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痛失先手

高鵬雲將情況彙報上去後,等於將難題又一次給了張學良,僅僅三天時間,張學良就像是過了三年一樣。

事情來得太突然,東北軍抗擊日軍進攻宛平的軍事行動,獲得全國大部分的讚揚,不少城市城市都組織起了規模不小的遊行。呼籲支援東北軍抗日,這裡當然有西北的影子。

但也有民衆在絕望中,希望國家富強,民族獨立的願望。

此時此刻,張學良發現身邊人才的匱乏,尤其是帥才的匱乏,身邊沒有一個能對戰事全局有所洞察的高級幕僚,讓張學良總是感覺如履薄冰一樣的戰戰兢兢。

對戰日本,張學良的內心是沒有多大信心的,對蔣介石的瞭解,東北軍很難從中央獲得必要的援助,甚至在內心深處,張學良還有一種恐懼,他總感覺蔣介石是很希望東北軍在華北就打光了的。

這種恐懼,就像是慢性病一樣,慢慢吞噬着他的雄心。

“銘九,你說說曾一陽的情況,你覺得他站在我的位置會怎麼做?”苦思無果的情況下,張學良只能找個目標,來爲自己找點安慰。北方的很多將領,都對曾一陽讚歎不已,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面對日軍最精銳部隊,曾一陽能夠在兵力佔據並不是太大優勢的情況下,用微弱的軍備,僅僅靠着指揮官的睿智,完勝日軍第六師團。

這樣的戰果是不可想象的,這是任何一支中**隊,都不敢打包票,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戰果。

“不敢說,也不知道從哪裡說起?”孫銘九想了想,腦子裡一片空白。

“難道你跟着他學習了九個月,什麼都沒有學到嗎?”張學良狐疑的看了一眼孫銘九,自從孫銘九回來後,張學良的衛隊,就交給了孫打理。而孫銘九也順利的晉升爲少將,和華北前敵總司令部高級參謀、特務團團長、抗日先鋒大隊司令等職。

孫銘九皺着眉頭仔細回憶了和曾一陽在一起接觸的點點滴滴,忽然,他發現認識的曾一陽是如此的模糊,每一個記憶都像是真實的曾一陽,但每一個曾一陽都是格格不入的,匯聚在一起,就像是一堆支離破碎的玻璃。

“他有時候很熱情,就像是一個茶房,什麼事情都會爲你想到……;他有時候有很嚴厲,明明已經做得很好了,還會挨一頓臭罵,而且罵人不帶髒字,就能讓人難受的連想死的心都有……;他有時候,又很激進……”孫銘九見張學良不悅,只好將自己影像中的曾一陽說了一些,但就是找不到確切的點上。

“這樣的人,不就是一個亂七八糟的人嗎?”張學良就搞不明白了,一向很機靈的孫銘九,爲什麼連描述一個人都說不清楚呢?

“對對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孫銘九剛想贊同張學良的觀點,又感覺到好像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連忙否認道:“也不對,他就是一個在熟悉他的人面前,是一個模糊的人,在不認識他,但是是他對手的面前,又是一個可怕的敵人。”

張學良笑了,能讓孫銘九如此看不透的人,還是第一個。孫銘九還跟着曾一陽學習了九個多月,憑藉這一點,就能讓孫銘九夜夜睡不着了。

事實上,回到東北軍之後,孫銘九一直有着失眠的毛病,這也是張學良知道的。

“不過,我探聽到一個消息,德國人想用三個師的裝備,換曾一陽爲德國服務二十年,不過這個提議顯然委員長哪裡做不了主。”孫銘九下了決定,將他察言觀色,和道聽途說的消息,結合起來的論斷說了出來。

“哦,有這事?”張學良一挑眉毛,心裡一驚,德國陸軍的強大,不是中國陸軍能夠比擬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德國陸軍的兵源素質是各國陸軍中第一流的。

注重教育,和從小艱苦的德國人,在很多方面有着其優越的一面,尤其是在軍隊中,這種品質被放大了,讓德國陸軍在普法戰爭過後,登上了最強陸軍的寶座。

孫銘九是個高傲的人,他在西北的時候,有一次無意中站在曾一陽的門外,聽到了這則消息,讓他也吃驚不已。當時代表南京來西北說服的的就是陳儀,老頭子精神好的出奇,覺得憑藉自己對國家的熱心,一定能夠感動,並說服曾一陽爲國家效力。

但是,顯然**方面根本就沒有放人的打算,曾一陽本人也不願意。

爲了增加說服力,孫銘九豁出去,將自己站在問外聽到的說了出來,這才讓張學良有了將曾一陽綁到東北軍這艘戰船上的想法。

當然,他也明白,曾一陽這樣的人,根本不是他給點好處就能夠拉過來的,最理想的辦法,就是讓東北軍和**的利益綁在一起,用聯盟的方式,讓**將曾一陽派到東北軍中。

“如果,曾一陽出任東北軍參謀長,這一職位,你覺得會有多少人反對?”張學良心裡還沒底,這場戰爭到底會朝着那個方向發展。

所有的主動權都在日本人手裡,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人想打一場局部戰爭,那麼就在華北,主要是在河北,山東,還有察南,和熱河南部爭奪。最後演變的結果,就是東北軍和關東軍之間的較量。

“反對倒是不怕,有少帥您在,矛盾都是能夠被壓制住的,可是曾一陽本人就不見得會願意。”就像孫銘九覺得自己絕對不會背叛東北軍,背叛少帥那樣,曾一陽絕對不會接受東北軍的職務。

這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雙方的實力相當,互有攻守,如果那方的平衡被打破,那麼戰火還會燒向全國。

屆時,東北軍需要有一個運作良好的參謀部,一個睿智的戰役全局指揮官就顯得尤爲重要了。可惜的是,這個人一直都沒有出現,東北軍中不缺乏猛將,但就是缺乏優秀的,有戰略眼光的統帥,張學良也知道在軍事上,他並不出衆更~新。

孫銘九腦子裡最先閃到的不是曾一陽成爲他的長官,而是一個才二十二歲的年輕人,竟然要晉升中將?不免讓他有些嫉妒。東北軍至少有兩個集團軍的兵力,少將出任參謀長顯然是不可能的。

隨後,曾一陽身邊的那個臭屁的警衛周炎,會穿上曾一陽的中將制服,到處顯擺。

想當初,孫銘九剛到河套,見曾一陽的時候,就看到穿着曾一陽少將軍裝,出來顯擺的周炎。當時孫銘九還傻乎乎的給周炎敬禮,完全是把對方當成了長官。

奇怪的是,孫銘九並不討厭周炎,更是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周炎對曾一陽,就像是他對少帥一樣。但是,曾一陽的處事風格,讓他和周炎的關係更融洽,平時就像是兄弟一樣。

留給張學良的時間不過,他現在根本就不是想給自己找個好參謀長的時候,而是那個日本兵該如何處理,成了他最大的問題。

交給南京方面?

根本不行,外交部那些人,吃人飯,不辦人事的傢伙,只能是胳膊肘往外拐,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將宛平城拱手讓給日本人。

失去北平,東北軍是否能夠在華北立足已經是很成爲問題了。

北平一丟,天津就是等於送給日本人了,加上張家口、廊坊等地,都成了日本人嘴邊的一塊肥肉,什麼時候想吃,下嘴就成。

屆時,東北軍能夠佔據的只能是張學良扶持的宋哲元佔據的山東半省,這幾年,在張學了的資助下,宋哲元的實力飛漲。東北軍整軍之後,淘汰的士兵也有不少,都送給了宋哲元。

一方面,山東富庶,宋哲元不用爲糧草擔心,加上他苦心經營,二十九軍已經擴張到了五個師,五萬餘人槍,跟韓復榘在山東相持不下。

兩個西北軍的昔日同僚,現在成了兩方勢力的對峙的馬前卒,也是西北軍的悲哀。作爲投靠蔣介石的西北軍高級將領,韓復榘好不容易將投靠東北軍的張宗昌給弄死了,還沒等他將張宗昌的勢力全部接手過來,擴張自己的實力,空降了一個宋哲元。

兩個知根知底的人物之間的較量,往往以韓復榘的退敗而結束。但是出於道義,宋哲元並沒有全力打壓韓復榘,也讓對方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勢力區域。

不到最後關頭,張學良是不準備動用宋哲元的勢力的,因爲他知道,宋不太可靠,他不過是爲了生存,而加入東北軍的勢力範圍,根本談不上要爲東北軍效死的地步。

在同何柱國、王多荃、于學忠等人商量後,張學良算是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

至少,在東北軍高層中,並沒有太大的異議反對戰爭,反而主張集中優勢兵力,對北平周邊日寇的圍剿,爲衛戍平津掃平障礙。

命令下達之後,高鵬雲陰笑着對身邊的副官,親信低聲說了幾乎。

副官詫異的看了一眼高鵬雲之後,在獲得了肯定的回答之後,也是面露笑容,出門就將抓住的那個日軍士兵帶走,說是送到司令部去了。

出了隊伍不久,就聽到了槍響聲,還有呼喊聲,轉了一圈回到高鵬雲的隊伍中後,副官裝出一副很難受的樣子,對高鵬雲報告道:“卑職無能,讓那個日本兵逃跑了。”

高鵬雲也是做足了戲份,勃然大怒,在副官身上,口中大罵其無能。

發怒的高鵬雲和副官都知道,這些都是做給人看的,這些年,關東軍對東北軍的滲透很厲害,難保33旅中沒有關東軍的特務。所以,這齣戲不過是做給別有用心的人看的。

實際上,被抓住的志村菊次郎在離開隊伍五六百米的時候,副官找到了一處小林子,當時就把對方一槍托打在後腦勺上,把人給打暈了。幾個人挖了個坑,就將不知死活的菊次郎給埋到了坑中。

心中有了底氣的高鵬雲,命令隊伍原地休息,就和守在宛平的林大木聯繫上了。

“什麼?日軍撤退了?”高鵬雲頓時有些傻眼,他知道,這兩天,東北軍在抽調給地兵力,支援平津,日本人也沒有閒着,將散落在北平各個要道上的日軍抽調去了宛平城外。

日中在華北的駐屯軍人數上不過,牟田也只能將一些戰鬥力不強的憲兵編入了他的部隊,但也籌集了不少人。

實力增長的牟田撤退了,這簡直就是一個玩笑,但這的的確確是真的。

好在牟田沒跑遠,將部隊在盧溝橋上佈置了橋頭堡等陣地,準備固守盧溝橋,和東北軍隔河相望。

消息傳到保定,和南京,不部分人歡呼雀躍,以爲日本人不準備大戰,只是一場小規模的戰鬥而已。

但是,接到消息的曾一陽,卻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曾一陽被神化的同時,對曾一陽戰法的研究也被各方所注意,其中最系統,詳細的研究資料不在中國,而是在日本。

即便曾一陽隱隱要成爲一個化學家的時候,日本軍部也對曾一陽的評價爲天生的軍人。

自小對軍事的培養,讓曾一陽多了一種敏感,對於一些不起眼的消息總能夠摸到更全面的事實真像。

遠在寧夏靈武的曾一陽直接就上報給中央,希望能夠和東北軍取得聯繫,就他的看法,東北軍接下來的情況會很危險,很有可能會有在平津的主力會被日軍圍殲的局面出現。站在他的位置,如果單獨和東北軍聯繫,會後很多的麻煩,因爲他現在還是在西北,根本就沒有帶領四十軍,進入華北戰場。

所以,他還是謹慎的,向上級請示。

在不少人看來,華北治安軍近兩萬僞軍沒有動,察哈爾兵團的四萬僞蒙軍沒有動,真正交戰的不過是兩千人不到的駐屯軍的一個缺編聯隊,這就讓很多了人有了遐想的空間。

日軍的這次挑釁不過是華北駐屯軍的單方面行動,日軍內閣或許是取反對態度來看待這次事件的。

相對於曾一陽的焦急,南京方面不少人已經開始準備着手和日本外交部的談判,想着放棄那些華北的利益,能夠平息日本的怒火。

這不難理解,全國上下抗日的情緒高漲,但在國防方面,南京政府似乎對華東的防禦很沒有信心,甚至已經有聲音說,南京在江浙構建了一個可以和馬奇諾防線相媲美的工事帶。整個防線在五十個師的佈防下,可以阻擊來自任何強度的日軍攻擊。但是在華北,根本就沒有組建合格的工事,來防禦可能出現的戰爭。

有誇張的成分,也有自我安慰的成分,但是在華北。

形勢就不容樂觀了,外交上的談判失利,英法一再的對日本容讓,以至於只要有談判發生,就會產生讓舉國上下都憤慨不已的壞消息。

而曾一陽在不知道中央具體分析的情況下,得出了一個結論,日軍增兵是必然的,但是如何增兵,從哪裡增兵,纔是影響結果的因素。

從東北增兵華北爲主,長城沿線的東北軍雖然會有很大的壓力,但後方無憂的情況下,自然堅持一到兩個月是沒有問題的。

但如果日軍從海上增兵爲主,直接運送兵力到天津,那麼在長城沿線的東北軍就會腹背受敵。熱河、察哈爾的日軍就會大舉進入中原,守則有可能被分割包圍,全軍覆沒。

只要有三個師團在十天內運送到天津,憑藉日軍優於東北軍的機動能力,東北軍就會損失慘重。最好的打算也是何柱國的五十七軍,五個師損失過半,突圍成功,最壞的結果就是,連帶在北平的05師都被日軍分割包圍在狹小的區域內,動彈不得。

最後,東北軍僅僅可能在戰爭的初期,就丟失一半以上的兵力和大量武器。

在日軍輕鬆拿下河北後,日軍揮師攻擊大同,則晉綏軍就會被攔腰截斷。山西盆地和綏遠草原的聯繫將被徹底分割。那麼華北的戰事,將在短期內,成爲向日軍一面倒的局勢。

曾一陽的判斷結果就是日軍想要速勝的迫切希望,這樣導致的戰術思想就是,在日軍進攻初期,日軍會集中所有機動兵力,用最強的部隊,尋求中**隊主力決戰。

在華北,東北軍和晉綏軍無疑是最強的兩股勢力,尤其是東北軍的裝備在中**隊中是數一數二的,戰鬥力上也很難評估。

因爲張學良整編後的東北軍中,大部分都是東北籍士兵,而日軍在僞滿的統治非常不得人心,用高壓,迫害的鐵腕,來壓榨東北數省,這是根本就瞞不了的。

屆時,東北籍的士兵會不會發揮更強的戰鬥力,這也很不好說。

曾一陽的分析很快就引起了各方的重視,因爲一旦朝着曾一陽的思路去想,那麼東北軍和晉綏軍,兩支部隊總人數超過六十萬,就會在戰爭前期的幾個月內,就被迫和日軍決戰。決戰的結果很難說,這兩支部隊能夠剩下多少人。

唯一,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日軍還沒有增兵,擴張戰爭的目的還不明顯。

曾一陽的建議送到張學良府邸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三天,這三天內,日軍內閣已經同意了全面侵略華的議題,並先期在本土和朝鮮開始了緊急動員令。

當然,國內是不知道日本內閣已經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在朝鮮的20師團,和以9師團預備役組建的09師團,關東軍所轄的獨立混成第旅團主力,接到了增兵華北的命令,正在集結。

張學良接到曾一陽的戰役分析報告的時候,已經失去了部隊調動上的先手。

日軍關東軍混成旅團,已經接到了命令,在日奉調入關,主力已經通過公主嶺,進入密雲境內的高順營。

從整個戰役上來說,東北軍撤離北平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因爲誰也不敢將八百年帝都拖入戰火之中,北平承載了中華歷史上最絢麗的古蹟和文物。

東北軍不能,也不敢做這個罪人。

第一四零章 收復海拉爾第三十章 嚇唬香月清司第四零九章 陣防流(下)第四七二章 古怪第二十七章 總攻(4)第三十章 鏖戰老君山(五)第七十章南攻北伐第十四章 黨魁第六十七章 湯大虎第四五一章 不信也得信第一三五章 窩囊廢師團登場第十一章 攻克多倫第六十二章 我來了第三二八章 脆弱的烏龜殼(上)第三三七章 意外的會師(上)第九十二章 謀劃湘西(四)第九章 長腿劉峙第三十五章 犯衆怒的崔可夫第二九二章 決勝江橋(上)第四一四章 刀尖上的血(上)第四二四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第九十九章 紅三方面軍第二八八章 破城(中)第五十二章 崢嶸漸起第九十八章 又見李湘敏第一一二章 讓貓守鹹魚第四七七章 破冰飛渡第四十一章 死戰太原第四一七章 爭議無處不在第二八三章 輕取額穆(上)第四十六章 20師團的覆滅(上)第三十三章 老子要投軍第九十七章 等的就是16師團第十四章 黨魁第四七七章 破冰飛渡第六十二 血煉軍魂(五)第三零零章 肅清殘餘第五十二章 崢嶸漸起第二一零章 匯合第三三四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章 最後的底牌第二四六章 高地(下)第四 八二章 扭轉第三五四章 聚焦龍鎮第一一六章 蔣家父子第一二三章 警報——零式戰機來襲第八十三章 百萬農民 百萬兵(上)第一零六章 歸建(下)第四十四章 豈有此理第三十八章 這個團長不簡單第一九六章 牛島滿的躁動第一章 鐵流1937第二九四章 狠一點第九十五章 帶刺的第八旅團第十六章 殺狼曲(三)第四七八章 突破點第一三四章 重裝出擊第二十章 血殺109師團(8)第十四章 黨魁第一九六章 牛島滿的躁動第四四零章 虛驚不斷第六十九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十三章 鬼子進山第四十章 招俘(上)第七十三章 血色戰旗第九十九章 紅三方面軍第七十八章 謀取川軍指揮權(下)第四十七章 血戰李家莊(4)第三十章 鏖戰老君山(五)第三九二章 聚集青山第七十一章 冤大頭?第三十章 嚇唬香月清司第六十七章 湯大虎第二六八章 增兵拉林河(下)第九十二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五六章 解放區的天(中)第一九八章 瘋狂的波波夫(上)第三十五章 首戰告捷(3)第三六九章 識破第五章 政治攻勢第十五章 血殺109師團(3)第四三五章 雷霆之怒第四六三章 江南一葉第三二八章 脆弱的烏龜殼(上)第九十七章 紅軍都是一家人第四八七章 燃燒太平洋第七十章南攻北伐第二六七章 榆林要塞第十九章 友誼無國界(下)第二六三章 四字真言第四十六章 拷問第一九一章 魯莊阻擊戰(中)第八十二章 兩種聲音 一種想法第九十二章 謀劃湘西(四)第七十九章 其實他也很單純第二七二章 鬥智第五十三章 變相收編第二二二章 血染東京城(6)第三零一章 解放風波第一七六章 關東軍的煙霧彈(上)
第一四零章 收復海拉爾第三十章 嚇唬香月清司第四零九章 陣防流(下)第四七二章 古怪第二十七章 總攻(4)第三十章 鏖戰老君山(五)第七十章南攻北伐第十四章 黨魁第六十七章 湯大虎第四五一章 不信也得信第一三五章 窩囊廢師團登場第十一章 攻克多倫第六十二章 我來了第三二八章 脆弱的烏龜殼(上)第三三七章 意外的會師(上)第九十二章 謀劃湘西(四)第九章 長腿劉峙第三十五章 犯衆怒的崔可夫第二九二章 決勝江橋(上)第四一四章 刀尖上的血(上)第四二四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第九十九章 紅三方面軍第二八八章 破城(中)第五十二章 崢嶸漸起第九十八章 又見李湘敏第一一二章 讓貓守鹹魚第四七七章 破冰飛渡第四十一章 死戰太原第四一七章 爭議無處不在第二八三章 輕取額穆(上)第四十六章 20師團的覆滅(上)第三十三章 老子要投軍第九十七章 等的就是16師團第十四章 黨魁第四七七章 破冰飛渡第六十二 血煉軍魂(五)第三零零章 肅清殘餘第五十二章 崢嶸漸起第二一零章 匯合第三三四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章 最後的底牌第二四六章 高地(下)第四 八二章 扭轉第三五四章 聚焦龍鎮第一一六章 蔣家父子第一二三章 警報——零式戰機來襲第八十三章 百萬農民 百萬兵(上)第一零六章 歸建(下)第四十四章 豈有此理第三十八章 這個團長不簡單第一九六章 牛島滿的躁動第一章 鐵流1937第二九四章 狠一點第九十五章 帶刺的第八旅團第十六章 殺狼曲(三)第四七八章 突破點第一三四章 重裝出擊第二十章 血殺109師團(8)第十四章 黨魁第一九六章 牛島滿的躁動第四四零章 虛驚不斷第六十九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十三章 鬼子進山第四十章 招俘(上)第七十三章 血色戰旗第九十九章 紅三方面軍第七十八章 謀取川軍指揮權(下)第四十七章 血戰李家莊(4)第三十章 鏖戰老君山(五)第三九二章 聚集青山第七十一章 冤大頭?第三十章 嚇唬香月清司第六十七章 湯大虎第二六八章 增兵拉林河(下)第九十二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五六章 解放區的天(中)第一九八章 瘋狂的波波夫(上)第三十五章 首戰告捷(3)第三六九章 識破第五章 政治攻勢第十五章 血殺109師團(3)第四三五章 雷霆之怒第四六三章 江南一葉第三二八章 脆弱的烏龜殼(上)第九十七章 紅軍都是一家人第四八七章 燃燒太平洋第七十章南攻北伐第二六七章 榆林要塞第十九章 友誼無國界(下)第二六三章 四字真言第四十六章 拷問第一九一章 魯莊阻擊戰(中)第八十二章 兩種聲音 一種想法第九十二章 謀劃湘西(四)第七十九章 其實他也很單純第二七二章 鬥智第五十三章 變相收編第二二二章 血染東京城(6)第三零一章 解放風波第一七六章 關東軍的煙霧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