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登壇拜聖,上告蒼天

當下趙匡胤領着衆臣把穆桂英迎回皇宮御苑,命宮女擺下盛宴。衆人入座進食,酒過三巡,趙匡胤方和顏悅色說道:“十年之前,卿家辭去塵世一身煩惱,入得道門,求得大道。現在愛卿修道有成,再回到我大宋,朕雖然沒有什麼大德,卻也知道收盡天下奇才盡爲己用之理。”

衆臣聞言,都道:“如今唐宋兩國交戰在即,陛下應該讓渾天侯掛帥北伐。”

趙匡胤點頭道:“正要如此。穆桂英上前聽封!前西征元帥穆桂英忠心爲國,允文允武,修文德於內,擴疆土於外。今又學得玄術妙法,東征西討,降妖伏魔,無一不能。朕封其爲北伐都討大元帥,統御三軍兵馬。欽此!”

穆桂英聞言,忙上前拜道:“陛下聖明!穆桂英已然出家,乃方外之人,雖奉玄清聖人之命入世,卻不能沾染紅塵因果,實在不宜居此重職。”

趙匡胤見到穆桂英推卻聖旨,面上頓露不豫之色。開封府尹包拯看到穆桂英不受皇命賜封,勃然變色,出列道:“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爲萬乘之尊,身份與天帝一般無二,渾天侯抗旨不尊,實在是無君無父,大逆不道之極!”

衆人聞聽此言,皆是大驚失色,就連趙匡胤心下也怪包拯出言無狀,落了穆桂英的臉皮。穆桂英聽到包拯之語,循聲望去,立即看見一位面色黝黑、額頭正中有一月亮胎記的官員滿臉正色地看着她。穆桂英嘖嘖稱奇,這位包黑子滿身浩然正氣,可比肩儒家至聖孔子的轉世魏徵,竟是諸邪退避。

穆桂英不認識包拯,施禮問道:“不知大人是哪位?”

包拯一拱手道:“不敢!我乃龍圖閣大學士、開封府尹包拯。”

原來包拯是穆桂英修道之後。大宋開科取得的進士。丞相蔡京察言觀色,知道趙匡胤不喜,忙出來打和場道:“渾天侯莫怪!包龍圖性子耿直,說話直來直去,得罪之處。尚請海涵。”

穆桂英笑道:“無妨!包大人也是忠君正直之人,自然爲陛下分憂。”

雲中子見到事情就將解決,於是出來向趙匡胤躬身道:“穆道友既然已爲出家之人,自然不該再任人間官職,但可擔任國師之位。”

衆臣聽到此言,紛紛贊同,都道:“正是此理。”

又有一人出列道:“微臣上奏一人,可代替渾天侯掛帥北伐。”

趙匡胤正不知如何收場。聞言笑道:“韓卿家莫非毛遂自薦?”

衆臣聽到此語,鬨然大笑。原來這位韓琦元帥乃是一位老將軍,卻一直不肯服老。韓琦搖頭道:“並非微臣,而是現在的西征軍大元帥狄青。”

韓琦所推薦之人,衆位大臣皆是贊同。趙匡胤見有臺階可下,便見機收好,遂拜穆桂英爲大宋威正討伐佑聖國師、狄青爲北征大元帥。穆桂英得到賜封。也不再推辭,三拜領受聖旨。如此一來,大家得了個皆大歡喜。

穆桂英被封爲國師之後,向趙匡胤討得一道聖旨,命令工部監督建造一座封神臺。工部收到聖旨之後,忙招集齊人手,選好地址,拜過土地神,破土動工。封神臺落在汴梁城正中央,正是大宋龍脈龍身之上。經過一個月的趕工之後。封神臺終於及時建好,倒沒有誤了良辰吉時。

待封神臺建造完畢,趙匡胤率衆臣前去祭拜,上告各教聖人、三皇六御、九天十地衆仙神。趙匡胤等人來到封神臺時,就見穆桂英早就等待在旁。穆桂英見到趙匡胤到來,忙上前拜禮,隨後沐浴焚香,登壇禱告。穆桂英上得封神臺,取出黃卷宣道:“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有人族聖母女媧娘娘造人。待到三皇五帝治世,人族方始大興。其後又經無數年月,人族終至昌盛,爲萬靈之首。鴻蒙開闢,有無數因果。因果糾纏。釀成劫難。如今恰逢天地一無量量劫,合該人族再次大興。遂有五教三商封神,重立天地人三皇。今有大宋國師穆桂英,秉承天命,拜壇封神,特此敬告五教聖人、至聖女媧娘娘、三皇聖帝!爾其欽哉!”

言罷,穆桂英取出封神榜張掛在封神臺上,又命黃巾大力士抗來兩位接引童子。穆桂英對趙匡胤道:“陛下,尚需一人前來斬將祭旗纔算完事。”

趙匡胤道:“卿家需要何人斬將,說出來,朕無不應允。”

穆桂英道:“廣陽郡王童貫合該斬將祭旗。”

大宋天子聽到此話,當即喚來童貫。童貫聽得傳喚,知道避不得,只得上前領旨。童貫執起法刀,一臉殺氣騰騰,大步走向兩位接引童子。接引童子聽到穆桂英之話,早就嚇得渾身顫抖,看見童貫到來,忙苦苦求饒。童貫看見兩人,不由嘆道:“天數如此,我也違逆不得,你們休要怪我。”

語畢,童貫手起刀落,把兩位童子殺了,就見兩道真靈飛進封神榜裡。殺了兩位接引童子,童貫上前向穆桂英復旨。既然祭了旗,穆桂英又取出一卷黃紙,宣道:“大宋國師穆桂英受五教聖人法旨封神,執掌封神法器,專打應劫之神。今上告上清真君、六御大帝、五方五老、三垣二十八宿、周天星辰並九天十地衆多仙神,穆桂英既掌封神,當替有道伐無道,匡扶人間正氣。王軍所行,諸邪退避,仙神莫近,使得封神之事順利進行。爾其欽哉!”

言罷,穆桂英把這卷黃紙點燃,自有土地神、日遊神稟告玉皇大帝尊,再傳旨三界六道衆生。做完此事,穆桂英復向上蒼拜了三拜,才走下封神臺來。

穆桂英才下得封神臺,雲中子便走了過來,對趙匡胤道:“待會兒。將有五教弟子到來,陛下快快搭建蘆蓬,燃香迎接。”

趙匡胤聽到此言,忙令人搭建蘆蓬,燃起檀香。沒過多久。果然見到五教弟子陸續到來。衆位仙、佛、神,或乘龍騎虎,或駕着白麒麟及白鶴,或乘着天馬與華麗的車子,或騰雲駕霧,或御使法寶仙器。首先到來地是闡教弟子,由南極仙翁帶領,其後跟着太乙真人、廣成子、赤精子、赤精子等。接着到來的是佛教門人。由燃燈上古佛帶領,其後隨着釋迦牟尼、寶生如來、不動如來、葯師佛、彌勒佛等。

兩教弟子到來,涇渭分明,各站在一方。不多時,截教弟子由無當聖母率領,也降下雲頭來。趙匡胤前生乃是顓頊,與闡教、截教皆交好。但現在很顯然卻是站在闡教一方。截教、佛教支持的人皇正統乃是大唐國,正是大宋趙匡胤的死敵。

趙匡胤見到闡南極仙翁、太乙真人,忙上前拜道:“趙匡胤見過兩位大帝。”

南極仙翁、太乙真人聞言,皆笑道:“我倆是仙界天帝,你是人間帝皇,我們身份同等,你倒不必行此大禮!”

趙匡胤仍舊恭敬有加道:“兩位大帝乃是聖人門下,我如何能與你們相比。”

趙匡胤此語,乃是奉承,兩位闡教高人自然知道他所謀。都含笑不語。就在衆人紛議之時,道教門人由雲霄領着,也各使神通到來。

穆桂英看到驪山衆多師長到來,頓時大喜,忙上前拜道:“弟子拜見老師。”

驪山看到穆桂英,也是欣喜,讓她拜過三霄、嫦娥幾位師伯、師叔。穆桂英見禮之後,又拜見凌昊、青松、彩雲仙子、菡芝仙、紅孩兒等同門師兄弟。樊梨花看見穆桂英,心下着實歡喜,不由對她笑道:“師妹日後有事。不妨前來華國,我與夫君自會幫助於你!”

薛丁山、許仙兩人聞言,不由苦笑連連,穆桂英卻是大喜,拜道:“多謝師姐。”

雲霄看到其他三教弟子向她們走來。忙說道:“我們且上前見過各教道兄去。”

嫦娥贊同道:“我們雖然不與他們一道。卻也不可失了禮數。當下衆多道教弟子皆走上前來,與闡截佛三教弟子相見。四教弟子碰面。雲霄領着衆門人施禮道:“見過各位道兄。”

三教弟子見狀,也都不敢怠慢,忙回禮道:“見過道教各位道友。”

無當聖母正欲上前與雲霄等人敘敘舊,就見兩位道人駕雲而來。衆人見到那兩位道人,皆上前見禮。無當聖母心下一嘆,知道天數如此,事不可爲,只得也領着截教弟子上前拜見。兩位道人降下雲頭,趙匡胤纔看清這兩人乃是玄都大法師、鎮元子,忙領着衆臣上前拜見。

穆桂英看到鎮元子,忙感謝他的相助大恩。鎮元子看到此種狀況,不由笑道:“你合該返還大宋,登壇封神,我不過順天行事罷了,你倒不必感謝我。”

穆桂英執意拜了三拜,說道:“大仙出手相助乃是慈悲,穆桂英當然要感激。”

佛教知道鎮元子壞了自家好事,自然不會對他有好臉色。不動如來聞言,冷笑道:“大慈悲便是大惡!這原是我們五教之間地事情,與你地仙之祖無關,你何必偏偏跑來壞了我們的好事!”

鎮元子道:“你道大慈悲就是大惡,豈不是說你們佛教衆人皆是大惡魔?既是惡魔,自是人人喊打,須怪不得我。”

太乙真人撫掌贊同道:“道兄之語,正說在我心坎上。”

佛教衆人聞言,皆不由冷眼怒視,卻又奈何不得他們。雲霄看到衆人火氣上來,忙勸解道:“各位道兄,休要爲此小事爭執!衆位聖人即將到來,快快焚香恭候聖駕方是正理。”

衆人聞言,焚起檀香,只一會兒功夫,果然見到天光大開,透出萬丈霞光,照耀普天大地。正是聖人出行,天必定降下異象!異象現,衆生皆匍匐在地,感聖人大恩。叩拜恭迎。雲霄等人看到此景,知道各位聖人已然到來,忙不迭上前拜迎。

一陣鶴鳴響起,仙氣繚繞,便見元始聖人跨坐四不象隨着仙鶴而來。隨即仙音陣陣。五氣翻騰,通天教主坐在奎牛之上,降落聖駕。緊隨在兩位聖人之後,女媧娘娘跨坐鳳鸞而來,香氣襲襲,虹光陣陣。女媧娘娘才落定身形,天上猛然響起陣陣梵音,雲上涌出金蓮。西方兩位教主駕馭蓮臺飛來。待五位聖人都見過禮之後,老子這才騎着青牛,施施然下來。

五聖上前見禮,老子打量一眼,說道:“道教兩位聖人既然還沒來,我們還需等一會

老子話音方落,就聽陣陣鐘聲響起。響徹天地,震動寰宇。鐘聲過後,黃清、盧聖兩位道教聖人現出身來。只見兩位聖人分別頂着鴻蒙鍾、混沌鍾,而盧聖還執着量天尺,聖人威嚴,顯露無疑。老子看到黃清到來,皆上前行禮拜見。

黃清看了一眼封神臺,說道:“我們爲混元聖人,這濁世畢竟不宜久留,既然大家已經到齊。現在就登壇受拜,如何?”

衆聖聞言,皆道:“大善。”

當下在五教弟子、趙匡胤及大宋衆多臣民的恭迎下,衆聖登上封神壇。老子、黃清坐定中間,老子右手依次爲元始、盧聖、準提,黃清左手依次爲通天、接引、女媧,正是身份有異。衆聖坐定之後,穆桂英上前三拜,然後向五教弟子失了一禮。五教弟子受穆桂英一禮,大劫之中遇到穆桂英身殞。須怪不得她。

參拜完畢,老子道:“四教弟子相爭人教正統,兵戎相見,生死由命,各憑緣法。所謂天數有定。無法成仙道者便入神道。各教門人弟子不得因此相互怨恨,導致因果更加加深。非五教弟子。須得緊閉洞門,不惹塵事,否則一旦身殞,便化恢恢,再無挽回之理。爾等謹記,須得遵守!”

雲霄、太乙真人等皆拜道:“自然不敢違抗。”

老子言罷,當即起身返回三十三天外兜率宮。接着黃清說道:“各教相爭人教正統,乃是鴻蒙開闢以來無量因果糾纏所致。因果糾纏之下,解無可解,這才封神以解因果。封神之後,人教教主重立天地人三皇,而我當重開天地。爾等須得匡扶正統,輔佐人皇!”

三霄、驪山、無當聖母等皆拜道:“謹尊法旨!”

當下黃清也起身離去,返回混沌天。接下來,元始天尊等聖人也各自勸告一番,方自返回道府。五教封神,乃是定數,改無可改,此次前來,勸告一番,只是聊盡人事罷了。

衆聖既然離去,衆位仙真也不宜久留,也相互打個招呼,皆告辭而去。驪山離開之前,對穆桂英道:“你雖爲封神之人,但亦有劫難臨身,不經過衆多劫難,你難以完結此場功德。若遇劫難,你須得前去拜見各位同門,自會有人幫你。”

穆桂英聞言,拜道:“弟子曉得!弟子不在身邊伺候,老師原諒則個。”

驪山點了點頭,亦使出神通離去。衆位仙真既已離去,穆桂英召來一女,吩咐她看好封神臺及封神榜。此女名喚楊排風,卻是穆桂英曾經的手下女兵,現在看見穆桂英歸來,便又重歸她的駕下。楊排風得到穆桂英吩咐,當即認真執着打神鞭,守候在旁。

回頭再說大宋天使日夜兼程趕去映輝城,向狄青宣佈聖旨。狄青拜接聖旨,領下皇命,不敢怠慢,忙引自己部衆趕去唐宋交戰之地。狄青趕到營地,种師道出城迎接,交接一衆事宜。种師道對狄青道:“狄元帥,我已備好北伐糧草,還請驗收。”

狄青道:“狄青多謝種元帥。”

种師道道:“你我同殿爲官,何必客氣!都是爲了陛下雄圖偉業!”

說完,种師道與狄青相視一眼,皆不由自主大笑起來。兩人都是執意北伐之人,現在終於等到北伐之時,如何能夠不高興萬分。

第49章 七大妖聖(上)第45章 補天遺石第7章 衆聖封神第80章 戲耍觀音第128章 蒼茫山上(下)第111章 強勢伏妖(上)第110章 因果緣法第113章 一波又起第72章 盧聖顯威第188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上)第40章 蟠桃盛會第92章 五行陣中第29章 東華帝君(中)第114章 九玄元功第127章 蒼茫山上(上)第3章 立府蓬萊第49章 七大妖聖(上)第44章 蓬萊島上第205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六)第97章 單挑兩聖(上)第188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上)第62章 靈寶出世(上)第161章 娑婆淨土(上)第160章 彈指百年第204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五)第42章 天庭失德(中)第88章 牛鬼蛇神(下)第191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上)第31章 幽冥地府(上)第146章 符詔敕命(中)第190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下)第163章 娑婆淨土(下)第42章 天庭失德(中)第71章 故人相見第50章 七大妖聖(中)第93章 明爭暗鬥第112章 一波未平第26章 華夏九鼎(上)第103章 盧聖得鍾第70章 翠雲山上第67章 白蛇素貞(下)第61章 天師鍾馗第204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五)第162章 娑婆淨土(中)第76章 闡教蹤跡第70章 翠雲山上第32章 幽冥地府(下)第172章 破天門陣(上)第47章 法傳六耳第42章 天庭失德(中)第116章 祖巫后土(下)第29章 東華帝君(中)第180章 重得陣圖,玄佛言和第70章 翠雲山上第126章 三洲界關(下)第79章 呂祖純陽第108章 驪山機緣(上)第81章 天外來鍾(上)第129章 因果了了第65章 唐宋兩國第200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一)第18章 鴻蒙坐騎(下)第156章 陰謀陽爲(上)第177章 小乘靈山,大雷音寺(上)第51章 七大妖聖(下)第91章 各顯神通(下)第93章 明爭暗鬥第138章 三藏天書(下)第195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上)第172章 破天門陣(上)第32章 幽冥地府(下)第113章 強勢伏妖(下)第107章 大劫開始第156章 陰謀陽爲(上)第167章 誰算計誰第118章 煉妖神壺(上)第169章 天門大陣(上)第79章 呂祖純陽第38章 大鵬魔王(上)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下)第66章 白蛇素貞(上)第106章 三魂七魄第180章 重得陣圖,玄佛言和第157章 陰謀陽爲(中)第190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下)第186章 三妖劫道,則天夢遊(上)第172章 破天門陣(上)第111章 強勢伏妖(上)第50章 七大妖聖(中)第136章 三藏天書(上)第172章 破天門陣(上)第67章 白蛇素貞(下)第105章 東皇太一(下)第113章 一波又起第121章 長平舊址第128章 蒼茫山上(下)第161章 娑婆淨土(上)第196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中)
第49章 七大妖聖(上)第45章 補天遺石第7章 衆聖封神第80章 戲耍觀音第128章 蒼茫山上(下)第111章 強勢伏妖(上)第110章 因果緣法第113章 一波又起第72章 盧聖顯威第188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上)第40章 蟠桃盛會第92章 五行陣中第29章 東華帝君(中)第114章 九玄元功第127章 蒼茫山上(上)第3章 立府蓬萊第49章 七大妖聖(上)第44章 蓬萊島上第205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六)第97章 單挑兩聖(上)第188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上)第62章 靈寶出世(上)第161章 娑婆淨土(上)第160章 彈指百年第204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五)第42章 天庭失德(中)第88章 牛鬼蛇神(下)第191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上)第31章 幽冥地府(上)第146章 符詔敕命(中)第190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下)第163章 娑婆淨土(下)第42章 天庭失德(中)第71章 故人相見第50章 七大妖聖(中)第93章 明爭暗鬥第112章 一波未平第26章 華夏九鼎(上)第103章 盧聖得鍾第70章 翠雲山上第67章 白蛇素貞(下)第61章 天師鍾馗第204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五)第162章 娑婆淨土(中)第76章 闡教蹤跡第70章 翠雲山上第32章 幽冥地府(下)第172章 破天門陣(上)第47章 法傳六耳第42章 天庭失德(中)第116章 祖巫后土(下)第29章 東華帝君(中)第180章 重得陣圖,玄佛言和第70章 翠雲山上第126章 三洲界關(下)第79章 呂祖純陽第108章 驪山機緣(上)第81章 天外來鍾(上)第129章 因果了了第65章 唐宋兩國第200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一)第18章 鴻蒙坐騎(下)第156章 陰謀陽爲(上)第177章 小乘靈山,大雷音寺(上)第51章 七大妖聖(下)第91章 各顯神通(下)第93章 明爭暗鬥第138章 三藏天書(下)第195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上)第172章 破天門陣(上)第32章 幽冥地府(下)第113章 強勢伏妖(下)第107章 大劫開始第156章 陰謀陽爲(上)第167章 誰算計誰第118章 煉妖神壺(上)第169章 天門大陣(上)第79章 呂祖純陽第38章 大鵬魔王(上)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下)第66章 白蛇素貞(上)第106章 三魂七魄第180章 重得陣圖,玄佛言和第157章 陰謀陽爲(中)第190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下)第186章 三妖劫道,則天夢遊(上)第172章 破天門陣(上)第111章 強勢伏妖(上)第50章 七大妖聖(中)第136章 三藏天書(上)第172章 破天門陣(上)第67章 白蛇素貞(下)第105章 東皇太一(下)第113章 一波又起第121章 長平舊址第128章 蒼茫山上(下)第161章 娑婆淨土(上)第196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