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羣雄並起

在武直掌控朝堂的同時,天下之間也開始鉅變。

一些不服武直統治的百姓,在六國遺族的煽動之下,起義不斷。

“終於來了麼?”

感受到風雨欲來的感覺,武直絲毫緊張的感覺也沒有。

他心裡明白,該到收尾的時候了。

“傳令章邯、李由各自領兵十萬,前去各郡縣平亂……”

武直命章邯和李由二將領兵評判,自己則在宮中同玉漱過着小日子。

將圖安王后救下之後,他和玉漱的隔閡也就沒有了。

在圖安王后的撮合之下,兩人正式走到了一起。

夜宿龍牀,然而卻非君主。

白日統率朝綱,卻非帝王。

這說的是誰,自己是武直了。

在指鹿爲馬之後,武直在朝堂顛倒黑白的事蹟也在天下傳唱。

在有心人的添油加醋下,武直就是魔王轉身。

除了好事外,其餘的都做。

爲了推翻大秦,實現六國復辟,六國遺族紛紛起義。

以清君側、滅趙高爲口號。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起義軍至少有上百支。

除了關中故秦之地,原六國之地已經完全被起義軍攻佔。

他們攻陷郡縣,殺死太守與縣尊,各個自稱王侯。

劉邦、項羽、易小川赫然在此列。

他們三人即使是在起義軍裡,也屬於兵強馬壯者。

所謂牆倒衆人推,雖然已經派出了章邯與李由率領大軍出關平叛,但是天下起義軍實在太多。

滅了東邊,西邊有人起義,滅了南邊,北邊又有起義者。

僅僅靠着李由和章邯的二十萬大軍,想完全收復六國故地,無疑的做夢。

然而,武直手裡只有三十萬大軍,如蒙家軍、南越大軍都在作壁上觀,他們巴不得武直被義軍滅了。

既然六國之地守不住了,武直索性把它們暫時遺棄。

傳令章邯與李由二人回師關中,守住函谷關就可以。

秦軍撤回關中之後,義軍無人顧及,更是肆無忌憚。

沒有了秦軍這個敵人後,爲了爭搶底盤,更是經常大打出手。

不過,經過幾個月的混亂,義軍陣營之中也出現了幾個山頭,其餘的人都以這幾個山頭爲首。

他們領袖分別是項羽、劉邦和易小川三人。

在看出了天下即將大亂後,三人就回去早做了準備。

三路大軍,項羽有四十萬,易小川有三十萬。

哪怕是兵馬最少的劉邦,也有二十萬大軍。

三人也早不是當初的結拜兄弟了。

這些日子以來,隨着底盤和實力的擴張,三人之間產生不不少隔閡。

這次,爲了合力進攻函谷關,三人約定在函谷關下回合,並且共王之。

其中,項羽爲楚王,易小川爲趙王,劉邦爲齊王。

三人約定,大軍在函谷關下聚首之後,率先攻進關中,並且拿下咸陽城的人,就能坐擁八百里秦川,加封秦王。

相比於一心報仇的易小川,項羽和劉邦二人顯然對秦王寶座更感興趣。

這次若不是易小川提議聯合進攻函谷關,項羽和劉邦二人說什麼也不會前來函谷關。

他們自己在家當大王不好,非要來函谷關下找秦軍麻煩?

秦軍縮回關中,於劉邦和項羽而言更好。

大家各自當各自的大王,只要武直不來找他們麻煩,他們纔不會吃飽了撐的,來找武直麻煩。

或許是許久都攻不下函谷關,易小川急了,只能拉上項羽和劉邦一起。

再加上其餘各諸侯大軍,合在一起的討秦大軍一共有將近百萬。

咸陽城,武直府中。

“太尉大人,不好了!關外反賊匯聚了百萬大軍,此刻正在猛攻函谷關,屬下擔心,即使是函谷關也堅持不了多久!”

易小川、項羽、劉邦統領百萬大軍攻打函谷關,一時間函谷關告急。

函谷關由章邯鎮守,李由則前來向武直訴說集體的情況。

“不用着急,關東百萬大軍,於我而言不過草芥而已。明天上午,咱們就起兵函谷關。我倒要看看,易小川當了趙王,有什麼不同了?”

易小川、劉邦、項羽乃是收割這方天地最大的阻礙。

武直幾次想直接致他們於死地,可是冥冥之中上天有警。

他明白,想殺易小川三人不是不可以,但必須要等到他們完成自己的宿命,統帥了千軍萬馬後,才能殺!

如今,顯然已經到了那個時候了。

函谷關下,註定要血流成河。

第二天一早,武直帶着李由,立刻點卯出兵。

除了留守咸陽城的五萬大軍外,麾下嫡系三十萬大軍全部匯聚在了函谷關。

“趙高,你這個假太監,有本事就給我滾下來!”

武直剛剛立在城頭,函谷關下,就有關東士兵仗着己方人多,大罵起來。

武直是假太監的消息,這些日子以來也被人們知道。

並且,在天下傳唱。

“哈哈,趙高那個膽小如鼠的奸臣,怎麼可能敢下來?他要是敢下來,我叫他一生爺爺!”

不僅僅是普通士兵,關東諸侯之中,有大將出言諷刺道。

“哼!”

武直冷哼了一聲。

聽到還關東大軍的污言穢語,說不惱火是假的。

不過,這些人現在罵的響,等下武直就讓他們後悔來到世上。

“太尉大人息怒,這些大頭兵粗鄙不堪,不用跟他們一般見識……”

旁邊的李由見武直頗爲惱火,連忙勸說。

“既然有人想跪下來叫我爺爺,那我就只能恭敬從命了,下去認這個孫子!”

留下一句話後,武直手持着寶劍,直接從十多米高的函谷關上一躍而下,彷彿天人落地。

將近四五丈高的城牆,在武直眼裡不過平地一般。

身子躍下之後,全身毫髮無損。

“哇,太尉大人真乃神人!”

己方士兵見到武直風姿,不由紛紛面露崇拜。

“這算什麼,你是沒見過上次打在匈奴的時候,太尉大人一人就攔下了匈奴五十萬大軍……”

有跟隨武直去草原的士兵聽到,不由講述了當初的過程。

“不可能吧,一個擋住五十萬大軍?”

饒是崇拜武直,但是一人對抗五十萬大軍的事,新兵們說什麼也不信。

第138章 天下通緝第119章 結盟第78章 空虛劍法第59章 人贓並獲第63章 招兵買馬第58章 收買童貫第168章 葬禮第175章 啞巴吃黃連第81章 野豬王第194章 跳僵第1章 穿越變成武大郎第210章 放過她第56章 中埋伏第168章 葬禮第77章 鬼新娘第13章 給李師師作詞第111章 諸天星斗大殺陣第178章 賠我衣服第104章 斬鬼王第50章 攻打大名府第53章 囂張的遼國使臣第131章 刺殺蒙恬第55章 童貫搶功第180章 養肥了第131章 刺殺蒙恬第55章 童貫搶功第34章 花和尚魯智深第176章 請君入甕第30章 路過孫二孃的黑店第206章 天神下凡第195章 要不要臉第32章 找柴進談生意第85章 紅袖添香第113章 肅清妖魔第86章 黑山老妖求婚第17章 宋徽宗微服出巡第91章 萬樹大陣第109章 封禁通道第97章 一個月第94章 黑山援兵第194章 跳僵第156章 油尖旺第197章 夜晚的鬧劇第4章 來算一算賬第151章 嚇跑了第42章 兩萬精銳第79章 獵妖人第161章 討一個公道第163章 大陣仗第100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92章 破陣第154章 招攬第102章 鬼門關第202章 遷墳第4章 來算一算賬第42章 兩萬精銳第83章 蘭若寺第97章 一個月第6章 上門接收第138章 天下通緝第121章 撞個正着第50章 攻打大名府第107章 滅黑山老妖第139章 篡改遺詔第115章 賜名趙高第6章 上門接收第162章 集結人馬第182章 收網行動第15章 抱得美人歸第190章 向鄰鎮出發第86章 黑山老妖求婚第103章 戰黑山老妖第96章 聶小倩被抓走第180章 養肥了第45章 敗盧俊義第20章 整頓軍紀第61章 攻陷雲州城第122章 要挾第205章 任老爺的轉變第43章 火燒船隻第35章 收服魯智深第143章 決戰到來第133章 誘敵深入第92章 破陣第143章 決戰到來第76章 清風鎮第48章 搶糧食第163章 大陣仗第212章 大師跟四目道長之間的較量第93章 樹妖姥姥死第137章 劫長生藥第46章 內訌第10章 武松回來了第24章 征討梁山第113章 肅清妖魔第66章 功高蓋主第49章 自相殘殺第121章 撞個正着第66章 功高蓋主第5章 家產抵債
第138章 天下通緝第119章 結盟第78章 空虛劍法第59章 人贓並獲第63章 招兵買馬第58章 收買童貫第168章 葬禮第175章 啞巴吃黃連第81章 野豬王第194章 跳僵第1章 穿越變成武大郎第210章 放過她第56章 中埋伏第168章 葬禮第77章 鬼新娘第13章 給李師師作詞第111章 諸天星斗大殺陣第178章 賠我衣服第104章 斬鬼王第50章 攻打大名府第53章 囂張的遼國使臣第131章 刺殺蒙恬第55章 童貫搶功第180章 養肥了第131章 刺殺蒙恬第55章 童貫搶功第34章 花和尚魯智深第176章 請君入甕第30章 路過孫二孃的黑店第206章 天神下凡第195章 要不要臉第32章 找柴進談生意第85章 紅袖添香第113章 肅清妖魔第86章 黑山老妖求婚第17章 宋徽宗微服出巡第91章 萬樹大陣第109章 封禁通道第97章 一個月第94章 黑山援兵第194章 跳僵第156章 油尖旺第197章 夜晚的鬧劇第4章 來算一算賬第151章 嚇跑了第42章 兩萬精銳第79章 獵妖人第161章 討一個公道第163章 大陣仗第100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92章 破陣第154章 招攬第102章 鬼門關第202章 遷墳第4章 來算一算賬第42章 兩萬精銳第83章 蘭若寺第97章 一個月第6章 上門接收第138章 天下通緝第121章 撞個正着第50章 攻打大名府第107章 滅黑山老妖第139章 篡改遺詔第115章 賜名趙高第6章 上門接收第162章 集結人馬第182章 收網行動第15章 抱得美人歸第190章 向鄰鎮出發第86章 黑山老妖求婚第103章 戰黑山老妖第96章 聶小倩被抓走第180章 養肥了第45章 敗盧俊義第20章 整頓軍紀第61章 攻陷雲州城第122章 要挾第205章 任老爺的轉變第43章 火燒船隻第35章 收服魯智深第143章 決戰到來第133章 誘敵深入第92章 破陣第143章 決戰到來第76章 清風鎮第48章 搶糧食第163章 大陣仗第212章 大師跟四目道長之間的較量第93章 樹妖姥姥死第137章 劫長生藥第46章 內訌第10章 武松回來了第24章 征討梁山第113章 肅清妖魔第66章 功高蓋主第49章 自相殘殺第121章 撞個正着第66章 功高蓋主第5章 家產抵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