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我來了

“且不說抗戰能不能勝,什麼時候勝。在這之前,就是國內各股勢力的重新洗牌。你以爲他蔣某人會大方的讓我,安安穩穩的當這個戰區司令?”李宗仁走到酒櫃前,拿出一瓶紅酒,倒了兩杯。

一手拿着一杯紅酒,絳紅的佳釀,透過玻璃的柔光,更顯渾厚。

白崇禧接過酒杯,品了一口,搖晃着酒杯看着酒液,在杯中旋轉着:“德公,我明白你心中的顧慮,我會看好我們的這些家底,不會輕易折損的。”

“此戰過後,不管戰果如何,我都會選擇去休養,不在過問軍事,至少在抗戰勝利之前,不在過問。這之後,桂系的重擔就要落到你的肩膀上了。”李宗仁滿意的點了點頭,一口將酒杯中的酒喝掉。

李宗仁在抗戰之際,還想到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這也沒錯。

政客的潛意識,就是將對手的失誤,鼓動之後,上升成爲政治事件,而一味的掩蓋自己的過錯。

李宗仁出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有蔣介石的故而爲之,也有他的個人原因。

將地方軍閥部隊一概推到抗戰最前沿,抵擋日軍的進攻,這有中央軍兵力不足的原因,也有蔣介石想削弱對手實力的想法。桂系一共就3個軍的兵力,組建了一個集團軍,將三分之二的兵力送到了華北,是誰都得着急。

李宗仁也是一個政客,自然有政客的圓滑。

他不甘心自己的看家部隊到前線後,成爲別人保存實力的磨刀石。所以,蔣介石讓他出任第五戰區司令,他也思索之後,也點頭答應了。

從整個戰局看,第五戰區是組建之後,實力最弱的戰區。

無法和第一、第二戰區相比,這兩個戰區,都是以一支強大的地方軍爲主力,配合部分雜牌軍和中央軍精銳,戰鬥力都不差。

第三戰區是整個國民政府的精銳,在和侵華日軍一半以上的實力對抗,超過70萬的大軍,裝備上更是飛機大炮,還有坦克。這樣的實力,是讓所有人都眼熱的。

好在第三戰區代表着整個國家,這也是日軍從只有7萬進攻兵力,不斷的增兵到28萬,也不允許作戰失利的原因之一。

所以,李宗仁面臨的將是一個困局,如果他指揮的部隊在和日軍作戰過程中大勝,那麼等待他的就將是被蔣介石忌憚,將來也不存在指揮部隊作戰的可能。

如果失敗,尤其是大敗。在名望受損的同時,李宗仁卻能一直執掌兵權。

這就是政治,蔣介石可以容忍李宗仁不作爲,但絕對不能接受李宗仁上臺的呼聲高漲,從而威脅到他的地位。

正像蔣介石忌憚的其他人物一樣,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他們都是蔣介石在軍政兩界的前輩。馮玉祥和閻錫山更不用說,都是同盟會的元老。

即便李宗仁,當年完全掌控廣西一省的時候,蔣介石不過是在孫中山的大總統府當他的高級參謀,一個虛銜少將的名頭,那裡能夠比得上那些軍長師長,來的實在。

還有就是名望,蔣介石的政敵們在推翻滿清,第一次倒袁,護法運動的時候,他不過是上海街頭的一個小混混,流氓不是流氓,軍人不是軍人,就他的底子來說,是很難有所建樹的。

一步步從一個不入流的小角色,走上了權力的巔峰,他也從一個渾渾噩噩的小人物,成爲了掌握一國命運的元首,這其中的艱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爲了獲得江南財團的支持,他只能將原配夫人休掉,然後娶了財閥之女,也就是他總統夫人,宋美齡。

隨着實力的增長,蔣介石的敵人越來越少,在國民黨內,只剩下了聊聊數人。

李宗仁就是其中之一。

幾番權衡之後,李宗仁只能寄希望與**,他知道,只要**還在中國,蔣介石就不會對他們這些人下手,甚至還會拉攏。

**是他李宗仁的敵人,更是蔣介石的敵人。

爲了在夾縫中活下去,他也不顧的許多了,在李宗仁眼裡,不管今後如何,**必須要存在下去。只有**還在,桂系重整旗鼓的希望就不會破滅,反之,他就應該找一個養老的地方了。

白崇禧走後,李宗仁顯得很寥落,依靠在酒家上,搖頭苦笑。他捫心自問,自己乾的到底是些什麼事情啊

爲了讓敵人容忍自己,不得不將希望寄託給更強大的敵人。

“這等邏輯,也只有此時之中國纔有。”李宗仁自嘲了一句,記得吃中飯都沒有多久,天就漸漸的黑了下來。

擡頭看了一眼黑壓壓的雲層,暗自罵了一句,這鬼天氣。

一月的北方,雪說來就來,這是窮人最大的災難,富人地主最愜意的時光。

醉眼賞瑞雪,冰霧是仙境。這等富有詩意的想法,也只有酒足飯飽,渾身滾燙的富人才有的心境。

李宗仁看了看懷錶,纔剛剛四點鐘,吃晚飯的時間尚早。這個時候,是作戰處最忙碌的時節,並不說大戰將至,參謀處的軍官們就廢寢忘食,不知時間爲何物的瘋狂工作。

而是,趁着時間還早,很多參謀處的軍官,都會在這個時候匯聚在作戰處的大沙盤前爭論。

爭論的問題很多,也很雜。有時候是三民主義中的某一個問題,比方說民生。

自從民國建國以來,執政的高層,都在爲了權力,而大打出手。這其中以30年的中原大戰,最爲激烈。

上百萬大軍,在中原腹地開戰,硝煙瀰漫,戰火紛飛,這絕對不是孫中山先生理想中的民國,也不是各方大佬心中的民國。但沒有得到絕對權力之前,誰也不想鬆手。

於是,打仗,就變成了政客們最直接的實力比拼。

李宗仁懶得去和那些年輕人爭論,也不全文字整}理想去束縛他們的想法。因爲他也是從年輕人走來的,知道年輕人心裡想的是些什麼。

這些想法,他的內心曾經也有過。不過,久在權力鬥爭漩渦的中心,他的那些棱角,早就被磨平了。

李宗仁打開房門,倏然一個人影匆匆忙忙的跑過,李宗仁低聲訓斥道:“這裡是戰區司令部,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

來人很快就認出了是戰區司令長官,**一級上將李宗仁,戰戰兢兢的站在一邊,想到見到長官要敬禮,立刻雙腿併攏,下意識的敬了個軍禮:“報告長官,作戰廳來了一位將軍,出了個題目,讓作戰處和作訓處的參謀辯論,而那位將軍卻給他們當裁判。贏的一隊,將獲得一把日軍的佐官刀,卑職想去看看,日軍的指揮刀是怎麼樣的。”

李宗仁低頭想了想,難道是一軍團的司令,孫連仲?

五戰區的部隊中,在前線和日軍作戰過的,也就只有孫連仲的一軍團了。剛晉升軍團司令不久的孫連仲,還是和上流高層有些格格不入,反而能夠在販夫走卒之間,自由自在。在晉南更是配合八路軍和晉綏軍,一舉將日軍108師團留在了太行山上。

分戰利品的時候,留下幾把日軍的指揮刀也不算稀奇。

李宗仁低頭走了兩步,自言自語的說:“孫仿魯什麼時候也開始如此張揚了,這可不像自己認識的那個孫連仲。沉默,不苟言笑,似乎對於認準的事情又特別的軸。”

當年中原大戰之後,馮玉祥的部下紛紛自謀出路,孫連仲也就跟上了蔣介石。

蔣介石、閻錫山、張學良都有過招攬其之心。要不是桂系偏安一隅,又是地處西南,網羅不來人才,他李宗仁何嘗沒有愛才之心?

寧都起義,26路軍一萬七千將士全部起義,讓孫連仲率領的第26路軍,就成了一個空架子,蔣介石震怒,按理說,這個時候,孫連仲要是聰明,就應該找其他的下家,再在蔣介石這裡混,似乎有些木訥。

可孫連仲想都沒想,從早到晚,就在當時的國防部門房裡呆着,那兒也不去。

其決心之堅定,其意志之可敬。讓不少人都大爲詫異。

有好事者還專門研究了,爲什麼西北軍悍將孫連仲,對其他的幾個軍界諸侯連正眼都沒有看一下,反而一門心思的就要跟着蔣介石幹。

結論不難得出。

就是蔣介石腦門子上,貼着兩個大字‘政府’。沒錯,蔣介石是政府之代表,已經成爲了國家的正統,孫連仲就是冒着被槍斃的危險,也要呆在南京,爲政府效力,而不恥低三下四的跟南京軍界的那些高官的門房們往來。

“不對啊孫坊魯不應該是這樣的人啊”李宗仁覺得事情蹊蹺,反而冒出了莫大的好奇心。

不行,自己得去看看。

李宗仁原來也不大看得起孫連仲,一是孫連仲從來不爲自己的行爲辯解,二來,他們的交往也不多。但一個高級將軍,卻對連自己的身份都不顧,結交原來同僚的僕從,這也太有**份了,李宗仁甚至認爲‘氣節’二字,已經在孫連仲身上丟失的乾乾淨淨了。

國人,對於‘氣節’的看重,不亞於性命。

因爲這兩個普通的字,代表的是一個人的信仰,是讓普通人活的有意義,讓人才更加耀眼的大道天途。

李宗仁對孫連仲改變看法,還是在半年之前,抗戰之初,當時劉峙這個蔣介石班底中的元老大將,剛剛行軍到保定,奉命率領第二集團軍進駐涿州。這支部隊,也是當時在河北編制最大的中央軍部隊。

正準備趕往前線涿州,聞聽日軍將南下,劉峙甚至連涿州城的城樓都沒有看到,就命令部隊一日之間退兵百里,被稱爲一段曠世奇聞。

而時任第二集團軍副司令長官的孫連仲,帶着一個殘破不堪的,新組建的26路軍,不到2萬人弱旅,毅然留在了前線。

26路軍,轉戰冀北、晉中,從一箇中央軍中可有可無的雜牌軍,到如今的一軍團,可謂戰功卓著,都是一步步用軍功堆積起來的。

昔陽大戰,更是讓他一舉成名。

當然,昔陽戰役,最出名的應該是八路軍的彭司令,可惜,彭老總那個火爆脾氣,蔣介石要是敢將嘉獎勳章別到他老人家胸口,第二天一準讓**將軍們羨慕不已的青天白日勳章,能在八路軍司令部的茅坑裡找到。

所以,孫連仲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部隊一下子從三個預備旅,變成了三個甲等師。

李宗仁當然不會被中央社的報紙矇蔽雙眼,他一眼就看到了孫連仲身上的優點。爲國家大義,義不容辭的決然。試想,他的長官劉峙都逃到洛陽了,他這個下屬卻堅決要留在河北抗戰之最前線。其中的三味,所有人看了,都不由的給他捏一把冷汗。

可他就是留下來了,而且還打了勝仗。給國人增添了希望,也給自己掙得了榮譽。

這才讓李宗仁對孫連仲不由的高看幾眼,這次組建第五戰區,李宗仁也是一排衆議,將孫連仲從二戰區要到了五戰區。

越是走近作戰廳,氣氛越是熱鬧。

聽着喧囂的叫喊聲,踊躍的暢言,李宗仁甚至有種感慨,當年,北伐宣誓的時候,也是如此一般哪

在走廊上,遠遠的看到白崇禧正託着胳膊,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屋內。不由的加快了腳步,走到白崇禧身邊,低聲說:“健生,你怎麼也在這裡?”

白崇禧一努嘴,對着李宗仁說:“屋內的小傢伙不得了啊”

一句感嘆,道出了他心中頗爲不平靜的內心。

“哦……”李宗仁詫異的回了一句,忍不住看向了大廳內。就見一個二十出頭的軍人,最大也不會超過三十歲,穿着和他年紀極爲不相符的中將呢子制服,正在人羣中談笑風生。

這種氣度,李宗仁自認也有,不多這是他上位多年後練成的一種威信,時間,地位,缺一不可。

但二十多歲?他那時候還在上陸軍速成班,耳邊只有教官的口令,因爲稍微不注意,就要挨鞭子。

人的神精一天到晚都繃的緊緊的,生怕出點錯。

那時候,別說中將了,就是中校,都要他仰望的存在。所以,他腦子裡第一印象就是,這個人是裝的,應該是哪裡來的一個演員。戲子嘛裝什麼像什麼,要是沒有這點本事,哪裡能吃得了這碗飯。

李宗仁轉身湊到白崇禧耳邊低聲問道:“這個人是誰?中央社的演員怎麼敢到我的司令部來放肆,也太沒規矩了吧”

第二六零章 陪都街景第二十章 換將第三二零章 圍殲駐蒙騎兵聯隊(上)第一七五章 一個國家,四個政府第四七八章 突突破點第六十一章 家底豐厚第三十五章 首戰告捷(3)第四四八章 幾代鬼子的誤區第四十五章 七里河炮聲第三五六章 火燒白浪洲(中)第六十四章 上將祭旗第一一九章 坦克前進!第九章 圍點打飛機(下)第九十八章 磺胺(下)第四九三章 虎口奪食第二八九章 破城(下)第四十二章 武藤之死第九十五章 帶刺的第八旅團第二三八章 狗急跳牆(上)第二六四章 渡江準備第三二九章 脆弱的烏龜殼(下)第七十九章 其實他也很單純第七十章南攻北伐第四十四章 山地游擊戰第四九二章 夾縫裡求生存第一零五章 西北軍易幟第七十一章 冤大頭?第二卷 保衛長城 第一零四章 鬱悶的團長們第四九二章 夾縫裡求生存第三零七章 兵鋒所指第二四四章 高地(上)第五十五章 沒見過這麼橫的第三零五章 命門第五十三章 補充第一旅的覆滅第十九章華北危局第二十九章 誇大的戰果第六十八章 西北王第四八六章 陪都夜景第一零五章 歸建(上)第二三零章 鐵流?洪流?第六十九章 隱憂第二零三章 紅日第八十六章 遍地開花(上)第六十七章 湯大虎第十九章華北危局第八十章 古城絞殺第五十六章 順勢取鷹潭第七十三章 蘆葦叢中的奇兵第七十一章 舉棋不定的土肥原第四十二章 武藤之死第三二五章 林泰防線第一三九章 荒原空城第九十二章 未戰言勝第四九七章 反攻1943(4)第九十章 往槍口上撞第九十三章 要槍!要糧!要軍餉!第三七四章 撂挑子第四七九章 廝殺第二九一章 鬧事第七十二章 劉紹先的計劃第六十章 昏招第三十二章 劫匪第四六七章 傷不起的僞滿大員第一百章 領獎?不去!(中)第一一七章 打穀場的故事第四二四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第三六三章 3縱的銳意第二二二章 血染東京城(6)第九十七章 紅軍都是一家人第十二章 破襲戰第三八零章 誘餌?第八十二章 兩種聲音 一種想法第九十二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卷 保衛長城 第一零八章 戰略意識(下)第五十六章 賣(上)第三七五章 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第四零八章 陣防流(中)第四一九章 繞不過去的小孤山第三九五章 水與火的較量第一六八章 兵困五常第三十三章 首戰告捷(1)第一八三章 遍地開花戰術第九十六章 瘋狂的武器第四四二章 想死?沒那麼容易第三八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七八章 大魚第四二五章 老蔣插入東北的第一腳第四六二章 鬼魅魍魎第一三九章 荒原空城第四五八章 分地盤(上)第一八九章 虛虛實實第三十三章 老子要投軍第三十二章 40軍入晉第一零八章 塵埃落定(一)第四二五章 老蔣插入東北的第一腳第五十二章 47軍斷糧第三五七章 火燒白浪洲(下)第五十七章 兵貴神速第一三八章 逃跑的司令官第四二六章 一羣土包子
第二六零章 陪都街景第二十章 換將第三二零章 圍殲駐蒙騎兵聯隊(上)第一七五章 一個國家,四個政府第四七八章 突突破點第六十一章 家底豐厚第三十五章 首戰告捷(3)第四四八章 幾代鬼子的誤區第四十五章 七里河炮聲第三五六章 火燒白浪洲(中)第六十四章 上將祭旗第一一九章 坦克前進!第九章 圍點打飛機(下)第九十八章 磺胺(下)第四九三章 虎口奪食第二八九章 破城(下)第四十二章 武藤之死第九十五章 帶刺的第八旅團第二三八章 狗急跳牆(上)第二六四章 渡江準備第三二九章 脆弱的烏龜殼(下)第七十九章 其實他也很單純第七十章南攻北伐第四十四章 山地游擊戰第四九二章 夾縫裡求生存第一零五章 西北軍易幟第七十一章 冤大頭?第二卷 保衛長城 第一零四章 鬱悶的團長們第四九二章 夾縫裡求生存第三零七章 兵鋒所指第二四四章 高地(上)第五十五章 沒見過這麼橫的第三零五章 命門第五十三章 補充第一旅的覆滅第十九章華北危局第二十九章 誇大的戰果第六十八章 西北王第四八六章 陪都夜景第一零五章 歸建(上)第二三零章 鐵流?洪流?第六十九章 隱憂第二零三章 紅日第八十六章 遍地開花(上)第六十七章 湯大虎第十九章華北危局第八十章 古城絞殺第五十六章 順勢取鷹潭第七十三章 蘆葦叢中的奇兵第七十一章 舉棋不定的土肥原第四十二章 武藤之死第三二五章 林泰防線第一三九章 荒原空城第九十二章 未戰言勝第四九七章 反攻1943(4)第九十章 往槍口上撞第九十三章 要槍!要糧!要軍餉!第三七四章 撂挑子第四七九章 廝殺第二九一章 鬧事第七十二章 劉紹先的計劃第六十章 昏招第三十二章 劫匪第四六七章 傷不起的僞滿大員第一百章 領獎?不去!(中)第一一七章 打穀場的故事第四二四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第三六三章 3縱的銳意第二二二章 血染東京城(6)第九十七章 紅軍都是一家人第十二章 破襲戰第三八零章 誘餌?第八十二章 兩種聲音 一種想法第九十二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卷 保衛長城 第一零八章 戰略意識(下)第五十六章 賣(上)第三七五章 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第四零八章 陣防流(中)第四一九章 繞不過去的小孤山第三九五章 水與火的較量第一六八章 兵困五常第三十三章 首戰告捷(1)第一八三章 遍地開花戰術第九十六章 瘋狂的武器第四四二章 想死?沒那麼容易第三八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七八章 大魚第四二五章 老蔣插入東北的第一腳第四六二章 鬼魅魍魎第一三九章 荒原空城第四五八章 分地盤(上)第一八九章 虛虛實實第三十三章 老子要投軍第三十二章 40軍入晉第一零八章 塵埃落定(一)第四二五章 老蔣插入東北的第一腳第五十二章 47軍斷糧第三五七章 火燒白浪洲(下)第五十七章 兵貴神速第一三八章 逃跑的司令官第四二六章 一羣土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