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徐榮與陶謙軍,展開混戰的同時,李肅帶着兩萬西涼鐵騎,對偃師東北方向的袁紹軍,展開了強攻。
李肅拖着畫戟,一馬當先,衝進了顏良的盾槍陣中。
戰馬咆哮,畫戟飛舞。
盾槍破碎,血流成河!
顏良縱馬,上前對戰李肅。
十合之後,李肅揚起畫戟,斬傷了顏良的手臂。
袁紹軍左翼高幹,右翼張南,紛紛帶人,向李肅所在的位置突擊。
他們打算合力扛住李肅,遲滯西涼鐵騎的步伐。
好一個李肅,畫戟橫走,掃飛高幹,擊退張南,繼續朝前突擊,盯住了顏良,猛砍猛殺。
李肅的兩萬西涼鐵騎,兵分三路,殊途同歸,不約而同的把目標選定了袁紹。
顏良不敵李肅,只得朝中軍方向靠攏。
李肅窮追不捨,不讓顏良有機會脫離他的視線。
西涼鐵騎,一路碾壓。
失去了顏良統一指揮的盾槍精兵,居然開始了各自爲戰。
中軍校尉部出身的老戰士,都選擇了對衝,硬撼西涼鐵騎。
然而新近成軍的盾槍戰士,卻是慌亂成了一團。
得不到號令,就不知道該幹什麼了。
後面的朝前衝,前面的向後退。
盾槍大陣,亂了!
李肅看得真切,任由西涼鐵騎,踐踏盾槍陣。
顏良不甘心失敗,總想找機會發出號令,整飭隊伍。
然而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李肅一面讓西涼鐵騎,自由發揮,一面盯着顏良。
顏良沒有機會停下腳步,只能被李肅追着跑。
激戰半個時辰,一萬盾槍精兵,只剩下三千殘兵,逃回了中軍。
張南和高幹,也是傷痕累累。
顏良數次接戰李肅,流血過多,暈了過去。
田豐見狀,忙對袁紹說:“主公,西涼鐵騎勇悍,前軍已破,危及中軍,還是退到後軍的位置上吧,只要守住了後軍,就是勝利!”
袁紹說:“軍師,你帶着一隊人馬,保護顏良三人,與文丑的後軍會合。”
袁紹命令:
蔣義渠主持中軍,抗拒西涼鐵騎。
袁紹拔出金絲翠玉刀,伸出手臂。
曜日當空,金絲翠玉刀折射出道道金光。
久經沙場的袁紹,終於拿出了拼命的勇氣。
帶着三百親衛,迎着李肅,拍馬衝鋒。
李肅揚戟喝罵:“袁紹小兒,你的中軍已經破了,還不下馬投降嗎?”
袁紹揮動金絲翠玉刀,一刀砍死了一名西涼鐵騎,反罵李肅:“李肅匹夫,助紂爲虐,殺!”
身後的三百親衛,舞刀喝喊:“殺!”
李肅見袁紹不聽勸,也就不再多說,專心致志的突破。
袁紹軍的中軍大陣,很快就在西涼鐵騎的衝鋒之下,化成了一堆碎片。
李肅也找上了袁紹,兩人對戰。
袁紹主盟一年有餘,身體被酒色掏空。
陣戰李肅的時候,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好在袁紹的左右親衛,見勢不妙就搶走了他,又讓剩下的親衛,決死反擊,替他們撤退爭取時間。
兩百餘親衛隊戰士,形成人牆遲滯李肅的步伐。
李肅施展畫戟,縱馬狂殺。
身後的西涼鐵騎,奮不顧身。
一刻鐘之後,袁紹軍的中軍,就被西涼鐵騎給突破了。
蔣義渠見袁紹有難,忙搶了袁紹,護持着退回了後軍。
李肅領着西涼鐵騎,先蕩平袁紹軍的前軍,再拔除了袁紹軍的中軍。
很快就與文丑的強弩兵大陣,發生了遭遇戰。
西涼鐵騎,左右分開。
一隊具甲重騎兵,三千重裝騎兵,拎着丈餘鐵矛,衝向了強弩兵方陣。
文丑沉着冷靜,下令出擊。
萬矢齊出,打在具甲騎兵身上的時候,發出了叮叮噹噹的聲音。
袁紹軍的弩矢,居然不能破防。
文丑情知不妙,忙派人向袁紹通報,隨後迎着具甲騎兵衝鋒,替田豐爭取安排撤退的時間。
文丑找上了李肅。
兩人之間,並沒有什麼廢話,一頓以快打快的對攻之後,文丑敗北。
田豐在後陣,看見文丑戰敗,就知道大勢已去了。
田豐說:“主公,袁紹軍已經敗了,咱們撤吧!”
許攸也說:“主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請下命令吧!”
袁紹看了一眼混亂的戰場,只得點了點頭,金絲翠玉刀還鞘,大吼一聲:“撤!”
袁紹的聲音裡帶着哭腔。
這是袁紹軍自從成軍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的失敗。
文丑得到斷後的命令之後,立即找上李肅拼命。
畫戟傳人,最喜歡對手拼命了,殺起來特別的有成就感。
李肅三下五除二,弄得文丑欲仙欲死。
一刻鐘之後,文丑終於認清楚了形勢,忙打馬就逃。
慌亂之間,還看了幾眼袁紹等人的位置。
見袁紹等人安全之後,才收斂了心思,專心致志的逃命。
袁紹軍,終於崩潰了。
李肅帶着西涼鐵騎,尾隨掩殺。
一直追到了敖倉的倉城外面,李肅耀武揚威,袁紹氣得吐血。
主辱臣死,田豐失了銳氣,許攸如喪考妣。
袁紹軍三大謀士,就只剩下一個荀諶了。
荀諶氣憤不過,設計坑殺了三千西涼鐵騎前鋒。
李肅見事不可爲,帶着剩下的西涼鐵騎,撤回到了偃師城。
徐榮見李肅回軍,忙詢問戰況。
得知李肅大破袁紹軍之後,徐榮也是喜出望外。
李肅說:“徐將軍,偃師守不住了,上報相國,洛陽城即將不保,咱們已經盡力了。”
徐榮附和了李肅的意見。
至於樊稠和郭汜,也只能隨大流了。
徐榮當機立斷,建議說:“事不宜遲,咱們連夜退往弘農郡,替相國保護後路。”
李肅同意了。
李肅命令:
樊綢帶着五千西涼鐵騎,先行出發,進駐盧氏,保護側翼通道的安全。
緊接着,郭汜帶着一萬西涼鐵騎,駐軍宜陽,與樊稠一起,應對南面的袁術軍和孫策軍。
徐榮帶領兩萬西涼鐵騎,進入函谷關,修整道路,便於車駕通行。
李肅帶着剩下的大軍,進駐澠池。
各部立即準備,連夜出發。
第二天清晨,郭嘉看着偃師城頭上,那有氣無力的董卓軍旗幟。
郭嘉問:“侯爺,你說什麼時候可以拿下偃師呢?”
劉正回答說:“奉孝,傳令叔至,大軍開赴偃師城。”
興漢軍各部,立即行動。
半個時辰之後,偃師城頭上,飄起了興漢軍的大旗。
曹操等人,聞風而動。
偃師,就成了聯軍進攻洛陽城的橋頭堡。
趙雲帶着白馬軍,過城不入,直接到洛陽城東的解甲亭,安營紮寨。
……
洛陽城中,董卓的相國府。
李儒走了進來,大聲說:“相國,不好了,興漢軍到洛陽城東門了!”
董卓說:“文優莫慌,傳令——關閉所有城門,執金吾呂布,總領守城事宜。”
李儒立即召來書佐,派人向呂布傳達董卓的命令。
安排好一切之後,董卓問:“文優,洛陽城守得住嗎?”
李儒回答說:“相國,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咱們是守不住的。”
洛陽城如今的守備力量,包括:
八萬西涼鐵騎,由董卓親自統領,李儒負責日常事務。
五萬幷州鐵騎,由呂布親自統領,張遼負責日常事務。
至於呂布,做起了董卓的貼身保鏢。
董卓也是想明白了,虎牢關擋不住興漢軍,旋門關拖不垮興漢軍,偃師也無法遲滯,興漢軍的步伐。
興漢軍的討董支隊,不過是一支偏師,要是九個郡的主力一齊西進,董卓軍會毫無抵抗之力的。
董卓說:“文優,我打算遷都長安,以崤函天險,再配合西涼鐵騎的精銳,肯定可以大有作爲的。”
李儒見董卓有意遷都,只能去安排。
滿朝文武,與諸侯聯軍眉來眼去的,想要成功遷都,只怕是困難重重。
然而爲了董卓軍上下,再難也要辦到,辦好!
李儒命人傳出一首童謠,讓洛陽城中大街小巷一齊傳唱。
童謠的內容如下: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童謠的傳播速度很快,京師洛陽城中風起雲涌。
大朝會上,相國董卓主持朝議,獻帝劉協,居然趴在龍案上睡着了。
董卓忙把洛陽城中的童謠,傳閱文武百官。
朱雋問:“相國,遷都一事,事關重大。活人可以離開,歷代先帝的陵寢怎麼辦呢?”
董卓冷冷的說:“遷墳!”
朱雋大驚失色,慌忙勸阻。
董卓大怒,就要殺朱雋。
左右忙勸阻,朱雋沒有大惡,也不與聯軍交通,殺之不祥。
董卓就命令左右金瓜武士,把朱雋趕出朝堂,眼不見,心不煩。
朱雋離開了皇宮之後,回到了家中。
他再一次翻出了,老友盧植給他寫的信。
信是一年前寫的,力邀朱雋到興漢軍校教書。
朱雋捨不得漢室,這纔沒有成行。
如今看來,洛陽城已經成了是非之地,不想走,也得走了。
朱雋帶着一大家子人,離開了洛陽城,到興漢軍校教書去了。
……
第一天的朝議,出了朱雋的事情之後,根本就沒有辦法繼續同樣的話題。
由於情況緊急,第二天接着議。
董卓依舊拋磚引玉:
高祖約法長安,傳十二帝,約兩百年。
光武定鼎洛陽,傳十二帝,約兩百年。
俗話說:
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如今兩漢輪流轉,又是到了遷都的好日子了。
太平道張角,遣馬元義入洛陽城,勾結中官封諝,斷了漢室龍脈。
傳國玉璽,日漸昏暗,就是明證。
如今故都長安,經過兩百年的休養,龍氣復甦在即。
遷都,正當其時。
伍瓊出列說:“相國此言差矣!”
長安城破敗已久,宮殿失修,百官衙門更是消失得無影無蹤。
如今突然遷都,獻帝住破殿,百官居草屋。
這要是傳揚出去,肯定會成爲天下人的笑柄,漢室的威嚴,就不復存在了。
董卓聽了之後,大怒說:“好你個伍瓊!”
本相國聽了你的建議,讓袁紹做了鉅鹿郡太守。
他不僅沒有感恩戴德,還跟着曹操造起了反。
如今你又包藏禍心,與本相國頂牛,阻撓遷都大計。
是可忍,孰不可忍!
董卓罵了一頓之後,還不解氣,又罷免了幾名重臣,纔算是稍解心頭之恨了。
董卓被文武百官們,吵得心煩意亂的。
暴怒的董卓,決定殺雞儆猴。
命令金瓜武士,在溫德殿內,當着文武百官的面,砸死了伍瓊。
司徒王允,見董卓越來越殘暴了。
他生怕百官繼續反對,壞了忠臣們的性命。
王允出列說:“相國之言,暗合天理人望,我等堅決奉行!”
文武百官見王允帶了頭,也就不再死撐了,紛紛贊同遷都。
……
洛陽城東,興漢軍大營之中。
郭嘉問:“侯爺,董卓要跑,咱們追嗎?”
劉正沒有好氣的回答說:“追個屁!洛陽城那麼多豪強,不讓董卓搞定,你來殺嗎?”
郭嘉慫了,這接鍋的事情,他可不敢沾邊。
洛陽城城中的豪強,可是對土地情有獨鍾的士大夫。
要是弄到五大山城,興漢軍就準備養老吧!
賈詡走了進來,對劉正和郭嘉說:“侯爺,董卓終於開始行動了!”
賈詡說完之後,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到底是什麼樣的事情,會讓賈詡開懷大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