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永嘉

bookmark

劉文忠是甌海人,崇觀五年的舉子,雖說只比林縛早一科,年紀卻要大了兩輪。

奢家控制東海寇大掠江浙時,劉家受創甚深,子弟傷亡無數,結下血海深仇。從東海寇時期,劉文忠就率鄉民、宗族積極抵抗,在永嘉府的聲望很高,遂與葉肅並領浙南抗奢勢力。在葉肅任永嘉府知府兼督兵備事的同時,劉文忠出任永嘉府通判兼按察僉事。

一方面,朝廷明確約定浙南諸抗奢勢力皆受浙北制置使司遙制;一方面,撤出永嘉、樂清兩城,葉肅、劉文忠兩人頭上的知府與通判銜,則完全名不符實;一方面,葉肅、劉文忠二人以及麾下諸將,都渴望能收復浙南全境——出於這種種考慮,葉肅、劉文忠沒有接受淮東軍司的建議,撤出樂清、永嘉。

不過這些也不意味着葉肅、劉文忠等人不清楚他們當前所處的嚴峻形勢。

樂清、永嘉二城處於浙閩叛軍的合圍之中,兵弱城殘,鄉民也受到叛軍的鼓動,反抗之心並不強烈。唯有淮東水師能撕開奢家的封鎖線,將戰船投到浙南、閩東沿海地區,永嘉抗奢軍也只能從淮東那裡獲得人馬及物資上的支援。

劉文忠時年四十八歲,身材瘦小,穿着御賜的緋紅色官袍有些不合身,目光炯炯,顯得堅銳有神,跟隨張苟之後,走進官廳前的小院。爲表示尊重,林縛特地領着傅青河、周同、趙青山諸將走到官廳廊檐下恭候。

“某在淮東多聽劉大人率衆抗叛的義舉,仰慕久矣,今日始得一見,幸哉……”林縛拱手作揖相迎。

淮東有資格穿紫衣官袍的僅林縛一人,劉文忠走進小院,就暗中打理林縛其人——林縛在浙南傳開的事蹟,好壞摻雜:其文舉人出身,但善治軍,領兵抗敵,百戰不殆,乃李卓之後有數名將;身爲東陽黨中堅,在朝廷與張協、嶽冷秋一系水火不溶,在江東互相牽制,又有養寇之嫌,擁兵自重,是使江淮形勢長時得不到好轉的幕手兇手;其在淮東治政暴虐,爲搜刮方便,動輒大興冤獄,使治下民衆敢怒不敢言——這些僅僅是流傳到浙南的傳聞,真相到底如何,劉文忠也不得而知,當下只是依足禮數,朝林縛作揖行禮:“在大人面前,下官微薄之名,有如螢蟲之輝,實在是不足一提……”

“……”林縛哈哈一笑,說道,“某做事只求無愧於心,什麼名不名的,”看向劉文忠身後的黑臉青年,問道,“這位便是左光英左將軍?”

“光英參見大人!”左光英上前一步參拜。

“左將軍勿需多禮……”林縛上前一步將左光英摻住,再請劉文忠、左光英等人進官廳議事。

左光英是貧苦漁民出身,在反抗東海寇時期成爲永嘉鄉軍首領之一,勇武多謀——朝廷給永嘉抗奢軍六營編制,給了六個昭武校尉的頭銜,左光英爲永嘉六校尉之一。

葉肅、劉文忠等永嘉諸人即使有心堅守樂清、永嘉,但也知道在海上與淮東保持海路通暢的重要性,派兵進駐易守難攻的麂山列島是必然之舉。

永嘉諸人對淮東的海上戰力缺乏正確的認識,長期以來,他們只看到奢家操縱東海寇橫行東海,也一向認爲整合東海寇勢力的浙東水師是東海之上最強橫的戰力——這種觀念顯然不會爲淮東水師一次南襲而改變。

在這種觀點下,永嘉諸人無疑會認爲守海島比守樂清、永嘉兩城要艱難、兇險得多——即使有與淮東保持海路通暢的必要,也沒有人願意承擔這個苦差,最後還是左光英毅然率部進駐麂山列島!

相比較左光英的出身,永嘉軍的其他將領,無一不是宗族出身。左光英毅然去守麂山島,背後的原因也相當複雜——站在淮東的角度,倒是樂於看到這種複雜,也就意味着左光英更容易接受淮東的影響。

在官廳議事頗久,林縛也從劉文忠、左光英嘴裡知道更多永嘉抗奢軍的詳情。

雖說葉肅、劉文忠率部從雁蕩山下來,佔領了永嘉、樂清兩城,兵馬也從之前的兩千餘衆擴充到四千餘衆,但形勢已經艱難。

奢飛虎已經抵抗永嘉江南岸的甌海城,奢家從浙西調兵,奢飛虎在甌海能調用的精銳戰力就有五千餘衆,加上招募地方投降勢力,兵馬將近萬人,在永嘉江南岸形成絕對優勢。奢飛虎只等徹底封鎖永嘉江口、切斷淮東水軍進入永嘉江的通道之後,就會率兵渡江攻打永嘉、樂清兩城。而在永嘉、樂清的北面,臨海與會稽府有陸路相通,奢家在臨海諸縣的駐兵也增至四千餘衆,加大對括蒼山的清剿力度。

相比較奢家在浙南的精銳戰力,擁有四千餘人馬的永嘉軍缺兵少甲,錢餉也嚴重匱乏。

永嘉軍受浙北制置使司遙制,永嘉情況再艱難,也輪不到淮東越俎代庖,林縛聽了劉文忠說了許久,最後點頭說道:“我即刻派人護送劉大人去杭州見董大人,浙北制置使司撥付永嘉的物資、錢餉,淮東派船替劉大人運往樂清去!分文不取不說,海上若有什麼損失,淮東也一力承擔下來……”

林縛如此表態,劉文忠還能再說什麼?

登州水師就算在河間府以東海域幫着運送米糧,依慣例都要加收三到五成的“漂沒”。

奢家的浙東水師還控制明州府與岱山、昌國諸島的外海,從海路運物資到樂清,風險極大。淮東幫忙運送物資不取分文不說,還願意承擔所有的海損,也讓他無法對淮東提出更高的要求。

這趟能得到多少物資支援,還要看董原有多慷慨,也許還需要到江寧跑一趟。

劉文忠站起來揖禮感謝:“多謝大人恩義,永嘉百萬黎庶全賴大人周全……”

林縛倒知道江寧不會太吝嗇,整個南線雖說勉強穩住防線,但也給羅獻成率長樂軍南下,搞得手忙腳亂——從浙南腹地收復永嘉、樂清,戰略意義倒是其次,卻是很能鼓舞士氣。

再說江寧要壓制淮東的功勞,就要越發的突顯出永嘉諸人的功勞來,又怎麼可能太小氣?只是江寧財政困難,要一次性給永嘉撥付足額的錢餉、兵甲,也會有些困難。

“爲朝廷效力,是你我的本分,”林縛笑道,“要保證淮東到樂清的海路通暢,麂山列島當要全力守住,對守島,淮東還有些經驗——再則,守住麂山列島,能干擾閩東與浙東之間的海路運輸。我希望左將軍能暫時留在這裡,商議守麂山列島的細節,此外,守麂山列島,淮東也可以支援些軍械、戰船!”

葉肅、劉文忠從雁蕩山下來,佔了樂清、永嘉,手裡除了幾艘破漁船外,稍些像樣子的海船一艘都沒有,兵甲更是缺得厲害。

聽林縛這麼說,劉文忠倒是後悔讓左光英帶上麂山列島的兵卒太少了,這時候後悔也晚了,這時候也不再多說什麼,只是道謝。

樂清、永嘉形勢嚴峻,劉文忠也沒有敢在大橫島耽擱時間,當夜就坐船去了海虞,從海虞借道趕往杭州面見浙北制置使董原。

雖說永嘉軍擴允四千餘人,但左光英要進駐麂山列島,所部沒有得到補充,僅有四百人不到。不過這四百多守麂山列島的兵卒裡,以漁民出身的老卒居多,戰力頗強,對麂山列島的情況也頗爲熟悉。

永嘉情況就那樣了,能否守住麂山列島,關鍵要看淮東的支持力度。特別是麂山列島孤懸海上,離海岸線有一百餘里,永嘉軍本來就極缺物資,像樣的戰船一艘沒有,麂山列島的物資補充,也全依賴淮東——左光英清楚守麂山列島的嚴峻形勢,所以才親自到大橫島來求援。

兩浙東南沿海,大小島嶼千百處,淮東希望永嘉派兵守麂山島,自然是反覆權衡後的選擇。

麂山列島位於永嘉東南,距甌海縣東海岸約有一百二十里餘,正掐在閩東與浙東聯絡的海路中心線上。

麂山列島的主島環周明礁、暗礁密佈,對過往船舶的威脅極大,僅有狹窄曲險的兇險水道供中小型船接近島岸,主島面積不大,但島上石險山峻、洞穴縱橫貫穿成網。

奢家因爲麂山列島是內線,所以沒有派兵駐守,但只要派駐一部精銳,絕對是易守難攻的險地。

林縛一是希望左光英能率部守住麂山列島,二是希望左光英所部能配備中小型精銳戰船,對麂山列島周圍海域,形成封鎖。

唯有如此,麂山列島才能像一根巨大的肉刺扎入奢家的肌體之內,令他們寢食難安。

按說左光英的級別有限,淮東在大橫島營級以上的將領有好幾十人,不過林縛不拿架子,親自與左光英商議麂山列島的佈防細節,張苟、陳漬等人親自到麂山列島看過,又與左光英相處了十數日,關係頗爲熟絡,給留了下來;傅青河、趙青山、韓採芝等人倒是要負責南襲船隊休整的事務,無暇全程陪同。

**************

梟臣讀書會:50799333(招人中)茶葉黨橫行,進羣請註明梟臣書友。感謝酷酷同學提供羣資源。

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85章 信心第六章 殺威風第19章 聲東擊西第46章 控田第12章 議兵第34章 鐵流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74章 雁過拔毛第1章 兒女情長第44章 陷阱第15章 借名清匪第102章 西行第2章 江寧風潮(2)第25章 官溪嶺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23章 三月潼原第103章 定策第124章 斷尾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99章 進逼圍塞第28章 庵堂經聲第35章 顧氏第35章 顧氏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71章 加快步伐第27章 西線告急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25章 道不同第2章 江寧風潮(2)第13章 失城第101章 死地第12章 議兵第78章 大勢已去第20章 猛虎搏兔第39章 戰械第86章 戰爭陰雲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17章 使臣第137章 配刃第147章 崇國公第48章 雪天圍獵第133章 耐心第140章 笞刑第64章 軍功賞爵第48章 營破第44章 齊頭並進第55章 易幟立軍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96章 後院滅火第24章 高麗戰略第43章 多慮有失第83章 南歸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20章 二月崇州第63章 子嗣第39章 用鹽破冰第39章 戰俘分贓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43章 泄水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10章 淮西第117章 橋渡第38章 入冬第66章 意外升官第36章 受降第25章 道不同第160章 燕京雪第81章 藩樓依舊第36章 舊瓶新酒第24章 高麗戰略第26章 對壘第86章 纏殺第58章 欲拒還迎第四章 林氏家主(一)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53章 梟首取級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54章 殘敗第76章 擔憂第25章 後患無窮第91章 大喜之日第30章 沒有良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87章 試探第74章 淮東軍制第91章 大喜之日第89章 潰敵第44章 陷阱第24章 禁絕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52章 棄第26章 對壘第57章 收復江西第92章 鶴城大捷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誰來計(一)
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85章 信心第六章 殺威風第19章 聲東擊西第46章 控田第12章 議兵第34章 鐵流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74章 雁過拔毛第1章 兒女情長第44章 陷阱第15章 借名清匪第102章 西行第2章 江寧風潮(2)第25章 官溪嶺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23章 三月潼原第103章 定策第124章 斷尾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99章 進逼圍塞第28章 庵堂經聲第35章 顧氏第35章 顧氏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71章 加快步伐第27章 西線告急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25章 道不同第2章 江寧風潮(2)第13章 失城第101章 死地第12章 議兵第78章 大勢已去第20章 猛虎搏兔第39章 戰械第86章 戰爭陰雲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17章 使臣第137章 配刃第147章 崇國公第48章 雪天圍獵第133章 耐心第140章 笞刑第64章 軍功賞爵第48章 營破第44章 齊頭並進第55章 易幟立軍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96章 後院滅火第24章 高麗戰略第43章 多慮有失第83章 南歸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20章 二月崇州第63章 子嗣第39章 用鹽破冰第39章 戰俘分贓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43章 泄水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10章 淮西第117章 橋渡第38章 入冬第66章 意外升官第36章 受降第25章 道不同第160章 燕京雪第81章 藩樓依舊第36章 舊瓶新酒第24章 高麗戰略第26章 對壘第86章 纏殺第58章 欲拒還迎第四章 林氏家主(一)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53章 梟首取級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54章 殘敗第76章 擔憂第25章 後患無窮第91章 大喜之日第30章 沒有良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87章 試探第74章 淮東軍制第91章 大喜之日第89章 潰敵第44章 陷阱第24章 禁絕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52章 棄第26章 對壘第57章 收復江西第92章 鶴城大捷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誰來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