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中)

黑木道人打殺黨仕仁之後,得到太清符,自然欣喜。他生怕夜長夢多,當下就離開此地,趕回祭煉此寶。

有兩道真靈飛向汴梁封神臺,楊排風忙把他們引進封神榜。兩道真靈入得封神榜,化作兩位唐國將軍,正是張公瑾、黨仕仁兩人。黨仕仁不停咒罵道:“大宋上至天子,下至文臣武官,皆是卑鄙小人!尤其是狄青,無恥之徒,今遭使詭計害了我等,日後定然橫遭不測!”

楊排風見狀大怒,揮起打神鞭劈頭就打,每一鞭打下,黨仕仁就一聲慘叫。一頓好打,楊排風發泄過後,這才心滿意足道:“你等身殞乃是定數,須怨不得他人!若是再在此瞎叫嚷,我手上的打神鞭饒你們不得。”

打神鞭專打神鬼,不打人仙。若是生前乃是忠義正直之人,死後便可上得天曹化身池,得肉身受封成爲神,反之則滿含死氣變成鬼。凡此總總,神可分三種:一是肉身成聖,直接成神;二是受封神榜庇護,真靈得封爲八部正神;三是靈魂入得化身池,受天庭賜封爲正神。後兩種神聖及鬼魂一遇打神鞭,便毫無反抗之力,而肉身成神者卻一點都不懼。正因爲如此,打神鞭雖然名爲先天靈寶,在封神之戰中卻無法大放異彩。

且說張公瑾、黨仕傑、黨仕仁三人身死之後,由於少了勁敵對陣,狄青北伐攻城掠寨勢如破竹,一口氣連破一十四座城池。狄青此舉終於震驚了大唐朝野。秦瓊得知張公瑾身死的噩耗,頓時悲慟大哭,指天發誓道:“我定然殺了狄青爲你報仇。如若不然,則我合該身死,以全賈家樓結拜之義!”

立誓之後,秦瓊立即披堅執銳,拿起短鐗就往皇宮走去,欲向李世民請命,親自出徵。話說李世民聽得張公瑾身死之後,也是傷心落淚。霸業尚未成就,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連尉遲敬德在內已然損失了兩位。李世民正自心傷,忽見一侍衛快步上前,納頭拜道:“魏徵丞相求見!”

李世民聞言,立即恢復千古一帝地本色,振作道:“快快有請!”

侍衛下去傳召。不多時就見魏徵匆匆趕來。向李世民拜道:“微臣參見陛下!”

李世民上前作勢一扶道:“魏王兄不必多禮。”

“禮不可廢!”魏徵依然恭敬拜禮,完畢之後,方纔起身正色道。“陛下乃萬乘之尊,千萬不可因此小事而神傷,以致誤了國事。”

李世民默然良久,這才道:“朕並非無情之人,張王兄跟隨朕南征北戰,東討西伐,數十年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情分至深,你教朕如何能夠不心疼?”魏徵道:“陛下且聽我一言。我等四十六人於賈家樓結義,兄弟情深,此時我的悲慟更甚過陛下。蓋因爲五教爲了爭奪人教正統,紛紛扶持人間帝皇。又恐門下弟子在大劫中身殞。這才三商封神。諸天星辰八部正神有三百六十五位,自然該由劫中人湊夠。張兄弟遇難實是天數!”

李世民聽得此言,思忖一會,立即向魏徵謝道:“多謝丞相開導。”直起身子,李世民複道:“丞相匆忙前來,可是有何要事?”

魏徵不敢受禮,退後兩步,說道:“是有要事!待會秦二弟便會前來請命出征,陛下須如此如此拖延他。”

李世民道:“朕答應你便是。”

過了一會兒,秦瓊果真前來請命出征。魏徵聞得秦瓊到來,先一步施個隱身法,把自己隱匿起來。李世民按魏徵所交代之言,面作難色道:“秦王兄,並非朕不許你出征,實是糧草未備,三軍未齊,出征不得啊!”

秦瓊聞言,不由問道:“敢問陛下,何時可招集齊兵士、備齊糧草?”

李世民答道:“十五天即可!”

秦瓊默忖片刻,才連聲說道:“罷了!罷了!我便多等半月又有何妨?”

秦瓊退下之後,魏徵現出身來。李世民看到魏徵,滿臉疑惑道:“愛卿吩咐朕如此行事,卻是爲何?”

魏徵見問,反問道:“在陛下心中,是秦二弟重要,還是單雄信幾位重要?”

李世民毫不猶疑答道:“對朕而言,所有的臣子都不可缺少。但若論及感情深厚,自然是秦王兄更重一些。”

魏徵道:“如今狄青氣運正旺,大宋尚要靠他反攻數十座城池,誰若去碰他誰就倒黴!爲秦瓊着想,只得讓他暫避鋒芒,過些時日再作打算。”

李世民聞言,大驚道:“如此一來,我大唐危矣!丞相,朕該如何行事纔好?”

魏徵道:“陛下可命單雄信等將率兵阻擋,以此拖延時間,待狄青氣運衰落之時,再令秦二弟出征即可一舉取勝。”

李世民聞言,頓時一怔,閉目良久不語,只是揮手讓魏徵退下。魏徵見狀,躬身施了一禮,緩緩退出大殿。翌日,李世民真個按魏徵所言,接連下了數道命令,調遣單雄信等各方將領,領軍趕去攔截狄青北伐之軍。先後有左武侯大將軍單雄信、劍南道尚威將軍王君可、折衝府上府鎮殿將軍謝映登等引雄兵迎敵。

李世民這道聖旨下達,各人反應不一。袁天罡、李淳風兩師徒卻是心靜明瞭,俱是駭然:“李世民不愧是千古帝皇,敢舍!魏徵也不負萬世師表之名,秉持忠君報國之心,敢言!兩人既是多情多義之人,又是無情無義之人。”

原來袁天罡兩人看星相,也知道狄青此時氣運正旺。派任何人去都奈何不得他,只是枉自送死罷了。魏徵學地乃是太清玄法,講地就是無爲。居中庸之道。無爲者隨其自然,順應天意,天數若是要他妻兒身死,他也不會可憐悲哀。魏徵雖然與單雄信等四十六人結義,但到該捨棄之時,他一樣捨棄,捨棄對他而言只是一種另類解脫。

與此同時,謝映登深深嘆息一聲。說道:“大哥,兄弟情分,你竟然看得如此稀薄,難道你心中就真的沒有半點情義可言?”言罷,謝登輝又嘆息數聲,這才依令前去。

再說狄青接連攻破十五座城池之後,終於碰到了一位像樣的大將。那便是魚鱗關總兵尤通尤俊達。尤俊達騎着嘶風馬。執着日月朝天刀,對狄青喝道:“好賊子!尤俊達在此,你還不快快下馬受降?”

狄青笑道:“我看你有何本領,在此憑空說大話!別到時候,向我跪地求饒。”

尤俊達聞言大怒,策馬急奔,揮刀就砍,口中喝道:“十一弟,且看七哥爲你報仇。”

兩人一陣好殺。你來我往,頓時一片刀光劍影,戰得數十招,尤俊達力怯,忙勒馬轉身就逃。狄青見尤俊達逃走。先令副將佔領城池。然後自己忙領一軍向他追去。追得五六裡遠,狄青忽見前方煙塵滾滾。知道唐軍又有援兵到來。狄青夷然不懼,對着手下將兵叫道:“好男兒建功,便在此時,你等何不隨我殺上去?”

衆兵皆道:“願隨將軍殺上去。”

大唐這邊領軍前來地將領正是上林道二將齊彪、李豹。兩人看到尤俊達被狄青追殺,勃然大怒,忙引軍上前撕殺。齊彪揮舞着鐵棍,叫道:“你這廝竟然敢殺害我們十一哥,惹得我等二十四路人馬到來,可惡至極!”

尤俊達看到齊彪、李豹殺至,忙掉轉馬頭,也殺了上去。狄青見狀,大喝一聲,掄起狼牙棒就打。三人哪知狄青乃是青龍轉世,天生巨力,每陣皆身先士卒,毫不知累。羣毆之法,狄青已不是第一次見到,當然不怕!只見四人戰了半個時辰,殺得天昏地暗,狄青終究技高一籌,先是一棒把李豹砸掉腦袋,接着回頭仰身,一棒重重擊在齊彪的護心鏡上。

兩道真靈往封神臺飛去。

齊彪倒地身亡,尤俊達既怒且驚,慌慌張張掉轉馬頭,逃命而去。這時,任守忠領着後軍趕來,狄青遂對他道:“敵人將有二十四路兵馬殺來,我們何不趁其未到,多奪數座城池?”

任守忠道:“喏。”

狄青兩人一陣急趕,引着兵馬殺至下一座城。大宋士氣正盛,氣勢如虹,半天不到就攻下此城。狄青提着守城將喝問道:“尤俊達何在?”

守城將嚇得哆嗦,忙道:“尤將軍從北門逃走了。”

得到此訊,狄青忙引着兵馬追趕。再說尤俊達惶急逃命,逃得半日,見到前方有援軍到來,心下大喜。原來是尚青山、夏玉山、尉遲南、尉遲北四將引兵到來。尤俊達與四將見面之後,把先前之事告知四人,四將皆是又怒又悲。五人才相見不久,便見狄青殺到,尚青山大怒,縱馬殺上去,口中叫道:“你殺我兄弟,今時便讓你償命!”

尤俊達等四人見狀,忙提馬圍了上去。旁邊任守忠看到衆將殺至,忙斜插入,架住夏玉山。夏玉山、任守忠兩人武藝半斤八兩,一時殺得難解難分,不分勝負。而狄青被尤俊達四人圍住一通好殺,卻是手忙腳亂,漸漸抵擋不住。主將打得山崩地裂,手下兵士也不空閒,也殺得昏天暗地。箭雨橫飛,長槍飛舞,刀光劍影,殺得血流成河。

過了一個時辰,大宋士兵首先抵擋不住,紛紛狼狽潰逃。兵敗如山倒,狄青無奈,只得盪開殺到的四把兵器,策馬就逃。尉遲南看到此景,叫道:“休要逃了狄青!”

任守忠聞言一驚,膽怯之下,被夏玉山一刀砍成兩半。任守忠並非五教弟子,榜上無名,白白枉死。夏玉山殺了任守忠之後,也追殺狄青而去。狄青一路狂奔,眼看就被尤俊達四將追上之時,一道人影飛來,口中叫道:“元帥休怕,貧道救你來了。”

此人正是青莽道人。青莽道人放落下身形,就見尚青山五人殺到。尉遲北喝道:“道士,此乃我們唐宋兩國之事,你是方外之人,休要多管閒事。”

青莽道人聞言,哈哈大笑道:“你等逆天行事,貧道正要前來管一管。”

言罷,青莽道人衣袖一揮,發出一陣龍捲風把五人捲了起來,然後高高拋下。五人只是大叫一聲,落下來便立即死去。五道真靈飛向封神臺,被楊排風引進封神榜。凡人在青莽道人此等妖王眼中,不異於草芥螻蟻,小小一個御風法術就可奪其性命。

狄青忙上前拜謝青莽道人救命之恩,青莽道人稽首道:“元帥以有道伐無道,貧道理應相助。”

兩人見禮完畢,收復散兵遊勇,再上品棺木裝殮任守忠之軀,待讓衆兵士吃過晚飯之後,就又殺往下一城。一天之後,狄青竟又攻下一城!此城名喚藏龍城,據傳說此城底下埋着一條巨龍之軀,原名爲“葬龍城”,只是葬字不吉利,才又改名爲“藏龍城”。狄青一到此城,就感到喜歡,竟生起在此長居久住的念頭。既生此念,狄青便覺得在此等待唐軍到來,更勝過長途遠征。

青莽道人看到狄青竟打算在此駐軍,立時暗叫不妙,忙勸道:“元帥,此城之名頗不吉利,我們不可在此久留!”

狄青聞言,頓時笑道:“仙長多慮了,我看這藏龍二字就特喜歡,何來不吉之說!”

狄青已打定主意在此迎戰唐軍,任青莽道人說破嘴皮,就是不肯離去。青莽道人無奈,只得聽之任之。過不了一日,就見毛公遂、呂公旦、樊虎、連明、金甲、童環、黃天虎、李成龍八將率軍到來。此八人也是四十六友中人,各爲一方總兵。八人來到之後,就在城下列陣叫戰。

狄青看到敵軍到來,就要出城迎戰,卻見青莽道人阻止道:“元帥且慢!聽我一說,待大唐衆軍到齊,我只要略施法術便可把一干人等手到擒來,豈不勝過出去廝殺?”

狄青一聽,此是正理,遂依青莽道人之言,高掛免戰牌,不肯出戰。

第31章 幽冥地府(上)第161章 娑婆淨土(上)第156章 陰謀陽爲(上)第58章 平心娘娘第163章 娑婆淨土(下)第61章 天師鍾馗第35章 佛道平衡(下)第47章 法傳六耳第13章 雲霄下界第168章 襲擊厄變第114章 九玄元功第15章 算計鬥法第198章 桂英掛帥,羅成無敵(上)第188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上)第191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上)第197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下)第14章 老子化胡第26章 華夏九鼎(上)第21章 勾陳大帝第201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二)第23章 殺神白起(下)第148章 風雲頓起(上)第159章 四路兵鋒第109章 驪山機緣(下)第15章 算計鬥法第138章 三藏天書(下)第154章 平地風雷(下)第57章 彈指光陰第157章 陰謀陽爲(中)第170章 天門大陣(中)第84章 萬里梨山(上)第96章 黃清一怒(下)第185章 二議封神,禍起紅顏(下)第11章 七聖相聚第37章 三眼靈耀第109章 驪山機緣(下)第28章 東華帝君(上)第91章 各顯神通(下)第112章 強勢伏妖(中)第32章 幽冥地府(下)第14章 老子化胡第191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上)第96章 黃清一怒(下)第76章 闡教蹤跡第51章 七大妖聖(下)第55章 天數有變第148章 風雲頓起(上)第66章 白蛇素貞(上)第65章 唐宋兩國第130章 北俱蘆洲(上)第121章 長平舊址第109章 驪山機緣(下)第43章 天庭失德(下)第168章 襲擊厄變第201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三)第56章 天宮之上第25章 驪山老母第105章 東皇太一(下)第9章 鴻蒙證道第42章 天庭失德(中)第152章 平地風雷(上)第146章 符詔敕命(中)第202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四)第114章 九玄元功第173章 破天門陣(中)第63章 靈寶出世(下)第131章 北俱蘆洲(下)第151章 號山之上第132章 聖人無名(上)第59章 再收佳徒(上)第52章 佛本是魔(上)第141章 鴻蒙宮裡第49章 七大妖聖(上)第13章 雲霄下界第116章 祖巫后土(下)第161章 娑婆淨土(上)第71章 故人相見第132章 聖人無名(上)第1章 身返混沌第133章 聖人無名(中)第195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上)第56章 天宮之上第170章 天門大陣(中)第61章 天師鍾馗第93章 明爭暗鬥第193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下)第29章 東華帝君(中)第38章 大鵬魔王(上)第85章 萬里梨山(中)第22章 殺神白起(上)第1章 身返混沌第68章 前世今生(上)第161章 娑婆淨土(上)第156章 陰謀陽爲(上)第146章 符詔敕命(中)第201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二)第26章 華夏九鼎(上)第164章 中洞八仙(上)第58章 平心娘娘第157章 陰謀陽爲(中)
第31章 幽冥地府(上)第161章 娑婆淨土(上)第156章 陰謀陽爲(上)第58章 平心娘娘第163章 娑婆淨土(下)第61章 天師鍾馗第35章 佛道平衡(下)第47章 法傳六耳第13章 雲霄下界第168章 襲擊厄變第114章 九玄元功第15章 算計鬥法第198章 桂英掛帥,羅成無敵(上)第188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上)第191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上)第197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下)第14章 老子化胡第26章 華夏九鼎(上)第21章 勾陳大帝第201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二)第23章 殺神白起(下)第148章 風雲頓起(上)第159章 四路兵鋒第109章 驪山機緣(下)第15章 算計鬥法第138章 三藏天書(下)第154章 平地風雷(下)第57章 彈指光陰第157章 陰謀陽爲(中)第170章 天門大陣(中)第84章 萬里梨山(上)第96章 黃清一怒(下)第185章 二議封神,禍起紅顏(下)第11章 七聖相聚第37章 三眼靈耀第109章 驪山機緣(下)第28章 東華帝君(上)第91章 各顯神通(下)第112章 強勢伏妖(中)第32章 幽冥地府(下)第14章 老子化胡第191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上)第96章 黃清一怒(下)第76章 闡教蹤跡第51章 七大妖聖(下)第55章 天數有變第148章 風雲頓起(上)第66章 白蛇素貞(上)第65章 唐宋兩國第130章 北俱蘆洲(上)第121章 長平舊址第109章 驪山機緣(下)第43章 天庭失德(下)第168章 襲擊厄變第201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三)第56章 天宮之上第25章 驪山老母第105章 東皇太一(下)第9章 鴻蒙證道第42章 天庭失德(中)第152章 平地風雷(上)第146章 符詔敕命(中)第202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四)第114章 九玄元功第173章 破天門陣(中)第63章 靈寶出世(下)第131章 北俱蘆洲(下)第151章 號山之上第132章 聖人無名(上)第59章 再收佳徒(上)第52章 佛本是魔(上)第141章 鴻蒙宮裡第49章 七大妖聖(上)第13章 雲霄下界第116章 祖巫后土(下)第161章 娑婆淨土(上)第71章 故人相見第132章 聖人無名(上)第1章 身返混沌第133章 聖人無名(中)第195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上)第56章 天宮之上第170章 天門大陣(中)第61章 天師鍾馗第93章 明爭暗鬥第193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下)第29章 東華帝君(中)第38章 大鵬魔王(上)第85章 萬里梨山(中)第22章 殺神白起(上)第1章 身返混沌第68章 前世今生(上)第161章 娑婆淨土(上)第156章 陰謀陽爲(上)第146章 符詔敕命(中)第201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二)第26章 華夏九鼎(上)第164章 中洞八仙(上)第58章 平心娘娘第157章 陰謀陽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