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清江浦

bookmark

淮安府境內的清江浦是淮水的主要出海水道之一,夏秋雨季淮水上游的洪峰涌過來,清江浦水天一片,綿延數十里,望不到盡頭。秋後過了雨季,洪波退去,清江浦就會露出其真容來——清江浦只是一連串水道相通的小湖泊羣罷了,雨季被淹的淺灘此時也都成了沼澤地,兩邊的蘆葦蕩比西沙島還要壯觀。

落日斜輝下,白色荻花在秋風裡飛舞,黃昏覓食的水鳥就像密雲樣在天空流轉。

這是林縛在後世極少能看到的美景,的確,清江浦此時的風景絕美。

很可惜此時的林縛卻沒有心情欣賞落日下的清江浦美景。

誰也沒有想到唯一的活口給推下船艙時摔斷了脖子,林縛、傅青河以及諸少年無一人會行船。蕭濤遠勢必會再派人到島上來探究竟,林縛他們在島上操舟練習了五日,就硬着頭皮趁着東南風升帆下海。本來預計就一天的海路,結果在海上飄流了五天才看到陸地,也幸虧這幾天的風向未改。看見清江浦遼闊的水口,還以爲就是淮水的主入海口,調直船頭進來,深入不到四五里水路,就隔淺在淺灘上,誰也沒有四五里寬的水面竟然淺到連一艘三桅帆海船都通不過。

林縛伸篙入水,提起來看水痕,跟自己的身高比劃了一下,這水深剛好能沒掉他的頭頂。

船隔淺在淺灘上,要麼等水漲起來,要麼有很強烈的西北風颳起借風力退出去;諸少年會水性的沒幾個,竹篙子也沒有幾支,林縛也不指望能借人力將船拖出去。

倒是被困淺水之後,傅青河想起來這裡是清江浦,入秋之後,清江浦看上去水面很遼闊,水深卻極淺,不要說三桅海船了,即使是雙桅的小型帆船走清江浦水道也要有熟悉水路的人帶領才行。

不過知道是淮安府境內,大家也稍安心一些,畢竟脫離寧海鎮的轄防區,即使遇到官兵,也有轉圜的餘地。

熟悉水路的海盜跟商船都不會在秋後再走清江浦水道,自然也沒有水師戰船過來巡河,大型漁船從這裡出不了海,小漁船也不會繞到海口子邊來捕魚。船隔淺了半天,除了野鴨、水鳥,半個人影子都沒有看到;兩邊都密岑岑的蘆葦蕩,也不知道外側的淺水灘到底有多寬闊,暮色裡眼睛望不了盡頭。大家在安心的同時,卻又發愁怎麼才能出去,總不能在水中央就此安營紮寨。

“上岸之後,除了要避開寧海鎮的轄防區之外,大家還要更名換姓,不能在外人面前露出以前的身份,”給困在水中央也一時無計,時至黃昏,再早也要等明天再想別的辦法,林縛、傅青河、蘇湄將陳恩澤、胡喬中、胡喬冠三個少年叫到一邊商議日後的安排,“要儘可能將存在的破綻都遮掩掉,我們沒有再冒一次險的機會……”

“那我們用什麼名字好?”陳恩澤問道。

“名字倒也無所謂,關鍵是姓氏,這麼多人,要給你們在別處入籍換個身份,需要慢慢的想辦法,”林縛捻着脣上的短髭思慮,跟傅青河說道,“要不傅爺將恩澤、喬中、喬冠他們收爲義子?”

“這怎麼當得起?要收義子,也該……”傅青河趕忙推讓,他知道在諸少年心目中,林縛比他要重要得多,要收義子也該是林縛,只是剛要提起這茬,纔想起林縛也只是弱冠年紀,都沒有成家,再說林縛是有功名在身的人,廣收義子這種江湖豪強行爲只怕對他有不利的影響。

“傅爺就不要推脫了……恩澤、喬中、喬冠他們以後還要傅爺教導習武,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傅爺當得起的。”林縛說道,拍着陳恩澤的肩膀,笑着說,“你們還不快行禮?你以後就叫傅恩澤,別人要問將起來,就說都是傅家的子弟。”又肅容說道,“總有一天,你們會回崇州跟家人相聚、恢復原來身份的。”

陳恩澤、胡喬中、胡喬冠都跪下來給傅青河行禮,傅青河心想照顧這些少年人也是他逃不脫的責任,特別是那些十二三歲的還是孩子,有家不能回,也不能跟親人相認,他就也不再推脫,受了禮,扶三個少年站起來說話:“我能教你們的東西實在有限,真正能教你們的,還是林爺……”

“是啊,是啊,你們以後都要拜林大哥爲師啊。”小蠻在一旁起鬨道。

林縛見三個少年又要行禮,揮手說道:“算了,都是劫後餘生之人,沒那麼多禮數,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還要跟傅爺學習弓箭呢……”

“林公子胸懷大才;蘇湄見識淺薄,都說江寧是龍盤虎踞之地,還沒有見過誰有林公子的學識精博……林公子爲何不去燕京參加會試?”蘇湄問道,她奇怪林縛不抓緊時間溫書,卻有心情要跟傅伯學習弓箭。

“參加會試考進士嗎?”林縛搖頭一笑,說道,“我自家知道自己骨頭有幾兩輕重,那麼小的機會,實在不值得去搏。”

名門豪族的子弟即使讀書不成,想要當官還可以通過門蔭選官。

林縛只是東陽林家的旁支子弟,想要謀出身,跟寒族子弟一樣,科舉取士是最好的出路。雖然說鄉試考中舉人就有當官的資格,但是委任多是低級官吏,想要通過科舉取士的途徑謀出身,京城會試考中進士纔是鯉魚跳龍門真正的最後一躍。

蘇湄不理解林縛爲什麼要放棄進京參加會議的機會,她此時不再認爲林縛肚子裡學問不夠,側着腦袋,疑惑不解的看着林縛。

蘇湄的眸子在暮色中清媚而明亮,眼神純真別無雜質,卻有一種能攝人心魂的魔力,膚白似雪、眉目如畫,迷人的魅力跟風情不是粗布衣裳能夠完全遮掩的;林縛習慣性的摸了摸鼻子,避開蘇湄的眼神,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跟蘇湄解釋自己的打算,也怕不自覺就看着她的眼眸子入迷。

蘇湄見林縛遲疑不語,疑惑的問道:“有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林公子難道因爲這個才放棄赴京會考。”

“這話我明白,小姐跟我解釋過: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原來林大哥要當個隱士。”小蠻在一旁興奮的插嘴道,她嬌小的身子就拱在林縛的身邊,不經意間,手背在他挽起衣袖來的手臂上蹭了一下。小姑娘心裡莫名的一悸,那感覺甚是奇怪,看着他手臂上的細茸毛,情不自禁的還想再去輕觸一下,終是少女的羞澀佔了上風,不好意思的朝外讓了讓,側臉見林縛似沒有感覺,她的心才漸漸平靜下來。

林縛哪裡知道小姑娘心裡在想什麼,就算他知道,他也不能對一個才十四歲的小女孩子動什麼歪心思。雖然在這個時代,十四五歲就出嫁爲人婦的少女比比皆是,但是林縛還無法徹底的融入這個時代。

各地軍鎮官兵驕橫、糜敗;晉安奢家叛亂七八年都不能平;北方東胡人又屢屢寇邊;江州、陝州等地天不恤民,官不恤民,不時激起民變;各地山盜水賊、匪患頻頻;帝權旁落,兩京朝臣派系林立又勢同水火——這種種都是昭示着亂世將至的跡象。

林縛當然沒有“遇亂則隱”、“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這種名義上清高、實際上只是縮頭烏龜的心思,他咧嘴苦笑道:“我可沒有你們想的這般清高,我剛纔說的就是大實話。”

“考進士實在沒有什麼意思,”傅青河搓手笑着說,“林爺考不中倒也罷了,要是考中了,我不是要頭疼死?”

林縛笑了起來,說道:“就是,就是,頭疼事不能讓傅爺一肩擔之。”

會試又名春闈,春後三月在燕京舉行。要參加會議,這時候就要進京準備,除了溫習書文外,還要打點關節。考不中倒也罷了;考中進士,除了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即授官職之外,其他二甲進士及同進士出身的人都要留在燕京進翰林學士院修造三載纔會真正的授予官職……林縛萬一會試高中,除非能考中前三元,不然人就要留在燕京,這些少年就要全託給傅青河照應了。

蘇湄心裡清楚照顧這些少年的難處,沒有身份,人數又多,但是她仍覺得林縛的個人前程要緊,說道:“思澤他們,我們辛苦一些,還是可以照顧過來,不能耽誤林公子的前程……”倒是有些怨傅伯說話過於爽直了,怎麼可以再將麻煩留給別人呢?

傅青河哈哈一笑,也不解釋,也不點破蘇湄有些過於關心林縛的個人前程。他前半生是一介武夫,近十年來隱逸江寧,也習字讀書修身養性,終究粗淺,識不得什麼錦繡文章,但是他一生識人無數,只認爲還有幾分看人的眼力。雖然之前眼拙,看輕了林縛,但是近一個月來朝夕相處、共濟扶危,傅青河便想:區區一個進士出身怎麼安下林縛的心胸?

林縛嘴裡說是要練習弓箭,傅青河知道他從細處看出自己出身軍伍,教導諸少年之餘,也跟自己討論軍伍之事——學治軍,纔是他的真正用意吧?傅青河也不認爲自己在治軍上有什麼過人之處,但早年追隨在侯爺身邊,總有幾分閱歷能夠教人,他心裡想,侯爺喜歡提拔後學,要是侯爺在世看到林縛,是如獲至寶,還是深以爲忌?

傅青河想起一事,問林縛:“林縛是不是也要用個別的名字?”

“也行,”林縛點點頭,拔出腰刀,拿刀尖在甲板上刻下“譚縱”二字,將刀插回刀鞘,說道,“若在外人面前,恩澤跟傅爺就以此稱呼我吧。”

許多地方都兵荒馬亂的,但江東、淮上、浙西等地府縣還好,戶籍管理嚴苛。諸少年不能公開身份,也就是沒有身份的無籍之衆。這年頭,就算流民、乞丐,也是有戶籍的,多半是那些爲非作歹、落草爲寇之徒擔心連累家人、宗族,才更名改姓,放棄原來的身份,做無籍之衆。林縛有功名在身,要是他與無籍之衆私通的事情無意間泄露出去,不管有罪無罪,功名首先會給剝奪掉。即使要想辦法給諸少年在別處入籍換個身份,這麼多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成的。小心爲上,特別是諸少年就算是落流藏匿在鄉野,總也要跟外人接觸,化名就十分必要。

至於傅青河,林縛懷疑傅青河本身就是化名。

傅青河看着林縛刻在甲板上的兩個字,讚道:“好名字!”他卻完全不知道這個名字對眼前這個青年的意義。

林縛極目眺望遠天殘霞,附魂重生之事,即使說出來也無人會信,他原以爲在這個時代只能以林縛的身份活着,傅青河說及化名一事,他毫不猶豫的在甲板上刻下“譚縱”二字。

*********************

PS:求收藏、收紅票!

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32章 官職第21章 投附第70章 豔若桃花第127章 皇城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62章 窺一斑第52章 列裝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111章 異動第12章 餌與陷阱第11章 匪禍第125章 起霧第24章 禁絕第35章 整頓第124章 北線第35章 顧氏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13章 兵援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59章 援圍第54章 四人洞房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79章 不能回頭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63章 寧王一系第53章 北伐猜想第147章 崇國公第91章 大喜之日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72章 隨州不決第41章 守陽信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45章 行路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56章 遷族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49章 轉攻爲守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66章 請戰第3章 沒落王族第14章 立場第52章 列裝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56章 態度第98章 虞東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8章 弱國邦交第80章 風往南吹第23章 客訪深山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39章 虛實相機第44章 兵備將行第17章 密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100章 屠城之後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133章 主公第93章 老妖婆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14章 永嘉第96章 傳捷第92章 鶴城大捷第50章 血戰第108章 交易第137章 北逃路茫茫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4章 宋家子弟第2章 相認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171章 遠航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155章 風起第99章 虛實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155章 風起第57章 虛驚一場第11章 降將第43章 如困籠中第71章 加快步伐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36章 月涌江流第23章 客訪深山第86章 河淮之危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35章 螳臂之言第35章 抉擇第31章 江島佈局第90章 殘敵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62章 嶽冷秋第42章 政務第65章 大堤築成第70章 淮山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82章 形勢緊迫第32章 父子相認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
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32章 官職第21章 投附第70章 豔若桃花第127章 皇城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62章 窺一斑第52章 列裝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111章 異動第12章 餌與陷阱第11章 匪禍第125章 起霧第24章 禁絕第35章 整頓第124章 北線第35章 顧氏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13章 兵援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59章 援圍第54章 四人洞房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79章 不能回頭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63章 寧王一系第53章 北伐猜想第147章 崇國公第91章 大喜之日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72章 隨州不決第41章 守陽信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45章 行路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56章 遷族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49章 轉攻爲守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66章 請戰第3章 沒落王族第14章 立場第52章 列裝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56章 態度第98章 虞東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8章 弱國邦交第80章 風往南吹第23章 客訪深山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39章 虛實相機第44章 兵備將行第17章 密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100章 屠城之後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133章 主公第93章 老妖婆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14章 永嘉第96章 傳捷第92章 鶴城大捷第50章 血戰第108章 交易第137章 北逃路茫茫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4章 宋家子弟第2章 相認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171章 遠航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155章 風起第99章 虛實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155章 風起第57章 虛驚一場第11章 降將第43章 如困籠中第71章 加快步伐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36章 月涌江流第23章 客訪深山第86章 河淮之危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35章 螳臂之言第35章 抉擇第31章 江島佈局第90章 殘敵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62章 嶽冷秋第42章 政務第65章 大堤築成第70章 淮山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82章 形勢緊迫第32章 父子相認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