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要槍!要糧!要軍餉!

蔣介石雖然不遺餘力的培養他的學生,但黃埔軍校創辦一共纔不到14年,即使每年有大量的軍事人才畢業,也只能擔任低級軍官,在連排長一任,抗戰以來,這些軍官的損失遠遠的超過了士兵的損失比例。

而蔣介石手上真正能夠擔負重任的人才,至少在集團軍司令的位置上,少之又少,至少他的學生中有這個資格的還沒有。

而那些蔣介石起家的那些老將們,卻一個個都蔫了。

劉峙,這就別說了,北伐的時候,打過幾場硬仗,可年紀越大,越糊塗。

蔣鼎文,可是蔣介石的拜把子兄弟,中原大戰的時候,被譽爲‘飛將軍”可是進入抗日戰場,也是跟劉峙一路貨色。

有點用處的也就是顧祝同了,但這位上將守一地一域還成,真要攻城略地卻是差了很多。

萬般無奈之下,蔣介石也只能啓用一些投靠他,但在他心中多少有些芥蒂的將領,出任集團軍司令的職務,至少這樣一來,中央軍在集團軍一線上的指揮機構,纔不至於大亂。

任用投誠將領,對於蔣介石來說,還算是好的,更讓他無奈的是,他還不得不任命那些政敵陣營的將領出任集團軍司令。

這無疑是一根毒刺,讓他時刻堤防着手下的帶兵大將,深怕被那些居心叵測的政敵推下寶座。

蔣介石可以對閻錫山戰敗歡欣雀躍,事後還要傷口撒鹽,明着是寬慰,但背地裡卻是一通奚落。

面對同樣對蔣介石有着巨大威脅的李宗仁,蔣介石一點也不敢鬆懈。

日軍還沒有做出應對之前,蔣介石就行色匆匆的趕到了鄭州一戰區指揮部。面見了在一戰區司令部裡無所事事的程潛,後者雖然對國家元首表示了必要的尊敬。

但在對戰區的指揮上,程潛臉色難看的對蔣介石雙手一攤道:“河南的戰局,我是有心無力。威望最高的不是我這個戰區司令,反而是一個軍的軍長;實力最強的是你的薛伯陵;突擊能力最強的是你的學生胡宗南;我這個戰區司令,卻像是一個看門的,唯一的作用就是不要讓司令部太冷清。”

“頌雲兄,你的難處我知道,但國家危難之際,還請看在都是爲國出力的份上,不要過多的計較個人得失。”蔣介石語重心長的說道,不過其臉上根本看不出一絲誠意。

說白了,蔣介石不可能將薛嶽指揮的部隊,讓程潛指揮。

姑且不論程潛有沒有這個能力,光是程潛掌權,就能讓蔣介石吃不下,睡不着。

程潛的怨言其實不光是沒有兵權,他不介意成爲一個有名無實的司令,更讓他氣憤的是,軍統掌握的參謀部,往往越過他,單方面向後方發電,這讓他自感無趣。

空有一副報國熱情,卻被當成監控對象。

臨沂戰役落幕,板垣師團大敗,放棄進攻臨沂,退守莒縣,而前期在膠東防禦的龐炳勳攢了好幾年的部隊,只留下了3000人,一場大戰過後,傷亡了近一萬多人。

堪稱血戰也不爲過。

59軍,一萬八千多人,戰後也傷亡4000餘人。

膠東的威脅消除後,李宗仁手中的部隊也是越打越少,尤其是圍攻臺兒莊的部隊,久攻不下,這讓李宗仁心中不由得焦急起來。接連要求湯恩伯85軍從東線轉出來,配合主力作戰。

而湯恩伯對李宗仁的命令愛理不理,依舊我行我素。

河南鄭州,第一戰區的軍事會議已經籌備了兩天,不少將軍從前線趕赴鄭州,聆聽總司令的教誨,當然這話有點假,不過與會的各人都帶着另外的一副心思。

這其中有蔣介石的心腹愛將俞濟時、黃傑等人,也有不受待見的孫震、李家珏、王銘章等人,還有被蔣介石拉過來,但不被重用的孫桐萱等,原第三集團軍的舊將。

讓很多人奇怪的是,下午的時候,曾一陽騎着馬,溜溜達達的也進了司令部的大門。

當然,周圍的一些將領,一見曾一陽,就如同躲瘟神一般,呼啦一下子空開偌大的地方。

只有李家珏、王銘章等人還能對曾一陽點頭笑笑。

不過他們也不敢跟曾一陽走的太近,畢竟一個立場問題在明面上讓他們很爲難,他們來鄭州可不是跟老蔣來套交情的,部隊需要補充,兵員、武器、糧餉都是大問題。

一個集團軍的消耗,西北也擔負不起,更別說曾一陽一個軍能負擔多少了。

曾一陽也不答話,反而找了個位置,一屁股做了下來,打量起來衆人。做到會議長桌右首的位置,就曾一陽的身份來說,也說不得什麼。畢竟他還頂着一個一戰區副司令的頭銜,可惜手下能指揮的部隊少了一些,只有一個軍,現在連一個軍都沒有。

“其相兄,你部是我二十二集團軍中傷亡最少的,尤其是接受了曾一陽的武器資助,可能讓某人不喜,所以,這次會議有可能會將你部剝離二十二集團軍的建制,希望你到時候要保持冷靜。”孫震冷眼看着曾一陽。

孫震對GCD橫豎看着都不舒服,其原因很多,關鍵一次就是當年的川陝根據地,他指揮20萬大軍,六戰皆敗北。

此戰過後,四方面軍從剛到川陝的兩萬餘人,迅速發展到八萬人。

這是孫震從軍一來,從來沒有過的失敗。而跟他對上的對手,是才從軍不到十年的四方面軍徐總指揮。

每每想到這段往事,總能讓孫震難受的牙都酸了。

李家珏認同的點頭,之後微微一笑道:“曾將軍對47軍如同再造,我這個赤化的名聲算是逃不掉了。要不是當初40軍支援我部的糧食,說不定我就縱兵搶糧了。更別說後來擋住日軍第8旅團,互有攻守。”

李家珏沒有說,47軍現在還有來自40軍的一批教官,47軍直線上升的戰鬥力,讓李家珏不忍放這些軍官走。

他也明白,如果再將這些40軍的教官留下去,將來他的47軍說不定也就都赤化了。可一樣都是打鬼子,姓國、姓共,在他看來沒多大的差別。

讓他欣喜的是,47軍在魯西一戰,也繳獲了一些日軍裝備,雖然不多,但足夠讓他驚喜的了。

“40軍作戰勇敢,武器裝備也精良,加上戰果爍爍,卻是讓人信服。”王銘章是看到過40軍作戰的,巷戰、野戰都見識過,雖然不是大陣仗,但給他的印象也極其深刻。

“糊塗”孫震臉都氣綠了,川軍舉步維艱,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要不是出川的時候,留了幾個師在四川,蔣介石的中央軍還未能全面控制四川,川軍還能留下幾個番號都成了問題。

王銘章可是一心爲抗戰,連性命都不顧的悍將,被孫震呵斥,臉上自然不悅起來,四川內戰時期,各自爲戰,也大家的實力都是差不多,自然也不會買賬。

孫震見兩個部下的臉色難看,也心知話說重了,賠笑道:“兩位都是我二十二集團軍的柱石,不過你們想過沒有,委座可不是那麼好想與的人,只有真心跟他的人,表裡唯一,才能獲得其器重,撥付武器彈藥的時候才能如數,你們這樣……哎……,讓我說什麼好呢?”

“我等真心抗日,不求飛黃騰達,只求心安理得,做回軍人本分,又有何錯?”王銘章回答的可就不客氣了,加上在山西部隊被拆散了不說,連糧食都斷斷續續的。

帶兵打仗的,不怕武器彈藥不濟,但要是軍糧都無法保證,那麼部隊軍心渙散,一個不好就是譁變。

亂軍中身首異處,也是十有**。

“之鐘說的不錯,自從出川一來,我47軍一分軍餉都未領到,去年年底差點斷糧。再看看中央軍,我承認他們在軍官和士兵素養上比川軍強,作戰也不差,一仗下來,損傷也不小。可他們從前線撤下來,就有招好的壯丁,軍械糧餉一樣不缺,再看看我們……”李家珏立刻聲援王銘章。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潛臺詞就是,二十二集團軍越打越抽抽,還不是你一個集團軍司令無能?

孫震聞言,氣的連話都說不出來。

其實,王銘章等人也是無奈,要是川軍再像這樣下去,看長官心情,軍餉都時有時無,即便這活着的幾萬人,還能活多久都說不定。川軍的將領很多都是鄉黨,就像李家珏,他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浦江人,不少還是族人。

要是都因爲軍中排擠,最後都窩囊的死在的異鄉,這讓他這個當首領的如何面對父老鄉親?

“122師出川一來,大小戰鬥數十次;124師也是轉戰東西,這點孫長官你知道。”王銘章說話變得很不客氣起來了,心說,這些裝備人員不補充,難道讓41軍頂着一個軍的部隊,實際上只有兩個團,這仗怎麼打?

“47軍傷亡沒這麼大,不過才3000人。要不是40軍支援的裝備,說不定47軍已經被日軍擊潰了。”李家珏附和道,李家珏本來想忍一忍,可看到趾高氣揚的胡宗南等人,這氣都不打一處來。

“行了,不就是要槍、要糧、要軍餉嗎?這個惡人我當了。”孫震也知道,這時候不是壓制部下的好時機,再不說幾句漂亮話,他這個集團軍司令官也快要當到頭了。

等到程潛從走進大廳,會場肅靜了不少,各個將軍也都三五成羣的找了座位坐下來。

“借過借過,我就座這裡了。”曾一陽忽然發現他位置對面竟然是胡宗南,要說曾一陽最看不上的幾個國民黨將領,胡宗南就是其中之一。

放眼全國,胡宗南的部隊,絕對是裝備最好的一支。

幾萬人的大軍,連坦克大隊,炮兵團,都配齊了,就是沒聽說他要求去前線打仗的。尤其是在歷史上,胡宗南被稱爲國民黨第一強軍,竟然在武漢會戰的時候,和鬼子一觸即潰,到抗戰結束,也不見胡宗南消滅一個鬼子,堪稱豆腐將軍。

於是,打着心思要換個地方。這一換,就換到了孫震的邊上。

被搶了位置的187師師長彭林生悲憤的站在一邊,運氣良久之後,才坐到了會場後面一圈人員之中,和各部隊的機要副官坐到了一起。

委員長到——

會場一百多號人,齊刷刷的站起來,其中一半都是領章上閃耀着金燦燦的將星。

這時候,曾一陽的裝束就顯得很突兀了。

灰色的軍裝,配上鬆鬆垮垮的軍帽,鈕釦的也不是閃亮的銅鈕釦,反而是很廉價的牛角鈕釦,就像是一羣仙鶴中,突然出現的野鴨,格格不入。

“諸位,在此黨國生死存亡之際,我等在此聚集,正是了擴大徐州戰場之戰果,抵禦日軍於黃河之北,抗拒敵寇於國門之外的最佳時機。”

蔣介石習慣性的頓了頓。

這是他演講的習慣,等着臺下的人鼓掌。見衆人都一起鼓掌,蔣介石才壓了壓手,突然哀嚎了一嗓子:“國難當頭,吾輩必當齊心協力,不成功,便成仁……”

曾一陽忽然發現,他出現在這個會場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從來沒有聽過蔣介石演講的曾一陽,好奇心萌發,才臨時決定出席這次一戰區的作戰會議。

蔣介石演講中,抑揚頓挫的語氣,不但沒能讓曾一陽心潮澎湃,而是冷汗連連。因爲曾一陽忽然發現,蔣介石在演講中,學習了不少小鬍子——希特勒的特點。

聲調跌宕起伏,語調抑揚頓挫,讓人不堪忍受。

好不容易,蔣介石纔將長篇闊論說完了,也就是要表達一個意思。鬼子要不行了,只要華北兩個主要戰區的同心協力下,再一次重創日軍,日軍自然無力進攻,抗戰勝利指日可待。

曾一陽瞄了一眼神情輕鬆的蔣介石,低聲嘀咕道:“說抗戰三日亡國的是你,說抗戰馬上勝利的也是你。有一個準信沒有?”

曾一陽心知,日軍可不是傷亡幾萬人就會無力進攻。相比日本總人口八千萬,和氣控制下的殖民地人口,其戰爭潛力可要比中國強大很多。

“委座,我二十二集團軍傷亡慘重,總兵力不到出川時候的四成。希望能夠儘快補充兵源。”孫震硬着頭皮在自由發言的時候,當場給蔣介石一個難堪。

“41軍出川19000人,此時兵力不足5000……”

“45軍出川17000人,山西傷亡3000人,山東戰場滕縣之戰之後,傷亡6000,現在兵力不足8000……”

……

蔣介石讓在座的暢所欲言,不是想聽這些的,從他心裡壓根就沒想過要給川軍補充兵源和武器。

這下子,蔣介石的臉可就繃不住了。

第七十三章 蘆葦叢中的奇兵第五章 第一戰區第四十一章 招俘(下)第二三二章 小南溝殲滅戰(中)第四三二章 不解謎題第六十九章 隱憂第二一三章 圍而不攻第二六三章 四字真言第四四九章 致命弱點第四四四章 接見第四九六章 反攻1943(3)第八十九章 風捲殘雲(下)第四十二章 絕不退讓第六十一章 李德玲的野望第四三七章 掘墓人第二三四章 一個不留第一九二章 魯莊阻擊戰(下)第一零五章 歸建(上)第五十三章 變相收編第十三章 老朋友第二四七章 各顯神通第八十六章 兗州城下話乾坤第二十三章 營救(2)第四零七章 陣防流(上)第四三二章 不解謎題第九十六章 紅三軍第四十二章 絕不退讓第五十九章 歷史的烏雲第三三五章 疾風知勁草第三七六章 老子不幹第九十六章 冀中要亂第四十二章 絕不退讓第三七二章 撲空第三七九章 塚田攻的獠牙第四十一章 招俘(下)第三七六章 老子不幹第四八三章 龐大的蘇軍第四二九章 火線出擊(上)第三零一章 解放風波第三七八章 大魚第四三七章 掘墓人第二九九章 圈套?第一零二章 大戰序幕第二十四章東線反攻第四六四章 鬥法第一五四章 奇兵南下奪青山第四一七章 爭議無處不在第一零二章 沒王法了第六十四章 風雷動 戰旗舞第一六一章 暴露行蹤第二卷 保衛長城 第一一一章 洛川會議(1)第四十章 原來是你第三二三章 一場激戰秀第一七一章 諜戰第二十五章 瘋狂的計劃(1)第六十三章 軍號嘹亮第二七一章 穿越火線第一O三章 曙光第四十二章 兵勢第四十二章 絕不退讓第四零七章 陣防流(上)第一三三章 請戰第四九五章 反攻1943(2)第八十九章 風捲殘雲(下)第四二零章 聲東擊西布疑兵第四零四章 甕中捉鱉第四四九章 致命弱點第三十三章 首戰告捷(1)第七章 五四運動第二八八章 破城(中)第七十七章 孤注一擲第四四八章 幾代鬼子的誤區第二六二章 以退爲進第十一章 十年之間第九十二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七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二卷 保衛長城 第一零七章 戰略意識(上)第六十一章 家底豐厚第三六六章 飯島穰的背水一戰第九章 圍點打飛機(下)第二五四章 端倪第三十一章南洋來人第一六三章 大戲開鑼第八十二章 一張宣傳單引起的恐慌第六十九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九三章 意見分歧第一二零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四四四章 接見第三七八章 大魚第八十一章 香餑餑?第七十一章 各方涌動(上)第一四六章 龍江爭奪戰(4)第四九零章 我們是盟軍第七十四章 因果循環第九十八章 磺胺(下)第三九一章 一戰定音(中)第三三二章 燃燒的寨門(下)第一二四章 諾門坎(上)第二十七章 總攻(4)第五十四章 阻殺
第七十三章 蘆葦叢中的奇兵第五章 第一戰區第四十一章 招俘(下)第二三二章 小南溝殲滅戰(中)第四三二章 不解謎題第六十九章 隱憂第二一三章 圍而不攻第二六三章 四字真言第四四九章 致命弱點第四四四章 接見第四九六章 反攻1943(3)第八十九章 風捲殘雲(下)第四十二章 絕不退讓第六十一章 李德玲的野望第四三七章 掘墓人第二三四章 一個不留第一九二章 魯莊阻擊戰(下)第一零五章 歸建(上)第五十三章 變相收編第十三章 老朋友第二四七章 各顯神通第八十六章 兗州城下話乾坤第二十三章 營救(2)第四零七章 陣防流(上)第四三二章 不解謎題第九十六章 紅三軍第四十二章 絕不退讓第五十九章 歷史的烏雲第三三五章 疾風知勁草第三七六章 老子不幹第九十六章 冀中要亂第四十二章 絕不退讓第三七二章 撲空第三七九章 塚田攻的獠牙第四十一章 招俘(下)第三七六章 老子不幹第四八三章 龐大的蘇軍第四二九章 火線出擊(上)第三零一章 解放風波第三七八章 大魚第四三七章 掘墓人第二九九章 圈套?第一零二章 大戰序幕第二十四章東線反攻第四六四章 鬥法第一五四章 奇兵南下奪青山第四一七章 爭議無處不在第一零二章 沒王法了第六十四章 風雷動 戰旗舞第一六一章 暴露行蹤第二卷 保衛長城 第一一一章 洛川會議(1)第四十章 原來是你第三二三章 一場激戰秀第一七一章 諜戰第二十五章 瘋狂的計劃(1)第六十三章 軍號嘹亮第二七一章 穿越火線第一O三章 曙光第四十二章 兵勢第四十二章 絕不退讓第四零七章 陣防流(上)第一三三章 請戰第四九五章 反攻1943(2)第八十九章 風捲殘雲(下)第四二零章 聲東擊西布疑兵第四零四章 甕中捉鱉第四四九章 致命弱點第三十三章 首戰告捷(1)第七章 五四運動第二八八章 破城(中)第七十七章 孤注一擲第四四八章 幾代鬼子的誤區第二六二章 以退爲進第十一章 十年之間第九十二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七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二卷 保衛長城 第一零七章 戰略意識(上)第六十一章 家底豐厚第三六六章 飯島穰的背水一戰第九章 圍點打飛機(下)第二五四章 端倪第三十一章南洋來人第一六三章 大戲開鑼第八十二章 一張宣傳單引起的恐慌第六十九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九三章 意見分歧第一二零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四四四章 接見第三七八章 大魚第八十一章 香餑餑?第七十一章 各方涌動(上)第一四六章 龍江爭奪戰(4)第四九零章 我們是盟軍第七十四章 因果循環第九十八章 磺胺(下)第三九一章 一戰定音(中)第三三二章 燃燒的寨門(下)第一二四章 諾門坎(上)第二十七章 總攻(4)第五十四章 阻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