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抉擇

bookmark

到今天,《梟臣》在縱橫算是整整一年,更俗在這裡非常感謝收藏、閱讀、捧場、評論《梟臣》的兄弟姐妹們。

***************************

“臣領旨!”

李卓跪在香案前聽張希泯讀完聖旨,撐着膝蓋站起來,跪在地上不久的時間,彷彿將僅剩的精力都耗盡,站起來,打了踉蹌,差點摔倒在冰冷的地上,耿泉山在一旁眼疾手快,上前將李卓攙住。

李卓將聖旨接過來,拿在手裡,站穩腳步,沒有理會張希泯,佈滿血絲的眼睛盯着郝宗成,一字一頓的說道:“遼陽絕不能打!薊鎮軍是大越朝最後的依仗,不能輕易拿了去冒險,我李卓身敗名裂在所不惜,你不能做朝廷的千古罪人!”

李卓此時雖說是個精力耗盡的老人,但他如此說話時,其威勢令郝宗成不能對視。

郝宗成目光轉向別處,臉訕然笑道:“你是主帥,你說不能打自然是不能打。只是你我做臣子,當爲朝廷分憂,都已經到這一步了,總不能躲在松山城裡一點事情不做吧。聖上會怎麼想你我,朝廷諸公會怎麼看你我?”

帳中諸將,僅有耿泉山、陳定邦數人是李卓的親信,其他將領有冷眼旁觀的,有不屑一顧的,有瞪着眼睛不服氣的,有袖手相互使眼色的……

張希泯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耿泉山、陳定邦等人是東閩舊將,對李卓忠心耿耿,但薊鎮其他絕大多數將領的態度都是值得玩味了。

在郝宗成掌管薊鎮期間,這些將領貪腐成性、兵備馳廢,個個都精通中飽私囊之能事。

李卓執掌薊鎮之後,對全軍進行整頓,嚴明軍法,對剋扣糧餉之事進行嚴厲的打擊。

雖說這一舉措,使李卓在普通兵卒當中威望極高,也使薊鎮軍的戰力明顯提高,馳怠、貪鄙享樂慣了的將領卻對此滿腹怨恨。

崇觀帝對李卓的支持是有限度的,最大的限制就是李卓要調整營將以上的將職,都必須要得到監軍使郝宗成的首肯。這使得李卓對整個將官體系的整頓根本就進行不下去,也使薊鎮軍的整個將官集團,實際都圍繞在郝宗成的周圍。

“撤兵!”李卓心力憔悴,由耿泉山攙扶着坐到正中的帥椅上,仍盡最後的努力勸服郝宗成,“留一萬兵守松山殿後,其他五萬人馬立即撤回臨渝,防備大同方向的虜騎從晉中借道再進燕南……”

“老夫雖說不是將兵的料,但好歹也在軍中廝混了好些年。此時正是極寒季節,大同方面的虜騎即使不回援遼陽,想玩圍魏救趙一齣戲,可也要他們有這個能力才行,”郝宗成嘿然笑道,“據大同方面傳回的消息,在大同外圍的虜兵,已經是糧草潰絕。他們回遼陽都難,又有什麼能力從晉中借道再入燕南……大同、宣府以及晉中可不比前兩年闊綽,虜騎想靠劫掠取糧,怕是不能吧!我曉得,我們再打下去,會很艱難,但東虜的日子可不會比我們好過——聖上也期待督帥您能一戰定遼,成就萬世功業。今日封你爲燕國公,打下遼陽,異姓封王也指日可期,那時你便是曹宏範之外第二人,你怎麼就左不肯右不肯呢?”

“若在崇觀九年之前,能有這樣的形勢,或能勉強一戰,總有三四成的勝算,”李卓苦口婆心的勸道,“今日若倉促出戰,一成勝算都沒有。十死之戰,郝大人,你還要堅持戰嗎?你就不怕屍骸葬在這冰雪苦寒之地!”

李卓這話說得森然惡怖,令郝宗成背脊寒氣陡生,也令他心頭十分不快。

“聖上對你寄以厚望,督帥好之爲之吧!”郝宗成丟下一句話,袖手出了李卓的帥帳。軍議再一次不歡而散,張希泯、楊文昌等人追了出去,諸將也都相繼離開。

李卓佝僂的坐在寬大得過份的帥椅上,枯瘦的手緊抓住扶手顫抖不休,這一點已經將他身體裡最後一點精力都消耗乾淨,使他看上去像風燭殘年的老人。

耿泉山壓着聲音說道:“是不是我帶人將郝宗成他們扣下來!”

李卓無力的搖搖頭,他從來都沒有真正的掌握這支薊鎮軍,要是可以做,他絕不會拖到今日,要是能給大越保留一點元氣,身敗名裂算什麼?這時候強行將郝宗成、張希泯等人扣下,不用東胡人來打,整個薊鎮軍就會立即分崩離析。

***********

“李卓無膽,聖上與朝廷諸公,都指望郝大人您了……”張希泯壓着聲音說道。

“京裡一干老小,可都盼着大人賺下這分功績給內侍省漲臉呢!”楊文昌勸道,“李卓那個無膽小兒相比大人,何德何能卻先封公侯?”

室裡明燭高燒,照得郝宗成臉色陰晴不定,楊文昌帶來的秘旨就躺在他的懷裡。

李卓這匹夫,雖說桀傲不遜,但帶兵打仗,卻有他的一套,郝宗成還有些自知之明的。

郝宗成心想自己已經是內侍省之首,便是順利將遼陽打下來,有個賞爵,沒個賞爵,意義不大,大越朝還沒有內臣拜相的先例。要是萬一如老匹夫所說,遼陽沒那麼好啃,自己跳出來,那就是自己要往鐵板上踢。

只要有可能,郝宗成還是希望由李卓帶兵去打遼陽。只是這老匹夫脾氣硬得很,一點通融的餘地都沒有,叫郝宗成恨得牙癢癢的。如今秘旨都已經由楊文昌帶了過來,要是錯失戰機,讓東胡人在大同的兵馬回來,他郝宗成就無法將責任都推到李卓頭上了。

郝宗成心裡遲疑不定,張希泯說道:“是不是請程、袁二位將軍過來商議?”

秘旨之所以是秘旨,不到最後關鍵時刻不能示人。但看李卓的態度也是死活不肯出兵,郝宗成也顧不了太多,喚來親信,讓他秘密去請程庭桂、袁立山二人來他帳裡議事。

程庭桂、袁立山都是輕車都尉級的高級武官,一任薊州鎮守、一任臨渝關鎮守。此番北進到松山的六萬兵馬,有六成都他二人麾下兵馬。這二人也是郝宗成在薊鎮的親信。

程庭桂、袁立山很快便趕了過來,郝宗成倒沒有急着拿秘旨給他們,只問他們對出兵打遼陽的態度。

袁立山頗爲猶豫,說道:“破松山城,將近有月,東虜在大同方向的兵馬到今日纔有回援的跡象,說不定真如李卓所言,東虜不畏我打遼陽!”

“從大同回援遼陽,有兩千里路,此時北地大雪封境,道路比從臨渝到松山難走得多,兩個月內能趕回來,便算快速的,”程庭桂倒是有他自己的見解,“而且虜騎沿途回來,這一路都沒有補給,還不如打下大同,迫使我們回師呢——李卓怕這怕那的,可不正是中了東虜的圈套?這會兒見大同攻不下,虜騎才絕了心思要回援遼陽,再是正常不過。這邊打遼陽,宜速不宜遲。北地雖說大雪封境,但虜騎真要鐵了心往回趕,也用不了兩個月的時間。”

“你覺得應該打遼陽?”郝宗成問道。

“都到這一步,哪有不打的道理?”程庭桂說道,“聖上不是一個勁催着出兵嗎?底下的兄弟們,也都卯勁了勁,偏偏給李卓磨掉許多銳氣!”

“萬一打遼陽不利呢?”袁立山說道,“松山雖然順利拿下,但遼陽畢竟是東虜的王都,他們怎麼都不會輕易放棄的?”

“不會輕易放棄又如何?要守也要有兵力去守,要真有兵力,誰會輕易棄守門戶之險?”程庭桂說道,“我們應立即推到遼陽城下,即使不急着攻城,也要將其圍困起來,恰可以在遼陽城下立寨休整。待東虜援軍從大同回師,我們可以以逸待勞,打他孃的一個措手不及!要是讓東虜在大同的兵馬回到遼陽城裡,吃後悔藥也晚了!”

張希泯看了郝宗成一眼,見他臉上的遲疑之色越發的凝重,只要袁立山那句“萬一打遼陽不利”的話讓他顧慮重重,便開口說道:“即便打遼陽不利,也是李卓拖延貽誤戰機之失,與二位將軍何干?再說了,將臨渝一線的兵馬都調上來,即使攻不下遼陽,也足以拿下遼陽周邊的城池……”

郝宗成不相信東虜在遼陽還有多少兵力,陳塘驛一役,東虜侵國而戰,也就十萬騎。這回東虜在大同陷有十萬兵馬,松山城又損了五六千兵馬,守遼陽的兵馬絕不會多。

郝宗成不擔心留守遼陽的東虜還有能力將他們吃下去,但他也沒有足夠的信心能打下遼陽城。

遼陽城險且大,若要有兩三萬守軍在城裡,郝宗成實沒有十足的把握率六萬兵馬就將遼陽城攻下。

要是打遼陽不利,這黑鍋誰背?

這是郝宗成遲遲下不了決心的根本原因。

張希泯的話倒是說到他的心坎裡去了:要是攻打遼陽不利,自然是李卓拖延貽誤戰機的緣故。再說將臨渝一線的兵馬都調上來,即便不能打下遼陽,多攻幾座遼陽周邊的城池,大把的功績也到手了!

郝宗成捏緊的拳頭陡然鬆開,對袁立山、程庭桂二人說道:“李卓今日依舊不靠出兵,你們都是親眼目睹——你們跪下,聖上還有一道上諭在這裡……”

張希泯心裡一笑:要是郝宗成將遼陽順利打下,松山大捷的功績,還是要算到李卓頭上;要郝宗成在遼陽城下受挫,兵敗退回臨渝,李卓怎麼都逃不掉背這個黑鍋!

能猜到郝宗成手裡有秘旨的,人不會多。程庭桂、袁立山都不在內,聽郝宗成說還有上諭在手裡,面面相覷,滿臉詫異。

他們都是郝宗成提拔起來的人,對郝宗成的話是深信不疑,都跪下接旨……

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83章 引蛇出洞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7章 曬鹽第25章 回崇州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8章 巡政(一)第26章 島城鎖海第20章 豬鼠之輩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27章 結營第32章 水煮田雞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18章 弱國邦交第70章 淮山第137章 配刃第83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13章 兵援第22章 立城擴軍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10章 嫡爭(一)第2章 故人往事第50章 北伐疑雲第6章 搏兔第26章 歸心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32章 官職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62章 臨戰第61章 論農第136章 選擇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64章 說刀第4章 備戰糧荒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十章 夜驚情第91章 伏誅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109章 老將第32章 定計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56章 淮陽獎功第71章 棄都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117章 進退兩難第61章 黨同伐異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32章 官職第47章 刺客第二十章 誘殺第9章 拔營第82章 紅顏禍水第6章 私糧入京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120章 主臣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91章 難易有別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5章 幕僚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33章 迷離第37章 造湖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63章 炮擊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92章 雜魚第70章 覆滅第74章 大戰將臨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58章 廟堂第16章 如此奪城第33章 將計就計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49章 東行第36章 對壘第40章 變局第63章 分合之道第35章 整頓第57章 破口罵娘第7章 左右爲難第56章 顧嗣元第20章 梟勇無畏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69章 爲何造反
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83章 引蛇出洞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7章 曬鹽第25章 回崇州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8章 巡政(一)第26章 島城鎖海第20章 豬鼠之輩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27章 結營第32章 水煮田雞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18章 弱國邦交第70章 淮山第137章 配刃第83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13章 兵援第22章 立城擴軍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10章 嫡爭(一)第2章 故人往事第50章 北伐疑雲第6章 搏兔第26章 歸心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32章 官職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62章 臨戰第61章 論農第136章 選擇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64章 說刀第4章 備戰糧荒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十章 夜驚情第91章 伏誅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109章 老將第32章 定計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56章 淮陽獎功第71章 棄都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117章 進退兩難第61章 黨同伐異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32章 官職第47章 刺客第二十章 誘殺第9章 拔營第82章 紅顏禍水第6章 私糧入京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120章 主臣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91章 難易有別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5章 幕僚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33章 迷離第37章 造湖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63章 炮擊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92章 雜魚第70章 覆滅第74章 大戰將臨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58章 廟堂第16章 如此奪城第33章 將計就計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49章 東行第36章 對壘第40章 變局第63章 分合之道第35章 整頓第57章 破口罵娘第7章 左右爲難第56章 顧嗣元第20章 梟勇無畏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69章 爲何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