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文星仔細的看了一遍病歷。
肖亮。
年齡16歲。
主訴:腹痛3年。
現病史:3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開始出現腹痛,呈間斷性隱痛不適,伴間斷腹脹,伴裡急後重,無畏寒、發熱,無噁心、嘔吐,無腹瀉、便血,患者於多家個體診所治療後效果差,後於四河省人民醫院就診,給予輸液治療(具體不詳)後症狀緩解不明顯,回我院治療。
既往史、個人史倒是沒什麼特殊。
“這個病人考慮慢性腹痛,腹部彩超、CT、增強CT、腹部MRI都已經做過了,但沒發現什麼異常,我認爲應該做一次剖腹探查。”
主管醫生劉俊首先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腹痛原因不明,
的確是剖腹探查的指針。
“剖腹探查的確是腹痛原因不明的手術指針,但這個病人才16歲,大切口留下的大傷疤對於未來肯定有一些影響,我建議能不能先保守治療?“
張強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也是,
16歲的孩子。
他的未來還很長,
直接在他腹部留下一條20cm長的切口,好像並不完美。
“那你說怎麼保守治療?”
“抗感染、解痙、對症。”
“可這些他在四河省人民醫院都用過了,效果不好。”劉俊反駁。
“那如果剖腹探查未發現異常,那又怎麼辦?如果是腸易激綜合徵這類非器質性疾病,或者就是個胃腸炎,剖腹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但,沒打開你怎麼知道沒問題?如果是缺血性腸病,不做手術又如何治療?”
兩人情緒頗爲激動,一副要吵起來的樣子。
但大家都樂呵呵的看着,
醫學嘛,
不就是在爭吵中進步的嗎?
李孝軍也加入了討論。
他的意見更傾向於劉俊,需要手術剖腹探查。
畢竟普外科就有這麼一句話:不管到底是什麼病,先把肚子打開看看。
但對於一個才16歲的孩子來說,直接打開肚子,的確有些殘忍。
衆人都擺明證據,各說其詞。
認爲需要做手術的一方,大多是從疾病本身來考慮。
而認爲不需要做手術的一方,則更多的是從人文方面考慮。
甚至張強已經搬出了【慢性腹痛基層診療指南】,上面明明白白寫着:慢性腹痛需警惕心理因素。
衆人爭吵最終沒有得到結果。
最終,又到了鄧立明拍板的時候了。
“我們先去看看病人吧。”
鄧立明說話了,衆人也站了起來,跟着鄧立明一起去看看病人。
脫離了病人來談手術方式的做法,無疑於耍流氓。
不過大多病人的手術指針比較明確,術前討論的時候看病人的情況並不多。
劉俊拿着病歷牌走在最前頭,帶着路。
31牀。
禹文星看見病人的時候,有些驚訝。
明明是一個16歲的孩子,看起來卻很矮,消瘦的可怕,臉上的骨骼分明,眼睛內陷,一副極爲疲憊的樣子。
身上的衣服倒是乾淨,但卻讓那幾個補丁更加顯眼。
一個女性坐在病人的牀旁,本是低着頭,聽見有人來才擡起頭,頭髮有些凌亂,瞳孔之中有血絲,
看的出來,
她是病人的母親,很疲憊。
“劉老師。”
她站了起來,
有些卑微,有些膽怯。
“恩,這是我們科室主任鄧主任。”
“鄧主任。”她又搓了搓手,一臉期盼的望着鄧立明。
鄧立明和藹的笑着,開始問起了病史,
病人也很害羞,聲音很小,有的地方記不清楚,病人的母親就會幫着回答。
又問了問家庭情況,當得知病人的父親早已去世之後,鄧立明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
問完之後,鄧立明開始查體。
看的出來,
病人的疼痛並不明顯,但範圍卻不小,整個右腹,都有壓痛。
“你們先休息着。”
鄧立明離開的時候又叮囑了一句,這才離開。
衆人回到辦公室,都沒說話了。
他們也看出來了,
這病人家裡沒錢。
沒錢,就意味着病人承擔不起治療失敗的後果,
大概這也是病人從四河省人民醫院回來的原因吧。
禹文星也明顯感覺到了錢這個字的威力。
暗下決心一定要快點完成小目標。
見無人開口,鄧立明說話了。
“這個病人病史基本上清楚了,腹痛3年,這種慢性腹痛,影像學檢查又沒發現問題的,的確是剖腹探查的指針。但現在卻有幾個問題...
第一,病人的一般情況較差,雖然年紀很小,但想來術後的恢復是個大問題。“
術後的康復一直是外科醫生所苦惱的問題,
剖腹探查是個大手術,切口至少得20cm,因爲翻動了腸道,短時間內也不可能直接進食,那就得靜脈營養。
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都需要錢。
”第二,病人家庭情況比較糟糕,承受不了治療失敗的後果。如果剖腹探查打開之後沒發現問題又關上,對於病人家庭絕對是個非常大的打擊。“
這也是外科醫生的難處。
一臺手術,
其實手術費並不貴,
但算上麻醉、護理、材料,還有術後的住院,
這些都是錢。
病人家庭本就困難,若手術之後又沒解決到問題,錢,也就算打水漂了。
“但,若是保守治療,效果肯定也不好。這病人在院外治療3年,甚至也去過四河省人民醫院,在那種醫院保守治療效果也不好,我不信我們這裡保守治療效果滿意。”
鄧立明拿起保溫杯喝了一口,重重的嘆了口氣,這種病人是非常棘手的,他有點頭痛。
這個病人和劉琳那次又不一樣。
劉琳那情況是必須得做手術,大家只需要討論手術方式,而且大家敢肯定,手術治療能達到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