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淮東軍制

進入九月,淮泗間的戰事以陳韓三、孫壯等賊將接受招安基本告結。

淮泗流民軍殘部渡汴水進入淮陽,劉妙貞自號“皇覺天女”,成爲淮泗流民軍新的首領,佔據淮陽以南、濠州以北的廣袤地區,與在壽州的流民軍羅獻成部遙相呼應。

九月初九重陽節,長鄉侯樑成衝率軍進抵濟寧,兵抵城下,就展開猛攻,才一日工夫,天襖軍便抵擋不住,葛平棄城南逃。

嶽冷秋率長淮軍從徐州渡泗水,在豐縣攔截南逃的天襖軍,與北追來的樑成衝所率大軍,聯兵潰之。葛平率殘部渡汴水東逃,在沛縣給陳韓三所圍。

葛平投降,在沛縣城裡,給陳韓三用弓弦絞殺,殘部萬餘人,皆附陳韓三。

近年來聲勢最盛的兩股流民軍首領劉安兒、葛平,就這樣都死在淮上流馬寇出身的陳韓三的手裡。

在南四湖的西岸土地上,天襖軍十數萬兵馬踐踏潰亂,橫屍盈野、血流漂杵,跪地救饒者無數,更有數萬殘部逃入淮陽,投奔紅襖女。

樑成衝收攏數萬降兵,整軍退回濟寧。

嶽冷秋率長淮軍主力退回徐州休整,陶春率一部精銳,從徐州南下,奇襲泗州,在濠州的流民軍被迫西撤。

兩度失陷流寇手裡的濠州府城、長淮軍的駐鎮,在時違八個月之後,終於再次回到官兵的手裡,城垣殘破,四城的城門都不知道是不是給流匪拆了當柴火燒掉。

至少從表面上,中原地區恢復到三十萬黃河修堤民夫叛變之前的局面。

天襖軍潰敗,葛平在沛縣給陳韓三絞殺,樑成軍率軍進駐濟寧,也就意味着整個山東西部都給樑家牽牽控制。

九月中旬,顧嗣元就率部從宿豫拔營,渡泗水,沿沂水北上,經郯城、臨沂,從沂水縣北行,進駐臨朐縣南境的破車硯關,在破車硯關等候朝廷的賞功策封。

破車硯關位於沂水縣與臨朐縣交界的大硯山上,此關道徑危惡,左右有長城、書案兩嶺,峻狹僅容一車通行,爲齊南天險。是從臨沂府北進青州的必經之路,是青州城南面的門戶。

破車硯關曾爲春秋時齊國的邊境,如今猶存烽臺、障城等齊長城遺址。之後千餘年,也屢爲南北爭奪的要地,迄今關城仍在,不過已算山東腹地,除臨朐縣在這裡設哨卡外,倒沒有正式駐軍。

樑習受封魯國公,又任郡督,有大義名份,麾下兵強馬壯。要避免樑家的手伸到青州去,當前情勢下,軍事對抗很可能是迫不得己將走的一條道,必然要先佔了破車硯關這處門戶要隘。

*************

顧嗣元離開宿豫後,林縛也沒有派兵進駐,自然也不可能讓給陳韓三,而是交給渡淮軍左營戍守。以睢寧、宿豫兩縣作爲淮東與徐州之間的緩衝區。

到九月中旬,江東左軍諸部悉數撤到飛霞磯以南地區。

林縛以淮東制置使司的名義,在飛霞磯正式設泗陽巡檢司。

於州縣之下設巡檢司,主要是爲了方便管轄離州縣治城較遠的要隘、要津地區,或方便節制邊遠地區的蠻夷之族。

巡檢司非常設,主官巡檢與縣尉、典史的性質相當,都屬於捕盜官職,爲正九品,文武皆能入選。

巡檢司巡檢沒有行政量裁之權,在地方也以捕盜治安爲主,兼以控制要隘、要津,主要表現于軍事上的用途,通常轄兵卒三五十人,又統稱爲刀弓手。

林縛就任淮東制置使,作爲地方上的軍政長官,無權伸手干涉地方上的民政、財政事務,但是在轄防區內因地制宜的設制巡檢司,將巡檢司由州縣轄管變爲受制置使司直轄,並派轄軍進駐,控制轄防區的要隘、要津,加強地方防務、治安,卻是林縛在淮東所享受的軍政特權;也是林縛目前將勢力往淮安府、海陵府滲透的主要手段。

當然了,林縛還沒有可能跟地方直接伸手要糧要錢,淮東制置使的糧餉財源,都給劉庭州所領的軍領司卡着脖子。

江東左軍退到飛霞磯以南地區,劉庭州便正式通告林縛,將以總數兩萬兵員,給江東左軍及渡淮軍左營供餉,營寨修築等物資供應也一併斷了。

不要說新設巡檢司糧錢都要林縛自己搖腰包,便是將淮安、海陵兩府原先所設的六個巡檢司收權歸淮東制置使司直轄,從今往後,也要林縛自掏腰包來負責錢糧供應。

好在飛霞磯營城的修築,由山陽縣供給物資,樑文展主持下的山陽縣願意提供物資,劉庭州說斷也斷不了。

在淮安府,除了在飛霞磯正式設泗陽巡檢司外,林縛還在沭口設淮沭巡檢司;改雲梯關爲淮口巡檢司;在白塘河與洪澤浦的交匯處,即在白塘埔鎮,增設白塘埔巡檢司;將原清浦津巡檢司改爲浦南巡檢司,又於北灘屯田處設浦北巡檢司——至此,淮安府境內的巡檢司由之前的兩個增加到六個。

白墉埔、浦南、浦北都位於內線,但淮口、淮沭、泗陽三地,加上山陽縣,構成完整的守淮防線,尤其的重要。

渡淮軍在下邳古城一戰中傷亡較重,殘部給林縛打散,編入鳳離營。

除編入渡淮軍殘部外,還撿選千餘健勇,鳳離營由戰前的五營三千正卒,擴編到十營六千卒,爲淮安府正式駐軍,主要駐紮在山陽、泗陽。

林縛調曹子昂北上,擔任淮東制置使司行軍左司馬,代他節制淮安府軍政事務。

駐軍雖以寧則臣爲主將,但除駐防外,林縛在山陽縣還要設初等戰訓學堂、傷病營、軍儲倉庫、另派駐水營。

黑水洋航道的運輸量還有限得很,洪澤浦以東的淮河水道恢復後,就要充分的利用起來。三五百石裁量的小型糧船,就可以直接從淮口運糧出海,前往膠州灣,進入膠萊河北上。

利用淮河水道進行漕糧運輸、利用巡檢司進行軍屯、打擊私鹽以及與地方官員及鄉紳勢力溝通、與劉庭州打交道,與孫壯等渡淮軍左營的流民軍降將們打交道,都需要調曹子昂來獨擋一面。

當然了,將秦承祖留下來也合適,不過林縛更需要秦承祖以長史的身份留在身邊,出謀劃策。

到九月下旬,淮東制置使司府的官員體系、軍制也正式確定下來,江東左軍自然也成爲歷史名詞,要改稱淮東軍了,以崇州爲治所。

林夢得、秦承祖出任淮東軍左軍長史,曹子昂、傅青河任淮東軍左右行軍司馬,孫敬軒、胡致庸、孫敬堂等人爲諸曹參軍。

淮安設泗陽、淮沭、淮口、白塘埔、浦北、浦南六巡檢司,崇州設鶴城、九華、江門、西沙島四巡檢司,又在泗嵊增設泗嵊巡檢司,加上海陵府境內的三處巡檢司,淮東軍共直轄十四個巡檢司。

淮東軍下設步軍司、馬軍司、水軍司、工輜營。

林縛兼任步軍司統領,下設左軍中前後五軍。

鳳離營也正式編爲淮東制置使司步軍司左軍鳳離營,以寧則臣爲步軍司左軍指揮使,編二旅十營六千卒。

長山營編爲步軍司右軍長山營,以敖滄海爲指揮使,編一旅五營三千卒。

親衛營編爲步軍司中軍親衛營,以趙虎爲指揮使,編二旅十營六千卒。

崇城步營編爲步軍司前軍崇城步營,以周同爲指揮使,編五營三千正卒。

同時將渡淮軍左營改編爲步軍司後軍,以孫壯爲指揮使,編二十營一萬兩千正卒。僅僅是編制上好看,名義上受節制,但既不聽調,也不聽宣。

周普任馬軍司統領兼任騎營指使司,編輕甲騎兩營一千兩百卒,甲騎兩百卒。

林縛兼任水軍司統領,下轄第一、第二、第三靖海水營,分爲趙青山、葛存信、葛存雄爲指揮使,另設孫敬軒爲船政使,負責水營戰船的督造。

工輜營以孫敬堂爲指揮使。

這樣,便大體勾勒出淮東軍的框架來。

當然,海陵、淮安兩府諸縣所轄的縣兵、鄉軍都要受淮東制置使司的節制。

林縛九月中旬,在山陽召見出任淮安府軍指揮使的肖魁安與海陵府司寇參軍吳梅久。

一是要求肖魁安,將淮安府軍從原編的二十營裁撤成六營。除淮安城駐兩營、山陽駐兩營、沭陽、海州各駐一營府軍外,其他各縣皆不駐軍,捕盜治安、城門檢巡由縣三班衙役負責,遇匪就近通告駐軍。

淮安府軍需接受行軍左司馬曹子昂的節制。

二是要求吳梅久,將海陵府境內的縣兵鄉軍,也照淮安府軍改編,編海陵府軍六營正卒,多餘兵卒,悉數解散歸農。海陵府軍由吳梅久來兼任指揮使,需接受淮東制置使司行軍右司馬傅青河的節制。

林縛以此削減地方兵權,更是要大幅縮減地方開支,這樣,新增兩萬淮東軍兵額的軍費開支,不會給地方增加額外的負擔。

雖說淮泗戰事進入九月就基本結束,但陸陸續續的瑣碎事務很多,需要林縛留下來處置。

數萬流民軍解散後的丁壯及數量更爲龐大的家屬,除少部人留在山陽縣安置外,大部分都沿白塘河、清江浦、北官河南下到崇州去。就算十數萬人的大軍南下,也要十天八天才能走完這一程,何況都是組織性很差的流民丁壯及家屬。

林縛一直到十月初旬,才從山陽動身回崇州去。

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58章 欲拒還迎第1章 王侯家事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64章 潰擊第48章 暗夜秘情第92章 雜魚第7章 先手佈局第50章 彭城郡公第69章 爲何造反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70章 覆滅第113章 廷爭第71章 袁州條件第60章 宮廷陰影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103章 變局勝機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36章 月涌江流第53章 梟首取級第6章 息議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78章 大勢已去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85章 信心第24章 行刺之謀第71章 軟禁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92章 出戰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27章 聯兵接觸第57章 自薦爲妾第32章 官職第26章 島城鎖海第42章 政務第12章 濟州第57章 收復江西第146章 奪城第57章 虛驚一場第48章 雪天圍獵第30章 重遊清江浦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127章 皇城第73章 軍制暗鬥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58章 還鄉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151章 騷亂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118章 待援第17章 使臣第23章 歸塵第51章 泗陽陷圍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115章 襲城第58章 軍功交易第94章 關門第43章 泄水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24章 禁絕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32章 江灘第171章 遠航第122章 滯敵第127章 皇城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96章 後院滅火第31章 求援第63章 淮西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65章 山海漏防第58章 軍功交易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11章 行軍第33章 宗族第3章 聯曹第23章 暨陽磐石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45章 功高震主第116章 叛逃第59章 負荊請罪第10章 浙南第119章 行軍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98章 虞東第34章 河口秘情第52章 鬍子叔叔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39章 糧足傷農
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58章 欲拒還迎第1章 王侯家事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64章 潰擊第48章 暗夜秘情第92章 雜魚第7章 先手佈局第50章 彭城郡公第69章 爲何造反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70章 覆滅第113章 廷爭第71章 袁州條件第60章 宮廷陰影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103章 變局勝機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36章 月涌江流第53章 梟首取級第6章 息議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78章 大勢已去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85章 信心第24章 行刺之謀第71章 軟禁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92章 出戰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27章 聯兵接觸第57章 自薦爲妾第32章 官職第26章 島城鎖海第42章 政務第12章 濟州第57章 收復江西第146章 奪城第57章 虛驚一場第48章 雪天圍獵第30章 重遊清江浦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127章 皇城第73章 軍制暗鬥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58章 還鄉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151章 騷亂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118章 待援第17章 使臣第23章 歸塵第51章 泗陽陷圍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115章 襲城第58章 軍功交易第94章 關門第43章 泄水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24章 禁絕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32章 江灘第171章 遠航第122章 滯敵第127章 皇城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96章 後院滅火第31章 求援第63章 淮西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65章 山海漏防第58章 軍功交易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11章 行軍第33章 宗族第3章 聯曹第23章 暨陽磐石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45章 功高震主第116章 叛逃第59章 負荊請罪第10章 浙南第119章 行軍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98章 虞東第34章 河口秘情第52章 鬍子叔叔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39章 糧足傷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