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方圓00餘千米,高峰海拔800多米,爲邛來山脈的分支,北接岷山,連峰北絕,山林青翠,景色青幽。人們解釋青城山名稱由來,所用最多的說法是“青翠四合,狀如城郭,故名青城”,這顯然與青城山的自然植被、山體形態有密切聯繫。

青城山是邛崍山脈南段的東支,地質構造複雜,奇峰疊嶂、幽谷深潭、古洞蒼巖縱橫其間。這裡屬中亞熱帶四川盆地溼潤氣候區,夏無酷暑,冬少嚴寒,雨量多,溼度大,常爲雲霧籠罩,滿山林木蔥蘢,四季青翠。山上花卉資源豐富,觀果、觀葉植物繁多,盛產野生藥材,在追求質樸、崇尚自然的道家眼中,這樣的自然環境無疑是一處洞天福地。這裡的道觀亭閣多藏於綠蔭叢林之中,或隱或現,意境幽深。青城山以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幽古清雅博得“青城天下幽”的美稱。

2000年月在正於澳大利亞凱恩斯(airs)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全會上,青城山作爲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青城山前後山景點

建福宮

建福宮位於青城山丈人峰下,原名丈人祠,因寧封丈人而得名。始建於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宋時,朝廷賜名“會慶建福宮”。據說這個名字典出古謠“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今天的建福宮爲清光緒十四年(公元888年)重建。門額“建福宮”三個大字,是940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題。兩旁有聯曰“一樓和氣看山笑,半榻禪心印月明。”進入山門,正殿有寧封子及杜光庭塑像,兩側是清代壁畫。後院有兩棵百歲古鬆,枝繁葉茂,老態龍鍾。後殿內供有太上老君、東華帝君及王重陽塑像。楹柱上,還懸垂着長達394字的長聯,爲青城一絕。

天然圖畫

從建福宮拾級而上,經雨亭、天然閣、怡樂窩、引勝亭,便來到了天然圖畫坊。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清代亭閣,雄偉的牌坊矗立於長長的石級之上,地勢極爲險峻。天然圖畫坊,建於清光緒年間,爲重檐歇山式木穿鬥建築,面闊三間8.35米,進深28米,高3米。天然圖畫坊貴在天然,放眼望去,遠處龍居、天倉、乾元諸峰堆綠疊翠,蔥蔥蘢蘢,近邊白鷺戲水,雲雀翻飛。盧光表在《遊青城》一詩中這樣寫道“孤峰峻極插蒼穹,出處惟餘一徑通,樹色萬重山四面,遊人都在畫圖中。”

玉清宮

丈人峰後,有兩座小山連袂而立,形成一個馬鞍形,就在這馬鞍形中間的山溝裡,座落着一座道觀,這就是玉清宮。殿有兩重純陽殿供奉的是呂祖、丘祖;下殿供奉的是寧封丈人和藥王孫真人。孫真人即醫聖孫思邈,相傳他晚年曾居青城,並在此完成了《千金方》。

圓明宮

丈人峰後有兩座拔地而起的山峰。一稱元寶山,因形如元寶而得名;一稱木魚山,山坡上建有供奉圓明道母天尊(即鬥姥)的圓明宮。這裡孤峰獨秀,石徑通幽,一年四季,纖塵不染,較其他道觀更顯寧靜。道觀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宮門兩側,翠竹作籬,青松相伴,有楹聯雲“栽竹栽鬆,竹隱鳳凰鬆隱鶴;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龍”。進入山門,中路有三重殿堂。依次爲靈祖殿,供奉道教護法神王靈官;鬥姥殿,供奉北斗衆星之母——圓明道母天尊;後殿,供奉地位僅次於三清的四御神。殿堂布局依山走勢,錯落有致,重檐疊閣,獨具風韻。

五洞天

五洞天位於朝陽洞到常道觀之間的路上,是青城山又一幽靜去處。

天師洞

天師洞又稱常道觀,是青城由最主要的道觀,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爲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相傳東漢末年,天師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今四川省灌縣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頂峭壁間修煉佈道,俗稱天師洞。原觀早毀,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黃帝祠。

三清殿是主殿,建於92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築。殿前鋪設通廊石階9級,前檐排列大石圓柱根,殿堂橫列5間,正中高懸清朝康熙皇帝的御書匾額“丹臺碧洞”。殿前高懸幾副對聯,其中一幅寫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聯既深得老子道家思想的真傳,又暗含“一氣化三清”的深刻寓意。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無上的三位尊神,即居於玉清仙境的元始天尊,居於上清仙境的靈寶天尊,居於太清仙境的道德天尊。道教認爲,這三位尊神正是天下萬事萬物的創造者。

天師洞的另一座主要殿堂乃三皇殿,殿內供奉伏羲、神農、黃帝石刻造像各尊,高約米,唐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雕造,皆爲坐像。道教以黃帝、老子爲祖師,相傳黃帝曾在青城山跟隨仙人寧封子學道,寧封子還協助他打敗了蚩尤。後來黃帝功德圓滿,乘龍昇天成仙,寧封子被封爲青城山的主治神仙,黃帝在此山自然也有突出的地位。故而在青城山不僅三皇殿供奉黃帝,並且還單獨爲他修了一座黃帝祠。

黃帝祠初建於隋代,是天師洞最早的殿宇之一,故而宋代又曾以此來稱呼天師洞。其正門橫額上有于右任先生手書的“古黃帝祠”四個大字。

黃帝祠左側有一洞,相傳乃張道陵修煉之處,此即人們所說的天師洞。洞窟的最上層有一石龕,其中供奉着隋代雕刻的張天師石像。面有三目,神態威嚴。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天師鎮山之寶“陽平治都功印”。洞外還有張道陵三十代孫、宋代虛靖天師張繼先的塑像。

天師洞附近景色幽麗,東有三島石,巨石矗立,上有兩條裂隙,故名。民間傳說,張天師降魔時,見此石擋路,遂拔劍劈之,裂成三塊,石上刻有“降魔”兩字。石旁泉水環流,濃廕庇天。沿着石隙所鑿石階,拾級而下,可下至海棠溪邊,澗深壁陡,藤蘿垂掛,無比幽靜。天師洞西側有擲筆槽,這是個六十多米深的幽谷,民間傳說是張天師降魔時,作符擲筆而成的,景色奇幽。

上清宮

在青城第一峰東坡,佇立着一座始創於晉代的宮觀,它就是著名的上清宮。在漫長的歲月裡,它既是傳說中神仙道士的洞府,也是帝王下榻的行宮,還作過農民起義的大本營。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殿宇,大都是清同治八年(公元89年)至民國年間重建的。正殿供有太上老君、純陽祖師及張三丰塑像。東配殿名文武殿,供奉孔子和關羽。殿右有鴛鴦井,二井一方一圓,象徵男女,儘管二井一源,卻一清一濁,一深一淺,一溫一涼,充滿玄機。此外,觀旁還有觀日亭和觀燈亭。前者在宮前,是觀賞日出的好去處;後者在殿後,夏日之夜,可以欣賞“青城神燈”。宮後不遠,就是青城第一峰峰頂,上有呼應亭,登高一呼,衆山皆應。上清宮地勢高曠,氣候時與山下不同。往往山下雨雪紛飛,山上卻星斗滿天,范成大有詩云“但覺星辰垂地上,不知風雨滿人間。”

朝陽洞

在混元頂北巖間,傳爲寧封真君棲真之所。朝陽洞爲大小二洞,相距五米,大者洞深寬高4.3米。小者洞深5.3米,寬米這裡,蒼巖壁立,山道盤迂,老藤古樹,奇峰怪石,常沒于山嵐霧障之中,唯洞口豁然開朗,每逢睛霽,旭日東昇時,巖壁金光燦爛,象撒了一層碎金;俯視平原,田園村舍歷歷在目。

祖師殿

從龍橋棧道前行,過訪寧橋左行2裡,便到了祖師殿。祖師殿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爲全國重點道教宮觀。祖師殿,原名真武宮、清都觀,也稱洞天觀。建於晉朝。

現存祖師殿建築爲清同治四年(85年)修建,整個建築似小巧玲瓏的四合院,殿內供奉着真武大帝和三豐祖師像。

張三丰是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道士。史書中稱他不修邊幅,號張邋遢。讀書過目成誦,寒暑只一袖一蓑,一餐能食升頭,或數日不食,或數月不食,事能前知。明朝初年入山修行,被明朝皇帝封爲“通微顯化真人”、“韜光尚志真仙”、“清虛元妙真君”,後人奉爲武當派祖師,建觀塑像供奉祖師殿內。

祖師殿還有浴丹井、讀書檯等古蹟。浴丹井是唐天寶七年(748年),道教薛昌居煉丹留下的遺蹟。讀書檯爲唐代道學家杜光庭的讀書處。

出祖師殿山門,經浴丹井、雲鬆塔,沿小道行半華里,可達軒皇臺絕頂。相傳這裡是黃帝授道處。登臨頂峰,孤峰聳立,獨秀霞表,松濤盈耳,天風浩浩,俯覽江水如帶,羣山相擁,風光無限。

下軒皇臺,經三險,可到金鞭巖。岩石呈黃色赭色,一凹處有三石排列,相傳爲趙公明藏金鞭處。這一路奇峰峭壁,千巖競秀,萬睿爭豔,十分壯觀。

老君閣

老君閣位於青城第一峰絕頂(即彭祖峰頂,或稱高臺山、老霄頂),海拔高一千六百多米。老君閣閣基寬四百平方米,共六層。下方上圓,寓意天圓地方;層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觀呈塔形,頂接三圓寶,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閣造像,以徐悲鴻當年在青城的遺作《紫氣東來》(老子跨青牛出關圖)爲藍本,經許多學者、藝術家和鑑賞家精研,並由青城山道友繪製、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連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築規範,用鋼筋水泥澆鑄,精銅包裡,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絕無僅有,乃融老子爲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及古老樸素唯物辯證相對論者之道教祖師光輝造像。

泰安寺

泰安寺始建於唐,寺旁有一座舍利塔、三通古碑和數十株十分粗壯的古銀杏、楨楠和紅豆樹,寺前有古驛道,是灌縣通往金川的必經之路。相傳明末泰安寺僧人了空與蜀王殘部勾結,與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的部屬爲敵。張的部屬請到土人帶路,偷襲泰安寺,大獲全勝。寺焚僧逃,了空觸巖而亡。對此,《青城山記》中有記載。98年該寺重修,隨後香火不斷。泰安寺一帶五溪合流,五峰環聚,風光幽美。傳說古蜀王杜宇在此將土人所獻米酒傾於味江中,與將士共飲。

神仙洞

神仙洞仙氣濃郁、林深幽暗。洞口的浴仙岩處,一字排開48個石潭,光滑無苔,水清宜人,傳說青城神仙常在此沐浴。天台寺遺址周圍,散佈着幾十座宋代、明代的古墓,其中一座明墓上刻着對聯“山前山後溪水響,雲內雲外澗鴣啼。”洞深約千米,洞景奇異,內有色彩斑斕的石潭一百多處,水清如鏡。洞內常年有兩股清風www.Qingfo.Cc流出,右是暖風,左是冷風,從不相混,遇到氣候變化,洞中還會飄出白霧,囊清香,故人們稱此洞帶有“仙氣”,名“神仙洞”。洞外林深草茂,百花嬌豔,景色亦佳。

水晶容洞

這又是個奇異秀麗的巖洞,洞長000米,分上、中、下三層,規模宏大,堪稱“川西第一洞府”。洞內由鈣化作用形成的各種景象,千姿百態,絢麗多彩,金碧輝煌,玲瓏剔透。洞口高懸於白雲之上,洞外流泉成瀑,如天降銀河,十分壯麗迷人。

龍隱峽棧道

從泰安寺北上可至五龍溝,因溝谷處在白龍、黑龍、青龍、赤龍、黃龍五峰之間,故名。這裡又是一處勝景薈萃之地,進入溝口五龍坊,沿溝北上,經綠風亭、海漫亭、鞠躬亭、金娃娃沱、龍隱峽棧道,可至又一村。金娃娃沱又名三潭霧泉,一股泉水經三折下落三潭,逐級而下,水大潭清,周圍羣山環抱,綠廕庇日,霧氣迷濛,景色奇佳。龍隱峽棧道修於半山上,緊靠峭崖,旁臨深壑,蜿蜒曲折,絕壁處還凌空架板通行,是個觀山賞景,避暑探幽的好地方。

孫氏太極劍單練套路天象描寫篇 午中國稱呼晶壁中醫診斷吳家槍法古箏中顫音和揉弦的區別毒藥90B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天心派阿斯特拉a—80式9mm雙動手槍古代風俗禮儀節日北京故宮十大鎮宮之寶自然門名家談古箏左手技法苗刀杜蘭戈韓寒白龍QSZ92式毫米手槍古箏撥絃工具假指甲天心派胎息鍾呂傳道集(上)魔杖秦始皇接見過外星人?學古箏教你如何上古箏弦瓊瑤星座神話自行車競賽規則一些關於醫學方面的知識季節描寫篇 夏古箏的右手單指指法黑龍古箏練習方法地趟刀德國DSRNo.1狙擊步槍天象描寫篇 夜吃槍還槍取名字的一些資料m1911手槍論秦始皇的是非功過經典文檢意拳空手入白刃如何彈出古箏韻味天象描寫篇 暮神聖復仇者傭兵概述黑巫術古武器意拳鬱金香太平經(19—20)精靈太平經(二)羽毛球基本規則秦朝武士豐田FT-HSHybridSports蕭何山海經(東 南 西 北 中)美國巴祖卡60mm火箭筒隆德-密納-薩哈克猛虎出林道家十洲三島、洞天福地魔法師《出水蓮》-客家古箏淺析禮拜名馬古箏的八大流派辟穀兵馬俑因何酷似今人?63式60毫米迫擊炮南方朱雀功夫太平經(11—18)寫小說要注意的技巧古箏曲《漁舟唱晚》具體演奏方法太平經(11—18)散塔林會牛頭YY小說寫作大綱(全系列)中醫診斷茶道禮法秦始皇執着求仙的原因探析聖騎士、遊俠、暗騎士咒文大全學古箏教你如何上古箏弦法國葡萄酒防禦等級太清神鑑鍍金保時捷F-106“三角標槍”名道士施肩吾客家古箏曲《蕉窗夜雨》梅花槍YY小說寫作大綱(全系列)|物種| 吸血鬼(一)(下)
孫氏太極劍單練套路天象描寫篇 午中國稱呼晶壁中醫診斷吳家槍法古箏中顫音和揉弦的區別毒藥90B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天心派阿斯特拉a—80式9mm雙動手槍古代風俗禮儀節日北京故宮十大鎮宮之寶自然門名家談古箏左手技法苗刀杜蘭戈韓寒白龍QSZ92式毫米手槍古箏撥絃工具假指甲天心派胎息鍾呂傳道集(上)魔杖秦始皇接見過外星人?學古箏教你如何上古箏弦瓊瑤星座神話自行車競賽規則一些關於醫學方面的知識季節描寫篇 夏古箏的右手單指指法黑龍古箏練習方法地趟刀德國DSRNo.1狙擊步槍天象描寫篇 夜吃槍還槍取名字的一些資料m1911手槍論秦始皇的是非功過經典文檢意拳空手入白刃如何彈出古箏韻味天象描寫篇 暮神聖復仇者傭兵概述黑巫術古武器意拳鬱金香太平經(19—20)精靈太平經(二)羽毛球基本規則秦朝武士豐田FT-HSHybridSports蕭何山海經(東 南 西 北 中)美國巴祖卡60mm火箭筒隆德-密納-薩哈克猛虎出林道家十洲三島、洞天福地魔法師《出水蓮》-客家古箏淺析禮拜名馬古箏的八大流派辟穀兵馬俑因何酷似今人?63式60毫米迫擊炮南方朱雀功夫太平經(11—18)寫小說要注意的技巧古箏曲《漁舟唱晚》具體演奏方法太平經(11—18)散塔林會牛頭YY小說寫作大綱(全系列)中醫診斷茶道禮法秦始皇執着求仙的原因探析聖騎士、遊俠、暗騎士咒文大全學古箏教你如何上古箏弦法國葡萄酒防禦等級太清神鑑鍍金保時捷F-106“三角標槍”名道士施肩吾客家古箏曲《蕉窗夜雨》梅花槍YY小說寫作大綱(全系列)|物種| 吸血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