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三元圖

結果第二天,羅浪並沒有走成,而是跟着樑仁,前去拜會范蠡。

因爲春秋老仙曾經說過,昔年曾經受過范蠡的恩惠,所以羅浪思前想後,決定幫此人一把。

范蠡原本是儒門的財神,經過多年修行,已經是證道仙帝了,他跟樑仁一樣,成了儒門亞聖。他居住的地方,位於“舜耕星”,距離舜帝的仙宮不遠,周圍的靈氣極爲豐富。

當羅隨着樑仁,費了好半天勁,在一個小院中找到范蠡的時候,發現對方化成不起眼的中年書生,渾身上下沒有流露出一絲功力,禁不住感到頗爲驚訝。

“范蠡先生,您用的遮天符,等級很高嘛!簡直出乎我的想象。”

范蠡請兩人在院中坐下,讓人奉上香茗,微微一笑道:“這是令師親手畫的神符,託人送給我的!我與令師私交不淺,經常有來往。我甚至知道,令師去了何處。他在臨走之前,還來見過我。”

羅浪吃了一驚,沒想到對方跟上林苑的關係這麼深。

“範先生,我此次前來,是想接你去上林苑定居的。”

范蠡笑道:“俗話說狡兔三窟,我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若非樑帝君領你過來,你是找不到我的。”

羅浪道:“此地雖有暫時的安寧,但會變得越來越兇險,範先生固然無憂,但您的家人呢?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您何必置身於險地?還是跟我走吧。”

范蠡微微一笑,道:“我留在這裡,自然是心有所圖。”

“先生您之所圖,有結果了嗎?”

“快了。實不相瞞,我在畫一幅‘三元圖’,已經畫到第七稿了。多年之前,拿給令師看過第五稿。令師說‘三元圖’有很高的價值,讓我繼續畫下去。”

“什麼是‘三元圖’?”

“三官大帝,又叫三元大帝,堯舜禹三人,看似功力不高,但他們在仙界擁有聖名,也有自保的手段。因此,不管是三清還是五帝,都無法輕易吞噬他們。這也是孔夫子將儒門落在此處的原因。”

聞聽此言,羅浪頓時來了興致:“範先生,您能否仔細說說,三官大帝賴以保命的手段究竟是什麼?”

范蠡望着兩人,道:“三元之祭,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瘞。升沉瘞三祭,可得天子之氣。天氣主升,地氣主成,水氣主化。這三位大帝閉關潛修多年,研究出一套‘三元心法’,其核心便是‘三元圖’。按照令師的說法,三元圖涉及到宇宙的根本,甚至觸及到封神圖錄,所以三官大帝憑藉着三元圖,凝結出‘三元玄黃氣’,比春秋大毒草還厲害,讓那些大帝不敢吞噬。”

羅浪聽得振奮:“喔,還有這種事?”

范蠡又道:“另外,因爲三元之祭,能吸引仙靈脈在周圍涌現,所以三官大帝居住的地方,從來不缺乏仙靈脈,他們的功力也不像你想的那麼低!他們遮蔽了自身的功力,其實都是二十階以上的大帝,擁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羅浪感覺更加驚異:“我沒見過三位大帝,總以爲他們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原來是我想錯了。”

范蠡笑道:“我有三具化身,分別跟隨三官大帝,觀摩天地之祭,曾經有幸見過三元圖。我前後看了三眼,發現隨着時間的蔓延,三元圖變得越來越複雜了,說明三官大帝的功力也在急劇提升。正因爲這一點,我才戀棧不去,要不然我早就走了。”

羅浪問:“範先生,您想怎麼做?還要一直留在這兒嗎?您既然有分身,跟着三官大帝,那麼本體留在這裡,又有什麼意義呢?我看您還是跟我走比較好,至少也要將家人送走,不是嗎?”

范蠡閉目掐指演算,過了一會兒,才睜開眼睛,道:“子明,你既然來了,請幫我將家人帶走。我還要在這裡停留許久,至少五十萬年以上。你放心,我有自保的方法,不會被別人吞噬。這是我畫的第七稿三元圖,你拿回去看看,是否對你有所啓發。”說話間,他遞上來一卷金書。

羅浪接過金書,並沒有急着閱覽,而是拱手致謝:“多謝範先生。請您安排家人,跟我走吧。”

他在這裡等了兩天,等到范蠡將家人聚集起來,大袖一抖將人裝進去,然後便離開了。

他回到上林苑,將人安頓好之後,纔將“三元圖”轉交給本體。

桑子明仔細端詳三元圖,歷時千年,從中抽出五千七百條新鮮的大道,不但將上林苑總結歸納的大道,推升到七十萬以上,而且彌補了兩處封神圖錄的缺陷,使得封神圖錄變得更加完善,只剩下十六處缺陷了!

他在心裡發出感慨:“每一位大帝,都不是浪得虛名啊!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茗馨見到了蓮香、秋嬋和白飛兒,她已經知道,三女都是二十六階以上的大帝,所以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她們。

然而三女並沒有給她難堪,很快便笑吟吟的接納了她,讓她放下心來,開心的留在上林苑。

三千年後,桑子明推出“春秋大毒草第三版”,並且將其免費發送出去,投放到幾個大型的仙墟上。

隨後,無數仙人爭相複製,很快將其傳播於天下。

新版的“春秋大毒草”,比第二版增添了七條新鮮的大道,每一條都只是一半,影影綽綽,雲裡霧裡,在沒有被破解之前,一旦吞噬,很容易造成洞天崩解。

因此之故,很多吞噬成性的仙人,猝不及防被毒死了!

隨後數千年中,天道碑上有不少仙王和仙帝隕落,吞噬之風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仙界和靈界又有了暫時的平靜。

很多人對春秋老仙和桑子明感激不盡,他們也知道,這第三版的春秋大毒草,是出自桑子明之手,因爲新版本的開頭寫明瞭作者,說桑子明遵從師命,推出了這一版。

“感謝桑大帝!讓我們有了喘息的機會!”

“桑大帝宅心仁厚,爲我們這些修士着想,讓人感激不盡。”

“可惜每一版‘春秋大毒草’,都只能暫時遏制吞噬之風,沒辦法一勞永逸啊。也不知道這一版能撐多久?”

“撐幾年算幾年,哪怕是苟延殘喘也好啊……”

第361章 張炎歸來第673章 彼岸花第355章 雲門大卷第506章 靈界的格局第394章 桑宅變化第442章 陽雷驅鬼第262章 再見狐婆第71章 借屍還魂第535章 空桑種子第586章 五行大道第216章 天花亂墜第516章 天香餘孽第284章 黃道第429章 儒門秘地第548章 張暢主祭第107章 黃師傅說仁善第643章 大野星第154章 大青山第24章 荒谷的由來第391章 賜婚第756章 星辰枷鎖第70章 桑小靈醫第11章 花豹變貓第500章 驚退天仙第136章 築基丹?第367章 洞天石第40章 憂愁第443章 再入王屋第740章 不戰而退第557章 雲涌第436章 進階合道第280章 自爆第371章 勒索第166章 兩大秘訣第170章 仙人造星第82章 火湖第96章 狐婆第312章 驚天秘聞第517章 箭射天仙第159章 閉關築基第572章 進階祖仙第372章 五百歲第696章 跨過奈何橋第220章 重禮第647章 古劍星第717章 師徒恩怨第315章 又有秘聞第552章 劍魂塔第499章 進入神山第136章 築基丹?第380章 地仙張載第436章 進階合道第702章 大支仙城第486章 萬斛珠璣第268章 密約第491章 人樹共生第425章 師徒一體第652章 八萬四千法門第554章 再見故人第566章 三女呈威第20章 遊仙枕第123章 儲備的靈材第35章 心誓第525章 畫地爲牢第58章 開靈第325章 鄭玄大怒第620章 望塵莫及第195章 師兄第99章 養鬼第458章 破碎的靈界第295章 土堡第637章 玄都、寶苑第343章 沙場磨礪第268章 密約第21章 離別第152章 再斬金丹第497章 斬斷塵緣第793章 成神是死,無爲也是死第194章 鬼移石碑第444章 仙文與天劫第497章 斬斷塵緣第305章 拜師羅陽第797章 千古一帝第491章 人樹共生第48章 靈廚第126章 靈寶弓第160章 陰墟第721章 二次封神!第611章 燒火童子第590章 仙魂澤第93章 師徒閒話第46章 黃泉鬼骨第293章 丹陽真君第122章 牆上的寶劍第655章 故人消息第376章 再逢謝客第358章 盤古嶺第465章 再臨火湖第110章 忽起變故第七章 老道士
第361章 張炎歸來第673章 彼岸花第355章 雲門大卷第506章 靈界的格局第394章 桑宅變化第442章 陽雷驅鬼第262章 再見狐婆第71章 借屍還魂第535章 空桑種子第586章 五行大道第216章 天花亂墜第516章 天香餘孽第284章 黃道第429章 儒門秘地第548章 張暢主祭第107章 黃師傅說仁善第643章 大野星第154章 大青山第24章 荒谷的由來第391章 賜婚第756章 星辰枷鎖第70章 桑小靈醫第11章 花豹變貓第500章 驚退天仙第136章 築基丹?第367章 洞天石第40章 憂愁第443章 再入王屋第740章 不戰而退第557章 雲涌第436章 進階合道第280章 自爆第371章 勒索第166章 兩大秘訣第170章 仙人造星第82章 火湖第96章 狐婆第312章 驚天秘聞第517章 箭射天仙第159章 閉關築基第572章 進階祖仙第372章 五百歲第696章 跨過奈何橋第220章 重禮第647章 古劍星第717章 師徒恩怨第315章 又有秘聞第552章 劍魂塔第499章 進入神山第136章 築基丹?第380章 地仙張載第436章 進階合道第702章 大支仙城第486章 萬斛珠璣第268章 密約第491章 人樹共生第425章 師徒一體第652章 八萬四千法門第554章 再見故人第566章 三女呈威第20章 遊仙枕第123章 儲備的靈材第35章 心誓第525章 畫地爲牢第58章 開靈第325章 鄭玄大怒第620章 望塵莫及第195章 師兄第99章 養鬼第458章 破碎的靈界第295章 土堡第637章 玄都、寶苑第343章 沙場磨礪第268章 密約第21章 離別第152章 再斬金丹第497章 斬斷塵緣第793章 成神是死,無爲也是死第194章 鬼移石碑第444章 仙文與天劫第497章 斬斷塵緣第305章 拜師羅陽第797章 千古一帝第491章 人樹共生第48章 靈廚第126章 靈寶弓第160章 陰墟第721章 二次封神!第611章 燒火童子第590章 仙魂澤第93章 師徒閒話第46章 黃泉鬼骨第293章 丹陽真君第122章 牆上的寶劍第655章 故人消息第376章 再逢謝客第358章 盤古嶺第465章 再臨火湖第110章 忽起變故第七章 老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