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 南京

應天府正式更名爲南京,已經是數百年之後的事情了,不過在當時,民間對應天府的稱呼就是南京,這正好與順天府被稱爲北京相對應。自成祖皇帝遷都順天府之後,南北二京的局面就在帝國保留了下來。在瓦刺入侵時,建議南遷之人,就是要將帝國的京城由順天府遷移到應天府去。當然,作爲太祖皇帝建立帝國時的京城,應天府有着很高的地位的。加上幾年,江南地區的工業發展迅速,應天府的地位更是提高了不少。

朱祁鈺南巡的第二站就是應天府。在準備離開了松江府的時候,朱祁鈺收到了消息,負責保衛皇帝安全的帝國近衛軍已經從陸路到達了應天府,並且接管了應天府的安全防衛工作。隨後,朱祁鈺就乘船沿江而上,兩日後,就到達了。應天府的地方官員紛紛來到碼頭迎接皇帝的聖架。因爲應天府也屬於京城,所以這裡的官員雖然實際上爲地方官員,不過都屬於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這次,朱祁鈺沒有再到其他人的家裡去借宿了。應天府的南皇宮是皇家財產,雖然南皇宮的規模並不大,比起北京的皇宮,以及後來新建的新宮差了很多,不過這總算是當年太祖皇帝居住過的皇宮,所以還是滿舒適的。這是朱祁鈺第二次來到這座皇宮,上一次,還是在南方發聲大洪災的時候,他到應天府來過,而那次,他只在這座皇宮裡面住了一個晚上,然後就趕往災區了。

應付當地的官員,以及應天府的社會名流,花去了朱祁鈺兩天的時間。隨後,朱祁鈺謝絕了所有人的邀請,趕往了安慶府。安慶也屬於南直隸,不過已經在南直隸的西南邊了。當年,安慶也遭了水災,後來朱祁鈺將吳長生留在了南方,讓他全權負責治理水患。十一年了,朱祁鈺因爲常年征戰在外,就算是在國內,也忙於處理各種各樣的政務,幾乎把治水的事情給完全忘記了。這次到達應天府,朱祁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吳長生。派人詢問了治水的情況之後,得知吳長生正在安慶府,對雷池的堤壩工程進行檢修,因此朱祁鈺就立即趕往了安慶府,準備見見這個在南方爲治理水患忙碌了十多年的年輕書生!

吳長生確實是個書生,他是當年帝國公立大學第一期學員中的佼佼者。因爲從一開始,吳長生的理想就是治好大江大河,讓洪水遠離百姓,所以在學校的時候。吳長生最擅長的就是數學,物理學,以及工程方面的學識。當年,如果不是因爲南方發大水,受災百姓達到了上百萬之多,直接影響到了帝國的穩定的話,朱祁鈺更希望讓吳長生去擔任帝國水利部門的官員。不過,時隔十多年,當朱祁鈺再次見到吳長生的時候,他已經不再是一個文弱書生了,如果不是有人介紹,恐怕連朱祁鈺都認不出這個嫡傳弟子了!

“陛下……”見到皇帝到了修建堤壩的工地上來,吳長生也是一臉的驚訝,“臣不知陛下到來,還望陛下恕罪。”

“吳長生,如果不是有人認出你來,恐怕朕還真是認不出你了!”

朱祁鈺笑着握住了吳長生的雙手,這才發現,當年執筆的那雙白皙的手已經變成了一雙如同皮革般粗糙的,長滿了老繭的手了。朱祁鈺心裡也是一陣顫抖,他連忙控制住了情緒,將段靈與柴美嬌兩人讓道了旁邊來。“吳長生,這次可不是朕一個人來看你的,還有你的兩位同學也一起來了!”

“皇后,段貴妃!”吳長生雖然與柴美嬌,段靈是同窗同學,不過現在身份有別,所以他還是顯得格外的禮貌,並且與兩人保持了一個恰當的距離。

“好了,陪朕走走!”朱祁鈺也看出了,這種身份上的變化,已經在當年的這些年輕人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這次,朕南巡,到達應天府的時候,聽聞你正在這邊修繕雷池的堤防工程,所以就立即趕了過來。當年,朕將你留下來,到現在有多少年了?”

“整整是十一年!”吳長生淡淡地笑了一下,不過看得出來,在他的眉宇之間,十一年的滄桑,已經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十一年,整整十一年了!”朱祁鈺長出了口氣,停下了腳步,看着西面的雷池,“十一年,足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足以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這十一年裡,朕一直向跟你說一句話,不過卻一直沒有機會!”

吳長生微微皺了下眉毛,沒有想出皇帝有什麼話要跟他說。

朱祁鈺轉過身來,目光在吳長生身上停了一會,說道:“朕要代表帝國,代表帝國的所有百姓感謝你在這十一年裡爲帝國,爲百姓做出的貢獻!”

“陛下……”吳長生一驚,連忙說道,“臣爲陛下效力,爲帝國效力,爲百姓效力,這是臣的職責與榮幸!”

朱祁鈺笑着拍了拍吳長生的肩膀。“這些冠冕堂皇的話,就不需要跟朕說了,如果帝國所有臣民都這麼想的話,那朕就不需要爲什麼事情操心了。好了,現在跟朕談談,你這十一年來,給南方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你的治水工程到底有多大的進展了!”

可以說,治水是名副其實的百年工程。多少個朝代都爲了治水而耗盡物力,財力,而又有多少個朝代真正把水患給徹底的杜絕了?帝國初期,正因爲南方的水利工程嚴重缺乏,幾乎年年都有水患,年年都有水災,年年都有難以計數的難民。當年,朱祁鈺下了狠心要把南方的水患治理好,爲此,他甚至給了吳長生一把尚方寶劍,給予了吳長生生殺予奪的權力,只要是爲了治水,不管是誰,就算是內閣總理,都得配合,不得有半點延誤。也正是如此,十一年來,吳長生才能夠取得巨大的成績。

頭兩年,吳長生首先探查了南方的地理環境,以及水文情況。訂下了治水的總體方針,隨後他就從長江中游的宜川開始。按照他制訂的治水計劃開始修建沿江地區的堤壩以及其他防洪工程。

近十年來,吳長生在長江沿岸修建了數千裡的堤壩,疏通了數百里的河道。另外還新建了上百個人工湖(水庫),將長江沿岸的十多個大型湖泊疏浚了一遍,其總體工程量達到了上千萬方。後世有人計算過,吳長生治水所耗費的工程量,要比當年秦始皇修建長城還要巨大!

“臣治水的主要辦法是疏防結合,以疏導爲主,防範爲次。爲此,臣主要是在沿途修建可以調節長江水量的水庫。”吳長生將大體的治水情況講了一遍。“這些水庫的作用非常大,旱期,可以用水庫的水澆灌周圍地農田。保證農民的收成;汛期,則可以蓄水,以減輕長江主幹道的壓力,防範水災發生。通過這種疏防結合的方式,我們就可以徹底地杜絕水災發生。現在,臣正治理雷池,等到雷池的治理工作完成之後,臣就去治理長江幾條主要的支流!”

當時,長江的正式名稱叫大江,不過民間主要還是稱其爲長江。關於吳長生治水的功績,在此就不多闡述了,即使是在數百年之後,長江沿岸各地仍然保留了大量當年吳長生建造的水利工程,其中不是好仍然在發揮着重要的防洪作用。比如,在俗稱長江九道拐的荊州段,現在就還保留着當年吳長生修建的堤壩,而且一直是主要的防洪設施。可以說,吳長生積一世之功,爲長江地區後來千秋萬代的百姓確保了一個安全的家園,僅此一點,吳長生都無愧於帝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師的稱號!

“這麼說來,現在治水的主要人員還是你?”

吳長生尷尬地笑了一下,說道:“陛下誤解了,這十多年來,臣已經不是主要的治水人員了。前些年,大學來了好幾位同學,他們現在都成了骨幹,而且,臣也培養了一批人員。現在,臣的主要工作就是制訂大體的計劃,並且偶爾來視察一下工程進展而已。”

朱祁鈺看了吳長生一眼,然後就笑了起來。“這是個好辦法,至少你要比于謙聰明許多,知道找人分擔壓力。不過,朕認爲,你現在還留在這裡的話,就是大材小用了,有沒有興趣回京城去?”

“回京城?”

朱祁鈺點了點頭。“帝國水利道路橋樑部的金濂部長明年要要退休了,如果你願意回京的話,那麼朕把這個位置留給你!”

“這……”吳長生感到很爲難,他也看得出來,皇帝在很誠懇的邀請他,所以他不好立即就拒絕。

“你好好想一下吧,朕相信,你應該知道這兩個位置誰輕誰重!”

朱祁鈺走到了堤壩邊上,“這些年來,有你在南邊,朕幾乎沒有爲南方水患的事情擔心過。不過,你應該知道一點,治水只是一種功績,而且帝國不僅僅是長江纔有水患!還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同樣的問題。要想爲國家做更多的貢獻,要想讓更多的百姓過上安居樂業,而不需要提心吊膽的生活,那麼,你就應該爲自己的未來多考慮一下!”

吳長生略微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臣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等臣把這邊的事情都安排好了,臣就去京城報道!”

朱祁鈺笑着拍了下吳長生的肩膀。“好好做,朕也要幾個月後纔會返回帝國。現在帶朕去看看你在這邊的工程!”

雷池是長江北面,與鄱陽湖相對的另外一個大湖。而這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治水的重點地區。在吳長生的規劃中,只要把雷池與鄱陽湖這兩地的工程完成了之後,那麼長江的水患就將得到徹底的根治。所以,這也是長江主幹道最後一處大型水利工程,隨後就將主要治理長江幾條主要支流。當然,吳長生也早就爲這幾條支流的治水工程做好了規劃後面需要做的,就只是按照他的規劃去實施而已!

在視察了安慶之後,朱祁鈺返回了南京,並且在這裡重點就長江地區治水工作做出了部署。吳長生也跟隨皇帝去了南京,當皇帝把吳長生帶到衆位官員面前的時候,這些地方官自然都很清楚,吳長生是皇帝御用的水利工程師,得罪了他,就是得罪了皇帝。當然,在這個節骨眼上,是沒有任何人敢與皇帝作對的。特別是在皇帝下狠手摧毀了寡頭商人集團之後,帝國的官員也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這個皇帝面前,他們最好都老實一點,只要有任何一點把柄落到了皇帝的手裡,他們都沒有好下場!

朱祁鈺在南京還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撥款修繕南京皇宮。

這是衆多官員提出來的意見。畢竟南京皇宮也是皇宮,至少是列祖列宗留下來的遺產。而這些年來,用於維護南京皇宮的費用少得出奇,所以這座宏偉的宮殿也面臨着倒塌的危險了。朱祁鈺原本不打算在這上面花錢的,在他看來,即使帝國現在再富裕,也有很多急需要用錢的地方,絕不能把錢花到一些沒有意義的地方去。不過,最後朱祁鈺還是批准了修繕南京皇宮的提議,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維修費用中,政府只承擔四成,另外六成都是社會各界募捐的。很多工業資本家,愛國商人,在得知皇帝要修繕南京皇宮之後,都紛紛解囊,這也算是報答皇帝對他們的恩賜吧!

南京皇宮的修繕工程持續了十五年之久,結果成爲了擴建工程,而不是簡單的修繕。當這座新的皇宮建成了之後,連朱祁鈺都極爲驚訝。

也正是這個原因,在朱祁鈺時代的後期,這個帝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就一直居住在南京。雖然當時帝國名義上的首都仍然是順天府,也就是北京,不過在十多年的時間裡,皇帝幾乎都在南京處理國務,連帝國內閣政府都搬遷到了南京來。這也爲後來帝國南北二京的對立埋下了伏筆。

第19節 最後的堡壘第37節 越後之戰第30節 軍隊的基礎第9節 遠征出發點第44節 寶藏之城第49節 國家意識第31節 國王的選擇第8節 太祖誕辰第49節 最強的組合第11節 血海中的江戶城第40節 波利加妃子第4節 紙幣第8節 義務第61節 港口解圍第25節 一敗石彪第6節 力挫第三兵團第22節 出海蛟龍第12節 經濟大臣第3節 德班解圍戰第24節 爾虞我詐第50節 富山之戰第8節 戰爭主宰第18節 南洋來訊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51節 南征第32節 逆我者亡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32節 奇遇第36節 帝國皇室第36節 帝國皇室第11節 軍人保障第39節 俠客第16節 信譽第7節 廷亂第51節 陸海聯合戰鬥第23節 飛鷹神將第25節 橫掃南洋第5節 哈桑的感激第41節 神戶惡戰第2節 開發新大陸第32節 未來海軍第46節 賭徒第43節 錫蘭王室第4節 壞事的皇后第40節 日寇防線第9節 大軍出發第29節 探險先驅第15節 再戰孟買第39節 俠客第79節 攻打里斯本第52節 好色之徒第9節 節外生枝第66節 血城第1節 情繫南洋第2節 日不落帝國帝國第16節 從蘇拉特出發第35節 隻身赴會第8節 圍城血戰第14節 日寇第一兵第20節 議會風波第16節 夜襲第2節 責任第55節 風捲殘雲第1節 混亂第54節 猛虎三擊第36節 殲敵第37節 新年禮物第53節 戰役收尾第1節 宣府振兵(一)第31節 巧取通州第7節 海上存在第3節 騎兵立威第13節 衛廣之怒第22節 出海蛟龍第39節 俠客第30節 幕府將軍第27節 炮擊對馬島第36節 大敗石亨第33節 外戚第11節 三王子的身世第10節 第一混成軍第24節 中轉站第18節 婦女解放運動第65節 騷動第14節 日寇第一兵第20節 戰略根據地第12節 經濟大臣第13節 匪軍第31節 海上單挑第3節 東方來迅第16節 勞動力問題第54節 猛虎三擊第19節 節外生枝第30節 于謙的擔憂第49節 階段性勝利第2節 日不落帝國帝國第30節 圍困順義第3節 騎兵立威第10節 歸降第36節 圍攻德里
第19節 最後的堡壘第37節 越後之戰第30節 軍隊的基礎第9節 遠征出發點第44節 寶藏之城第49節 國家意識第31節 國王的選擇第8節 太祖誕辰第49節 最強的組合第11節 血海中的江戶城第40節 波利加妃子第4節 紙幣第8節 義務第61節 港口解圍第25節 一敗石彪第6節 力挫第三兵團第22節 出海蛟龍第12節 經濟大臣第3節 德班解圍戰第24節 爾虞我詐第50節 富山之戰第8節 戰爭主宰第18節 南洋來訊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51節 南征第32節 逆我者亡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32節 奇遇第36節 帝國皇室第36節 帝國皇室第11節 軍人保障第39節 俠客第16節 信譽第7節 廷亂第51節 陸海聯合戰鬥第23節 飛鷹神將第25節 橫掃南洋第5節 哈桑的感激第41節 神戶惡戰第2節 開發新大陸第32節 未來海軍第46節 賭徒第43節 錫蘭王室第4節 壞事的皇后第40節 日寇防線第9節 大軍出發第29節 探險先驅第15節 再戰孟買第39節 俠客第79節 攻打里斯本第52節 好色之徒第9節 節外生枝第66節 血城第1節 情繫南洋第2節 日不落帝國帝國第16節 從蘇拉特出發第35節 隻身赴會第8節 圍城血戰第14節 日寇第一兵第20節 議會風波第16節 夜襲第2節 責任第55節 風捲殘雲第1節 混亂第54節 猛虎三擊第36節 殲敵第37節 新年禮物第53節 戰役收尾第1節 宣府振兵(一)第31節 巧取通州第7節 海上存在第3節 騎兵立威第13節 衛廣之怒第22節 出海蛟龍第39節 俠客第30節 幕府將軍第27節 炮擊對馬島第36節 大敗石亨第33節 外戚第11節 三王子的身世第10節 第一混成軍第24節 中轉站第18節 婦女解放運動第65節 騷動第14節 日寇第一兵第20節 戰略根據地第12節 經濟大臣第13節 匪軍第31節 海上單挑第3節 東方來迅第16節 勞動力問題第54節 猛虎三擊第19節 節外生枝第30節 于謙的擔憂第49節 階段性勝利第2節 日不落帝國帝國第30節 圍困順義第3節 騎兵立威第10節 歸降第36節 圍攻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