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頒獎典禮

2021年12月10日。

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下午三點。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頒獎季。

正值寒冬,大雪紛飛,再加上緯度較高,斯德哥爾摩下午三點天色就漸漸變暗。

但整座城市,卻處於烈火烹油一般的灼熱氣氛中。

特別是位於市中心的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更是人潮涌動。

附近的街道早已拉上了警戒線,道路兩側擠滿了揮舞着國旗斯德哥爾摩市民和各國遊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揮舞着五星紅旗的華人華僑。

今年兩名中國人獲獎,在海外華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而龐學林的成就,同樣通過全球各大媒體傳遍了世界各地。

特別是金龍電池項目成功之後,美國扣留齊昕一案,更是將龐學林的名氣推到了巔峰。

有媒體甚至做了這樣一份關於龐學林全球知名度的調查,在美國,聽說過龐學林名字的人高達75%,在日本和韓國,超過80%,在歐洲,知道龐學林名字的人也超過了70%。

再加上龐學林以24歲的年紀獲得諾貝爾獎,從某種意義上說,龐學林已經成了全世界名氣最大的科學家之一。

龐學林坐在車內,看着一路走來,揮舞着五星紅旗歡呼雀躍的國人們,心中同樣有股熱流在緩緩涌動。

雖然在他自己看來,得到諾獎的認可並不算什麼,畢竟有系統傍身,他未來甚至有削減弱化諾貝爾獎權威性的能力。

但對於擁有諾獎情節的中國人而言,這卻是一個舉國歡慶的時刻。

車隊在大名鼎鼎的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前停下,音樂廳古樸簡潔,十根通天巨柱從地面直通樓檐,俄耳甫斯雕像位於音樂廳的前方。

龐學林從車上下來,在左亦秋以及主辦方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步入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內。

不過他們這幾個獲獎者並沒有直接進入音樂廳的大堂,而是在後臺等候。

每一位獲獎者,都有主辦方的工作人員跟在身側,告訴他們接下來頒獎典禮的大概流程。

此外,龐學林身邊還跟着一位穿着整齊的瑞典女大學生,他待會兒只需要跟隨這位女大學生從幕後走上舞臺,接受瑞典國王授獎即可。

下午四時,莊嚴的音樂聲響起。

首先出場的是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接下來相繼是物理學獎,化學獎,醫學或生理學獎,以及經濟學獎。

至於和平獎的獲得者,那是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頒發的,和瑞典倒沒什麼關係。

一直到半小時後,跟在龐學林身旁的工作人員纔在龐學林耳邊低聲道:“龐教授,輪到你了。”

龐學林笑着點了點頭,跟隨在前方引領的瑞典女大學生進入音樂廳主會場。

主會場內的佈置風格主要以莊嚴典雅爲主,舞臺正中白色帷幕下襬放着諾貝爾半身銅像。

臺上放着十隻花籃,花籃中擺放着唐菖蒲和百合花。

在音樂聲中,龐學林步入頒獎臺中央。

耳邊響起了諾貝爾基金會主席拉爾斯·海墾騰斯的致詞:“自1800年伏打電池發明,兩百多年來,從鉛酸蓄電池,到鋰電池,再到燃料空氣電池,我們始終致力於提升電池的儲能密度。特別是近年來,隨着石油、煤炭等化學資源日益匱乏,以及環境污染日益加重,新型綠色能源的開發成爲人類社會發展的當務之急。鋰空氣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綠色無污染等優點成爲了全球科學家關注的焦點。而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正式來自中國的龐學林先生。他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之一,他的成果,從數學到材料學,再到電化學,爲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他在石墨烯領域以及鋰空氣電池領域的成就,引領着我們從石油時代走向一個更加環保、綠色的未來。有請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龐學林教授!”

拉爾斯·海墾騰斯的話音落下,現場頓時響起一陣幾位熱烈的掌聲。

龐學林慢慢走上臺,來到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身前。

“國王陛下,您好。”

龐學林微微躬身笑道。

古斯塔夫微笑道:“龐教授,您好。您是我見過的獲獎者中最年輕的一位,我希望今後能夠在這個舞臺上再次見到您。”

“陛下認爲我還能再次獲獎?”

龐學林臉上露出驚訝之色。

古斯塔夫微笑道:“爲什麼不呢?年輕人,我看過你的資料,你是我見過最具天賦也最不可思議的一名學者,可惜諾貝爾沒有數學獎,否則你早該得獎了。當然,我們還有物理學獎和生理學獎,我期待着能夠在這裡和你再次會面。”

“謝謝!”

龐學林從古斯塔夫手中接過了金質獎章和證書,雙方微笑握手,然後面向記者合影留念。

頒獎典禮一直持續到下午五點半,隨後,龐學林跟隨其他獲獎者前往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參加諾貝爾獎晚宴。

出席這次晚宴的賓客超過一千三百人,主辦方很貼心地將龐學林父母、爺爺奶奶、齊昕、姚冰夏、左亦秋她們安排在了一桌。

在晚宴正式開始前,十位獲獎者還需要相繼上臺致辭。

晚上六點一刻,龐學林在現場熱烈的掌聲中緩步走上演講臺。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獲獎者,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極爲榮幸能在這裡與大家見面。

在報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謝諾貝爾獎評委會,諾貝爾獎基金會授予我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我科研團隊的嘉獎和鼓勵。

關於鋰空氣電池的研發過程,大家可能已經在很多報道中看到過。在此,我只做一個概要的介紹。

2020年,我前往美國做巡迴報告時,在普林斯頓遇到了柯頓·沃克教授。

當時,柯頓·沃克教授正處於困境之中,但他對於鋰空氣電池的執着和追求讓我很受感動。

正因爲如此,我同意與柯頓·沃克教授合作,在江大建立實驗團隊,尋找一條成功的道路。

在這個團隊中,除了我和柯頓·沃克教授外,還有葉興民教授、霍子謙教授、何文彥教授、邱奇偉教授、許汀教授以及許許多多爲這一項目付出努力的同事們。

我爲他們感到驕傲,正因爲他們的不懈努力,我們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鋰空氣電池的突破。

鋰空氣電池,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鋰氧電池(Li-O2),它是一種基於金屬與空氣化學能轉換電能的電池。

這一電池的理論儲能密度如此之高,以至於一直被認爲是電池界的終極能源。

但是在很多懂行的人眼中,鋰空氣電池存在着很多難以克服的障礙,

比如如何防止使用兩種電解液的隔膜慢性滲漏?

如何提高有機電解液的可使用溫度?

如何找到可取代目前使用的金和白金觸媒劑?

更換鋰燃料時,如何防止水氣侵入引起爆炸?

如何循環未用完的鋰和氫氧化鋰?

如何降低循環氫氧化鋰的能耗等等。

這麼多大坑,以至於在我宣佈研發鋰空氣電池時,很多人認爲這個項目純粹是一個噱頭。”

龐學林頓了頓,現場頓時響起一陣鬨笑聲。

畢竟因爲鋰空氣電池項目,龐學林和人打賭的事早已傳遍全球。

大家都明白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龐學林笑了笑,繼續道:“但是最終,我證明了這不是一個噱頭。正因爲有過這樣的切身體會,所以我希望學術界能基於我們一些年輕的科學家們更寬鬆的氛圍。

真正有趣的科學研究都是被好奇心所驅動的,有的時候會在人們意想不到的領域產生新的突破。

有些即使發現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但可以讓我們對宇宙、自然、社會以及我們自身有更多的瞭解。

就像號稱加速器之王的威爾遜博士,他和他的導師勞倫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搞出迴旋加速器時,誰也不知道這玩意兒能爲我們帶來什麼。

但是最終,他的加速器成爲美國費米實驗室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覈彈的研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後來的物理學研究中,幾乎所有基礎物理學領域的進步,都源自於加速器技術的進步。

與此同時,作爲一名年輕的科學家,我希望給學術界一些忠告。

未來科學研究的質量,取決於我們年輕科學家的努力,我們需要更高素質的人才,讓年輕的科學家可以毫無顧慮投身於研究的學術環境,讓年輕的學生們對科學研究產生興趣,願意成爲一名科學家,我希望學術研究不僅僅是嚴謹和,同時也是有趣和充滿想象力的。我也希望諾貝爾獎得主的一些成就能夠激起年輕科學家的一些興趣,能夠激發他們在科學領域能夠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在此,我再次感謝在鋰空氣電池研發過程中做出貢獻的所有國內外同事們、同行們和朋友們!

深深感謝家人的一直以來的理解和支持!

衷心感謝各位前來參會!

謝謝大家!”

第八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六十四章 惴惴不安的藺縣長第四百七十六章 財富專訪第一百八十八章 乳燕投林第七十五章 地木交匯第四百五十九章 ICT產業報告第八十二章 劉欣的苦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沐卉的選擇第三百七十七章 新一代載人航天項目第三百一十二章 人類反擊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元老院和轉化人第五百零三章 帶上她的眼睛第二百三十五章 我是面壁者第十章 面壁計劃第五十三章 轉瞬即逝第二百零六章 智商平凡龐學林第一百二十一章 譚浩院士第八章 異變突生第九十三章 價值兩百萬的茅草房第四百九十五章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龐叔叔第三十八章 危機第四百九十五章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剛剛好第二百一十六章 MOSS的心理學研究第二十四章 奇蹟時刻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師未捷第二百一十四章 下海第四百九十九章 電磁軌道第三百四十章 大型打臉現場(第四更)第三百八十五章 安吉拉第四十四章 火星日誌第二百三十一章 冬眠第十四章 乾杯第二百五十九章 談判第三百三十章 迴歸現實第四百七十六章 財富專訪第一百九十二章 科學雜誌封面文章第二十一章 上課關於新章節的一些問題,希望大家給點意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國家最高科技獎第二百二十九章 黑暗森林第二十一章 上課第一百七十八章 忽悠個大佬回國第二百六十章 萬有引力號第一百四十五章 院士潛質第三十六章 ABC猜想第七十七章 靈感與閉關第二百零七章 我想去你住的地方看看第三百三十章 迴歸現實第一百三十一章 林城大學第七十二章 雪地工程第二十章 問答第三十四章 連線第一百四十三章 Zhikov猜想第七十四章 穿越小行星帶第二百一十章 鯨歌第四百六十一章 誘導倪光南第二百五十七章 星環號和綠洲號第四百五十三章 開售第三百一十八章 對話(保底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二章 初見章北海第三百九十九章 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第三百五十三章 傷別離第四百一十三章 拭目以待第二百九十七章 沃克到來第二百六十八章 火種計劃第一百八十章 我要一百五十萬第九十九章 頒獎典禮第二百五十二章 聚變材料第三百五十六章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第三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三百七十七章 新一代載人航天項目第二十章 問答第二百四十九章 論面壁計劃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務完成第四百二十二章 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第四百三十四章 左右爲難慕東來第四百一十五章 《探索》第二十七章 清點物資第三百八十三章 生化危機第二百三十三章 逃亡主義第五十三章 轉瞬即逝第三百零四章 京城之行第二百五十七章 星環號和綠洲號第二百零七章 我想去你住的地方看看第四百四十章 前往深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文明等級測試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返地球第二百五十二章 聚變材料第三百九十五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六十五章 途中第二百九十章 復刻神蹟?第四十二章 導航問題第四百五十九章 ICT產業報告第八十五章 遊說第二百四十章 把你的大腦切下來送過去怎麼樣第三百六十四章 樹老的震驚第六十五章 起航
第八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六十四章 惴惴不安的藺縣長第四百七十六章 財富專訪第一百八十八章 乳燕投林第七十五章 地木交匯第四百五十九章 ICT產業報告第八十二章 劉欣的苦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沐卉的選擇第三百七十七章 新一代載人航天項目第三百一十二章 人類反擊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元老院和轉化人第五百零三章 帶上她的眼睛第二百三十五章 我是面壁者第十章 面壁計劃第五十三章 轉瞬即逝第二百零六章 智商平凡龐學林第一百二十一章 譚浩院士第八章 異變突生第九十三章 價值兩百萬的茅草房第四百九十五章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龐叔叔第三十八章 危機第四百九十五章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剛剛好第二百一十六章 MOSS的心理學研究第二十四章 奇蹟時刻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師未捷第二百一十四章 下海第四百九十九章 電磁軌道第三百四十章 大型打臉現場(第四更)第三百八十五章 安吉拉第四十四章 火星日誌第二百三十一章 冬眠第十四章 乾杯第二百五十九章 談判第三百三十章 迴歸現實第四百七十六章 財富專訪第一百九十二章 科學雜誌封面文章第二十一章 上課關於新章節的一些問題,希望大家給點意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國家最高科技獎第二百二十九章 黑暗森林第二十一章 上課第一百七十八章 忽悠個大佬回國第二百六十章 萬有引力號第一百四十五章 院士潛質第三十六章 ABC猜想第七十七章 靈感與閉關第二百零七章 我想去你住的地方看看第三百三十章 迴歸現實第一百三十一章 林城大學第七十二章 雪地工程第二十章 問答第三十四章 連線第一百四十三章 Zhikov猜想第七十四章 穿越小行星帶第二百一十章 鯨歌第四百六十一章 誘導倪光南第二百五十七章 星環號和綠洲號第四百五十三章 開售第三百一十八章 對話(保底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二章 初見章北海第三百九十九章 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第三百五十三章 傷別離第四百一十三章 拭目以待第二百九十七章 沃克到來第二百六十八章 火種計劃第一百八十章 我要一百五十萬第九十九章 頒獎典禮第二百五十二章 聚變材料第三百五十六章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第三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三百七十七章 新一代載人航天項目第二十章 問答第二百四十九章 論面壁計劃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務完成第四百二十二章 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第四百三十四章 左右爲難慕東來第四百一十五章 《探索》第二十七章 清點物資第三百八十三章 生化危機第二百三十三章 逃亡主義第五十三章 轉瞬即逝第三百零四章 京城之行第二百五十七章 星環號和綠洲號第二百零七章 我想去你住的地方看看第四百四十章 前往深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文明等級測試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返地球第二百五十二章 聚變材料第三百九十五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六十五章 途中第二百九十章 復刻神蹟?第四十二章 導航問題第四百五十九章 ICT產業報告第八十五章 遊說第二百四十章 把你的大腦切下來送過去怎麼樣第三百六十四章 樹老的震驚第六十五章 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