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浙北軍司

芒種過後就是夏至,再過幾天就要入伏,江寧城裡的氣候已經悶熱。

用過夜宴,林縛陪與顧悟塵到後園歇涼說話,此外就林庭立、趙勤民二人相陪。

世局離亂、宦海險惡,從崇觀八年冬季進江寧,迄今都不足四年時間,卻發生這麼多的事情跟變化,誰心裡都有萬分的感慨。

四年前,東陽鄉黨在江寧城裡都還無足輕重,如此東陽一系在朝野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了。

“除陳芝虎南調之事外,還有一樁大事會在明天的會議上宣佈,”顧悟塵坐在石桌旁,要林縛、林庭立、趙勤民都坐下來,說道,“我也是今日給召到寧王府,纔看到密旨……”

“什麼事情?”林縛坐下來問道。

“鑑於董原在浙北的兵力太弱,無力壓制奢家在浙東的強力,朝廷決定裁撤兩浙郡司,江淮總督府之下設浙北制置使司,”顧悟塵提前將明日纔會正式宣佈的密旨,提前告訴林縛等人,說道,“不過會將平江府都劃入浙北制置使管轄,董原將以江寧兵部右侍郎銜兼領浙北制置使,孟義山任副使……”

“這是確定要遷都了啊!”林庭立吸了一口氣,感慨道。

林縛心裡暗道:在燕北防線沒有給徹底打爛之前,朝廷痛下決心遷都很難,畢竟牽涉太大,說道:“朝廷即使沒有立即遷都的心思,也知道將江東郡牢牢抓在手裡的好處,只要寧王能將江東經營好,大越朝自然就有中興的機會。”

雖兩浙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失陷奢家之手,但仍保留了嘉、杭、湖三府精華區域。這次裁兩浙郡司、設浙北制置使司,是將嘉、杭、湖三地併入江東郡。加上之前朝廷明確規定河南制置使司也歸江東郡節制,江東郡這一下子就增加了兩大塊精華區域。

江東郡本來就是人口過千萬的大郡,淮泗、淮西等地受戰亂摧殘較嚴重,人口損失雖嚴重,但流民主要還是往江東郡東部、南部流亡。加上這些年從中州、山東擁聚來的流民,江東郡的人口非但沒有損失,還有相當程度的增加。再將浙北、河南兩地歸入江東郡,又將增加三四百萬的人口。

廟堂之上,並非都是無能之輩。即使張協、郝宗成之流,私心甚重,但仍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大越朝眼下要苦苦的支撐下去,江東郡是尤其的重要。

寧王坐鎮江東,象徵性的意義更大。在曹家、樑家都擁兵自重、朝廷難以節制的情況下,誰都不會希望看到江東郡的大權都落入一人或一小撮人的掌握之中。

在總督府、郡司與府縣之間,廣設制置使,也是權力平衡的一種選擇。

實際上這也是應付當前戰局的需要。

戰事規模越來越大,區域越來越廣,時間也越來越持久,鎮軍的戰力經不住考驗,以鎮守領兵獨擋一面,越來越跟不上戰事的發展。

制置使相比鎮守,最根本的區別就是有權力節制所轄區域內的所有兵馬,不僅僅是鎮軍,包括府兵、縣兵刀弓手,甚至鄉兵、寨兵,都要歸制置使節制。這樣就能充分調動、組織轄區內的軍事資源平息戰亂。

當然,制置使的權力,比傳統的鎮守、鎮將要大許多,會形成尾大不掉的現象,但將一郡轄防區分割成三到五個制置使司,總要比兵權集中到總督一人手裡的局面,要好得多。

以上都是朝野諸人所普遍能想到的,林縛考慮的則更多。

後世只要學過初高中歷史的,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唐中晚期藩鎮割據這段歷史。

朝廷如此廣設制置使,授予區域軍政大權,元氏即使能恢復中興之治,也避免不了藩鎮割據的結局。

表面上看來,制置使只有軍政大權,對民政、財政之事無法插手,但只要有調動區域內所有兵馬、進行軍事力量動員的權限,想要向民政、財政事務領域滲透,不會很難。

無論是曹家在關中修長渠,還是林縛在淮東修捍海堤,在利於民生的同時,也有助他們將軍政上的影響力滲透到民政、財政事務上去。

然而能看到這個後果的人,極少。

樑家、曹家應該能看到,大概也正是他們在背後推動。

只要形成割據局勢,曹家與樑家也就能光明正大的割據西秦跟山東等地。

原來曹樑兩家,還沒有問鼎的野心,畢竟元氏在中原立基有兩百餘源,根深蒂固,別家想逆而取之,不是一樁簡單的事情。

與其興兵冒險一搏,很可能會導致滅族亡家之禍,還不如割據一地,徐徐圖之。

這些人啊,倒是都愚蠢,只可惜他們也許是太聰明瞭。

林縛心裡微嘆,來江寧之前,陳芝虎調任河南制置使就令他吃了一驚。設浙北制置使司,將平江府併入浙北,董原以江寧兵部右侍郎銜兼領浙北制置使的消息,更是令他感到意外。

江東郡如今已經設了河南、徐州、淮東、徽南、浙北五個制置使,廬州、濠州、壽州三府是長淮軍的轄防區,是嶽冷秋到江東後主要經營的勢力範圍,設不設淮西制置使,意義不大,此外就剩下東陽、維揚、丹陽、江寧較爲獨立。

**************

“董原應該正在來江寧的途中,”顧悟塵說道,“這次召議諸府及軍司來江寧,除增設浙北制置使司、商議淮泗與兩浙的戰事安排外,還有一個就是要議稅糧加徵及軍資攤派的事情,這也是主要的……”

Wшw★ тт kΛn★ c o

“……在宦途越久,越能理解銀子是根本,”顧悟塵繼續說道,“江東郡夏稅秋糧正賦從高宗皇帝起就沒有增加過,共有五百二十萬石,扣除折漕銀一百二十萬兩之後,地方上能動用的夏稅秋賦不過三百二十萬石。河南幾乎給打殘了,徵不到糧稅,嘉杭湖三府在扣除折漕銀後,地方上能動用的夏稅秋賦約一百二十萬石。四百四十萬石糧,就是江東郡以後地方上能用的總額。如今東陽軍糧餉是自籌,但是四百四十萬石糧,怎麼也不夠河南、浙北、淮東、徐州、徽南及長淮軍、江寧守備軍等七家分的……”

“夏稅秋糧正賦,是從高宗皇帝時定下的。但除正賦之外,額外從農戶頭上徵收的苛捐雜稅,怕是正賦的兩三倍之多。即使不再加派,地方上也是有餘力可挖,”林縛說道,“拿漕糧一項來說。在鹽銀保糧之後,京中所需的三百萬石漕糧都從淮東啓動進京。江東郡之前定漕一百二十萬石,折漕銀加腳費,不過一百二十萬兩。要是讓各府縣自行組織將漕糧運往京畿交倉,沒有兩百萬兩銀做不了。鹽銀保糧,相當於每年給江東郡地方節減了八九十萬兩銀子。郡司要有能力將這個銀子從府縣收上來,就能解決相當一部分問題……”

“嗯,張希同、嶽冷秋、王添等人也知道這事,”顧悟塵說道,“要不是如此,當初行鹽銀保糧之事,也不會那麼順當——只是各府縣節減下的這些銀子,不會老老實實的拱手送到郡司來的,要收上來也難。再者,以寧王府與嶽冷秋的意思,僅江東郡增加一百萬兩銀子還不夠用……”

“能多一百萬兩銀子已經算不錯的了,”林縛笑了笑,又問道,“其他幾人是什麼態度?”

能提前給召到寧王府議事的,也就那麼幾個人。

“程餘謙倒是不管,各軍增加錢餉,不能少了他的一份就是。王添也是給逼得狗急跳牆,整天嚷嚷着要告病還鄉。新設浙北制置使司,平江府是吳黨勢力最集中的區域,將平江府劃入浙北制置使司所轄,對吳黨觸動極大,寧王拿出宣讀密旨時,餘心源愣了半天沒有說話,王學善倒是不同聲色……”顧悟塵說道。

林縛端起身前的涼茶,心裡思量,這次軍政大會,更形象的說,應該是一次分贓大會。郡司能籌到的錢糧,最終還是要分給五個制置使司跟長淮東及江寧守備軍,就眼下的形勢來看,董原的浙北軍司,應該佔到最大的便宜,淮東這次反而很不利。

還有一點,林縛也必需現在就要考慮。

淮東在嵊泗諸島構築防線,得到海虞陳家的錢糧支持。在平江府整個的都劃入浙北軍司之後,海虞縣兵都要歸董原節制,淮東還能不能額外得到海虞的錢糧支持,就很難說了。這筆錢糧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每年差不多有近五萬的補帖,對淮東當前窘迫的財政來說,還是極其重要。

“這錢糧如何加徵,上面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顧悟塵說道:“我估計嶽冷秋與張希同會從下面的府縣開始做工作。劉庭州前天就來了江寧。一進城就給嶽冷秋請過去密談,淮安府與維揚府可能會最先認個數,接下來的事情就會順利一些……”

林庭立無奈而笑,說道:“其他府縣都低頭認了數,東陽府也只能隨大流。不管怎麼說,東陽軍糧餉自籌,能額外拿出來的錢糧也限得很。”

林縛更是無奈,他雖爲淮東制置使,但現在管不到淮東兩府的財政,決定權還在劉庭州、劉師度手裡,看情形,劉庭州也完全沒有跟他商量的意思;不過他更關心淮東軍司這次能得到多少好處。

第55章 易幟立軍第93章 老妖婆第21章 憂降第23章 歸塵第39章 糧足傷農第12章 餌與陷阱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58章 還鄉第28章 庵堂經聲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42章 回崇州第25章 後患無窮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43章 入城擡棺第47章 網更密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61章 赴宴第15章 借名清匪第42章 東西虛實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94章 新婦初妝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25章 金箭傳令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第83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殘敵第46章 錢莊第65章 買路錢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3章 寧王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21章 斷糧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36章 歪理邪言第80章 風往南吹第83章 兵臨城下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19章 邸報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21章 巡政之屯田第51章 泗陽陷圍第126章 逃第62章 臨戰第22章 立城擴軍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27章 算計深沉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15章 新都暗流第151章 新格局第55章 黃河決堤第135章 遺計第31章 江島佈局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20章 調虎離山第38章 縱虎歸山第80章 溪爲山徑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119章 行軍第4章 宋家子弟第144章 刺客第90章 封河之計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22章 海東勢力第31章 城子嶺第32章 官職第157章 勇將第27章 聯兵接觸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34章 鐵流第98章 意在鶴城第四章 朝天湖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33章 危局第49章 南門之變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78章 密議出兵第159章 鎖喉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6章 私糧入京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50章 暗門之謀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
第55章 易幟立軍第93章 老妖婆第21章 憂降第23章 歸塵第39章 糧足傷農第12章 餌與陷阱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58章 還鄉第28章 庵堂經聲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42章 回崇州第25章 後患無窮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43章 入城擡棺第47章 網更密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61章 赴宴第15章 借名清匪第42章 東西虛實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94章 新婦初妝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25章 金箭傳令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第83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殘敵第46章 錢莊第65章 買路錢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3章 寧王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21章 斷糧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36章 歪理邪言第80章 風往南吹第83章 兵臨城下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19章 邸報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21章 巡政之屯田第51章 泗陽陷圍第126章 逃第62章 臨戰第22章 立城擴軍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27章 算計深沉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15章 新都暗流第151章 新格局第55章 黃河決堤第135章 遺計第31章 江島佈局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20章 調虎離山第38章 縱虎歸山第80章 溪爲山徑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119章 行軍第4章 宋家子弟第144章 刺客第90章 封河之計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22章 海東勢力第31章 城子嶺第32章 官職第157章 勇將第27章 聯兵接觸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34章 鐵流第98章 意在鶴城第四章 朝天湖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33章 危局第49章 南門之變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78章 密議出兵第159章 鎖喉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6章 私糧入京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50章 暗門之謀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