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西行

劉庭州自壽州南下,經廬州欲見曹子昂,然而廬州知府陳華文告訴劉庭州,說曹子昂已叫林縛召去蘄春。

劉庭州也不在廬州耽擱,馬不停蹄經廬江、宜城、樅陽、黃梅等城,趕到蘄春。

劉庭州趕到蘄春時,林縛已隨軍去了黃州,他在蘄春只見到留在蘄春督轄池州軍作戰的嶽冷秋。嶽冷秋與林縛形成兵分兩路、進擊敵鄂東防線的決議,從蘄春往西北進擊叛將陳韓三所部,成爲池州軍的責任。

蘄春目前已經成爲池州軍進擊鳳山的大營,嶽冷秋親自在蘄春城裡坐鎮,鄧愈暫時也在蘄春城裡,嶽峙則率八千兵馬,已經越過蘄水河進入洗馬、策山等地,兵鋒已經滲透進浠水河東岸,圍着浠水河,與陳韓三在外圍的兵馬糾纏逐殺,爭奪對浠水河上游地區的控制權。

就算陳韓三退守鳳山、白蓮河,也斷不可能輕易放棄對外圍浠水上游,特別是西岸區域的控制,若是能有效限制池州軍主力大規模進入浠水西岸,就能避免鳳山、白蓮河兩寨受到直接的攻擊。

哪怕是拖延時機,對外圍區域的爭奪,也是必要的。

很顯然,從浠水河西岸的上游方向,道路給破壞,溪河之前也無橋樑,先遣兵馬不能迅速進入,將敵將從這一區域驅逐出去,不能迅速鋪橋造路,主力兵馬是難以上來,直接圍打敵寨。

“崇國公在荊襄與燕虜決戰的決心有多強?”站上蘄春城頭,劉庭州見左右除了鄧愈,沒有其他無關人等,壓着聲音問嶽冷秋。

雖說在南陽一事上,嶽冷秋判斷有失誤之處,但這回池州軍涉身其中,劉庭州仍然願意聽一聽嶽冷秋的判斷。

“樅陽大敗後,池州軍雖說進入鄂東與叛將陳韓三對峙,但不過是在黃梅、樅陽休補元氣,因黃梅與江州隔江相依,也不畏陳韓三與奢家敢來夾擊,”嶽冷秋說道,“雖得休養,但也只有三個月的時候,僅夠將卒養傷罷了。庭州,你看看蘄春周圍的寨橋塢船,是池州軍此時所能爲?”

蘄春距江岸尚遠,離江灘有二十餘里,但臨蘄水河而築,城東又是皖山(淮山南脈)西南麓的丘山長嶺。雖說在陳韓三退出時,縱火燒燬蘄春城,但要從蘄春進擊鳳山,沒有一個更適合的地方作爲東線兵馬的後方大營。

眼下,在清除蘄水河道里沉船、木樁等的障礙物後,揚子江裡的舟船,就直接能駛入蘄水河水道。就在蘄春西城外的內河碼頭上,劉庭州與嶽冷秋站在城頭肉眼就能看見,有數十艘揚子江上常見的倉船就停在那裡,上千勞工在那裡奔忙不歇的將物資從船上搬卸下來。

劉庭州不清楚鄧愈、嶽峙率部進入洗馬、策山等地的具體情況,但是在眼前,除了數百匠工在蘄春城頭修補殘城外,在蘄水河的西岸,在驊山、鷂鷹嶺兩處要衝之地,能看到兩處營壘已經峙立在林山之間,與蘄春城共同控制蘄水河下游,在內河碼頭的上游雖兩裡許,有四座棧橋橫跨蘄水之上,溝通兩岸。

在蘄水河對岸,有幾處簡易棚地有煙柱騰空,再看近岸的河灘上,堆着黑黢黢的煤石,看情況河對岸似乎在燒窯制磚。

“河對崖所築是磚城?”劉庭州問道。

“先修柵營,再補磚牆……”嶽冷秋說道。

劉庭州與嶽冷秋一樣,對兵事也十分的熟悉。

伐木爲柵,依山川之險造一座柵營,只需要三五天的時間,燒磚築牆,則是大工程,也不是獄然能成,但堅固程度遠非柵營能比。

在樅陽大敗之後,林縛雖然沒有裁掉池州軍,但拔給池州軍的錢糧,銳減到每年六十萬兩——嶽冷秋的話說得很明白,以池州軍從戶部直接撥得的錢糧,在樅陽慘敗之後,休生養息還不夠,根本沒有能力在鄧愈、嶽峙率前部兵馬越過蘄水河進逼鳳山一線的同時,在蘄春這麼大規模的修築防禦體系。

攻守之道,攻中藏守、守中夾攻。

不管鄧愈、嶽峙在前陣打得如何,大營的防禦一定要紮實、穩健;這樣,鄧愈、嶽峙等先部兵馬即使受挫,還能迅速退下來休整,等收拾之後再繼續往鳳山方向進擊,而不是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一次進攻上。

樅陽之敗,受奢文莊所誘,嶽冷秋遣子嶽篤明率軍進擊黃龍嶺過於草率,自然是主要的原因,但是小倉山營寨過於單薄,嶽篤明在野戰給擊潰之後,嶽冷秋不能依小倉山營壘而守,則是傷亡難以控制的主要原因。倘若當時嶽篤明在進擊黃龍嶺時潰敗,而嶽冷秋能守住小倉山,至少能保證大部兵的潰兵不會給陳韓三與奢家聯合掩殺。

眼下打敵軍的鄂東防線,也是這個道理。

未勝而先慮敗,這是將帥領兵最基本的要求。

不管敵軍此時在鄂東防線上的兵馬有多弱,無論是池州軍還是精銳爲天下先的淮東軍,沒開打之前,都沒有十足的把握說能一鼓作氣的攻下漢津、黃陂、鐵山門及鳳山等地,打開敵軍在鄂東的側翼缺口。

那在進攻的同時,就必須要考慮如何去應對進攻不利的局面。

再一個,眼下是判斷燕胡的主攻方向是荊州,所以淮東軍與池州軍糾集近十萬兵馬渡江到北岸,進擊敵軍的鄂東防線,全力以牽制燕虜側翼,以其不能盡全力打荊州。倘若燕胡主力棄荊州不攻,從漢水東岸直奔鄂東而來,那在揚子江北岸的淮東軍、池州軍是進還是退?

事實上,這時候正有大股虜騎沿漢水東岸進入大洪山西麓石城附近——虜騎進入石城(位漢水中游,武漢漢口西北,今鍾祥),可以從石城渡過漢水圍打荊州北面的荊門,也可以直接插入鄂東,配合先期在鄂東防線的楊雄、孫季常、鍾嶸、陳韓三等部敵兵攻打淮東及池州軍先期渡江的兵馬。

在這時候,淮東軍、池州軍先期渡江的兵馬,已經不能急欲考慮展開,而是要考慮收縮,以免在插軍山、旗山以南的丘陵地帶,吃燕虜騎兵的大虧。

這時候,沿揚子江北岸,以蘄春、黃州兩城爲核心,快速修築多重塞壘的防禦塞壘——倘若真將燕虜主力吸引到鄂東來,那淮東軍、池州軍就收縮到沿江塞壘裡,背靠揚子江,消耗燕虜的兵馬及作戰銳氣。倘若燕虜主攻荊州的計劃不變,那淮東軍、池州軍就可以依託沿江塞壘,向敵軍的鄂東防線進擊,以救打穿其側翼的可能,來解荊州之圍。

即使荊州不幸失守,淮東軍、池州有沿江塞壘爲依託,最後從北岸撤出來,也將相對容易得多。

唯有這樣,淮東軍與池州軍才能稍稍掌握住荊襄會戰的主動權,不至於陷入徹底的被動之中。

當然了,爲了獲得這樣的主動權,意味着人力及物力的巨大投入……

沒有淮東軍,僅靠戶部給池州軍每年總額六十萬兩的拔款,嶽冷秋如何在修補蘄春殘城的同時,在蘄水西岸一起建造兩座堅固塞壘?

這時有一員穿青袍的文官登城來,其人右臉有一塊大斑,相貌醜陋,眼見着熟悉得很,劉庭州一時想不起來是誰。

嶽冷秋介紹道:“庭州,此乃樞密院營田左尉朱艾,受樞密使所令,權知蘄春,領五千輜兵進入蘄春,這寨橋塢船等事,則由朱大人所司……”

“哦,我說怎麼眼熟得很?”劉庭州想起朱艾是誰來,沒想到早年的放牛郎,如今給林縛委任爲蘄春令了。

雖說劉庭州最終沒能舉他爲吏,但畢竟是最初肯定他才能的人,朱艾對劉庭州也甚是親切。

“朱艾拜見嶽大人、劉大人、鄧將軍!”朱艾過來給嶽冷秋、劉庭州、鄧愈行禮。

“朱大人客氣了。”劉庭州回道,心想林縛使朱艾率五千輜兵進入蘄春,又在蘄春投入大量的物資,幫助池州軍將後防塞壘迅速的修築起來,沒有這個更能表明他打在荊襄與燕虜會戰的決心了。

林縛早初在廬州投入大量的資源,有防範董原之意,但也有與壽州脣齒相依,抵禦燕虜兵馬主力進入淮西的意圖,如何燕虜在南陽的兵馬已經開始南下,那林縛將廬州的資源往這邊調,也是當然。

雖說在蘄春,劉庭州心裡的擔憂就消去大半,不過既然過來,也不能連林縛一面都不見,就回壽州去——淮西要怎麼牽制燕虜在北線的兵馬,淮東寧則臣所部要不要沿淮河西進,這些關鍵性的問題,還要當面與林縛商討。

嶽冷秋也正好要往黃州走一趟。

黃州在蘄春的西側偏北,與鄂州城隔江對立,在地理位置上,黃州恰好也保護着蘄春的側翼——相對來說,池州軍負責從蘄春出兵打鳳山,軍事壓力要比淮東軍少得多。

嶽冷秋離開蘄春,便由鄧愈留下來主持軍政,不會有什麼大礙。

由於浠水河西岸還不夠安全,在燕虜攻陷武關之後,其主力騎兵沒有過來,但調拔了大量的戰馬補入陳韓三所部,使得陳韓三所控制的騎兵,激增近一倍,使其對丘陵地帶的活動能力增強。

而淮東水營早期要先將人與必需的物資運入北岸,騎營及大量的戰馬,反而有些遲滯,使得短時間裡,對緩衝區的滲透能力,反而不過敵軍。

嶽冷秋陪同劉庭州趕去黃州,走陸路不安全,只能坐船去黃州。

從蘄春登船,下蘄水河進入揚子江,劉庭州才發現揚子江千舸競渡,幾乎要將整個江面遮住。江面上,除了淮東水營的戰船、運兵船以及船體龐大給臨時徵用的商船外,還有大量的槳帆船、烏篷櫓船等小型漁船,有些船頭還掛着未收的漁網。

劉庭州一臉疑惑,漁民們往黃州湊,做什麼?

看劉庭州疑惑,嶽冷秋說道:“庭州一路從壽州趕來,有些最新的情況還不清楚,樞密使在離開蘄春之前,邀我與左相一起簽署授田令:江淮之民,自行渡江隨軍赴國難者,積功者授無主之田三十畝,永業;隨遷但無功者,兩年後許一兩銀一畝田購永業田,以三十畝田爲限!此外,樞密使又籤令募儒生入營伍參戰,積功即可補吏,或在營伍服役兩年,也可補入吏官……”

聽到這裡,劉庭州愣了一下。

荊湘之亂已有好些年頭,到處都給打成殘地。待收復後,荊襄的無主之田將數不勝數,到時候墾荒屯田將叫人頭痛不已——此時簽發授田令,只能以將來的授田來徵募隨軍民夫輔助作戰。

但是,募儒生入營伍,事情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從永興帝在江寧登基之後,科舉便因戰事被迫中止,斷了天下儒生入仕之路。

如今江西、東閩、兩浙、湘潭、廣南等地都相繼平復,不管荊襄會戰打得如何,只要能守住揚子江,恢復科考也是大勢所趨。

林縛募儒生入營伍,有些儒生會不屑一顧,但有些儒生,特別一些年輕的儒生,爲南陽遇屠一事而憤怒難泄,此時爲赴國難正熱血沸騰,恨沒有投筆從戎的機會——林縛此舉大打方便之門,這些儒生雖說也會有投池州軍、淮西軍的,但絕大多數都會進入淮東軍,進入林縛的控制之中。

第37章 爭盟第47章 先機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69章 不臣第98章 虞東第35章 顧氏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81章 暗子第100章 江寧霜寒第52章 嵊州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4章 分歧第49章 追敵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63章 寧王一系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34章 步步驚心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30章 美人心計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30章 星星之火第88章 對峙第75章 北行第18章 喝斥第99章 進逼圍塞第59章 援圍第26章 島城鎖海第85章 轉折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章 兒女情長第30章 美人心計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133章 驚弓第108章 交易第19章 遼西大捷第90章 殘敵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74章 津海登陸第8章 郊迎(一)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70章 豔若桃花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87章 風捲殘雲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30章 沒有良機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12章 蒸汽機(一)第13章 兵援第33章 觀星臺第10章 浙南第70章 豔若桃花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6章 誰能知心第4章 少女情懷第51章 窮寇不追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51章 五月第14章 東行出海第86章 纏殺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91章 站隊第82章 議降第82章 形勢緊迫第21章 巡政之屯田第47章 先機第8章 投效第45章 功高震主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25章 官溪嶺第40章 浙西大旱第17章 休整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9章 計當緩行第60章 分贓擴軍第152章 丹江對峙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53章 獄島去留第86章 河淮之危第69章 江門島第7章 誤中副車第6章 虎面醜將第9章 問政殺心第32章 天子氣象第78章 回崇州第45章 相臣人選第11章 抵抗軍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64章 潰擊第5章 幕僚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
第37章 爭盟第47章 先機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69章 不臣第98章 虞東第35章 顧氏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81章 暗子第100章 江寧霜寒第52章 嵊州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4章 分歧第49章 追敵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63章 寧王一系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34章 步步驚心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30章 美人心計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30章 星星之火第88章 對峙第75章 北行第18章 喝斥第99章 進逼圍塞第59章 援圍第26章 島城鎖海第85章 轉折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章 兒女情長第30章 美人心計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133章 驚弓第108章 交易第19章 遼西大捷第90章 殘敵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74章 津海登陸第8章 郊迎(一)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70章 豔若桃花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87章 風捲殘雲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30章 沒有良機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12章 蒸汽機(一)第13章 兵援第33章 觀星臺第10章 浙南第70章 豔若桃花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6章 誰能知心第4章 少女情懷第51章 窮寇不追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51章 五月第14章 東行出海第86章 纏殺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91章 站隊第82章 議降第82章 形勢緊迫第21章 巡政之屯田第47章 先機第8章 投效第45章 功高震主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25章 官溪嶺第40章 浙西大旱第17章 休整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9章 計當緩行第60章 分贓擴軍第152章 丹江對峙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53章 獄島去留第86章 河淮之危第69章 江門島第7章 誤中副車第6章 虎面醜將第9章 問政殺心第32章 天子氣象第78章 回崇州第45章 相臣人選第11章 抵抗軍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64章 潰擊第5章 幕僚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