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新一代載人航天項目

美聯社:“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剛剛公佈,中國學者龐學林和柯頓·沃克共同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泰晤士報:“史上最年輕諾貝爾科學獎誕生,龐學林刷新由英國已故物理學家勞倫斯·布拉格保持年齡記錄。”

法新社:“鋰空氣電池項目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中國天才少年成爲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科學獎項獲得者。”

產經新聞:“巨龍之子再創奇蹟,諾貝爾化學獎最終花落中國。”

朝鮮日報:“龐學林引領中國科技進步,遺憾龐不是韓國人……”

“……”

相比於國外媒體酸溜溜的語氣,中國媒體那就是不要錢地吹了。

騰訊新聞:“國士無雙,龐學林院士斬獲中國第二座諾貝爾科學獎獎盃,中國學術界迎來龐學林時代。”

今日頭條:“震驚!我與龐學林教授不得不說的故事,原來日常生活中的龐教授竟然是這樣的……”

新浪新聞:“二十四歲的諾獎得主,龐學林院士將爲我國科技創新注入全新動力。”

觀察者:“除了頂禮膜拜,我們還能說什麼呢?中國一日之內斬獲兩座諾貝爾化學獎,從某種意義上說,龐學林已經成爲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

鳳凰網:“全球華人的驕傲,龐學林教授必將載入史冊!”

“……”

龐學林可沒有多少時間看網上的討論和新聞。

回覆完那些祝賀的電話後,他還得繼續此次香山科學會議。

計劃基本上得到與會衆人認可的情況下,下午的時候,與會的這些科學家將就龐學林所列出方案的技術路線開始展開討論。

這種討論比起上午的那種針尖對麥芒就要來的輕鬆多了。

不過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龐學林在解釋,與會的這些專家們在聽。

畢竟對於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超級工程,除了龐學林,誰都沒有經驗。

因此,龐學林只能將整個計劃書分解開來,每一個項目都一一向衆人解釋一遍。

下午的會議一直持續到五點才結束,龐學林原以爲終於可以休息的時候,結果左亦秋跑過來告訴龐學林,說央視的記者來了,希望對龐學林做一次專訪。

龐學林只好跟着左亦秋來到房間的會客室,看到了已經在會客室內等候多時的老熟人董青。

“董記者,原來是你啊,好久不見好久不見。”

“龐院士,沒想到時隔一年,我們再次相見,你已經是傳說中的諾獎大佬了。”

“哈哈,董記者說笑了。”

“……”

去年董青採訪龐學林的時候,兩人就已經比較熟悉了,因此這一次,兩人聊得很輕鬆。

“龐院士,這次採訪比較正式,除了晚上的《NEWS聯播》外,我們還會在稍後的《JD訪談》放出專訪的全部內容,對於我接下來要提的問題,你需要準備一下嗎?”

龐學林笑着搖了搖頭道:“不用了,直接開始吧。”

如果放在以前,龐學林說不定還會稍作準備,如今經過基因優化藥劑的改造之後,論起思維敏捷,他已經絲毫不遜色於那些真正意義上的天才,自然不會在這種情況下露怯。

董青對一旁的攝像師打了個眼色,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第一個問題。”

“龐教授,請問你是什麼時候接到自己獲獎的消息的呢?當時的心情怎麼樣?”

龐學林道:“應該是上午十點半左右吧,當時我正在開會,結果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赫伯特·格林先生突然打電話過來,我當時接起來的時候還有點懵。”

“有點懵?你是對自己得獎很意外嗎?”

“倒不是意外,怎麼說呢?就是沒想到格林先生會直接打電話過來,因爲我當時在討論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壓根沒想那麼多。”

“那你對自己獲獎怎麼看?而且根據記錄,你已經打破了由英國物理學家勞倫斯·布拉格所保持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科學獎項獲獎記錄,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龐學林道:“獲獎我是有心裡準備的,畢竟這段時間網上傳了這麼久。至於說破紀錄這件事,我對勞倫斯·布拉格先生很尊敬,能夠破布拉格先生保持的記錄,我很榮幸,我也希望將來有人能夠繼續突破我的記錄,因爲這代表着人類的未來。”

“謝謝龐院士,那你獲獎之後給家人打過電話嗎?和他們怎麼說的?”

龐學林有些尷尬地笑道:“我還沒和我爸媽通過電話。”

“啊?”

董青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龐學林笑道:“我父母給我發過微信,不過也沒多說什麼,他們知道我比較忙,所以平時沒有事的話,很少主動聯繫我,一般都是我有空的時候聯繫他們,一家人再聚一聚。”

董青笑着點了點頭,說道:“那你的朋友、同事呢?和他們有聊過嗎?”

龐學林點頭道:“這個有很多,獲獎之後,我至少接到過二十多個祝賀電話,有來自大洋彼岸我研究生時期的導師陶哲軒,普林斯頓的德利涅教授,愛德華·威滕教授,也有來自歐洲的舒爾茨教授,法爾廷斯教授。當然,更多的是國內的同事,朋友,還有學生……哦,對了,柯頓·沃克也給我打了電話向我表達祝賀,然後我同時也向他表達了祝賀。”

董青忍不住笑道:“兩個諾獎大佬之間相互祝賀,場面應該很有趣。”

龐學林笑着點了點頭。

董青道:“那能說說你和柯頓·沃克先生的故事嗎?外界關於你們倆之間的交集,可都是出自柯頓·沃克教授之口,你好像從來沒有向媒體聊過這方面的話題。”

龐學林哈哈一笑,說道:“有柯頓·沃克幫我吹牛,我自己再主動去吹自己,會不會太高調了?”

“哈哈!”

董青朝龐學林豎起了大拇指,說道:“但是我們就是想聽一聽你自己怎麼吹捧自己呀。”

龐學林臉上故意露出勉強之色,笑道:“那我就試試吧。”

“第一次見到柯頓·沃克教授的時候,在普林斯頓的一次冷餐會上,就是我在普林斯頓作報告,然後意外證明了波利尼亞克猜想那回……”

“當時看到柯頓·沃克教授第一眼,我覺得他是個騙子。”

“騙子?”

董青有些驚訝。

龐學林笑道:“對,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推銷保健品的那種,他當時和我說他能搞定鋰空氣電池,然後把鋰空氣電池的未來有多麼多麼美好向我吹噓了一遍,其實,當時我的內心是拒絕的,因爲我很清楚鋰空氣電池面臨的困境。直到他告訴我通過石墨烯隔離鋰空氣電池的水性電解質的時候,我纔來了一點興趣。因爲這個想法和我當時對於鋰空氣電池項目有些不謀而合。”

“然後我們越聊越投機,柯頓·沃克教授便向我提出了合作研究。但考慮到這一技術的敏感性以及研發經費投入問題,我要求柯頓·沃克教授必須來江大工作。我原本想着對方會不會猶豫一下,畢竟普林斯頓與江大,客觀上這兩所大學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沒想到對方竟然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後來我才知道,柯頓·沃克教授已經被美國的產業界拉黑了,在普林斯頓也不受重視……”

“……”

這場專訪持續了整整一個多小時,纔算結束。

因爲時間緊迫,董青婉拒了龐學林吃飯的邀請,直接啓程回城。

當天晚上的《NEWS聯播》中,央媽很罕見地給了龐學林將近十分鐘的報道時間,將他在學術界展露頭角以來的所有成就均介紹了一遍。

在新聞的最後,央媽這樣報道:“龐學林教授作爲我國的國寶級戰略科學家,不辱使命,引領科技創新,爲我國乃至全人類的科技進步做出了卓絕的貢獻,讓我們向龐學林教授致敬。”

《NEWS聯播》結束後,《JD訪談》同步播出了董青對龐學林的專訪。

龐學林和董青之間俏皮的對話,迅速在網上流傳開來,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哈哈,第一次看到龐教授有如此生活化的一面,感覺龐教授和正常的年輕人沒什麼不同。”

“是沒什麼不同,只不過人家的腦子裡裝的是黃金,我的腦子裡裝的是茅草。”

“你們難道沒發現龐教授越來越帥了嗎?比娛樂圈裡那些小鮮肉帥多了,怎麼辦,我感覺我要粉上他了。”

“哼,你才知道呀,我家愛豆豈是娛樂圈裡那些妖豔賤貨可以比的……”

“放開我老公,誰也不許和我搶……”

“……”

就連龐學林也沒想到,自己在網上竟然不知何時有了一支專屬粉絲團,這些粉絲們的戰鬥力,即使在飯圈女孩中,也屬於佼佼者。

用其中一名粉絲的話說:“這叫始於才華,陷於顏值……”

雖然他平日裡基本上沒怎麼發微博,但是從開通到現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龐學林在微博上的粉絲數已經突破了兩千萬。

這可是實打實的粉絲數,和那些買粉的有着本質區別。

對此龐學林倒沒怎麼在意,他現在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香山科學會議上。

這場香山科學會議整整持續了三天時間,纔算結束。

會議報告出爐後,將提交最高領導層做出最終決策。

龐學林原本以爲,接下來就沒自己什麼事了。

結果香山會議結束後,他又被叫進了大內,參加了一場更高層級的會議。

最終,在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高層決策通過了龐學林提出的電磁軌道航天發射系統的項目計劃。

這個計劃的名字被命名爲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項目,龐學林成爲了該項目的總指揮。

只不過這個計劃的出爐,顯得有些無聲無息,非但媒體上沒有任何報道,就連在內部,也處於絕對保密階段。

按照龐學林的計劃,這個項目短期內主要進行相關理論和技術的突破,然後根據技術突破的進展,分批撥付相關經費。

於是在計劃啓動的第一天,第一批一百億RMB的科研資金直接打到了錢塘實驗室內。

好不容易等這些工作全部忙完,龐學林才專門抽出兩天時間,陪姚冰夏在京城周邊好好玩了一圈,這才搭乘專機返回江城。

回到江城的第一時間,龐學林直接找來飛刃材料項目組全體成員,就飛刃材料的升級改造方案重新過了一遍,然後要求項目組與新凱材料有限公司對接,儘快實現飛刃材料量產。

直到這時,龐學林纔開始有時間將注意力放在常溫超導的研究上。

事實上,在龐學林從黑暗森林世界獲得的獎勵中,並不存在常溫超導的相關技術。

當初在黑暗森林世界,維德他們之所以搞出了那條長達二十多公里的超級電磁彈射軌道,完全是不計成本堆資源堆出來的。

單單用於維持超導效應的鈮鈦合金以及液氦,就耗費了數萬億美金。

在現實世界,龐學林根本不可能這麼做。

因此,他必須另闢蹊徑,尋找到具備普遍意義的超導體物理學機制。

所謂超導體,指的是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爲零的導體。

超導體的發現與低溫研究密不可分。在18世紀,由於低溫技術的限制,人們認爲存在不能被液化的“永久氣體”,如氫氣、氦氣等。

1898年,英國物理學家杜瓦製得液氫。

1908年,荷蘭萊頓大學萊頓低溫實驗室的卡末林·昂內斯教授成功將最後一種“永久氣體”——氦氣液化,並通過降低液氦蒸汽壓的方法,獲得1.15-4.25K的低溫。

低溫研究的突破,爲超導體的發現奠定了基礎。

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物理學界,對金屬的電阻在絕對零度附近的變化情況,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觀點認爲純金屬的電阻應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並在絕對零度時消失。

另一種觀點,以威廉·湯姆遜(開爾文男爵)爲代表,認爲隨着溫度的降低,金屬的電阻在達到一極小值後,會由於電子凝聚到金屬原子上而變爲無限大。

1911年2月,掌握了液氦和低溫技術的卡末林·昂尼斯發現,在4.3K以下,鉑的電阻保持爲一常數,而不是通過一極小值後再增大。因此卡末林·昂尼斯認爲純鉑的電阻應在液氦溫度下消失。

爲了驗證這種猜想,卡末林·昂尼斯選擇了更容易提純的汞作爲實驗對象。

首先,卡末林·昂尼斯將汞冷卻到零下40℃,使汞凝固成線狀;然後利用液氦將溫度降低至4.2K附近,並在汞線兩端施加電壓;當溫度稍低於4.2K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表現出超導狀態。

後來,經過衆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超導體具有三個基本特性:完全電導性、完全抗磁性、通量量子化。

所謂完全導電性,又稱零電阻效應,指溫度降低至某一溫度以下,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

完全導電性適用於直流電,超導體在處於交變電流或交變磁場的情況下,會出現交流損耗,且頻率越高,損耗越大。

交流損耗是超導體實際應用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宏觀上,交流損耗由超導材料內部產生的感應電場與感生電流密度不同引起;在微觀上,交流損耗由量子化磁通線粘滯運動引起。

交流損耗是表徵超導材料性能的一個重要參數,如果交流損耗能夠降低,則可以降低超導裝置的製冷費用,提高運行的穩定性。

第二,完全抗磁性,又稱邁斯納效應,“抗磁性”指在磁場強度低於臨界值的情況下,磁力線無法穿過超導體,超導體內部磁場爲零的現象,“完全”指降低溫度達到超導態、施加磁場兩項操作的順序可以顛倒。

完全抗磁性的原因是,超導體表面能夠產生一個無損耗的抗磁超導電流,這一電流產生的磁場,抵消了超導體內部的磁場。

超導體電阻爲零的特性爲人們所熟知,但超導體並不等同於理想導體。

從電磁理論出發,可以推導出如下結論:若先將理想導體冷卻至低溫,再置於磁場中,理想導體內部磁場爲零;但若先將理想導體置於磁場中,再冷卻至低溫,理想導體內部磁場不爲零。

對於超導體而言,降低溫度達到超導態、施加磁場這兩種操作,無論其順序如何,超導體超導體內部磁場始終爲零,這是完全抗磁性的核心,也是超導體區別於理想導體的關鍵。

第三,通量量子化效應,又稱約瑟夫森效應,指當兩層超導體之間的絕緣層薄至原子尺寸時,電子對可以穿過絕緣層產生隧道電流的現象,即在超導體—絕緣體—超導體結構可以產生超導電流。

約瑟夫森效應分爲直流約瑟夫森效應和交流約瑟夫森效應。

直流約瑟夫森效應指電子對可以通過絕緣層形成超導電流。

交流約瑟夫森效應指當外加直流電壓達到一定程度時,除存在直流超導電流外,還存在交流電流,將超導體放在磁場中,磁場透入絕緣層,超導結的最大超導電流隨外磁場大小作有規律的變化。

第四百五十八章 集成電路產業第二百八十九章 靈感第四百零六章 名譽主席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波塞冬第四百九十九章 電磁軌道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見鍾情?第四章 降臨派第二百四十三章 CERN之行第十一章 BSD猜想第一百五十九章 及時趕到第九十七章 巴黎之旅第四百九十二章 艾艾的心思第三百零五章 國家實驗室第四百零九章 曹源的疑惑第六十五章 起航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點要求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年後第四百一十九章 佩雷爾曼往事第一百四十章 王沐卉的算計第五百一十章 那是因爲沒有我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充電測試(保底第三更)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莊顏第一百七十五章 數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第三十六章 ABC猜想第五百零一章 生物學大殺器第一百五十五章 接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創刊號第三百四十六章 扣留第三百六十八章 修羅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次性都考了吧第四百八十二章 信息第二百二十八章 計算化學第一百三十章 走出大山第三百二十六章 失控第六十九章 王磊上尉第二百八十七章 晚餐第一百八十七章 美國之行第四百零七章 石毅的加入第四百四十六章 慕青青的禮物第四百四十八章 林娃子帶對象回來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批發市場第十四章 乾杯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來試試第四百三十九章 震撼的齊愛民第四百四十六章 慕青青的禮物第一百五十三章 態度轉變第四百七十八章 陸海第三百七十章 飛刃材料第九十二章 MOSS第二百五十章 物理學家們的腦洞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沐卉的選擇第三百零九章 收留第四百九十四章 921火箭第五十一章 緋聞第五百一十四章 有興趣合作嗎?第四百六十八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開啓新位面第三百三十三章 學生們(保底第一更)第十九章 我確實證明了BSD猜想第五十一章 緋聞第一百四十五章 院士潛質第四百八十章 家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逆同化病毒(保底第一更)第三百四十二章 懟!第七十五章 地木交匯第四百八十六章 迴歸現實第一百七十六章 時代週刊專訪第四百八十一章 半人馬座α第三百六十一章 生命星球第二百零三章 男的女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可愛的學生們第二百一十三章 魚兒上鉤第四百二十六章 蘭城第三百二十章 實驗(補昨天保底更新)第一百七十章 振聾發聵的回答第五十一章 緋聞第二百四十八章 五年第一百一十章 奇怪的感覺第二百三十八章 向三體世界發射探測器第三百三十一章 基因藥劑第五百一十七章 強相互作用材料第五十九章 絕望的力量第三百二十二章 MOSS,出來和大家大聲招呼(第一更)第五百零三章 帶上她的眼睛第三百零五章 國家實驗室第三十七章 氣閘室炸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師未捷第三百五十六章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第二百五十四章 石墨烯鋰空氣電池第一百七十章 振聾發聵的回答第一百七十七章 超弦理論第三百九十七章 實驗室第四十五章 望月新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圓桌會議第四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三百三十五章 充電測試(保底第三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路順風第四十九章 心態轉變第二百零八章 我有點害怕
第四百五十八章 集成電路產業第二百八十九章 靈感第四百零六章 名譽主席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波塞冬第四百九十九章 電磁軌道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見鍾情?第四章 降臨派第二百四十三章 CERN之行第十一章 BSD猜想第一百五十九章 及時趕到第九十七章 巴黎之旅第四百九十二章 艾艾的心思第三百零五章 國家實驗室第四百零九章 曹源的疑惑第六十五章 起航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點要求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年後第四百一十九章 佩雷爾曼往事第一百四十章 王沐卉的算計第五百一十章 那是因爲沒有我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充電測試(保底第三更)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莊顏第一百七十五章 數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第三十六章 ABC猜想第五百零一章 生物學大殺器第一百五十五章 接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創刊號第三百四十六章 扣留第三百六十八章 修羅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次性都考了吧第四百八十二章 信息第二百二十八章 計算化學第一百三十章 走出大山第三百二十六章 失控第六十九章 王磊上尉第二百八十七章 晚餐第一百八十七章 美國之行第四百零七章 石毅的加入第四百四十六章 慕青青的禮物第四百四十八章 林娃子帶對象回來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批發市場第十四章 乾杯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來試試第四百三十九章 震撼的齊愛民第四百四十六章 慕青青的禮物第一百五十三章 態度轉變第四百七十八章 陸海第三百七十章 飛刃材料第九十二章 MOSS第二百五十章 物理學家們的腦洞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沐卉的選擇第三百零九章 收留第四百九十四章 921火箭第五十一章 緋聞第五百一十四章 有興趣合作嗎?第四百六十八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開啓新位面第三百三十三章 學生們(保底第一更)第十九章 我確實證明了BSD猜想第五十一章 緋聞第一百四十五章 院士潛質第四百八十章 家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逆同化病毒(保底第一更)第三百四十二章 懟!第七十五章 地木交匯第四百八十六章 迴歸現實第一百七十六章 時代週刊專訪第四百八十一章 半人馬座α第三百六十一章 生命星球第二百零三章 男的女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可愛的學生們第二百一十三章 魚兒上鉤第四百二十六章 蘭城第三百二十章 實驗(補昨天保底更新)第一百七十章 振聾發聵的回答第五十一章 緋聞第二百四十八章 五年第一百一十章 奇怪的感覺第二百三十八章 向三體世界發射探測器第三百三十一章 基因藥劑第五百一十七章 強相互作用材料第五十九章 絕望的力量第三百二十二章 MOSS,出來和大家大聲招呼(第一更)第五百零三章 帶上她的眼睛第三百零五章 國家實驗室第三十七章 氣閘室炸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師未捷第三百五十六章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第二百五十四章 石墨烯鋰空氣電池第一百七十章 振聾發聵的回答第一百七十七章 超弦理論第三百九十七章 實驗室第四十五章 望月新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圓桌會議第四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三百三十五章 充電測試(保底第三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路順風第四十九章 心態轉變第二百零八章 我有點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