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鄉兵自雄

bookmark

加強寧海鎮水營、江寧水營,看着江寧府分攤到三分之一的銀子,王添心裡更是發愁剩下三分之二由宣撫使司分攤的銀子怎麼籌。

不要看宣撫使司所轄江東郡除江寧之外的其他九府,但是各府縣的權勢日益膨脹,特別是各地自籌組建鄉軍以來,都藉口要爲鄉軍籌餉,抵制宣撫使司的盤剝。許地方自籌建鄉軍以保守安民,這時候看來實際是開了一個壞頭,使地方擁兵割據情勢日益嚴重。但是各地匪患頻起,朝廷又無力剿滅,許地方擁兵也是迫不得已或者說是引鴆止渴的法子。

維揚府、平江府本身比江寧府還要富庶,但是卻始終不肯多交納一兩銀子。

董原在維揚府,私自將鄉軍兵額擴充八千餘衆,自號銳鋒軍,招攬他在東閩軍的舊部爲將,使銳鋒軍儼然是他一人之私軍。

劉安兒在洪澤浦起事,維揚府境內雖有鎮軍及維揚鹽鐵司鹽丁近萬人,但真正御流寇於境外的,還是董原在維揚府組建的銳鋒軍。

銳鋒軍每年核糧餉折銀二十萬兩,悉從維揚府地方籌措。

李卓在江寧時,董原諸事配合,李卓離開江寧,郡司從維揚府多得一兩銀子都不要想。

林縛率江東左軍入駐崇州之後,東海寇就再沒有越過江口中線北上,但是對明州、嘉杭、平江諸府入寇越發的頻繁。

平江府雖有寧海鎮舟步營近萬人駐守,但是鎮軍戰力孱弱,屢戰屢敗,或屢屢不敢戰,平江府地方不得不大規模的擴大鄉軍。在現階段,平江府擁有的鄉軍規模最大,總數達到兩萬餘人。然而平江府通判陡有督兵備事的名義,實際平江府的鄉軍由各縣豪族各自控制,名號也雜亂無章,有白淖軍、有虎鋒營、有海虞鄉營、有暨陽義勇,都私設將帥,數百人到數千人不等,沒有統一的指揮,只能各自守土爲戰,還無法有效遏制東海寇的滲透入侵。

這麼大規模的鄉軍以及東海寇頻繁入寇,平江府雖號稱富甲天下,實際也無餘財給郡司盤剝了。

王添想來想去,也想不出每年多籌十萬銀子的法子,暗道:難道要學林縛對江東郡境內的僧院動手?王添也知道僧院是一塊大肥肉,迄今無人知道林縛借通匪案清除崇州境內的僧院勢力撈足了多少,但絕對不是一筆小數字。或者找一戶大族下手?顧悟塵幹倒曲家,不但肥了自家,還使東陽鄉黨在江寧整起崛起,僅是東陽鄉黨內部的籌款,就撐起東陽鄉勇一半的軍資所需。

王添思來想去,也無定計,在富庶天下的江東郡要多籌十萬兩銀子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對地方的控制力越來越弱了。

**********

城南龍藏浦慶豐行總堂,在杜榮身死太湖之後,沒有能替代杜榮的人手接掌慶豐行,再加上江東郡司對慶豐行的警惕與戒備日益嚴厲,也限制了慶豐行的正常行商,慶豐行總堂的院子冷落起來。

“我要離開江寧……”奢飛虎坐在古槐樹下的石桌前,毅然說道。

秦子檀能理解奢飛虎的心情,如今他們在江寧就彷彿是給困在籠中的猛獸,雖有獠牙利爪,卻發揮不了任何作用,但是離開江寧後去哪裡?

大公子常年人在海上,他們回晉安去,會不會引起大公子的猜忌?

崇州行刺事敗之後,奢飛虎的性子就越發的沉鬱,令人看不清楚,秦子檀有時候也想不透他心裡在想什麼,在他身邊只是小心翼翼的伺候,聽他突然說要離開江寧,還頗有決心,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回他的話。

奢飛虎見秦子檀不吭聲,擡頭看了他一眼,說道:“你安排一下,我打算去昌國跟我大哥見一面……”

“好的,”秦子檀應道,“不過這時候出海不大容易,少侯爺要有些耐心讓屬下去安排。”

“已經到這一步了,這些耐心我還是有的。”奢飛虎聲音低沉的說道。

*********

海虞縣位於平江府東北角,北臨揚子江、東臨東海,與嵊泗諸島隔海相望,與太湖勾連的東江橫貫其境。

海虞縣與崇州隔江相望,江口的水面額外的寥廓,枯水季時,也常常有三四十里寬,夏秋汛期則是江天白茫茫一片,遠遠的望不到頭。也由於揚子江天壑的存在,海虞與周邊亭湖、金湖、暨陽諸縣聯繫密切,跟隔江相望的崇州縣聯繫甚疏。

海虞陳氏累世官宦,去年陳氏出了個天子門生狀元郎出來,更是聲望大漲。陳家爲官宦世族外,然而世代經營桑蠶,是海虞規模實力最大的綢布商。虞東歸屬陳家的桑園達兩千餘頃,家資百萬,十年前築海虞城時,陳氏一家就捐銀五萬兩。

平江府富庶天下,陳氏在平江府倒不敢稱首族,卻是實打實的是海虞縣首族。

由於海虞縣瀕臨東海,在東海寇給奢家滲透之前,海虞東面的嵊泗諸島近幾十年來一直就是海盜窩。剿滅這夥,沒隔幾年,又給新的海盜佔據,六七十年來,就沒有斷絕過。海虞縣幾十年來一直受海盜侵凌,鄉里防盜的意識強烈,城池及鄉里堡塞圍樓修葺整飭堅固,早年就有較爲嚴密的鄉兵組織——這也是去年東海寇大寇太湖時,海虞縣損失輕微的主要因素。

力量分散、未經整合的東海寇,還無法對海虞縣造成太大的威脅。

陳氏在虞東修築的陳家圍樓多達四圍,內藏屋舍千間,周廣四百餘丈,甚至比普通的城壘還要易守難攻。早在朝廷放開口子允許地方籌建兵備之前,受陳家控制的織戶鄉兵就多達千人。雖說早年海虞縣的織戶鄉兵還是平時生產、閒時戰訓、戰時集結的鄉兵性質,但由於經常與海盜作戰,在鄉兵裡也算是梟勇善戰。

朝廷放開口子,允許地方自建兵備之後,特別是東海寇給奢家滲透,勢力大漲,海虞的大族也意識到海疆形勢嚴峻,便以陳家爲首,以之前的織戶鄉兵爲基礎,組建常備鄉兵,自號海虞鄉營,兵員多達五千餘衆,戰船百艘,也由於陳家等海虞大族籌銀甚足,海虞鄉營算是平江府境內實力最強的一支鄉兵。

陳明轍手執繮繩,勒馬在江堤上緩行,此間是東江匯入揚子江的江口子,再往東十里許,便是江海分際之外。嵊泗諸島的東海寇經常擁戰般入東江侵入海虞腹地,海虞鄉營籌建以來,東江口便是防禦重點,陳家出資在東江口建了一座塢塞,駐有一營鄉兵。

陳氏家主陳華章幼弟陳華文本爲海虞縣丞,後以縣丞兼任海虞縣都監,主持海虞地方防備事,頗知兵事。去年秋,東海寇大寇太湖,陳華文主持海虞防務,打了幾場勝仗,又在東海寇大舉登岸時,守住海虞城,在海虞頗有聲望。

海虞鄉營組建時,陳氏幾乎承當了一半的軍資,陳華文順理成章的獲得海虞鄉營的統制權。

顧悟塵設計曲家,使陳西言受牽連,被迫上謝罪表,陳明轍雖有狀元之名,但在燕京孤立無助,便以完婚爲名,請假還鄉完婚,離開燕京那個是非之地。初回江東時,陳明轍在江寧倘佯,聯繫吳黨官員、士子,希望能找到使吳黨崛起的捷徑。

東虜破邊入寇後,林縛率江東左軍北上勤王,在燕南建功立業,名望大振,陳明轍心裡即使看不起林縛,也不得不眼熱林縛的名望。

楚黨即使在張協與湯浩信分裂後,在朝野的地位日漸穩固,西秦黨貌似在李卓出任兵部尚書後還有復興之勢,卻絕無吳黨的機會。嶽冷秋到江東後,壓制顧悟塵的同時,也不忘打壓以餘心源爲首的吳黨,陳明轍失望之餘,加上東海寇日益猖獗,也就起了效仿林縛棄筆從戎的心思,返回海虞協助小叔陳華文署理軍務。

陳明轍雖未受官職,但畢竟是天下皆知的天子門生,在平江府更是家喻戶曉。他返回海虞加入鄉營,頓時使陳家在鄉營中的地位堅如磐石,鄉營將卒士氣也頗爲振奮,接連打退東海寇的幾次入侵,使得夏秋以來海虞縣遭受的損失,遠少於南面的亭湖諸縣。

陳明轍即使從軍,也是文士裝扮,穿着湖青色的布衫,騎在馬上遠眺江水。崇州紫琅山在西北方向百里處,看着濤濤江水東逝,陳明轍也不由細思起林縛近日在崇州的諸多動作來:他究竟想做什麼?這多事離亂之秋,岌岌可危的元氏王朝能夠擺脫當前的危機,恢復治世嗎?

陳明轍少年即有大名,家世又高,自然也是心高氣傲得很,偏偏在獲得最大名望之後,屢屢受挫,諸事也不得不務實起來。他是渴望帝都能遷到江寧的,元氏想在江東站穩腳跟,必然要藉助勢力遍佈江東地方的吳黨,吳黨自然也能一下子獲得與楚黨抗衡的優勢,陳明轍心想自己到時候自然也就能獲得朝廷的重用。

第87章 風捲殘雲第78章 少年子第34章 登王臺山第75章 密約(二)第39章 封河第51章 五月第133章 驚弓第四章 林氏家主(一)第55章 易幟立軍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16章 斬將第37章 遷族第17章 釣魚作戰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103章 變局勝機第22章 攻寨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74章 淮東軍制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12章 津海號第60章 梟臣第86章 臨行第26章 得與失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37章 北逃路茫茫第85章 津海之利第76章 淮陽鎮第7章 驚瀾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113章 疑點第37章 分功酬勞第97章 晉安攻守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93章 老妖婆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4章 備戰糧荒第46章 不過空城第71章 棄都第75章 新仇舊恨第四章 朝天湖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23章 歸塵第54章 殘敗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8章 長亭相迎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45章 相臣人選第134章 鴆酒第37章 叛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29章 飛來一城第29章 兒女之議第2章 新學第35章 整頓第62章 香豔佳人淚第92章 雜魚第四十六章 治獄(一)第78章 少年子第116章 斬將第58章 廟堂第4章 投效第34章 開館設學第9章 也算承諾第11章 肘腋生變第62章 臨戰第116章 強動員第60章 賜婚傳言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75章 摧枯拉朽第10章 虎將有謀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124章 斷尾第86章 纏殺第84章 廷爭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133章 耐心第126章 後手第31章 疑形第88章 不堪一擊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72章 昔日童子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48章 殘寇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78章 密議出兵第55章 浙北軍司第81章 藩樓依舊第128章 太后第71章 軟禁第52章 棄第55章 閨房秘語第10章 西河驚變
第87章 風捲殘雲第78章 少年子第34章 登王臺山第75章 密約(二)第39章 封河第51章 五月第133章 驚弓第四章 林氏家主(一)第55章 易幟立軍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16章 斬將第37章 遷族第17章 釣魚作戰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103章 變局勝機第22章 攻寨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74章 淮東軍制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12章 津海號第60章 梟臣第86章 臨行第26章 得與失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37章 北逃路茫茫第85章 津海之利第76章 淮陽鎮第7章 驚瀾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113章 疑點第37章 分功酬勞第97章 晉安攻守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93章 老妖婆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4章 備戰糧荒第46章 不過空城第71章 棄都第75章 新仇舊恨第四章 朝天湖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23章 歸塵第54章 殘敗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8章 長亭相迎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45章 相臣人選第134章 鴆酒第37章 叛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29章 飛來一城第29章 兒女之議第2章 新學第35章 整頓第62章 香豔佳人淚第92章 雜魚第四十六章 治獄(一)第78章 少年子第116章 斬將第58章 廟堂第4章 投效第34章 開館設學第9章 也算承諾第11章 肘腋生變第62章 臨戰第116章 強動員第60章 賜婚傳言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75章 摧枯拉朽第10章 虎將有謀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124章 斷尾第86章 纏殺第84章 廷爭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133章 耐心第126章 後手第31章 疑形第88章 不堪一擊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72章 昔日童子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48章 殘寇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78章 密議出兵第55章 浙北軍司第81章 藩樓依舊第128章 太后第71章 軟禁第52章 棄第55章 閨房秘語第10章 西河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