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中共中央搬離延安

中共中央搬離延安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共中央在延安制定了“力爭華北,堅持華中,搶佔太原,重視上黨地區”的戰略方針。爲保證這一戰略方針的實施,中共中央決定,總部機關和人民軍隊的總指揮所向華北地區轉移。

這意味着中共中央要從大後方延安搬家。

對於在延安生活了十年的毛澤東來說,這裡的山山水水都再熟悉不過。要從延安搬走,在感情上確實難以割捨。雖說他從一開始就說“延安不要輕易搬家”,可真正到戰略需要的時候,毛澤東還是以大局爲重。隨着時局的發展,搬離延安、重新選址的問題迫在眉睫。

然而,選址過程並不順利,經歷了一波三折。

起初,中共中央將目光轉向了東北。東北作爲一個相對獨立的戰略區域,其地位不可小覷。

據毛澤東身邊的俄語翻譯師哲回憶,毛澤東和劉少奇專門就選址東北問題進行過討論,提出過一個設想:“蘇聯軍隊雖然沒有積極支持和幫助我們,卻也沒有阻攔我們,估計也不至於對我們背後開槍。那麼,我們在東北也就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即北面沒有敵人,西面蒙古、東面朝鮮都是友鄰,我們可以集中力量對付一方面的敵人,有了這樣一個有利的戰略地位,就有了取得勝利的基礎。”

毛澤東和劉少奇達成了共識,曾把連接冀熱遼地區和東北地區的承德作爲最佳之選。

毛澤東和周恩來赴重慶談判時,劉少奇等人在延安爲黨中央遷移承德做了相關準備。同時,中央警備團一部先行離開延安、開向承德,爲黨中央安家承德做準備。臨行前,朱德勉勵他們,希望他們先行一步,在承德克服困難,爲黨中央鋪好路。

然而,中央警備團還未到達承德,就被迫終止了行動。原來,國民黨方面與蘇軍達成了協議,蘇方允許國民黨軍登陸進入東北,中東路及大城市將被國民黨軍控制。這一突變,讓黨中央遷移承德的計劃不得不暫時終止。

重慶談判後,兩黨之間有一段短

暫的和平共處時期。中共中央考慮到這一現狀,準備把黨中央駐地遷到淮陰。淮陰,距離蔣介石政府的駐地南京很近,同時也是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當時,毛澤東曾戲言,“黨中央遷到淮陰,我還可以去國民黨政府謀個職位。不過南京很熱,我常住淮陰,遇到開會時就兩頭跑,這也是可以的”。

中共中央遷移淮陰的消息傳到蘇皖根據地後,得到了淮陰人民的熱情響應。他們騰房間,湊經費,做足了準備工作。可誰知,這一切又被蔣介石橫刀截斷。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的道理,對疑心病頗重的蔣介石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他絕對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情況。不久,蔣介石就撕毀了“雙十協定”與停戰協定。

既然和平共處的局面已被打破,那麼遷移到淮陰的計劃也隨之取消了。

隨着國民黨軍隊對中共中央駐地延安的進犯,撤離延安已經勢在必行。

延安,古稱“膚施”。關於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古時這裡曾發生過嚴重的饑荒之災。人們爲了活命,紛紛自相殘殺、爭食人肉。當地有位得道高僧,他爲解救饑荒中的人們,避免他們再同類相殘,就把自己的肉體獻給了他們。吃了那位高僧的血肉後,人們才得以存活下來。後來,爲紀念那位大慈大悲的高僧,人們爲這個地方取名“膚施”。這個名字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望,渴望在危難之際能有一個救世主,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可這世上,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一向堅持不從延安搬家的毛澤東,這次不得不服從大局,下達撤離延安的命令。不過,不要以爲毛澤東是因爲懼怕才做出這個決定的。

恰恰相反。

毛澤東打算將計就計,準備對敵人來一個“來而不往非禮也”。因爲他深知蔣介石的心思:蔣介石以爲佔領延安,搗毀共產黨的中央駐地,最後的勝利就算到手了。

雖說已經下了最後的命令,可毛澤東仍然堅持:“我要最後一

個撤離延安,看看胡宗南的兵是個什麼樣子!”毛澤東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一直在窯洞辦公,直到撤離的最後一刻。

槍聲已在延安城內響起來,胡宗南的部隊越來越逼近延安。

情況十分危急,毛澤東身邊的警衛人員忙着收拾東西。他們將飯菜裝進了保溫盒,打算到路上吃午飯。

“慌啥子嘛?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了,還不把午飯吃了再走。”毛澤東用濃厚的湖南口音對警衛員說道。

不得已,警衛人員只好又將飯菜拿了出來。

毛澤東歷來吃飯很快,可今天偏偏細嚼慢嚥起來。他神情自若的樣子,讓一旁的警衛人員急得團團轉,不能催,也不能不催。警衛員沒轍,只好將實情告訴了周恩來。周恩來又搬來了救兵——彭德懷。

彭德懷急衝衝地走進來,也顧不上什麼禮節,朝裡面吼道:“主席,都火燒眉毛了!快走快走!胡宗南的兵有啥子好看?”接着,他又把目光轉向警衛人員,說:“愣着幹什麼?還不趕快將主席的東西收拾一下搬出去,車子已經停在門口了。”

警衛員和秘書趕緊清理辦公室,將重要文件搬到了車上。

毛澤東仍舊不慌不忙地吃着飯,對身邊的人幽默地說:“你們把房子清理一下,文件都帶走,帶不走的書可以留下一些,讓胡宗南也接受一下馬列主義的薰陶。”說完,便拿起飯盒走出辦公室,登上了汽車。

毛澤東回望生活了十年的地方,喃喃自語:“本來呢,我是想看看胡宗南的部隊,可彭老總死活不答應。他那個倔脾氣啊,我是沒得辦法!”說完,毛澤東嘆了口氣,似乎留下了什麼遺憾似的。

“主席,我們會回來的。”身邊的人安慰道。

“是,我們會回來的!”毛澤東自顧自地重複了一遍。

1947年3月18日,毛澤東和黨中央帶着無限的眷念之情離開了延安。不過一年之後延安又回到黨中央的懷抱。這正好驗證了毛澤東當年的那句話——“我們還會回來的”。

(本章完)

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毛澤東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義的新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粟裕:集中兵力,大戰中原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舊址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進京趕考”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渡過黃河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劉少奇在西柏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以少打多的淮海戰役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石刻園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址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粟裕:集中兵力,大戰中原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周恩來西柏坡舊居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舊居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九月會議”會址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解放石家莊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創造晉察冀殲滅戰的新紀錄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天津方式”與“北平方式”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山溝裡的“紫禁城”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訪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義的新生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城南莊的險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九月會議”會址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周恩來西柏坡舊居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朱德在西柏坡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周恩來在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創造晉察冀殲滅戰的新紀錄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師哲:米高揚來訪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館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天津方式”與“北平方式”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理想的總指揮部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義的新生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解放石家莊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任弼時西柏坡舊居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毛澤東西柏坡舊居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中央領導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斷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義的新生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渡過黃河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創造晉察冀殲滅戰的新紀錄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周恩來西柏坡舊居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舊址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山溝裡的“紫禁城”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走進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天津方式”與“北平方式”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毛澤東西柏坡舊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毛澤東在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毛岸英的婚事風波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進京趕考”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劉少奇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碑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走進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城南莊的險情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到毛主席那裡接受任務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理想的總指揮部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九月會議”會址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訪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九月會議”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胡錦濤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館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石刻園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師哲:米高揚來訪
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毛澤東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義的新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粟裕:集中兵力,大戰中原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舊址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進京趕考”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渡過黃河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劉少奇在西柏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以少打多的淮海戰役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石刻園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址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粟裕:集中兵力,大戰中原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周恩來西柏坡舊居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舊居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九月會議”會址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解放石家莊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創造晉察冀殲滅戰的新紀錄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天津方式”與“北平方式”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山溝裡的“紫禁城”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訪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義的新生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城南莊的險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九月會議”會址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周恩來西柏坡舊居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朱德在西柏坡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周恩來在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創造晉察冀殲滅戰的新紀錄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師哲:米高揚來訪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館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天津方式”與“北平方式”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理想的總指揮部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義的新生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解放石家莊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任弼時西柏坡舊居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毛澤東西柏坡舊居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中央領導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斷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義的新生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渡過黃河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創造晉察冀殲滅戰的新紀錄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周恩來西柏坡舊居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舊址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山溝裡的“紫禁城”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走進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天津方式”與“北平方式”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毛澤東西柏坡舊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毛澤東在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毛岸英的婚事風波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進京趕考”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劉少奇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碑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走進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城南莊的險情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到毛主席那裡接受任務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理想的總指揮部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九月會議”會址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訪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九月會議”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胡錦濤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館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石刻園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師哲:米高揚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