重用你們儒家士人。”
“先生可得記好了,要是陛下用你們,你們纔是官,可以爲天下黔首請命,讓天下的黔首因此而受惠,要是陛下不用你們的話,那你們儒家只能是士人,永遠也不可能爲天下百姓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來的。”
淳于越聽着王離這略微有些離經叛道的話語,同時又不得不承認此話有理,淳于越不管是知識在博,地位在高,但是手中終歸沒有任何權利。
自己心中的爲政理念也無法施行,但是又固守己見,今天聽到王離的話以後,淳于越感覺自己是看到了希望一樣,要是王離的這番話去呈給陛下的話,淳于越有把握,嬴政一定會用。
因爲這些年來,嬴政雖然掌握着這天底下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終歸少了合理性,因而做事情只能採用高壓政策,但是要是這一個方案上去的話,這天下的高壓勢必會找到一個宣泄口,而儒家士人也會逐漸的被任用。
但是淳于越同時還有着儒家心中的固執,如此做的話,那儒家豈非是成爲了嬴政統治這天下的工具,那這樣豈非是喪失了儒家本心。
道:“公子,小老兒知道此事如果按照公子所言的話,則對天下黔首是必定有巨大好處的,只是這般做派,我怕儒家士人會喪失了心中的道義堅守,只會成爲那趨炎附勢的小人。”
說道趨炎附勢的時候,淳于越還看了看王離,覺得王離對這幾個不僅是領悟頗深,應用的也是十分到位。
看着淳于越有鬆動的趨勢,王離就覺得此時十有八九可成,畢竟淳于越一直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現在找到了一條可以實施的路徑,但是需要一個臺階下來纔是
立馬道:“先生,此事過於多慮了,儒家之人都如先生一般爲國着想,所以先生大可不必擔憂其他的事情,目前要做的事情,就是讓陛下認可儒家,認爲儒家之人對這天下是有貢獻的,不是一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讀書人,兩日後的廷議,先生知道咋做了不。”
“先生切記,陛下會不會聽事古分封那一套的,要是先生心中還有儒家,想爲儒家的發展做貢獻的話,先生定要再造儒家,打造出一個適應我大秦的儒家纔是。”
聽着王離再造儒家四字,淳于越心中激情涌動,奮發之心再起,覺得王離說的有道理。
淳于越走後,離香看着王離,眼中都是滿滿的崇拜,道:“公子可真厲害,,懂的可真多納,那些大道理,離香可是都不懂啊,不過離香覺得公子說的好有氣勢。”
看着這妮子,王離笑道:“小香香,本公子會的那可多了,以後在讓你一一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