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周恩來在西柏坡

周恩來在西柏坡

“周副主席”,是周恩來在西柏坡期間的稱呼。當時,他是五大書記之一,又是軍委總參謀長,負責協助毛澤東處理日常事務。西柏坡時期,周恩來日理萬機,但精神頭永遠那麼足。

與衆不同的茶缸蓋

現如今,搪瓷茶缸這個老物件,大抵只能在一些個性禮品店中才能見到。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人家裡都會有幾個搪瓷茶缸。別看它的“長相”簡單到老土,在戰爭年代可是個人人都稀罕的寶貝呢!

那時候的茶缸,容量大,經久耐用。行軍打仗時,用它喝水、盛飯、煮東西,樣樣都能行。大多數的茶缸都有一個與之相配的搪瓷蓋兒。不過,也有例外,周恩來的搪瓷茶缸就是一個例外。

到西柏坡旅遊參觀的人都會發現,周恩來曾用過的搪瓷缸上不是搪瓷蓋兒,而是一個粗瓷小蝶。爲什麼周恩來的搪瓷茶缸會與衆不同呢?

這隻茶缸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抗日戰爭開始,它便伴隨着周恩來到過南京、武漢、重慶、延安和莫斯科等地,直到它光榮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榮歸西柏坡,成爲一件歷史文物。

在周恩來身邊工作過的人都知道,周恩來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只要東西還能湊合着用,就絕對不會換新的。即便部隊統一換新的服裝、新的生活用品,他總是委婉地拒絕,說:“我的東西還能用,新的物品還是留給前線的戰士們吧!他們在前線的生活不好過呀!”

在那戰火硝煙瀰漫的年代,這個搪瓷缸上的搪瓷早就被摔得差不多掉光了。雖然身邊的工作人員時常勸周恩來換一個新的,可總被周恩來擋回去。黨中央轉戰陝北,翻越五臺山時,周恩來的茶缸掉在了路上,一不小心,茶缸蓋就被馬蹄子給踩癟了。警衛員假裝沒有看見,便沒有撿起來,心想:這下總能找個理由給周副主席換個新的茶缸了!可誰知,周恩來自己又撿了起來,到達駐地後,找來一塊石頭砸了砸,硬是又湊合着用上了。這一湊合,就一直用到西柏坡。

雖然警衛員在五臺山那次沒有成功說服周恩來,可他們一直在找機會替周恩來換個新的茶缸。

一天,警衛員見周恩來外出歸來,忙提來一壺茶水,給他倒上水。可被砸得歪歪扭扭的茶缸蓋怎麼也蓋不嚴實。警衛員心想:這次說什麼也得給周副主席換個新的。他轉念一想,周副主席脾氣倔,換新的東西恐怕是不會答應的。警衛員決定來個先斬後奏,哪怕回頭受批評也是值得的。

趁着周恩來低頭聚精會神看文件時,警衛員偷偷地把茶缸拿了出來,跑到了後勤部供給處。供給處負責發放物資的老陳對周恩來的舊茶缸早有耳聞,立即拿出新的茶缸遞給警衛員,說:“這個新的,我們早就準備好了,快拿給周副主席吧!不過……”老陳停頓了一下,接着說:“周副主席的脾氣你也是知道的,他很有原則。你這樣私自拿出來換,能成嗎?”

警衛員很犯難,說:“目前沒有別的法子了,只好說是統一發放的。任誰也不能搞特殊啊!”

“這樣吧,我再給你出一主意。一會兒,你去食堂打飯時,就用這個新茶缸。或許,周副主席看文件入神,直接就吃了。等他發現時,也不好把用過的茶缸還回來了。”老陳對警衛員說道。

“哎,這個法子不錯,我這就去!”警衛員高興地拿着茶缸來到食堂,按照計劃用新茶缸打來飯菜,放在周恩來的桌子上,掩上門出去了。

警衛員在門口靜靜地候了半天,發現裡面沒有任何動靜,心裡開始暗暗竊喜:這下總算成功了!又過了一會,他聽見周恩來在裡面叫他。警衛員走進去一看,發現那缸飯菜根本就沒動,只聽周恩來說:“你把飯菜倒在我的舊茶缸裡,把這個新的洗乾淨後還給供給處。”

“可是,那個舊茶缸實在太舊了。況且茶缸蓋也蓋不緊了……”

沒等警衛員說完,周恩來站起身

來,從身後的書架上拿出一個粗瓷小蝶,蓋在了茶缸上,對警衛員說:“喏,這不是一個挺好的茶缸蓋兒麼?”

“這是小碟,很容易燙手。咱們不是有新的嗎,爲什麼不用呢?”警衛員一臉的委屈。

周恩來語重心長地說:“原來的那個茶缸是舊了些,不過不破不漏,還是能用的。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很多,不過我們也要保持勤儉節約的好作風啊。你要記住,錢要花在刀刃上。”

警衛員默默地點了點頭,他被周恩來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深深打動了。他轉身送回了新茶缸,取回舊的搪瓷缸。

這隻茶缸依舊在周恩來的桌上,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始終陪伴在周恩來身邊。

雨夜,那盞閃爍的馬燈

在西柏坡紀念館裡,陳列着一盞佈滿油漬、鏽跡斑斑的馬燈。這盞普通的馬燈背後實際上有一段不平凡的往事。

有一年,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來到西柏坡紀念館參觀。當他看到這盞馬燈時,心情激動得無法言語,雙手顫抖地扶住展櫃,嘴裡一個勁地念叨:“就是它,就是它,這是周副主席當年用過的馬燈啊。多虧了他,我們一家人才能活到今天。”

這位老人是誰?他爲何對這盞馬燈有如此強烈的反應?

這位老人叫郭富泰,是當年西柏坡中央大院大竈食堂的管理員。他們一家跟隨中央機關來到西柏坡後,便住在了後溝新挖的一孔窯洞裡。

1948年的夏天,是一個多暴雨的季節。一天晚上,天空中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一場暴風雨又來臨了。雨不停地落下來,後溝的幾處窯洞開始滲水。突然,一聲悶響,一孔窯洞倒塌了,屋裡面的5名同志都被埋在了裡面。

聽聞消息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到出事地點。就在大家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正在辦公的周恩來聽說後趕緊提起桌上的馬燈,來到了出事地點。他高舉馬燈,對混亂的人羣喊道:“大家不要慌!時間就是生命,我們一定要把困在下面的同志救出來。”說完,他把馬燈交給身邊的警衛員,拿起鐵鍬挖了起來。

人們在周恩來的帶動下,紛紛搬動磚塊,挖起土來。沒有鐵鍬的,直接用手挖,最後手指都磨破了,血水混着雨水,流進了土裡。周恩來一邊挖着,一邊指揮着,他鼓勵大家,爭分奪秒搶救下面的同志。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大家的心情越來越焦急。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有人喊了一聲:“挖到了,挖到了!”周恩來跑過去一看,窯洞底部的一個3尺寬的縫隙裡,4個人緊緊地靠在一起,無聲無息。很顯然,他們因爲缺氧而窒息了。周恩來吩咐大家改用手挖,避免傷到人。不一會兒,他們被救了出來,並在第一時間送往中央醫院進行搶救。還好,因爲搶救及時,他們都脫離了危險。

救人仍在繼續,被埋的理髮員曹慶衛還是沒有找到。周恩來舉着馬燈,鼓勵大家再接再厲,一定要將人找出來。時間又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人們終於在一個牆角發現了曹慶衛。可是,當他被擡上來的時候,已經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周恩來放下馬燈,滿含着淚水:“曹慶衛同志,你安息吧!”後來,黨中央爲曹慶衛開了追悼會,毛澤東親自爲他寫了一副挽幛。

搶救工作結束後,周恩來顧不上休息,又提起馬燈,冒雨來到後溝,挨家挨戶地查看窯洞漏雨情況。當他看到郭富泰一家住的窯洞有多處漏雨時,趕緊將他們安置到另一間小屋裡。他不希望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就在郭富泰一家安頓好後,原先的那孔窯洞瞬間就倒塌了。郭富泰一家得救了。

碾麥場上送牲口

1948年端午節剛過沒幾天,西柏坡的麥子就熟了。家家戶戶都在熱火朝天地割麥子,碾麥子。這一年是西柏坡土地改革後的第一年。許多翻身做主人的農民都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因此這一年的忙碌景象要比以往的任何一年都熱鬧。

貧農王大叔和兒子一人一個碾子,正在打穀場上碾麥子。他們光着膀子,在太陽底下一圈圈地拉碾子。這時,王大叔對兒子說:“咱們再加把勁,爭取晌午時碾完這場,下午還能到地裡再割上一會兒。”兒子臉上淌着汗水,撅起嘴說:“就憑我們兩人,恐怕是不可能了。唉,要是有個牲口就好了!”

“牲口?”

“我是說,誰家有空閒的牲口,借我們用會兒也好呀!”

“眼下各家各戶都忙忙碌碌的,誰還有閒着的牲口啊!咱們還是自己加把勁吧!”

就在父子倆你一言我一語的時候,他們的打穀場邊來了兩個人。

“喂,老鄉!”一個人衝他們喊道。

王大叔停下腳步,循着聲音望去,只見一個穿着白襯衣、灰軍褲的軍人正親切地望着他。軍人的身後跟着一個年青戰士。王大叔望着一臉英氣的軍人迴應道:“叫我們嗎?”

“是啊!你們這樣靠人力碾麥子夠累的呀!”爲首的軍人問道。

“我們這是碾翻身麥,累點也高興!”王大叔回答道。

“你們沒有牲口?”

“沒有,當長工多年,買不起牲口。”

這時,王大叔的兒子適時地插了一句話:“我爹說了,今年夏季收成不錯,秋季若是有個好年景,冬天就買個毛驢使喚。”

“嗯,等將來走上合作之路就好了。到那時,有了機器,人就輕鬆多了。”

王大叔父子倆相互看了看,沒太明白,也不好意思多問,又低頭去拉碾子了。

爲首的軍人對身邊的年青戰士說了些什麼,便轉身回到了中央大院。王大叔心想:這想必是位中央首長!

沒過多久,先前的那位年青戰士牽着一匹白馬走了過來。

王大叔的兒子眼尖,興奮地對父親說:“快看,他們給咱們牽馬來了!”

王大叔也看見了,不過他不相信,叮囑兒子:“別瞎想,快點幹活!”

那位年青戰士已經來到打穀場邊,對他們喊道:“老鄉,過來牽馬,套上馬碾麥子!”

“這是給我們的?”

“是啊,我們首長特意讓我給你們牽來的。”

“同志,麻煩問一下,剛纔那位首長是誰啊?”

“周副主席啊!”

王大叔一時驚住了,他激動地說:“周副主席那麼忙,還要爲我們農民的事操心,實在是感激不盡啊!”

“來,把馬套上吧!”

“不行,不行,你還是牽回去吧,別耽誤了周副主席用馬。”

“我們首長今天不用馬!這是他特意讓我牽來幫你們忙的。你們要是不用,我就沒法完成任務了。”年青戰士解釋道。

王大叔不好再說什麼,接受了周恩來的好意。

當泥瓦匠

在西柏坡,周恩來瞭解到村裡有幾戶貧下中農的房屋破漏,下雨時,水能流到炕上,他就組織20多個工作人員成立“維修組”,深入到戶,幫助羣衆修理房子。在一次修理房屋時,周恩來來了,他先看了看房子情況,然後捲起袖子,當上了泥瓦匠。他和大家一邊幹活,一邊談家常;問人們能不能吃飽、能不能睡好。中午開飯時,老鄉給周恩來端來了香噴噴的烙餅炒雞蛋,可週恩來沒吃,卻隨手從旁邊的筐子裡拿起個玉米餅子吃起來。

夏收背麥

1948年,在西柏坡,周恩來和幹部們參加夏收,他穿着一身褪了色的軍衣,握着鐮刀,幹得渾身是汗。休息時,他還給大家宣傳革命道理,講革命故事。只要他來了,麥田裡就歡聲陣陣,笑聲一片。麥子割完後,要往場裡運,從小灘地到麥場有一里多路,周恩來見大家用肩挑,他也扛起一大捆,大家看到周恩來汗流滿面、溼透的衣衫貼到了身上,怕累着他,再三勸他不要再扛了。他笑着說:“乾點活好哇!你們不是天天在幹嗎?”

(本章完)

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毛澤東在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舊址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粟裕的不同方案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訪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山溝裡的“紫禁城”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解放石家莊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任遠遠:我愛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毛澤東西柏坡舊居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址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渡過黃河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理想的總指揮部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任弼時西柏坡舊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通宵辦公的五大書記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館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穀場上的舞會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熱鬧的小村落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棗林溝會議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董必武西柏坡舊居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中央領導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斷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館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中央領導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斷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館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西柏坡迎來中央工委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西柏坡迎來中央工委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創造晉察冀殲滅戰的新紀錄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九月會議”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訪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中央領導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斷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到毛主席那裡接受任務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周恩來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九月會議”會址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任遠遠:我愛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棗林溝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胡錦濤到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聶榮臻:和平解放北平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朱德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穀場上的舞會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九月會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創造晉察冀殲滅戰的新紀錄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中央領導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斷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幾篇雄文 嚇退敵兵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舊居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解放石家莊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棗林溝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通宵辦公的五大書記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粟裕:集中兵力,大戰中原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毛澤東西柏坡舊居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舊居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城南莊的險情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渡過黃河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通宵辦公的五大書記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義的新生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理想的總指揮部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中共中央搬離延安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周恩來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董必武西柏坡舊居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西柏坡迎來中央工委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聶榮臻:和平解放北平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任遠遠:我愛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解放石家莊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朱德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舊居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熱鬧的小村落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舊居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朱德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訪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穀場上的舞會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理想的總指揮部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城南莊的險情
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毛澤東在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舊址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粟裕的不同方案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訪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山溝裡的“紫禁城”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解放石家莊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任遠遠:我愛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毛澤東西柏坡舊居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址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渡過黃河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理想的總指揮部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任弼時西柏坡舊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通宵辦公的五大書記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館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穀場上的舞會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熱鬧的小村落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棗林溝會議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董必武西柏坡舊居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兩個務必”的誕生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中央領導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斷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館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中央領導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斷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發電站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西柏坡紀念館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西柏坡迎來中央工委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西柏坡迎來中央工委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創造晉察冀殲滅戰的新紀錄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九月會議”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訪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中央領導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斷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到毛主席那裡接受任務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徐向前:參加西柏坡會議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周恩來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九月會議”會址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任遠遠:我愛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棗林溝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胡錦濤到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聶榮臻:和平解放北平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朱德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穀場上的舞會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九月會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創造晉察冀殲滅戰的新紀錄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中央領導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斷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幾篇雄文 嚇退敵兵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舊居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解放石家莊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棗林溝會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通宵辦公的五大書記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江澤民與西柏坡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粟裕:集中兵力,大戰中原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任弼時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毛澤東西柏坡舊居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舊居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江庸:1949年和談回憶錄第六章 情繫西柏坡_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城南莊的險情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渡過黃河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通宵辦公的五大書記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義的新生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理想的總指揮部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中共中央搬離延安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周恩來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董必武西柏坡舊居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西柏坡迎來中央工委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聶榮臻:和平解放北平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任遠遠:我愛西柏坡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解放石家莊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朱德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舊居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朱仲麗: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熱鬧的小村落第四章 革命聖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舊居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_朱德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訪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穀場上的舞會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理想的總指揮部第一章 歷史的選擇_城南莊的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