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陽信故人

越永興二年,過了五月,山野裡碧草如茵、繁花錦簇,六個馬客沿着大道往臨淄城方向而行。然而在這繁花錦簇時節,遠近殘破的村落以及道側骨瘦如柴的民衆,令人觸目驚心,深感山河破碎、世道唯艱。

那六個馬客,一在居前,五人稍落在後面。

落在後面的五個精壯漢子,都穿着褐色皮甲,揹負拓木大弓,箭袋、厚鞘大刀綁在馬鞍兩側,緊繃的臉,神情嚴肅而夾有些許的不忿,一路行來,也不言語。

爲首之人在這春暮夏初、地氣回暖的時節,裹着深灰色的大氅,引人矚目。但看他騎着一匹背鬃如焰的紅鬃駿馬,風帽兜住半張臉,鼻翼有一道很深的疤痕斜斜的劃過半張臉,手兜着繮繩,擡頭看向遠方,除了連綿起伏的丘嶺,還是看不到臨淄城的影子。

這六人正策馬緩行,西面有馬蹄聲傳來,從一座低矮的山嶺缺口裡緩緩馳出一隊騎兵。這隊騎兵看裝束像是青州軍,地裡的農人也不甚注意,看到有兵將過來,只是遠遠的避開,但在大道緩行的六個馬客卻勒住繮繩,看向從嶺口行來的那隊騎兵。

顧悟塵、顧嗣元父子主持青州軍政,治軍也嚴,這隊騎兵共有十三人,有大道不走,偏要踩田踏野從側翼過來,田裡的農人只當是軍卒跋扈,馬客卻起了疑心。

去年入冬,數萬胡騎渡河南下,將臨淄、青州境內摧殘了個遍,雖說主要城池守住,但民生受害甚重。加上地方爲保河淮防線,頻加重稅,時逢河淮旱情嚴重,民衆是越發的難以唯計生計。

亂兵潰卒,饑民迫反,加上青州、臨淄以及到西邊的濟南、泰安等府縣境內的山嶽相接,以致山東境內在胡兵退去,亂民、山賊、馬匪像春後韭菜一般冒出來,以致小股的胡騎滲透進來,也如入無人之境。

在荒野遇到小股的兵馬掠道,馬客怎麼會放鬆警惕?

那隊騎兵且行且近,行到三百步開發,隊形展開如錐,兩翼的人已經將騎弓取下來,手搭在箭袋上,做出的正是要攻擊的勢態。

再細看那隊騎兵雖說裝束絕像青州軍,但金屬兜鍪下露出的兩鬃沒有發茬子。

“胡狗!”

那六名馬客確認接近來的這隊騎兵是滲透進來的燕胡遊哨所扮,迅速下馬,聚集將獨臂一人護在當中,將揹負的拓木大弓解下,未待誰發令,“嗖嗖嗖”數支利箭就朝踏馬衝來的騎隊射去。

馬客揹負的拓木大弓,是強步弓,能射殺一百五十步之外,馬客射術也極佳。

那隊騎兵衝到百步處,這邊便已有十支箭射出,集中攢射當前居中的兩騎,無一落在空處。兩匹馬當場即給射殺,悲鳴着撞地而倒,馬背上的騎兵也摔落在地。

這隊騎兵才識得這數名馬客的厲害,雖然還有百餘步就能衝殺到近前,但百餘步足夠讓這數名馬客每人再多射出兩三箭。

在強力步弓面前,騎弓吃虧太大,而且接近百步以內,皮甲就無法再有限防護步弓的射殺;這隊騎兵迅速將摔落在地的同夥拉上馬,不敢硬衝,立即散作兩隊,往兩翼展開,拉開跟馬客的距離。

卻是這當兒,數支利箭快如流星,舍馬取人,當即射落一人,另有三名胡騎肩背掛箭隨衆遠遠的逃開。

胡騎馬快,又擅騎術,兩騎打旋馳回,伏身將中箭落馬的那人拉上馬,便遠馳而走,留下兩匹倒地還在掙扎悲鳴的垂死戰馬與數灘血跡。

馬客沒有追擊之意,也將射入馬身的十數箭拔出來,擦乾血跡放在箭袋,就收拾行裝匆匆上路了。

遠近農人、饑民在經歷最初的驚惶之後,圍過來搶中箭倒斃的馬肉,人越聚越多,沒有刀子,便用手去撕扯;也有人爲多搶一塊馬肉而廝打成一團,場面混亂不堪。

過了許久,纔有百餘地方兵丁聞訊從東邊的大道趕來;爲首的中年人穿着青色官袍,騎着一頭青鬃大馬。

兵卒將饑民趕走,中年官員看着地上只剩下兩具血淋淋的馬骸骨架子,久久不語。

一名小校問詢過路人,過來稟報:“殺退胡兵的,是六個路過的馬客,有一人斷了左臂,想必就是楚將軍他們……”當世斷臂的武人不多,青州境內猶有,問清楚相貌,便能大體猜到是誰剛纔經過這邊,將胡騎逐走。

中年官員帶着幾名扈從騎馬往南追趕。好在馬客趕路也不匆忙,追上時,馬客在恆臺驛鋪前下馬,正打算在這裡落腳宿夜。

“楚將軍!”

獨臂馬客轉過身來,看到騎馬趕來的中年官員,將馬兒交給隨從,迎上去行禮道:“程大人怎麼在這裡?”

“你路過廣饒而不入城,倒反過來問我爲何在這裡?”程唯遠反問道。

楚錚也不爲自己辯解,只是道歉道:“楚錚失禮了……”

“也不怪你,張大人替你辯說了幾句,就捱了顧青州一通訓斥;你不來廣饒,是怕牽累我吧?”程唯遠說道。

楚錚苦澀一笑,說道:“楚錚當年蒙張大人、程大人收留,曾立誓有生之年、不棄陽信而去;今日有違前誓離開陽信,甚至不得不將都督的墓舍孤零零的落在朱龍山頭——實在無面目見故人……”

程唯遠搖頭而嘆,拉着楚錚往驛鋪裡走。這處驛鋪在年初時給胡騎攻破過,三十多驛卒都屠殺一盡,屋舍也給縱火燒燬。

這裡是進臨淄的要緊隘口,邊上又有一座恆臺大鎮。二月下旬胡兵退去,軍司就緊要撥了銀子修復這處驛鋪,又派駐了一哨將卒駐守。

纔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過去,驛鋪新修過,還處處可見劫後的殘跡。

驛丞曉得廣饒知縣程唯遠與剛去職離任的陽信校尉楚錚在這裡宿夜,不敢怠慢,趕緊安排了一處安靜的獨院,送上酒菜。

“楚將軍離開青州,去淮東嗎?”程唯遠問道。

“顧家父子本就存有疑心,我要是投奔淮東,張大人與程大人你們在青州的處境只怕更難,”楚錚搖頭說道,“我打算回一趟江西老家——以往不敢回去,怕牽累家人;如今新帝登位,前事也無人追問,先回去看看再作打算。”

楚錚以往是陸敬嚴的親衛營指揮,陸敬嚴死於濟南戰事,親衛獨存論律是要給追罪問斬的。在陽信戰事之後,楚錚得張晉賢、程唯遠等人庇護,留在陽信定居,但也沒敢跟江西老家的妻兒父母聯絡。

其後數年,戰事頻繁,楚錚也無暇將家小遷到陽信,想如今陽信已成抵抗燕胡的前線,心裡也是僥倖。

張晉賢名義上出任青州制置使司左長史,位在趙勤民之上,實際上已經給架空;程唯遠也從陽信給調到廣饒任知縣,楚錚只是顧氏父子清除陽信系官員的最後一枚要給掃地出門的棋子。更何況在青州防禦事務上,楚錚屢屢跟顧氏父子起衝突,五月初給抓住一個紕漏剝奪將職,已經不能令人驚訝。

“淮東如今在浙東大興戰事,你去淮東能有報效朝廷的好前程,不要顧慮我跟張大人,”程唯遠說道,“我與張大人雖說不受侍見,但畢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顧青州雖不待見我們,也不能奈我們何?”

“陽信的形勢兇險得很,胡狗在燕南的兵馬,二月雖撤兵,但一直聚集在朱龍河下游,胡狗很可能棄平原、濟南而先攻青州——淮東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楚錚說道,“陽信的丁戶要趕緊往南撤,不能拖下去。”

“說起來簡單,但數十萬人怎麼撤?”程唯遠苦笑問道,“許是形勢沒那麼壞。”

青州防務以臨淄爲重心,將臨淄以北地區的人口都南撤,形成大縱深的緩衝區——這是淮東極力提倡的河淮東線防禦方案。但這個方案不僅江寧那邊不接受,青州這邊除了極少數人認同外,大多數人都不認同。

但是張晉賢、程唯遠等跟淮東關係親近的官員,也十分的猶豫。

對於普通民衆來說,很少會有人去考慮什麼大局;棄土南撤,不要說士子清流了,便是敗夫走卒,也會破口大罵官兵無能,無膽與敵作戰。

再者數十萬人背井離鄉,遷到臨淄以南,怎麼安置?會對臨淄以南的諸縣造成怎樣的混亂?這都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比起守住朱龍河沿岸,將數十萬人南撤是個艱難得多的方案。各方面的阻力都非常的大,不是說做就能做的,非要一個極端強勢的人物,才能將這樁事順利推進下去。

從內心深處,張晉賢、程唯遠等人,也是希望能守住朱龍河一線的,而且此前所經歷的戰事經驗,也讓他們內心深處存有依城擊退燕胡兵馬的幻想,這就從根本上造成他們在防禦方案選擇上立場不堅定——這點並不會因爲與淮東的關係親近而改變,畢竟誰都有自己的看法。

楚錚是從東閩十年戰事裡成長起來的將領,經歷的戰事,遠要比張晉賢、程唯遠甚至顧嗣元等人經歷的要殘酷血腥得多——所以他是青州軍中少數堅定擁護淮東方案的將領,即使不因跟淮東的關係而給猜忌,在青州軍裡也會受到排斥。

程唯遠又說道:“守陽信已經定局,無法更改了;當然其中的兇險也是有的,所以我跟張大人合計着,還是希望你能去淮東……”

第32章 水煮田雞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53章 梟首取級第5章 挖牆腳第74章 密約(一)第35章 抉擇第145章 惡奴第67章 洪澤舊事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32章 餌中餌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83章 南歸第57章 收復江西第57章 北進側擊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17章 開城門第20章 梟勇無畏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96章 軍食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96章 傳捷第64章 入土爲安第23章 暨陽磐石第51章 窮寇不追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53章 北伐猜想第87章 試探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70章 淮山第29章 不殺第60章 偏師奇襲第八十三章 延醫上島第93章 大婚之夜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53章 夜雨第12章 拖延第68章 戰爭陰雲第98章 留後處置第80章 溪爲山徑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61章 特旨之危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48章 雨中歡情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65章 大堤築成第60章 偏師奇襲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108章 戰黃陂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50章 收六夫人第9章 郊迎(二)第31章 城子嶺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19章 邸報第87章 勸誘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24章 潘家舊部第85章 轉折第20章 猛虎搏兔第7章 曬鹽第43章 演射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88章 夢圓江寧第39章 封河第42章 五虎凋零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29章 山間禪院第7章 先手佈局第50章 北伐疑雲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91章 大喜之日第29章 督軍第73章 青州軍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137章 北逃路茫茫第38章 勤王之議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106章 驚疑第三章 寄客不知人已非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51章 三女爭豔第75章 攻寨第53章 夜雨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106章 渡河第77章 前哨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28章 援助
第32章 水煮田雞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53章 梟首取級第5章 挖牆腳第74章 密約(一)第35章 抉擇第145章 惡奴第67章 洪澤舊事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32章 餌中餌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83章 南歸第57章 收復江西第57章 北進側擊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17章 開城門第20章 梟勇無畏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96章 軍食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96章 傳捷第64章 入土爲安第23章 暨陽磐石第51章 窮寇不追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53章 北伐猜想第87章 試探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70章 淮山第29章 不殺第60章 偏師奇襲第八十三章 延醫上島第93章 大婚之夜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53章 夜雨第12章 拖延第68章 戰爭陰雲第98章 留後處置第80章 溪爲山徑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61章 特旨之危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48章 雨中歡情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65章 大堤築成第60章 偏師奇襲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108章 戰黃陂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50章 收六夫人第9章 郊迎(二)第31章 城子嶺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19章 邸報第87章 勸誘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24章 潘家舊部第85章 轉折第20章 猛虎搏兔第7章 曬鹽第43章 演射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88章 夢圓江寧第39章 封河第42章 五虎凋零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29章 山間禪院第7章 先手佈局第50章 北伐疑雲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91章 大喜之日第29章 督軍第73章 青州軍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137章 北逃路茫茫第38章 勤王之議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106章 驚疑第三章 寄客不知人已非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51章 三女爭豔第75章 攻寨第53章 夜雨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106章 渡河第77章 前哨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28章 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