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紙上談兵

第21章 紙上談兵

什麼叫莫須有?

這就叫莫須有。

傳教士懂個屁的軍事體系?

術業有專攻,加上此時獲取知識的成本太高,劉鈺確信這些傳教士根本不可能懂軍事變革的脈絡。

尤其是這些傳教士不會明白,引發這一輪軍事變革的,不是看起來精巧的燧發槍槍機,而是不顯眼似乎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刺刀。

他明白,所以纔要莫須有——誅心之言,傳教士可能是很清楚,但是故意不告訴咱們,這幫人不是什麼好鳥。

輕飄飄的幾句話,既勾起了皇帝的興趣,也撇清了自己和傳教士關係密切的事實。

順帶着,把一定無比巨大的大黑鍋,扣在了自己曾經“得師事之”的戴進賢等傳教士的頭上。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還是明知而故意只說其一不說其二,那就看皇帝怎麼想了。

劉鈺從父親和齊國公那已然瞭解朝廷將來可能禁教的態度,很明確。

這時候自然要撇清、洗白。

傳教士這艘破船要沉,自己可沒心思去陪着一起沉。

賣了舊人,再扣一個大黑鍋,踢上一腳。

那他劉鈺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最起碼也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忠心耿耿,大爲可用啊。

傳教士的一知半解,配上文人的那張嘴,照着正常發展的趨勢,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就前朝文人見到荷蘭武裝商船記載“船巨闊數十丈、一炮糜爛十餘里”的德行,指望他們去考察軍事體制,那是做夢。

李淦被劉鈺的話弄得一怔。

這話若是別人說,李淦未必能信,甚至覺得這是故意生事、無中生有,莫須有之罪。

可他剛剛看過劉鈺寫的《西洋諸國略考》,裡面的一些東西,便是那些傳教士也說不了那麼透徹。

這問題就來了。

沒有生而知之者。

劉鈺知道,那得有人告訴他。

就算是他旁敲側擊問的,那也得有人知道。

朝中傳教士頗多,爲什麼沒有人說的那麼清楚?

尤其是在翻譯的稱呼上,爲什麼遮遮掩掩那個萬王之王的稱號?

總不成這劉鈺是生而知之者,在家坐着就知道萬里之外的事吧?

很顯然,是傳教士自己不說,這個劉鈺有心算無心,旁敲側擊之下,才知道的嘛。

傳教士知道卻不說,這不是其心可誅是什麼?

這似乎很合理。

而且是除了“生而知之的穿越者”之外,唯一合理的解釋。

現如今劉鈺又這麼一說,李淦心裡更加嘀咕,不由問道:“你所謂的變革,什麼意思?難不成他們上貢的自生火銃,還不是最爲精細之物?竟是欺瞞朕?”

劉鈺搖頭道:“陛下,我多方查問,此物的關鍵不在於自生火銃,而是自生火銃上帶的刺刀。”

當下,他把何謂刺刀解釋了一下,很容易理解。

“陛下,火繩鳥銃,彼此之間都帶着明火。若是離得近了,便可能引火燒身,乃至火藥爆炸。故而只能相距一人以上。燧石槍,無有明火,可以相距很近,猶如槍陣之牆。此其一也。”

“火繩鳥銃,不能肉搏。必有藤牌手、戈矛手,於兩側照顧呼應。若敵退,則肉搏兵衝;若敵衝,則肉搏兵守。而若有刺刀,則將花隊變爲純隊,一人既可以是火銃手,又可以肉搏。此其二也。”

“火繩鳥銃,間距極大。若是敵軍衝來,一鬨而散,不能堅守。而自生火銃配刺刀,遠可以齊射,近可以結爲槍陣,人人緊挨,縱然肉搏也不必怕。此其三也。”

“火繩鳥銃,必有半數藤牌手、戈矛手掩護。千人隊,遠射時只有五百人;近戰時,亦只有五百人。自生火銃配刺刀,千人隊,遠射時是千人隊;近戰時,依舊是千人隊。此其四也。”

“火繩鳥銃,與肉搏兵配合,所需陣法繁多。自生火銃,陣法雖然多變,但只需要兵丁營伍牢記,便可堪用。如此一來,縱然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只要依樣畫葫蘆,依照預定陣法而變,亦不易敗。兵將分離,五營互換,亦不影響戰力,此其五也。”

“火繩鳥銃,與肉搏兵配合,陣法繁多,操練極難。若要成軍,非兩三年之功不可。自生火銃配刺刀,陣法不多,變法亦不多,縱中人之姿,亦能操練,三五月即可成軍。此其六也。”

“傳教士只貢燧發槍,卻不談軍陣變革、刺刀改花隊爲純隊。是以國朝有識之士,也不過覺得自生火銃並不比火繩鳥銃強多少,反倒因爲發火率,以爲中看不中用。”

“這纔是我憂慮的地方。我朝又不與西夷交戰,只能道聽途說,不曾見西夷軍陣到底如何,又怎麼能夠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呢?”

“是故,前明徐光啓言:今之建賊,果化爲虎豹矣。若真虎豹者,閩海夷寇也。不可不察,亦不可不防啊。”

劉鈺故意曲解了徐光啓的預言,徐光啓是天主教徒,所說的閩海夷寇,說的是荷蘭、英國等新教國家,這裡面是摻雜了宗教感情的。

再一個,徐光啓是共濟會的成員,這是板上釘釘的事。

萬曆三十五年出版的《幾何原本》裡的插圖,徐光啓、利瑪竇等人頭頂上,除了十字架,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石匠兄弟會的圓規和角尺的圖案。

共濟會的圓規角尺標誌,很好辨認,也算是個身份認證。

共濟會沒有那麼神秘和誇張,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這也導致了在諸夏的天主教禮儀之爭:利瑪竇、徐光啓等人,力主因地制宜,違背教廷的禁令,翻譯成上帝之類的國人易懂的詞彙,這才使得天主教在諸夏紮根。

若無這些人的翻譯,滿篇“陡斯”之類的怪詞,想來也難發展,實在難想共濟會那羣人怎麼想的。

他說的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想說的關鍵是最後那句徐光啓的預言。

李淦是個知兵的人,略微一想,就全然明白了劉鈺的意思。

但李淦並不在乎徐光啓的預言,真正說到他心坎裡的,反倒是劉鈺說的第五點。

即便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將分離,亦可發揮出戰力。

兵將分離,亦可一戰。這正是無數皇帝想要解決的問題。

如今西北還有邊患,這變革可以嘗試。

即便用不到西北戰場,若真能做到“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五大營隨意輪換,戰力不減”,那對於皇權就是天大的好事。

既不用擔心如宋時戰鬥力不足,也不用擔心如唐末明末軍頭作亂,還不用老琢磨着怎麼控制削弱老勳貴們在軍中的影響力。

細細一想,倒也可以想通。

花隊變純隊,陣法變化肯定是少了,聽起來起來打法很呆板,也的確可以做到即便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就能用。

問題是,這到底是劉鈺的空想?

還是真的可以如此?

大順沒和西方諸國打過大仗,更沒有近距離觀摩過這種戰術是否可用,只憑一個孩子的想象、亦或可能只是道聽途說,真的能行?

這人到底真有孫白之才?

還是趙括馬謖?

想着之前的一個決定,李淦心想這倒是個機會。

本來只想着這孩子算是勳貴子弟裡能用的,正要讓他去東北歷練一番。

既算是歷練,也因爲這事需要一個信得過的、西學學的通透的。

拓永寧寺碑文,這倒不難。

難的是領着一些處在風口浪尖上的兵政府職方司的西法黨小人物,去測繪邊疆輿圖。

以爲將來談判之用,總不好談判的時候還得用羅剎國的地圖;同時,把那些可能捲入這一場黨爭的有用之才帶出去,免得在京城裡惹火燒身。

再一個,也需找一個懂西夷西學的,去查看一下羅剎國的虛實、堡壘佈防、沿途道路等等。

本來準備用傳教士的,可現在這情況,根本不敢用,互相之間毫無信任。

劉鈺這個怪胚,便成了合適的人選。

如今又說到這,那羅剎國想來也是西洋戰法,這孩子對此頗有研究,想來親眼所見也比別人看得透徹,更能看出其中關鍵。

別人就算看了,也未必能看明白。

既如此,之前的那個決定,真可謂是一舉兩得了。

當日在齊國公的奏摺上,於“永寧寺碑”一事上李淦就提過一句:勳貴之責,豈在尋章摘句?

也不知齊國公明白沒有?

今日一見,這孩子膽魄頗大,也多有壯志。是不是馬謖趙括那樣的人物,需得早點試探出來,也好爲之後朝堂平衡佈局。

(本章完)

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713章 活路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499章 洗頭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1023章 割裂(一)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939章 自覺(一)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700章 反圍城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080章 爭功(五)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228章 開戰(七)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234章 打小抄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78章 以商控蒙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355章 對罵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1046章 破綻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1437章 分歧(三)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6章 邀請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12章 絕纓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
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713章 活路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499章 洗頭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1023章 割裂(一)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939章 自覺(一)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700章 反圍城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080章 爭功(五)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228章 開戰(七)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234章 打小抄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78章 以商控蒙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355章 對罵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1046章 破綻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1437章 分歧(三)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6章 邀請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12章 絕纓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