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越洋尋味

墨爾本維多利亞市場

要發現澳大利亞墨爾本這個城市的好處,先由維多利亞皇后市場開始。這地方已有百多年曆史,從前是中國人的墳墓,他們來澳洲淘金,淘不到,就留下來耕田種菜。死後埋了,一大片的地,不知要葬多少人。

賣豬羊牛和魚的部分最有特色,老建築物中重新裝修,乾淨得很。只要擡頭仔細地觀察,就能看到每一個檔子的上面都有一條很粗的鐵軌經過,原來是用來吊豬牛的。由屠場中運來之後,一隻只地從門口用鐵鉤掛着,用油輪原理,很輕易地推到檔口,不必搬得半死。小販們依傳統,不停地大聲推銷,像今天什麼肉最便宜等等,整個市場非常之熱鬧。

澳大利亞地廣,農畜業發達,在這裡賣的東西,比香港要便宜一半以上,只要自己能燒菜,澳大利亞是一個很容易生存下去的地方。但是澳大利亞人也不都是吃飽了就算數,從他們賣的貨物各類和品味,知道有許多人還是很會享受人生的。

有一檔叫Jago,什麼肉都賣,而且部分分得非常詳細,供應市中老饕,我以爲自己什麼都嘗試過,但是看一盤手指般大,一條條的像骨髓的東西,就不知道是什麼。一問之下,原來是牛的淋巴線。

從來不知此物可食,即刻買了,當天中午到一家意大利餐館叫他們炮製。做法是先將淋巴線用滾水灼了一灼,然後再以橄欖油和蒜茸煎之。吃進口,很軟熟,有如豬腦,但較有咬頭,很香甜。

“肉類之中,什麼部分最好吃?”我問小販。他回答:“當然是頸項的肉。”怪不得我們吃鵝也都喜歡吃頸,英雄所見略見。

每個肉檔每天早上由批發商入貨,大家都希望以最低價錢投得。一貴了,當天生意就差,因爲隔壁檔賣得便宜一兩毫,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會選擇。顧客們絕對可以放心,在這裡會得到最公道的價錢。

比較之下,還是一家叫Brinkworth的生意興隆,那是因爲他們也做二手批發,購下的數量較大,價錢當然便宜。但是最便宜最便宜是等到市場收檔之前來購買,有些貨當天賣不出去便不新鮮,這時是名副其實地大出血,一公斤賤賣四五塊澳幣,窮人也能大魚大肉。

除了人吃的肉,寵物糧食也有一兩家人專門做,給狗吃的肉是不必經過政府屠房的,價錢特別賤,拿來紅燒,人也吃得過。這檔人還賣狗吃的巧克力。一個個像五元硬幣那麼大,據說人吃的巧克力太多糖,對狗不宜,小販們即刻想到用牛骨加乾肉製造,相信運到香港去賣,也有大把愛犬家入貨。

外國遊客來到維多利亞市場,可買他們最貴最柔軟的牛排回國。用真空處理的包裝要機,塑料袋抽空空氣後壓縮,肉類冷凍後,可保存十個月。日本人尤其喜歡,每公斤的肉只有東京的五分之一的價錢。

走過肉檔就是海鮮店了。拇指般大的生蠔,一公斤二十塊港幣,有六七個之多,味道不遜法國貝隆。這一家賣海鮮的自稱永不用冰凍貨,又說當天所有的魚蝦一定要當天賣完爲止,隔夜東西絕對不出售。

問老闆說:“你們吃魚,都喜歡切成一片片地,怎麼看得出是不是冷凍的?”“第一,先要看看同種魚類有沒有一大條地賣。”老闆解釋,“如果看不到整條的,千萬別買那一片片的,顧客刁鑽,要求我們現劏,我們也照做。第二,看魚的眼睛是否光亮,死沉沉的是冷凍的。第三,看盛着那一片片魚的鐵盤子內是否有漬水。漬水是因爲冰溶化纔有這種現象。盤子乾的,應該沒有問題。”

市場的另一個部分是專賣芝士麪包、香腸等乾貨的地方,芝士除牛羊之外,有些是用袋鼠乳做的,雖然沒吃過,但不想試。麪包種類至少有一百種以上,香腸亦多花樣,有種高級的,是用豬面頰的肉做的,叫Cotechini。

逛逛菜市,買喜歡的即食食物,加瓶酒,拿到公園去嘆,曬曬太陽,何必迫自己光顧麥當勞。

雞肉是在乾貨市場賣的。問說爲什麼不歸類在豬牛羊部分?小販回答:“從前是在現場劏雞的,弄得雞毛滿天飛,所以賣難的被趕了出來。”

雞販很健談,便和他多聊兩句:“爲什麼叫作Spathcock?”“哦,那是很年輕的雞。”“Poussin呢?”“更年輕,只有五個禮拜大。”“這隻叫GuineaFowl的呢?”“GuineaFowl可以說是雞的老祖宗,所有的雞都是由它進化出來的,所以這雞最有雞味了,一隻GuineaFowl的價錢,可以買五隻普通的雞。”雞販解釋,“它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亂啼!叫聲之大,吵得天翻地覆,和女人一模一樣!”

雞販說完,給他老婆瞪了一眼,他即縮頭,做烏龜狀。

墨爾本萬壽宮

過一陣子又要帶團到墨爾本,事前已打電話給老朋友GilbertLau劉華鏗,訂好位。

墨爾本有三大食肆:吃牛扒的VLADO"S、越南河的勇記,還有中國餐廳萬壽宮,劉華鏗是它的前主人。聽到復活節前劉華鏗已來了香港,即約他吃早餐,去上環的生記吃粥。這種地方,在澳大利亞是找不到的。

劉華鏗把餐單交了給我:四小碟、醉鴿、懷舊脆皮燒肉、薰鴨胸、滷水花菇。前菜有龍蝦刺身,接着是鮮蠔四式:生吃、煙肉炸、蒸、煀。皇帝蟹當道,少不了。龍蝦湯跟着,原只青邊鮑魚、大蒜炒嫩羊肉、薑汁芥蘭、蒸魚、紅豆沙、時果拼盤等等十五道菜。

也許這些菜式在香港也能吃到,但是劉華鏗總在菜市場中找到最新鮮最合季節的食材,把它們變爲中菜。最難得的是那麼多年來,從不失水平。客人當然驚爲天人,得過無數的獎狀,就算嘴最尖的中國國際旅客,大家坐下來交換意見,都一致認爲萬壽宮是海外最佳中國菜館,這不是偶然的。

別來無恙,劉華鏗有點兒胖了,人還是那麼精神。他已退休,把餐廳股份全部賣給員工,雖被他們挽留下來,當一顧問,但一到餐廳,就走不開,站個整晚。“體力到底有限,”劉華鏗說,“人生總得知道什麼時候謝幕。你是老朋友了,聽到你們要來,還是得親自招呼。”

就算劉華鏗人不在餐廳,萬壽宮的精神還是永存的。他訓練出來的人材,確定這家老店最高的聲譽,和最完美的服務。以下一段對話,也許可以給開餐廳的人借鏡,讓他們知道什麼是服務的定義。

“萬壽宮的位子,都要早兩三個月前訂好,你怎麼應付臨時來的客人?不接受?”“人家老遠地來到墨爾本,又肯來我們的餐廳,怎麼可能全不接受?多一個客,多一份生意。”

“要是爆滿了呢?”“不會爆滿的,萬壽宮一共分兩層,樓下是接待客人的地方,貨倉、海鮮水箱和侍者更衣室,不坐客。樓上一共也有七千五百英尺,二千五廚房,五千樓面,扣掉酒吧,我們只接待一百六十位客人,總可以空出一些座位。”

“你還沒有回答我,怎麼應付臨時來的客人?”“先在樓下,說對不起,已經客滿,要是他們說專程來,或認識某某人,像你一些朋友,一提到你的名字,我們都儘可能讓他們上樓。”

“怎麼安排座位?”“多開一張桌子,你記得大廳中那張放花的嗎?把花拿走,就能坐人。問題出在其他客人會認爲太過擁擠,我就要向他們說多多得罪,請他們原諒。遇到你的好友,像上次張敏儀忽然來,我就安排她坐下,老朋友不可以得罪,可以得罪其他客人。”

“張敏儀說,那天晚上她們兩個人,也可以吃到十幾種菜,你怎麼臨時做的?”“這種情形,我們叫爲單響炮菜單(oneshotmenu),把炒給別人吃的菜,每份加多一點點,每道菜都會拿一點點給臨時來的客人吃,不就有十幾道了嗎?”

“有人說這是胡來。”“不是胡來,是隨機應變。”“這種做法很好,我在香港餐廳,有時看到侍者爲兩位客人點菜,來了一個十個人吃的大冷盤,真是折墮。”“可不是嗎?每一個客人都是重要的財產,他們來過一次,可能帶家人和朋友再來,加起來就是一大筆錢,絕對不能疏忽。這和日本人做生意的態度一樣,他們尊稱人家爲樣Sama,說客樣,是神樣。”

“要是有喝醉鬧事的呢?”“我們不會當面指責,總是找和他一起來的朋友商量,請他們替我們安撫醉客。”“但是如果騷擾到別旁桌子的客人呢?”“只有拼命道歉,客人都會明白不是我們的錯,但是看到他們還是憤怒的話,埋單時,侍者會說那張單餐廳經理已經替你們代簽了。”

“遇到訂好位,不來的呢?”“我們通常會等半小時,三十分鐘後不來,再等多十分鐘,已經超過四十分鐘,就算他們纔來,也只有等到別人吃好了才坐下,也不會埋怨的。”“不能打手提電話提醒嗎?”“人家會把你的提醒當成催促,絕對不可以那麼做。而且,也許他們不開機呢。”

“遇到食評家怎麼相待?”“著名的食評家,多數已成爲朋友。”“明查暗訪,不認識的呢?”“無從對付。”劉華鏗笑着說,“不過,我們當每一個客人,都是食評家。”我也笑了。

再問萬壽宮前主人劉華鏗說:“食材要佔營業額的多少個巴仙?”“三十幾個。我們對選材是不惜工本的,要好就要貴,沒話說。”

“那麼人工呢?”“也要三十幾個巴仙。先由門口的知客帶進來,侍者再招呼,每個侍者看兩至三臺客,他們的小費,全歸侍者,公司是不分的。侍者招呼過,輪到經理來替客人點菜。總廚間中出來和客人談幾句。最後才由我登場。”

“你和經理都沒有分到小費的?”“沒有,所以經理的花紅特別高,分不到小費的侍者,公司也要補貼。雖然說是什麼凝聚力、歸屬感,但是現實歸現實,我們的員工很少被人挖得走的。”

“加起屋租的三十幾個巴仙,不是沒得賺?”“我們搬到巷子裡開餐廳,就是因爲租金便宜,當年租給人家做倉庫也沒人要,我們和屋主訂了一張二十年的合同,每年加一點兒罷了,屋租只有總營業額的五個巴仙。”

“純利呢?”“能夠維持在十二個巴仙,已經很滿意了。”“生意好,十二個巴仙也不是小數目呀。”“可不是嗎?我們沒有忙與不忙的。人都要吃飯,怎麼忙也要吃飯的,要是你做得成功的話,沒有平日與週末週日的分別。但是也要記得,一定給客人一個沒有暴利的印象。做生意不可以被人看出店方着數。佔便宜的,永遠是客人。”

“會不會主動地向客人講話?”“客人不叫,絕對不能主動。要做到冷眼旁觀的層次。要給客人空間,不準和他們閒聊。看到桌上有食物,更不準走近餐桌。”

“等到客人喝茶或咖啡的時候呢?”“也儘量不去幹擾。一和他們交談,話題總要圍繞着自己,他們一家人和一些朋友同來,爲什麼要聽我們說話?礙着不走的老闆和侍者,是最低級的老闆和侍者。”

“客人主動地問長問短呢?”“要很禮貌回答,但是我也限制侍者,不準超過兩三分鐘。其實侍者也很看重自己的生活空間,我們叫爲metime。一天從早忙到晚,metime很少,就算客人說haveadrink(來一杯),也要很客氣拒絕。”

“有沒有例外?”“例外的是看到客人很寂寞,很需要伴侶(pany),這又不同,但是我們一年之中,也只有一兩次搬張椅子過來和客人坐下的。今年2006年了,也許有人認爲人類平等,大家都可以交個朋友,但是我們永遠有主僕之分,客人是主,我們是僕。”“這纔對呀,最討厭就是那種一屁股坐下來,滔滔不絕嘮嘮叨叨的經理或老闆。看見他們就不開胃。”

“幹餐廳的,基本上,應該是些個性開朗的人才幹得了。餐館是一個很開心的地方,人家生日、喜宴、老友相聚、生意談得成,都是開心的事。看到客人肯來光顧,已經值得開心。客人看到我們開心,也開心。”

“我在國外遇到一些侍女,不斷地走來換碗碟,腋下那個味道,就讓我不開心。”“哈,我們的侍者之中,也有些有這種毛病,客人忍受不了,向我投訴。我早就一直提醒他們注意清潔和氣味的,但有時也走了眼,只好向他們說:不如出去散步,買支止汗膏回來。千萬不可以叫他們換桌子,不然又味覺污染到別的地方去。”

“你們會不會打電話給訂座的客人,事前提醒他們一定要來的?”“客人之中有很多大頭蝦,說了星期六,也記不得哪個星期六,絕對要提醒,但也絕對忌諱說一定要來。只能說:這個星期有您的訂座,不知道我們有沒有聽錯,確定一下罷了。”“如果客人忘記了呢?”“說絕對沒有問題,骨的一聲吞下,位子空就讓它空吧!”“這是胸襟呀!你的接班人,有沒有這種胸襟?”“都是我一手一腳帶出來的,我沒看錯人。”“魄力呢?”“應該差一點吧?”“什麼時候,才和你一模一樣呢?”

“我最近很喜歡聽蔡琴的歌。”萬壽宮的前主人劉華鏗說到別處去了。“和蔡琴又有什麼關係?”“蔡琴的歌,愈聽愈有味道。這是年輕時候的她,所沒有的。做餐廳這一行,和唱歌一樣,也都是累積了人生經驗,纔有可能接近完美,纔會被人欣賞。”“這幾十年,得到的結論是什麼?”劉華鏗微笑說:“開一間好餐廳,並不很賺錢,但肯定是很快樂的事。”

匈牙利廚房

數十年前,當我第一次來布達佩斯時,認識的名畫家安東·莫納,還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子。

“帶我去全城最好的一家餐廳,我請客。”我說。Szazeves是他最想去的,但是吃不起,與他的女朋友克麗絲汀娜和一個時裝模特兒,四人坐下。“喝什麼餐前酒?”侍者問。我一看餐牌,有五種,向他說:“全要。”五個水晶玻璃杯一字形排着,倒出來的都是烈得不得了的果實酒精,一口氣地幹掉,即刻快樂起來。

四分之一世紀後安東和我重遊,第一件事,當然又去那家餐廳懷舊一番。這家人依然故我,裝修沒有改變,已是百年老店,食物還保持極高的水平。

同樣地要了五杯烈酒,吞下肚,感到一陣熱氣。一大碟的前菜上桌,裡面的匈牙利典型小食應有盡有。正想吃時,四個人的吉普賽樂隊圍了上來,開始表演節奏極快的《匈牙利狂想曲》,氣氛馬上捲起。

紅酒白酒不斷添加,美食一道出了又一道。看過一部叫《黃昏之戀(LoveintheAfternoon)》的電影,男主角加利古柏身邊永遠有個吉普賽樂隊跟着,爲他奏出《誘惑(Fascination)》,這次也請樂隊來這首歌。聽得女伴楊崢和涓子如癡如醉,樂隊領班RigoJancsi再用他的小提琴彈出各種鳥叫聲,有點像我們的《百鳥歸巢》,衆人大樂。

最後上的是甜品,各種不同的做法,非常地道,是在法國意大利餐廳吃不到的,配以匈牙利最好的甜酒多凱兒(Tokaj),是天衣無縫。安東和我一杯又一杯,數十年前像是昨日,轉眼間的事了。

整間餐廳的建築又長又深,裡面是一個花園,天熱了可坐客人。裝修不豪華奢侈,更顯得親切近人。酒店派送的旅遊冊上不會看到它的名字,但絕對是一家不可錯過的食肆,你到布達佩斯時不妨一試,價錢也是合理的。地址:H-1052,Budapest,PestiBarnabasU.2。電話:(361)318-3608。電郵:szazeves@taverna.hu。

第二個晚上,安東帶我去他最喜歡的一家餐廳,叫“祖母南施(NancsiNeni)”。

核桃和梧桐樹下,坐滿了客人,餐廳的室內也頗爲寬大,裝修得樸實,桌子上面的架子擺着銅鍋和鐵鏟等各種廚具,牆上擺了醋浸的蔬菜玻璃瓶子。

餐牌的封面印着一張發黃的照片,拍了一對夫婦,字句寫着:“只有母親和祖母知道生活是怎麼一回事。看着她們的孩子吃一頓,就能令她們快樂。好像在說:我給你們好的東西吃,我給你們美好的一生。

“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一個女人充滿了愛意,望着他吃東西的話,是一個不快樂的男人。

“把食物貢獻給他,好像在說:活吧!如果這些食物給你們帶來歡樂,就好像在說:活得高興一點吧!”

的確,“祖母南施”的食物帶給了我快樂,匈牙利名湯顧拉殊(Goulash)在這裡做得非常精彩。但是如果你問我一生人之中,喝過最滿意的西餐湯汁在哪裡?我的答案肯定的是在這家館子。

並不是一碗碗來的,用了一個巨大的瓷器,一鍋子上桌,任客人要喝多少是多少,喝完了再添。在家庭中絕對吃不到那種味道,因爲不是大量地煲出的話,牛肉不會入口即化。各種蔬菜都已溶入湯中,極爲香甜和濃厚。單單是湯和麪包一塊吃,已經不必其他餸菜了。

但是祖母做的菜,絕對不止一道,顧拉殊喝完,再上煲清湯,這和廣東祖母的老母雞湯有異曲同工之處。再來的魚湯,雖然不像馬賽的布耶佩斯那麼精彩,但也香濃。

奇怪的是,匈牙利這個國家被大陸包圍着,看不到海,爲什麼魚湯也做得好呢?原來用的都是多瑙河中的河鮮。這家人有一道鮎魚菜,用大量的蒜頭把魚爆香後,再以甜的燈籠椒和各種香料去煨,也是絕品。

鄉村式的烤鵝,鵝皮酥脆,一片鵝夾了一片鵝肝,鋪着核桃和櫻桃醬,是用砵酒熬出來的,加上匈牙利saffron紅花香料,色香味俱全。

紅燒csarda牛肉不容錯過。csarda是匈牙利鄉下餐廳的意思,他們用大鍋子加種種香料和蔬菜,把牛肉塊紅燒得軟熟,吊味的竟是大量的鵝肝醬,並非英美的牛扒那麼簡單。

焗豬手一大塊上桌,皮炸得香脆之後,再用燈籠椒、蒜頭和酸忌廉去焗熟,秘方在於不是普通豬手,而是煙燻後風乾的。

店主說:“我最初是航海的,過了五年的飄泊生活,疲倦後我決定開一家餐廳,與衆不同的餐廳,別的地方要付高價,我這裡會讓你感覺到便宜得要命。我的菜的分量一定要大,就像我祖母做的,她叫南施,就用她的名字開這家餐廳。”

地址:1029,Budapest,OrdogarokU.80。電話:(361)397-2742。

巴黎的陸羽茶室

到了巴黎,打一個電話給老友畫家安東·莫納。“我們去吃飯吧。”他說。“去哪裡?”“BrasserieLipp,你來了巴黎那麼多次,一定去過。”“沒有呀。”“那麼非去不可了。”“有什麼了不起?”“這是巴黎最古老的一個酒吧,相當於你在香港帶我去的陸羽茶室。”

一聽到,有點興趣,Brasserie這個詞在字典中說是間釀造所或啤酒店,但賣的也不一定是啤酒,也喝紅白餐酒、香檳和白蘭地。吃的東西又簡單又正宗,每家都有獨特的風格,是一個客人可以聊天、寫作或閱讀的聚腳地,而Brasserie一出法國,味道就不同。

Lipp開在左岸,知識分子、美術家、政客、記者等最時髦人物喜愛的Saint-Germain區,附近出名的出版社林立,又有藝專,文人沙特最喜愛的兩家咖啡店LeFlore和DeuxMagots就在它的對面。

“有沒有被遊客霸佔?”我問安東。他笑了:“當然。不過他們會被侍者趕到樓下的後面那座廳裡,或者到樓上去。不必擔心,我是熟客,和你在陸羽一樣,待遇不同。”

有特權是好事,經理親切招呼,安排好一個靠大門的美位給我們,安東的太太帶着他們的兩個漂亮女兒來了:“人多一點兒,叫多幾種菜給你試試。”

“普通客來了,也可以訂座的嗎?”“現在行了,從前不可以。當年的老闆MonsieurCazes還在的時候說法國總統來也不許。客人問要等多久,他說你二十分鐘後再來的話,那麼二十分鐘後一定有空位留給你;要是他說等一個鐘吧!那最好別等,這等於說你甭來了!”“這麼厲害?”

“到Lipp的人都有來頭,五十年代畫家Chagall、作家Hemingway都是熟客,戴高樂也叫了Pompidou和D"estaing來這裡開會,後來兩人都做了總統。當然明星像伊夫·蒙丹夫婦都來過,沙岡出名時在這裡留連,哈里遜·福特、李察·基爾、積·尼可遜到巴黎一定來朝拜,活地·亞倫也不例外。我們這張桌子,希拉剋Chirac在做巴黎市長時最喜歡了。”譁,坐了之後,來法國競選,會不會求上一官半職?

看看四周環境,安東說:“壁上的瓷磚畫是LeonFargue的作品,天花的非洲繪畫出自CharleyGarrey手藝,一切以美好年代BelleEpoque的生活方式來裝修。”

菜上桌,這家店最出名的菜叫ChoucrouteLipp,並非什麼精緻的料理,而是大碟頭的臘腸、酸菜和火腿煮在一起,毫不造作,讓人開懷大嚼。PiedDePorcFerciGrille是烤豬髀,生的韃靼牛肉更是一大碟一大碟上。

每種菜都吃得過癮,安東的小女兒食量小,只叫了一種前菜CaviarD"Aubergine,是茄子茸和魚子醬混成的,我也試了一口,味道不錯。大女兒愛鯡魚,點一碟HarengBismark,也是這家店的名菜,試了覺得沒有在亞姆斯特丹街頭賣的好吃。

還有其他幾種,已記不清了。這裡的價錢算便宜,平均每一樣從九十多塊到一百多塊港幣,當然你要吃最貴的,也有一客三十克的魚子醬,賣八百。

喝酒的話,也沒什麼HouseWine之類的,叫一瓶中價的,酒牌上有種種選擇,都有水平。但是爲了Brasserie原來賣啤酒,也要一杯來試試。在這裡別用英文叫beer,試用土話Serieux吧,向侍者一說,較受尊敬。

Lipp在瑞士日內瓦也有一間同名的,但千萬別受騙,它是巴黎人擁有的唯一一家,不能模仿,也從來沒有分店。

“有時,我的畫展開幕,去到很遲,三更半夜來這裡,也有大餐可吃。”安東說。“開到幾點?”我問。經理說:“說是上午十一點開,那只是喝酒喝咖啡,要到十二點半纔有東西吃,一直開,開到深夜兩點。”“那麼多人喜歡,有何秘訣?”“也沒什麼。”他說,“總之聚集在這裡的客人,氣氛調和,好像失去憂慮,做人輕易了許多,仁慈了許多,溫暖了許多。”

走出來,是個懶洋洋的下午,我們的影子,被斜陽照得很長,安東一家帶我到對面的建築物:“叫TheChurchofSaint-GermainDesPres,是巴黎最古老的一家教堂。”裡面簡單又莊嚴,絲毫沒有華麗的裝修。教堂,本來就應該這個樣子,看過世界上的各座出名的,像皇宮多一點兒。

安東點了蠟燭,抱着他的妻子,深深一吻,他們的女兒已是二十四歲和二十一歲,向我說:“老了,像他們那樣,多好!”“那是要經過苦難的年代,你們這一輩子的,很難做到。”我這麼說也不管他們生不生氣,不過兩個女兒,都點頭同意。

巴古斯的神殿

保羅·巴古斯(PaulBocuse)說是法國當代的廚神,大概沒什麼人會反對。他是第一個得米其林三星的師傅,早在數十年前。

這個人還活着,也的確是個神話。在里昂的一個叫金山的地區河邊,有一家花花綠綠的餐廳,巴古斯的金色名字大大地掛在屋頂上,我們都笑說這是他的神殿。

還沒走進去之前,就可以在花園圍牆上看到無數的壁畫,敘述保羅的一生。餐廳的外牆上打開了一個窗口,保羅的畫像和真人一樣大,打開雙手,歡迎你的到來。這是一座兩層樓的建築,永遠擠滿客人。從牆上的舊照片你可以看到皇親國戚的造訪,以及他們後來寄到的感謝狀,沒有一個大明星或歌手,來到了里昂會錯過在這裡進食的機會。

餐廳當然裝修得金碧輝煌,那種表現方法,在其他的地方同樣做出來,你就會感到俗不可耐。令到這裡的氣氛感人,是保羅·巴古斯的童真,他像一個小孩子蓋了一間玩具屋,想把一切最美好的,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世界上這些享有國際聲譽的餐廳不少,很多浪得虛名,吃過之後客人大罵。但是在保羅的這個家庭廚房中,你不會失望的,這麼多年來他做出那麼多道名菜,加上無數的甜品和芝士,來到保羅的神殿,你一定會抱着肚子滿意地走出來。

但是當神話已傳久了,總有些憤世嫉俗的所謂食家,大肆批評,說什麼保羅那一套已經過時,簡直不堪一試,還是去吃分子料理較佳。“過時?”保羅一向笑着說,“當然過時。好的東西,你硬說過時就過時,我不必和你爭辯。”

保羅已七老八十,餐廳的名字是他的,但他當然不親自下廚,這也成爲所謂食家的批評。“我不會自傲到要每一道菜都要親自做才說好。我煮的菜是祖母和媽媽傳給我的,什麼人都會做。我年輕時也很少下廚,只要肯花心機,一定好吃。”保羅說。

今天,又重訪保羅的神殿,先上一個清湯,用蔬菜和雞鴨的內臟煮出來,上面鋪了一層面包皮,在爐中焗得麪包發脹,熱騰騰地上桌,這完全符合喝湯要喝熱的道理。在這十一月尾的寒冷氣候下,感到特別溫暖。

接着的魚是煎了,鋪在闊麪條上面拿出來。後上的雞用布包裹,把松露菌藏在皮和肉之間燜熟。吃時淋上奶油,我免了,單吃雞和拌着上的白米飯。完美。

甜品架上有幾層朱古力和叫爲馬可隆的糖餅任取,再來朱古力的千層糕,蛋白製成的球狀甜品,我只要了冰激凌,是那麼軟滑香甜。數不完的芝士,我向侍者要了味道最濃的,他也選了七八樣給我嚐嚐。

巴古斯本人忽然地出現,和藹地和我們每一人擁抱拍照,我想這也是他主要的工作吧?保羅說道,當今他下廚,只煮給里昂的水喉工人和木匠們吃,這些人才是不能得罪的。不過,後來我看到他站在廚房前,每一道菜都要他過眼,纔拿得出來。

“十多年前我來拍電視節目,叫你燒一個蛋,你抓抓頭皮,結果還是燒了給我們,記得嗎?”我問。多少個攝影隊都來拍過,保羅不可能記得,我只是當成話題和他聊天,今年他有八十幾歲了吧?神態有點懵懂,有顯然的老人癡呆症。

又有什麼關係呢?看到他還健康地活着,也替他高興,保羅當今在里昂有好幾家分店,世界各大都市也開了無數間,這一生人,應該無憾。分店的水平並不一定達到食客的要求,但在這家神殿吃過,我們也無憾了。

吃完走出來,一個年輕人拿了一包東西給我,這個人也許是保羅的兒子或者公司的工作人員,笑着說:“保羅叫我拿給你的。”

打開來一看,是兩本英文書,一本叫BocuseinYourKitchen,一本叫80RecipesBrasseriesBocuse,記錄了他的名菜,非常之詳細。內頁簽了我的名字,我問年輕人:“他還記得呀?”“有點兒慢了,”他說,“和你談完之後,回到辦公室,查了計算機數據,纔想起的。他還說:誰會忘記叫我只燒一個蛋的人呢?”

從巴黎到里昂,乘火車只要兩個小時,巴黎往裡昂的車站有間叫“藍火車”的餐廳,充滿普羅旺斯鄉村生活的壁畫,人生中值得一遊。坐上車,到了里昂,去巴古斯的神殿吃一餐吧,也許你會見到巴古斯本人。但我相信就算他走了,餐廳中還會見到他的影子。

電話:33-04-72-42-90-90。資料:L"aubergeDuPontDeCollonges,69660,Collonges-Au-Mont,D"orLyon,France。

勃艮第之旅

喝烈酒的人,到了最後,一定喝單麥芽威士忌(SingleMaltWhisky),天下酒鬼都一樣。而喝紅白餐酒,到了最後,一定以法國的勃艮第(Burgundy)爲首,天下老饕都一樣。

年輕時,什麼餐酒都喝進肚;人生到了某個階段,就要有選擇,而有條件選擇的人,再也不會把喝酒的配額浪費在法國以外的酒了。

當然,我們知道,美國那巴區產的酒也有好的,還有幾隻賣成天價呢,但爲數還是少得可憐。澳洲也有突出的,像Penfold的TheGrange和Henschke的特級酒,都喝得過,意大利和西班牙各有極少的佳釀。與這些酒一比,智利的、新西蘭的、南非的,都喝不下去了。

到了法國,就知道那是一個最接近天堂的國家,再也沒有一個地方有那麼蔚藍的天空,山明水秀,農產品豐富。釀酒,更是老大哥了。諸多的產區之中,只有波爾多和勃艮第可以匹敵。巴黎在法國北部,我們這次乘午夜機,經時差,抵達時是清晨七點,交通不阻塞,坐車子南下,只要四個小時就到了勃艮第了。

主要都市叫波恩(Beaune),我們當它是根據地,到勃艮第四周的酒莊去試酒。對食物,我還有一點點的認識,但說到餐酒,還真是一個門外漢。有鑑於此,我請了一個叫史蒂芬·士標羅(StevenSpurrier)的英國紳士做我們的嚮導。士標羅是最先創造教人家喝酒的專家,在國際上頗享聲譽。年紀應該七十多了,但一點也不覺老,只是不苟言笑,像個大學教授,說起話來口吃的毛病很深,由莊嚴的形象變成滑稽,較爲親民。

許多酒莊主人都是士標羅的朋友,他帶我們喝的,都是當地最好的酒,我們也不惜工本支持他,由年份較輕的喝起,漸入佳境。吃的也是米其林的星級餐廳,米其林海外版信用不高,但在法國,是靠得住的。

勃艮第酒和波爾多的,最大分別是前者只用兩種葡萄。白酒用的是Chardonnay,而紅酒用PinotNoir。後者則是以多種不同的葡萄品種釀成獨特的味道,他們的解釋是:一種葡萄是麪包,做爲打底;其他種類當成菜餚,加起來纔是一頓佳宴。

真正的勃艮第整個產區,也不過是一百七十五公里,和波爾多一比是大巫見小巫,它夾在Chablis和Beaujolais之間,前者的白酒還喝得過去,後者每年十一月的第三個星期生產的新布血麗紅酒,不被法國人看重,有些人還當成騙外國酒客的笑話呢。這回我們剛好碰上新布血麗出爐。有些沒運到香港的牌子,還真喝得過。

一般人認爲勃艮第的白酒最好喝,但是它的紅酒才最珍貴,像Romanee-Conti,不但是天價,而且不一枝枝賣,要配搭其他次等的酒才能出售。爲什麼那麼貴?Romanee-Conti區一年只出七千五百箱酒,天下酒客都來搶,怎能不貴?

勃艮第的法律也很嚴格,多少英尺地種多少棵葡萄,都有規定。這個地方的石灰石土地和陽光,種出來的葡萄是獨一無二的。雖說只用一種葡萄釀製,但下的酵母多少,每年氣候如何,都有不同的質量,一個酒莊釀出來的酒沒有一種強烈的個性,不像波爾多的名酒莊,一喝就很容易喝得出來。

專家們都說Romanee-Conti的1990、1996和1999都是過譽了,不值那個錢,其他名廠的釀酒法也跟着進步,不遜Romanee-Conti的了。但專家說是專家事,衆人一看到這家人的牌子就說好,到底,懂得酒的價錢的人居多,知道酒的價值的人,還是少之又少。

白酒之中,LeMontrachet稱爲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了。這家酒莊只有八公頃。波爾多人一定取笑,說這麼小的地方釀那麼少的酒,賺什麼錢呢?但越少就越多人追求,我們在那個地區試的白酒,像Batard-Montrachet和Chevalier-Montrachet都很不錯,價錢便宜得許多。

Chardonnay葡萄種釀的白酒,也不一定酸性很重,勃艮第的Theuenet酒廠就依照Sauternes的做法,把熟得發黴的葡萄乾釀成的甜酒並不遜色,因爲不受注意,價錢也被低估了。

走遍了法國的釀酒區後,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紅白餐酒是一種生活習慣,吃西餐的大塊肉,需紅酒的酸性來消化;吃不是很新鮮的魚,需白酒的香味來掩遮,從小培養出來的舌頭感覺,並非每一個東方人都能領會的。

而且,要知道什麼是最好,需要不斷地比較,當餐酒被指爲天價時,只有少數付得起的人能夠喝出高低。餐酒的學問,到底是要用盡一生,纔有真正辨別出好壞的能力。一知半解的,學別人說可以喝出雲呢拿味呀、朱古力味呀、核桃味呀,那又如何?爲什麼不乾脆去吃朱古力和核桃?有的專家還說有臭襪味,簡直是倒胃。

餐酒的好壞,在於個人的喜惡,別跟着人家的屁股,喝到喜歡的,記住牌子,趁年輕,有能力的話多藏幾箱。也不是愈老愈好的,勃艮第的紅酒雖說三十年後喝會更好,但白酒在五年後喝狀態已佳,紅酒等個十年也已不錯。應該說,買個幾箱,三五年後開一兩枝,嚐到每個階段的成熟,好過二三十年後開,發現酒已變壞,這話最爲中肯了。

法國大餐

如果你到過世界上的所有大城市,到最後,你不得不承認,還是巴黎最美。

凱旋門爲中心,十幾條的大道由此放射出去。巴黎整個都市是一個大博物館,歐洲文明的結晶。這不是偶然的,比較南園的國家:英國是島國,氣候陰沉,民族小心眼;意大利人最熱情,不能耕種的地方還是過多;德國風景不錯,但人冷酷;西班牙人太好玩,經濟文化都落後;北歐國家太冷,東歐又太窮;唯有法國山明水秀,人性溫和浪漫,一切是她最得天獨厚的。

巴黎人愛夜晚,發現了一套理論:如果將名勝古蹟從外面照得像白天一樣,那麼和早上看有什麼分別?夜裡,就應該有晚上的光輝,他們說,所以用了幾千萬個小燈泡,鑲在架子裡面,照出來的是如絲似錦的鐵塔。這不只是新概念,而且要有一個愛面子,又有點瘋癲的政府才肯花那麼多錢去照亮的。

經濟不景,人們拉緊腰帶也支持政府浪費,但政府也照顧着他們,長棒型的麪包和葡萄酒是不準漲價的,兩樣東西每天花不到二十塊港幣就能維生。

當然,巴黎人一有錢,就吃。吃東西對他們來講,是生活的享受,不只是扒進口裡就算了。到了巴黎,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他們最出名的海鮮。

法國人的海鮮是獨特的,沒有一個地方能夠模仿。首先,侍者把一個三層的圓型空鐵架放在餐桌上。最低層放着一碟醋和一碟牛油及多片的麪包。第二層掛滿了肥大的白灼蝦。一圈圍下來有數十隻。最上層的大碟中鋪滿了細冰,上面是生蠔、蛤、螃蟹、螺和海膽。其中的東西你不喜歡,那麼就來整大碟的三打生蠔或蛤或螃蟹。

這個豐富的海味,還吃什麼麪包撐肚皮,錯了。入鄉隨俗,吃海鮮之前,要是你不以麪包牛油將你的胃壁塗上一層保護膜的話,大多數人都會拉肚子。

生蠔我們在香港只知道吃Belon,其實還有許多又便宜又好吃的品種。建議點菜之前先走到他們的海鮮檔上親自選擇。又肥又大的膏肉皆美,但有些瘦的更甜,幾個人去吃,可以每樣先來半打,挑最喜歡的再叫過。

較生蠔爽口,有咬頭的是蛤子,法國蛤不比在紐約吃的CherryStoneClam,巨大如橙,鮮甜得不得了。和大閘蟹也各有千秋,法國螃蟹的膏也多,比大閘蟹大數倍,肉質幼細,味甘。東風螺狀的法國螺肉不硬,很可口,但已被先入爲主的蠔和蛤搶去風頭,客人只吃三四個就停手。海膽是連殼上的,蘋果般大的殼上打開一個洞,用匙羹掏出殼壁肉的膏吃。膽肉不多,弄個半天吃不到幾口,有時還會吃到殼上的硬刺,實在不敢領教,還是日本料理的海膽有吃頭。

以爲已經飽了,原來海鮮只是頭盤。這時最好來個熱湯暖胃,法國海鮮湯不是什麼龍蝦熬出,而是將魚肉蒸熟後磨碎煮成。並沒有腥味,但是一大碗像漿又似羹的濃湯喝了下去,肚皮再次漲開。

接下是點主菜來了,我們這次旅行全部由查良鏞先生夫婦招待,去的都是第一流的餐廳,選中了一家叫“AuPieddeCochon”的,《茶花女》這部電影就是借它拍內景的。美輪美奐,古色古香,招牌上畫的是三個大師傅在批一隻肥豬的手,名副其實,是以燒豬手出名的餐廳,當然是叫燒豬手了。中間已去骨,豬手是蒸熟了之後再烤的,香噴噴的皮,用叉子也可以切片,可想而知,軟熟得很。

還有甜品,大片的胡桃蛋糕、法國冰激凌、咖啡、巧克力等等等等。查太最欣賞餐酒,好年份的名牌,便宜香港一半以上,就算是叫餐廳的普通白蘭地,也比在香港購買到的什麼X.O.香醇。這次查先生公子媳婦千金女婿,還有其他友人,一共十二位,這一餐吃下來埋單是四千港幣,在香港絕對吃不到。

連續幾餐的法國菜之後,吃不消。另選越南牛肉粉,湯濃、魚鮮,簡單的一碗,是天下美味。

有時也去吃中國菜,到一家叫“日月星”的餐廳,請店主找出臘腸來做沙煲飯,又是一樂也。飯後店主拿出簿子,翻到法國總理米特蘭的那一頁,給我們簽名留有餘地,查先生籤之無愧,我是高攀。

查先生在巴黎十六區有個三千多英尺的公寓,我們一直在餐廳吃已是兩個星期了,上街市買海鮮肉類回家吃火鍋,東西比香港便宜許多,味道又不差九龍城的“方榮記”。

飯後拿出在羅浮宮附近買的兩張明信片,一張拍了男人的,縮得小小地,在上面戴了一個眼鏡,像戴高樂的鼻子;另一張是女人**,染成法國國旗。每人在明信片後面簽上名,寫了幾個字,準備翌日寄給在遙遠三潘市的倪匡夫婦,最後還畫了一隻大生蠔,給倪匡兄充飢。

慕札醫生

問法國人說碧綠歌(Perigord)在哪裡?他們大多數回答不出,但是一提鵝肝醬和黑松菌的產地,都拍起額頭,大叫:“是,是!Qui,Qui!”整個地區應該屬於DordogneValley。這個山谷史前爲海底,乾枯後變爲肥沃的農地。當年的平地已成山丘,原始人挖洞建居,還能找出許多壁畫來。

從巴黎的往鄉下車站,須乘四個小時火車方能抵達碧綠歌。座位很舒服,也有吸菸區,但車軌是從前建造的,很窄,車廂晃動,像個搖籃,令人昏昏欲睡,一下子到了。酒店離碧綠歌車站還有一個鐘車程,路旁所見,盡是些養鵝的農場,到處掛着鵝肝FoieGras的招牌,法文中“S”這個羅馬字並不發音,讀起來像“花瓜”。

下榻的LeCentenairs"hotel只有十來間房,有一般法式小旅館的精緻和舒暢,但我們來住,是因爲這家酒店的餐廳有位名廚。

一道道的鵝肝料理,原料上乘。各種不同的煮法已不必去談,我看到餐牌上有田雞腿,想起普羅旺斯的,就點了一客。上桌,一個白色的碟子上點着十二滴的濃郁菠菜汁,呈綠色,各滴汁上站着一隻田雞腿,是用大蒜爆過後把大腿的頂部切平直放的,團團圍着碟旁。小腿部分去其肉,只剩下骨頭,像牙籤一樣,以手抓着送進口,香甜無比。我將這種擺設牢牢記住,下次入廚派上用場。當送酒前菜,比什麼香腸、鮭魚等高貴百倍。

晚上又驅車到LePontDeL"ouysse去,又是一家餐廳連酒店。這裡有古堡、小溪、叢林、斷橋,園中掛着一顆顆的大燈籠,如入仙境。我想任何男女追求伴侶,來到此地,對方一定溶化。

DanielChambon主理,他驕傲地自稱爲廚子(cook),而不是師傅(chef),說廚藝傳統的,加上自己的靈感而成,從不屑領取什麼米其林之星。果然有一手,這位廚師比LeCentenairs的有自信,隨心所欲,燒出各道鵝肝和黑松菌的佳餚來。

當晚,我第一次見到了慕札醫生(DocteurLouisMuzac)。同行的友人是位老饕,對法國餐尤其有研究,從此結識了米特蘭總統的御廚DanieleMazet-Delpeuch。這位老太太的廚藝當然是一流的,但爲了友人對美食的追求,謙虛地介紹了她的老師,說這個人才是法國的廚中之廚,而她的師傅,就是慕札醫生。

慕札醫生已有八十二歲了,家中四代人都是醫生。小地方,只有一個。鄉下人有什麼奇難雜症都要來找他。遇到家禽肥滿和蔬菜新鮮,都拿來奉送。當成醫藥費也好,或者方便下次生病時得到的照應。慕札醫生在當地的地位是超然的,各個遇到他的人都前來鞠躬或擁抱。

翌日,再坐一個鐘頭的車,到了慕札醫生的家,這次如廣東話所說:“發達了。”是慕札醫生教廚藝。

清晨七點,他已把雞宰了,肚中塞入豬肉,再用大量蔬菜煲了一大鍋湯等待我們。燒菜時不加水,利用湯汁,也像我們的上湯,還沒發明味精之前,全靠它。

捲起袖子,開始學習。慕札醫生教我們用麪粉搓成薄餅,一疊又一疊,再壓扁,放入鍋爐,烤成一個酥餅的模子。接着煮剛摘下的野菌,各種不同類型的,香甜無比,以它當底,鋪在酥餅的最下層。

拿出三四副巨大的鵝肝來,叫我們片開,取去肝中的血筋,這個步驟很重要,不然鵝肝嚼起來就有僵硬的物體留着,不像絲一般的柔軟了。鵝肝切成手掌般大片,鑊下核桃油把幹蔥爆香,再煎一煎,就要加點櫻桃果醬,上等紅酒和天然黑醋再炆數分鐘,鋪在酥餅的第二層。

春末初夏,並非黑松菌的季節,慕札醫生從冰箱中取出一罐罐的玻璃瓶,每個瓶中一粒去年收成的大黑松菌,在巴黎賣至少五百港幣一顆,但他像不要錢似地叫我們切了十多粒,鋪在鵝肝上面,再拿去焗個二十分鐘。等待中,慕札醫生說:“我的曾祖父教我祖父,祖父教我父親,父親教我,沒什麼花樣,好材料的菜不需要花樣。”

我們把餐桌整理好,慕札醫生指着它:“打仗的時候,我就在這張桌上替病人開刀。”他若無其事,我們聽得心中發毛。走出花園抽枝煙,看到一隻雄雞,五顏六色羽毛髮光,漂亮得不得了,到處亂跳亂跑。

回到廚房,用雞湯煮野米當飯,油下鑊,又爆香乾蔥,像福建人和南洋人一樣,法國料理中用了很多幹蔥。把剩下的雞湯收幹火,取出雞來。雞中的肉餅,也是下了大量的黑松菌的,又是一道菜。

開飯了,那塊焗鵝肝野茄黑松菌的酥餅是天下美味,肉餅當然也非常好吃,就算我這種不喜歡吃雞肉的人,試了一塊雞,也覺得又軟又香又甜。

“這是什麼雞?”我問。“和你在花園裡看到的是一對,這隻母的特別野蠻,昨晚把家裡的貓啄瞎了一隻眼睛。當它是食物,不算過分。”慕札醫生笑着說。

墨西哥燭光晚餐

當年我們前往墨西哥城,準備拍攝一部電影。每天與當地工作人員開會至深夜。利用早上大家在睡覺的時間,我去逛街市,吃早餐。

我早上喜歡喝點湯的,墨西哥的人最普遍喝的是清雞湯,把肥雞熬個數小時,上桌時加點米飯在湯中,這個湯我們香港人一般上很接受。

其次便是牛肚湯,墨西哥人熬湯時不加牛肉或牛骨,所以湯汁並不甜,吃時放大量的草藥末的辣椒粉,這個菜並非大家受得了。地道的牛肚湯店中也有牛蹄筋賣,煮成啫哩狀態,軟熟好吃。偶爾也見一條牛大腸,比較牛肚牛筋有味,而且有點肥膏,不怕膽固醇高的話,吃起來不遜香港的牛雜。沒看到牛鞭,大概墨西哥人並不需壯陽。

最高享受是羊肉湯,加以香料燉過夜,湯汁清澈,肉軟熟香噴噴地引人垂涎。進口之前可以加芫荽和蔥花消除羶味,肉是另切的,用個小碟子盛着,讓客人沾辣椒醬、牛油果漿吃,我看到鍋中有個羊頭,指了一指,小販即刻會意,切下羊頭的面頰肉來。吃了一口,啊!是天下絕品,羊癡的朋友們來墨西哥,萬萬不能錯過這一頓豐富的早餐。

豬肉檔前,用來招徠客人的是炸豬皮,每張有一匹布那麼大。我喜歡吃帶着一點肉的豬皮,百吃不厭。一大早買了一塊,在辦公室中忙了起來不出去吃午餐,就全靠這張豬皮充飢,想起中國故事中一對夫婦逃難時做了一塊大餅,留給家中的兒子吃。回家一看,兒子餓死了,原來只吃嘴前的,其餘的餅懶得去動。我纔不會那麼笨,將豬皮吃得精光。

不是每天那麼忙,也有機會在中午和當地同事到餐廳去吃,墨西哥人感到最驕傲的巧克力醬雞肉,我只有試過一次,再也不肯吃那麼古怪味道的東西。牛排多數餐廳都做得不好,烤得太熟太硬,寧願叫他們的炆牛舌,做得極有水平。

今天試到的是炸仙人掌蟲。大家看了都怕怕,我卻很享受地細嚼,一股香甜,界乎肉類和魚類之間,是罕見的美味。

炸螞蟻蛋也是一絕,每一顆有半粒米那麼大,進口感到香甜,毫無異味,問侍者有沒有旁的做法?他點點頭,到廚房爲我做一道用蒜茸蒸的螞蟻蛋來吃,每一粒咬破時波的一聲,爽口彈牙,甜汁流出,吃過之後才知道除了伊蘭魚子醬,還有那麼美味的東西。

墨西哥城築於高原的盆地,海拔兩千多公尺,空氣稀薄幹燥,香港來的同事們拼命喝大量的開水才能止渴,大家說有阿二靚湯就好了。這次等籌備工作做好,我便要做阿二,煲些湯給大家喝。

菜市場中看到紅蘿蔔,就決定煲青紅蘿蔔豬腿腸,本來是用牛腱味比較濃,但是有很多同事因宗教關係不吃牛肉,只能以豬腱代替,青蘿蔔找不到,用洋蔥了事。加點帶來的榨菜吊味,絕對不會失敗。

有花生賣,可以煲雞腳豬尾花生湯了。海鮮類不齊全,但也有魚,煎它一煎,再爆豆腐和炒青菜,然後煲湯。

墨西哥的雞都黃油油的,很肥,買七八隻,剝皮去骨來煮粥。這裡的人也吃飯的,超級市場有白米出售,把雞骨放進粥中熬。肉切薄片,等上桌前再灼它一灼,這煲雞粥一定受大家的歡迎。至於雞皮,學倪匡老兄的做法,串起來烤,離鄉別井的香港人,哪能忍受這種誘惑。我把這幾道菜形容給同事們聽,還沒做,大家已流口水。

吃厭了墨西哥東西,今晚大家到一間叫“長城”的中國菜館。我臉皮最厚,向老闆說讓我到廚房去炒個餸,他無奈地答應了。餸拿出來,每一粒都給雞蛋包着,呈金黃色。同事們試過,說果然沒有失望,對我的手藝信心大增。

自己下廚,沒有胃口,光着喝酒,回到旅館又是開會,上牀已是半夜三點。飢火難當,取出旅行用的小電爐來,水滾了,下一包由香港帶來的公仔麪。

好像有預感,早上在菜市場看到了一堆很像菜心的蔬菜,綠油油中間夾着黃色的菜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買了兩把,剛好派上用場。把菜心洗乾淨,本來要除去頭部的,發覺菜梗脆得很,洗的時候已經摺斷,每一個部分都能吃。

麪湯已滾,將菜心放進了,菜心即熟。剛要吃時,忽然,全間房子的燈光都熄滅,原來是旅館的電壓不足,我用這個小電爐,已經燒了保險絲。

漆黑中,用打火機找到抽屜中的蠟燭,點了起來。菜心和公仔麪香氣噴來,進口,菜心香甜,帶點兒苦味,比吃肉佳,這個燭光晚餐,因無伴侶,不帶羅曼蒂克,氣氛卻頗爲難忘,特此志之。

說不完的美食

和小朋友聊天,她笑道:“天下的美食,都給你試過了?”“瞎說。”我輕罵,“再活三世,也不一定吃得完。”

“給你一張會飛的地氈,現在要去哪裡就去哪裡,有什麼東西最先入腦?”

“我忽然想吃火腿。”“啊,龐馬火腿加蜜瓜?”她問。“龐馬的雖然很軟熟,但到底韻味不夠。現在大家都在流行吃西班牙的黑豬腿,可別忘記意大利還有一種很突出的,叫SanDaniele(聖丹紐)。”

“在意大利的什麼地方?”“靠近華隆那的中世紀小鎮Treviso,本身就是一個很古老很漂亮的地方,又靠海,那裡的天氣和溼度特別適合風乾火腿,什麼化學物都不加,只用海鹽醃製,肉是深紅玫瑰色,香得不得了,不比西班牙的差,又沒被追捧,價錢相對便宜,每年六月有個火腿節,各製造商都推出來讓過路客人任吃。”我一口氣說完。

“有沒有詢問數據,讓我記下?”小朋友要求。“http://www.prosciuttosandaniele.it。”“專門賣食物的商店呢?巴黎的Fauchon怎樣?”“Fauchon的種類齊全,又很高級,希臘小島生產的烏魚子也給這家公司包下來賣,但是說到店裡的裝修,還是俄國莫斯科的Yeliseyfusky厲害。”

“你去過了嗎?”“沒去過,但是單單看圖片,就深深吸引了我,整間店的樓頂有三四層高,食物架子像大教堂中的風琴,擺滿了魚子醬和伏特加,以及全世界最高級的食品。”“譁,那麼厲害?”“他們後來也是經濟起飛,重現舊日的光輝,這家店鋪把ArtNouveau裝修藝術保留得盡善盡美,是我最想光顧的地方。”“給一點資料。”“http://www.smdrtmoscow.org。”

“還有呢?”“每年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德國的Schwetzingen有一個白蘆筍節,那裡種的特別肥大香甜,以前只有國王才能享受的,如果你去到當地,就可以免費大吃特吃。”

“告訴我,白蘆筍和綠蘆筍的分別。”“白蘆筍種在泥沙的地質上,遮擋陽光,變得又軟又甜,如果看到筍尖變紫色,已沒那麼完美了。”

“德國菜,好吃嗎?”“不好吃,而且種類像他們的人種那麼刻板,沒什麼變化,但是原料無罪,那裡的白蘆筍的確是別的國家比不上的。”

“SCHWETZINGEN在德國的什麼地方?”“就在著名的大學城海德堡附近,吃完蘆筍順道到海德堡一遊,聽聽《學生王子》的歌劇,不亦樂乎。”

“資料呢?”“http://www.orgetogermony.org。”

“美國呢?”“除了紐約之外,很難有什麼城市吸引得我去。尤其是9.11之後,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過海關被當恐怖分子那麼查,何必受那種老罪?”

“沒有一種食物讓你非嘗不可?”“我認爲唯一能稱爲美國美食的,只有一種辣椒豆。而新墨西哥州的SantaFe是我想去的。”“有什麼那麼特別?”“那裡的辣椒節集中了全國嗜辣者,你只要做出一道有創意的辣椒菜,被選中後就可以一生免費去吃。有很多烹飪班,教你怎麼把辣椒做得盡善盡美。最出名的辣椒餐廳叫CoyoteCafe,其他兩間是Amavi和laCasaSena。”

“給我網址。”“http://www.santafe.org。”

“大排檔呢?”“到全世界最大的市集,摩洛哥的Marraakelh去,那裡別說吃不完,是走不完的,把天下的香料都集中在一起,任何蔬菜和肉類,除了豬之外,都齊全,牛羊內臟烤得讓人流口水,價錢也便宜得發笑,上網一查就知道:http://www.morocco-travel.org。”

“爲喝酒而去的呢?”“到大西洋的小島曼蒂拉(Madeira)吧。古時從歐洲把酒運到南洋,酒會變壞,在中間的這個小島上,航海家發明了把白蘭地加進餐酒中的方法,這麼一來酒就停止發酵,而且變得更香更甜。曼蒂拉酒的年份都是老的,最年輕的一隻是1977年的Verdelho,一杯十塊美金左右,賣到一百塊的是1908年的Buel,最甜的有Malvasa,一點也不貴,喝杯曼蒂拉酒,人間樂事也。資料可在http://www.madeirawinepany.org查到。”

“還有嗎?還有嗎?”“還有,還有。三年也說不完,別說下去了。”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1章 吃遍內地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1章 吃遍內地第1章 吃遍內地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
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1章 吃遍內地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1章 吃遍內地第1章 吃遍內地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4章 日韓食尚第3章 覓香東南亞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1章 吃遍內地第4章 日韓食尚第2章 臺澳美食行第1章 吃遍內地第2章 臺澳美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