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智搗狼窩上下

六、智搗狼窩(上)

前面,咱講到了一個餵了王八的“禮帽”。常言說,“穿鞋戴帽,各有所好”。同是一種“禮帽”,可不同人戴着,那精神,那氣質可就截然不一樣了。

小倫兒回鄉留影

這年八月十五,楊各莊村裡家家戶戶跟往年一樣都忙活着過節。家境好些的,家裡大都準備好了大鴨梨、面梨、歲果子、月餅等等果品,準備月亮出來後,先給老天爺上供再吃;家況困難的,這些果品可就少多了,大多沒有。有的連月餅也捨不得給孩子們買,買不起啊。

農諺說,“立了夏,把扇兒架;立了秋,把扇兒丟”。可這個中秋節格外天熱。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呼打呼打地扇着扇子。有的婦女在念叨:“冷收麥,熱收秋。這些日子天氣熱,是老天爺讓咱們有個好收成啊......。”

日漸黃昏,爺爺兒(當地給‘太陽’叫爺爺兒)像撒盡最後一把餘輝,馬上就要下山了,西邊半邊天紅彤彤的。村裡,人聲隱約紛雜,炊煙四起,空氣裡盪漾着一股兒節日的氣氛。

就在這時,一個戴禮帽的青年人,邁着輕捷的步子走到楊各莊東村口。

這人兒身板兒修長,圓方臉兒,儀表堂堂。高鼻樑上架一幅水晶墨鏡,手持一把摺疊式紙扇。細看,那扇面題寫着鄭板橋的名句“難得糊塗”四個大字。下面還有“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到糊塗更難......”小字題款兒。顯得小夥更加深沉帥氣,風度翩翩。

他,就是本村大街上老張家張恩綬的弟弟張恩妙。因他常年在外,村民們大都不叫他的學名張恩妙,都叫他乳名小驢兒。在外邊兒,人們則大都叫他小倫兒。

他出身書香門第,叔叔張老勳是當地有名的清末秀才。他從小在京城讀書。後來,據說還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英文WasedaUniversity)。村裡同齡人說起來,都說他聰明,是化學腦瓜兒,學什麼都很快。還知道他日語學的挺好,能流利的用日語對話。許多同齡夥伴兒跟他還會學了一些日語字母呢。什麼“阿、依、烏、額、奧;卡、尅、苦、克、靠;吶、尼、奴、內、鬧”的,覺得挺好玩兒的。還知道“仨由那拉”是“再見”、“巴嘎雅路”是";混蛋";的意思。有時還互相用它“攻擊”幾句......。

村民們誰都知道,大街上那個大廈門面的院子就是他家的。因爲家人大都在外地去了,沒人在家。他嫂子張彩晟成年家在孃家住。至於他在外混啥事兒,別說村裡沒人說的清楚,連他親嫂子也說不很準,人家也不去問。但心裡有估摸。

實際上,唯有他恩綬哥知道他的內情。他哥也是個大學生,某高校財經系的高才生。“七.七”事變後,目睹民族危機,他和幾個熱血同學毅然決然秘密地參加了共產黨,不久就到冀中軍區呂正操所屬八路軍某部做後勤工作,負責糧棉等徵購方面的事務。由於父母早逝,作爲長子恩綬自然成了家庭的頂樑柱。他和他媳婦對他格外關懷。沒想到,這兩年兒弟兄倆弄得很不痛快。還是爲了弟弟的前程,兩人鬧翻兒了。

張恩綬主張,老弟應該設法先到八路軍抗大去受受訓,再到八路軍連隊或機關去;可小倫兒自信有日語一技之長,立志孤身潛入敵營,報效祖國。

他哥斷然反對,怕弄不好,等同自進“蠍子洞”,“自投羅網”。那可太危險了。

可小倫兒執意認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闖龍潭虎穴,在敵人心臟作用更大,爲抗戰能做更大貢獻。

兩人爭執不一,沒辦法,當哥的索性不管他了,路是自己走的,任其闖蕩罷。

後來,不知通過啥渠道,小倫兒真就在鬼子隊伍裡當了個日語翻譯,據說還是個首席翻譯官。憑啥?憑那化學腦瓜,憑學知淵博而且活以致用。當然,最根本的還是源自他那火熱的愛國之心與智謀。在崗樓,跟着鬼子出出進進,他更看清了鬼子無惡不作,慘無人性。受愛國之心之驅使,不久他就和縣大隊秘密建立了聯繫,成了我八路軍在敵穴的臥底。

在鬼子面前,中國人能當官兒,那可絕對須取得上司的好感和信任。他遇有個叫佐藤木大郎的大佐上司,愛好中國文史哲。但他對中國人總叫他們“鬼子”很惱火,很憤恨。有一次,就和張恩妙拐彎抹角地探討起中國關於“鬼”一類的漢字來了。

開始,佐藤很婉轉,不是直接涉及“鬼”字,而是問他“魑、魅、魍、魎”等帶有“鬼”字偏旁的這些字,都怎麼發音?字義何爲等等。

小倫兒講的頭頭是道,有滋有味兒。他給大佐還講了一個有關";鬼";文字的故事:

說是在唐朝唐玄宗時期。有一次,來個番邦使者,在富麗堂皇的金鑾殿,面對皇帝與大臣們賣弄**,自我吹噓,滅大唐尊嚴,意在不給大唐進貢了。這使者一反常規,沒帶任何財禮,而只是呈交一封書信便揚長而去了。

皇帝不識番文,打開書信,問左右文武大臣,都說看不明白。皇帝怕是戰書,貽誤軍機,十分着急。此時,詩人文官賀知章奏曰:“詩人李白通曉番文,當召來釋疑。”

玄宗皇帝問詩人在何處?賀知章說肯定就在長安城內哪個酒館喝酒。皇帝立刻差人急速尋找。果然,在一酒店找到了剛剛醒酒的詩人李白。

李白到金鑾殿看過番邦使者的書信後,哈哈大笑。皇帝不知所措的樣子,問是否看的懂?是否討戰書?

李白說:“對方是賣弄**,耀武揚威,想拒絕進貢,不當附屬,試探我大唐虛實。

他們寫的內容翻譯成我大漢語言就是——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張長弓,騎奇馬,單戈獨戦’。

意思是他們兵強馬壯的,足可以稱王,不給大唐進貢了”。

皇帝猶不甚解,又問李白有否對策?並表示“不管需要什麼,朕都完全答應”。

李白直言道:“在下有絕好制勝對策。僅需高力士冠軍大將軍爲我研墨,請楊國忠右相大人爲我脫靴子,當即可回函懾服那個番邦。”

楊國忠是楊貴妃之堂兄,玄宗的大舅哥兒,當朝右相;而高力士則是著名宦官,玄宗之心腹。但皇帝“金口玉言”啊,十分無奈,只好一一答應。

李白在殿堂以對聯形式這樣寫道: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屬邊;

襲龍衣,僞爲人,合手便拿。";

李白寫後,面對皇帝及在場文武百官,詳細介紹對仗絕妙的對聯。指出小小邊沿番邦,恰如一個個小鬼兒,合手便可捉拿。

皇帝不勝驚喜。當即派遣特使回訪,有力懾服了那個番邦。

大佐聽罷大飽耳福,只是疑惑地問道:“詩人爲何如此**,竟敢奚落皇帝寵臣?”

“是因爲楊國忠和高力士曾貶低、奚落過詩人的才華與人格。楊曾說過,‘李白雖有文采,但也不配給我脫靴子!’;高力士則聲稱,‘李白連爲我研墨的資格也不配!’。一時弄得滿朝沸沸揚揚,議論紛紛,讓李白大失光彩,十分惱火。這次是絕好反擊之機會啊。”

大佐深深吸了口氣,口悅誠服地說:“啊,悠嘻,悠——嘻,思夠依(好強,好厲害)!思——夠依!中國文化的,思夠依。文化,也是武器的!”

“當然。不過,歐洲有個學者(馬克思)說過:‘野蠻的征服者,往往被他們所征服了的民族的先進文化所征服。”(注:馬克思語句)小倫兒聽了大佐的稱讚便脫口而出,可又怕觸動佐藤狡詐的神經,於是緊接着就又補充一句,“日本明治維新後,文化革新也很快......。”

“悠嘻,你的,這個這個的!”

“你的,頭腦的也很快很快的,小小年紀,大大厲害。......。”佐藤收斂了慣有的那種武士道霸氣,流露出一種十分做作的僞善,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緊接着他又連捧帶誇地說:“你小小年紀,諳熟文史,簡直是天才,天才!還有什麼精彩故事?統統講講給我,我很喜歡!”

“啊,我只不過是一介小小草民,何足掛齒?閣下,你聽說過‘甘羅十二爲上卿’的故事沒有?還有,明朝的解縉。他們纔是少年才子,精英,神童。

傳說,解縉小時候一次正洗澡玩兒,有一縣令路過,他早聞之才華橫溢,於是上前出句“千年老樹當衣架”,想親自測評一下解縉的文采。解縉當即脫口而出:“萬里長江作浴盆”,讓那個縣官驚歎不已,自愧不及。感慨道:“他絕非浴盆之物!”。

解縉十四歲考中內閣官員,皇帝御筆批示時,見他如此年輕,問他“是否與考官有親屬關係?”,言外之意,懷疑他是否“走了後門兒,行賄了”。解縉當即回答:

“微臣不與試官親,

一朝天子一朝臣。

甘羅十二爲上卿,

臣還較其晚二春。”

解縉出口成章,爽快、絕妙而尖刻的回答,無情嘲諷了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陋習,弄的皇帝倒十分尷尬起來”。小倫兒的故事,講的大佐前俯後仰,捧腹大笑,讚不絕口......。

此後,這位大佐對小倫特別喜歡,少了一些戒心。把他安排在安平縣角丘崗樓也是他的主意——這個崗樓離小倫家楊各莊二十里來路,不近不遠,而且是個重要據點。北到祁州縣(安國)的伍仁橋崗樓,西去深澤縣、晉州都較方便。表面是照顧小倫,實際是想在相鄰縣城聯絡、聯防方面利用他的長處,也可謂一箭雙鵰。

小倫兒今兒個回鄉,是他到角丘崗樓後,第一次回老家。其實,探家主要是看看嫂子,這是他們老張家唯一一個“看家”的人兒了。

人們常說“老嫂如母”,小倫兒覺得千真萬確。他嫂子也是楊各莊的,比他哥大兩歲。人兒長得很白淨兒,好身條,穿什麼衣裳看着都可體,順眼。爲人勤儉、賢惠,又有點文化,在村裡是很受人愛慕的一位賢妻良母。日常生活上,她很體貼小叔子小倫兒,吃穿上想得也很細,打置的小倫處處滿意。

常言說“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嘴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八月十五到了,他又臨要事在身,自然而然想回家看看嫂母了。

他走上圍村的大土埝子寨牆,穿過村邊兒嫂子家的一片蘆葦,就到嫂嫂家了。

“嫂子——,大娘——......”小倫兒一到家門口兒,就使勁兒地喊起親人來,並興奮的說聲“我回來了!”

“小倫兒回來了?哎呀,看你這身兒打扮,俺都不敢認你了。快進屋!”嫂子正忙活晚飯、準備供品什麼的。聽到那熟悉的聲音,喜出望外,扔下手裡的活,一邊接過小倫兒的箱子,一邊絮叨起來,“你家弟兄們,誰也不回來,也沒個準信兒,可多着人結記啊!......把俺們想壞了,可回來了你!快進屋,俺去擀麪去!......";

“嫂子,你可別整費事的。”小倫兒摘下禮帽,合上扇子,興奮地說,“你和俺大娘他們都好啊?小侄女怎麼樣?你別整什麼費事兒的。”

“不費事兒。‘出門兒的餃子進門兒的面’,俺再給你臥上個雞蛋。今天八月十五,中秋節哩!”

“嫂子,俺買了幾斤月餅給你們。還買了鴨梨,舊城的大鴨梨。還有面梨什麼的。俺還準備給小偏兒哥他們送點去。俺聽說他改名叫李中國了,挺好。“中國”,諧音“忠國”,也不和別人重名。人家沒少幫咱家,俺哥說過......還有劉勝彩大嫂那,俺都得看看他們去......”

“今兒個過節哩,你快去快回。別坐時間長了,把面燜了。啊,你回來再下面條也行。俺們等你......”嫂子停了下,又補充說:“他叔,去你勝彩嫂子那,也別待時間長了”。

他大伯、大娘連插話的空兒也沒有,小倫兒就出門兒走了。

不到五分鐘,小倫兒就到了李中國家。他只見到了中國哥,嫂子和孩子們不在家。

他放下一包月餅,一兜子牙梨,和李中國沒聊多少時間,就要去看勝彩嫂子。

老李緊讓他多坐一會兒,好多說一會兒話,還想盡多的問問他恩綬哥的情況。

小倫兒知道他恩綬哥當兵走後,李大哥沒少幫助嫂子他們,知道李哥在村裡的一些情況。因明早兒還要回去,不想佔太長時間,於是深情地說:“李大哥,我嫂子和大伯、大娘他們可沒少麻煩你們,我就不多說這些了,自己人兒,說多了倒顯得見外了。大哥你不是一般人,咱村裡,我今兒個就只告訴你一人,我回去就要執行一個任務去,今兒個可就不多呆了。我再看看勝彩嫂子去。”

老李知道他事兒多時間有限,也就不勉強了。他見小倫兒走老遠了,還使勁喊了一句:“喂!給你恩綬哥問好,就說俺很想他啊!”

“我看見他,肯定給你帶好!李哥快回去吧!”小倫兒轉回頭說了一句。

小倫兒從李中國家出來,正好碰上了村南頭王小旦。兩人多年不見,當然相互熱情起來。

“小驢兒你好?仨由那拉(日語‘再見’)!咱同歲,你輩兒大,俺不叫你叔了,哈哈。”小旦搶先問好,還說一句多年前跟着小倫學日語時常開的玩笑——故意把“再見!”放在了最前頭。

“你看你看,又在‘關公面前耍大刀’不是?多大了,還開那等玩笑?哈哈,啊,你找李哥幹什麼啊?還拎個包......”

“啊,過節哩,看看俺乾爹去!你這留洋大學生,哪天回來的?看你穿的總像個公子哥兒似的。一晃,咱五六年不見面了吧?你怎麼老是跟俺們‘仨由那拉’啊!上哪發財去了吧?”

“六年了吧。你快去看乾爹吧,有空兒咱再嘮。現在咱就‘仨由那拉’吧!哈哈......”

兩人分手了。小倫兒在琢磨:“他怎麼認李哥爲乾爹了呢?”

原來,王小旦自從他爹王老囊向鬼子暴露糧食一事兒後,生怕全家被活埋,確實跑到了深澤縣大直腰村的鬼子崗樓。後來,他知道村裡沒對他家下死手,萬分感激。就到李中國家磕頭下跪的,硬是要認李中國爲乾爹,不答應,就跪着不起來。李中國見孩子如此真心赤誠,就答應了。還對他提出兩條要求:一是這年頭兒,不管在哪裡,混個差事兒可以,但別學壞,萬萬不可幹禍害百姓的事兒;二是注意給村裡儘可能透露些有用的消息。......

“乾爹在家啊,俺乾孃他們哩?”小旦兒嘴甜,一進門兒,就高聲叫起乾爹、乾孃來了。

“啊,小旦兒來了,快進屋。......嗨,你看你,還買什麼點心,你這小子!一會兒都給我拿回去......。你看,這不小倫兒纔拿來這麼多好吃的。你家人多,又捨不得買什麼。一會兒再拿點梨回去,啊!聽話啊。你的心,俺全領了......”

“乾爹,過節哩,俺不能空手兒看你來,‘瓜子不大是人心兒’,對吧?俺還想告訴村裡,那次給大民他爹送葬,弄得太聲勢大了!大直腰崗樓都知道了,鬼子有的說來報復咱村子,咱村裡人們得注意下。俺這是聽西李莊二貨說的。二貨還說,咱村二蛋子有時也去崗樓,過去有一陣兒,還他媽的跟大堡張八兒那幫土匪有往來;鬼子搶糧食可能跟他有關吧?二貨他們說,這小子還去角丘、郎仁、崔嶺崗樓串達......。不是什麼好鳥兒!棗營裡的小六子也說過。”小旦話匣子一開就不好關。說完,站起來就想走。

“你說的這些情況很重要,你多注意點兒。那兔崽子活他媽膩了,沒好下場!你要走,把那包月餅帶回去,再拿着點兒梨。你家情況俺知道,俺們比你家活泛點兒。俺這當乾爹的也沒給你們買什麼,好吧?”

小旦知道乾爹的脾氣,樂了樂說:“俺聽乾爹的!俺帶回去先上供去了!月亮地兒快出來了。”說完就興沖沖地走了。

再說劉勝彩聽到小倫兒的呼喚,興奮不已,她放下手裡的活,見小倫來了,高興地說:“快進屋!俺這屋裡,亂七八糟的,別笑活俺。看你打扮的這一身兒,你不說話,俺不敢認你了,像個當官兒的。俺給你洗個梨去,上完供了。你先坐下......”。說着,就到關老爺神龕臺兒拿下個鴨梨來。

小倫兒見勝彩嫂子興奮的樣子,高興地問道:“不吃,別忙!我是來看看嫂子就行。我前些日子看見樹起哥了,他挺好的,你別惦記他。”

“嗨,俺也不瞞你!有時還真想他們,惦記他們啊,還有你!俺跟你彩晟嫂子斷不了唸叨你們。你家弟兄們都識文抓字的,到哪也是幹大事兒的。你也好長時間不回來了。聽說你恩綬哥離家更遠,是不?哎!都是鬼子鬧的......。”

“是啊,我恩綬哥還格外惦念他家小閨女兒貴如......。哎,我說嫂子,你跟我樹起哥,結婚這麼長時間了,也真該要個兒子、閨女的了,是吧?我這人好說,哈哈!”

“這年頭,兵荒馬亂的!......。嗨,有時俺真的也想要個兒子......。俺不瞞你,要是真有個男孩,俺就起名給他叫‘鐵軍’。長大,也叫他當兵去,學他爹,學你家他大伯他們。不能老叫外國人欺負咱中國!小日本鬼子太可恨了!......”

“嫂子你真行!名字都想好了。這名字起得好!‘鐵軍’‘鐵軍’,“鐵打的軍人”啊!將來長大了,一定會跟我樹起哥他們一樣,肯定是條硬漢子!好,我看就叫這個名兒,再見了我哥,我一說這事兒,保準兒把他樂壞了!啊,我想告訴你嫂子,我張哥在縣大隊乾得很衝的,當小隊長了,忙啊!你別結記他。我斷不了見他,他常說夢裡都和你在一起啊!呵呵......";

兩人嘮扯好大一陣子,小倫兒就婉言告辭了。

這時,月亮像是個大銅盤子,掛在了天空東南角兒。深藍的天上,沒有一絲雲彩,月明星稀,河漢晶瑩碧透,給節日增添了歡樂的氣氛。空氣裡,飄蕩着一陣陣炸麻糖的香味兒......。

最高興的當然還是無拘無束、無愁無慮、天真爛漫的孩子們。

在當街,有得玩兒“過溜兒”的(即捉迷藏),有的當“跑馬繩”的,還有玩兒“轉溜溜盆兒”的、“對夾";的、“娶媳婦兒”的等等。喊的最歡的是玩兒【跑馬繩】的。你聽,孩子們喊叫得多麼開心、盡興:

“野雞靈叻!”一隊喊道。

“跑馬繩叻!”另隊對答。

“馬繩開叻!”對方又喊。

“牽誰來了?”對方問道。

“牽,牽那個......”

隊員自己爭論一番要的對象,又一齊喊起來。

你想想看,這幾年,要是他媽的沒小日本兒侵擾,楊各莊村裡再唱幾晚上河北老調、二黃(京戲)大戲,又該多麼熱鬧?

小倫兒回家吃了一大鉢碗麪條兒,就叫着嫂嫂到村邊大埝子寨牆上溜達着說些什麼去了。

站在村子寨牆上,東邊可聽見馬營村、彭營村村民的呼喚、喧鬧和笑聲;隔河南望,可看見北郝村的輪廓,那西南角兒就是深澤縣大興村的影子。

寨牆下的田野裡,蟋蟀像是競相給中秋月夜伴奏着琴聲;天上,清涼皎潔的月光,像是無聲而耐心地撫療着鬼子給村民們的心靈創傷......。

叔嫂月夜嘮家常

嫂子,俺哥也不在家,大伯大娘他們也上年紀兒了。你還帶個孩子,你最苦了,你要注意自己身體。......”小倫兒低着個頭,有些內疚地說。

“倫兒,俺特別結記的就是你了,咱娘咱爹他們走得早,就俺一人在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眼看你也快二十了,也該給你說個媳婦兒了。

前幾天,有好幾個說媒的,給你提了好幾個人兒哩。彭營的一個,報子營的一個。倆閨女俺見着過,都長打的不錯,人家也有文化,你勝彩嫂子還認的報子營的那閨女。還有郝村的、北馬、郎仁的。你回來了,要不咱就看看去?......

這年頭,咱鬼子也得打,日子也得過。不能‘聽蝲蛄叫,咱就不種地’了......”嫂子有心事兒,總覺得做不了主。

“嫂子,你先別叨嘮那些事兒哩。這年頭兒,兵荒馬亂的,打不出小日本兒去,國都亡了,還有什麼家啊?以後再說吧。俺知道你是好心,俺心裡明淨淨的,俺能處理好這件事兒。.....。”

“嫂子,俺不久可能執行個新任務去。......”小倫突然變了話題,但欲言又止。

“你不用瞞着。俺早想到了,你肯定也是抗日的!不管你眼下在哪,在哪也得幹出個模樣兒來!嫂子相信你這留洋的大學生。”

小倫兒說:“嫂子,俺知道您也很革命的。您跟咱村銀旮旯裡勝彩姐,啊,叫她嫂子也行,叫姐親點兒啊。還有南頭小臺姐,你們仨人兒,人們都說是楊各莊‘三傑’啊,俺對此也自豪。”

“俺怎麼着也不會給你們老張家丟人。......”嫂子插了一句。

“俺今兒告訴你,俺哥哥在冀中軍區呂正操部隊裡搞糧棉後勤工作哩,總是東奔西跑的打游擊,沒個準地方。前幾年還到過咱安平縣義裡。深澤大堡的張八兒那一夥兒土匪,就是呂正操領導的部隊消滅的。”

黃敬肖像

呂正操肖像

說着,掏出兩張照片來,笑着說:“你看,這人就是呂正操。這人兒,生在遼寧,老家也是咱河北的,好像是清河縣的。以前,是張學良的少校副官,西安事變後,秘密加入了共產黨。河北省主席南撤後,他率部在冀中開闢抗日根據地,建立”人民自衛隊“,北從平津鐵路,南到滏陽河,東從津浦,西至平漢線,打得鬼子也很狼狽的。咱河北根據地開展的地雷戰,地道戰,白洋澱的雁翎隊,叫鬼子最頭疼。現在,呂是八路軍冀中軍區總司令。......”他先後指着兩張照片,又想多說幾句,但欲言又止,“日本人不擇手段,想殺害這些領導人,包括暗殺。前一陣子......”

小倫兒是想說,前一陣子,日寇死盯住呂正操總部活動地區,瘋狂圍剿追殺,還出動零式飛機兩架進行轟炸,把他心愛的戰馬“紅紅”都炸死了。

但他怕嫂子聽了這些,擔心哥哥的安危,所以就說了半截子的話。

其實,他也不知和嫂子該多說些什麼好,只想和嫂子多說說話。他很理解,嫂子一人帶孩子住在孃家的苦澀和對哥哥的惦念。.....

嫂子只顧接過照片,定睛一看,驚喜地說:“這小夥兒不是俞啓威嗎?照片照的可是有點兒老相。真人兒,很精神。‘七.七事變’第二年就到過咱村了,小偏兒哥還是他介紹入黨的哩。俺見過這人一眼。這事兒就俺們一些黨員知道。開始有一陣子他就住在張文法家裡。姓呂的這人俺沒見過,常聽見人們講他的故事......”

“啊,這人他現在叫黃敬,是化名。現在是非常時期,名字他們也不一定,老變......。你說的事兒,我哥也說過。人家是華北地區的書記。......”

時光如流水。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

小倫見嫂子擦了下含淚的雙眼,擡頭見一塊雲彩將要吞噬明月,急忙拉了他嫂子一把說:“嫂子,你看雲彩上來了。‘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明年一定好收成!”

嫂子想的格外多:“烏雲吞月";可別是不祥之兆啊。於是,她轉了話題說:";小倫兒,可是不早了,你睡去吧!貴如這孩子聽話,可能跟她姥姥早睡了;村裡這陣子趕製些軍鞋,俺又做了好幾雙.過了明兒還得轉走,俺也挺忙活的......";

叔嫂倆輕輕地回到家裡,還勸了勸貴如姥姥姥爺的抱怨聲,很快也就進入夢鄉了。

烏雲慢慢吞噬了明月。一統夜色,如漆如墨,霸氣十足,無情地統治着整個村子和原野。

夜,靜極了......。

六、智搗狼窩(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張恩妙深知這一經典名言的含義,別看他年輕,可每臨大事,他都會深思熟慮。

他自從被安排到角丘鬼子崗樓後,處事更加謹慎,腦子裡總泛起他恩綬哥那句話——那是“蠍子洞!虎狼窩!”;

他目睹和回想起鬼子一次次";圍剿";八路軍,對華北“拉網式的大掃蕩”,一樁樁一件件慘無人道殘害百姓的暴行,就心急如焚,恨不得一下子把一個個崗樓全端掉。特別是那次鬼子到自己老家——楊各莊,一會就殺死四五個老鄉親。還有那年初秋,逼迫百姓毀掉十多頃的青苗“青紗帳”,造成秋收無幾,次年春天青黃不接,很多人活活餓死、餓病,內心更是怒不可遏。

他還清楚地看到,八路軍就是缺武器彈藥,要是有較多的武器,就會大滅小鬼子的猖狂氣

焰?

不久前,他兀然想起,要是把角丘這個崗樓子一端,繳獲的武器,足足能武裝起一個縣大隊來,那該是多大的有生力量啊!

因爲他發現,這個崗樓的鬼子入夏以來因天氣炎熱,至今每天中午飯後,都要集體午睡一陣子。吃飯時,這些鬼子、僞軍,僅留下一個值班人員持槍荷彈執勤。其餘的都把槍支彈藥放在崗樓那裡。見到上述情況,他想,“如果.....。”

八月節探家返回後,張恩妙將他的想法很快向上級全部做了彙報。

安平縣城街上,時而一隊隊全副武裝的鬼子兵,邁着沉重有節奏的步伐,耀武揚威而過;時而“嘟嘟嘟嘟”地跑過幾臺插着膏藥旗的鬼子摩托,捲起滾滾濃煙塵土。光天化日之下,全城充滿恐怖氣氛。

臨街的門市,特別是一些餐飲店鋪都急忙把門子關好。有的跑堂的小師傅,還朝遠遠駛去的摩托使勁兒地吐口唾沫,大罵幾聲......。

人們常說,最危險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張恩妙取得佐藤大佐的信任後,每有機會,便到城裡離聖姑廟遺址不大遠的一家飯店,請大佐吃飯品茶。這裡,也正是他和組織秘密聯繫的地點兒。

這家飯店,是個二層小樓。一樓有一個六張餐桌的大餐廳,兩個雅間和廚房、倉房;二樓是茶樓,有一個迎客廳、兩個雅間和四間住宿客房。

шωш ¸тt kán ¸c○

張恩妙知道大佐愛吃魚,還有品茶的嗜好。第一次到這裡,他就把佐藤大佐哄的屁顛兒屁顛兒似的。

那天,他請大佐吃的是滹沱河的鮮河魚——清蒸鯉魚、醬燒鮎魚、爆炸河蟹、爆炒田雞;外加一盆甲魚湯,滿堂鄉土風味,喝的是衡水老白乾。

恩妙深知大佐對中國文化饒有興趣,見他酒到興致,大讚“中國料理不錯”,便引他上樓品起茶來。

一上樓,迎面一對聯寫着:

“客到心常熱

人走茶不涼”

橫批寫着——“賓至如歸”。上下樓過往客人,無不先“光顧”一眼兒。

“閣下,我們上樓用茶吧!中國的茶文化,大大的講究......”恩妙深深鞠了個大躬笑道,右手樓上一指。

“納尼(什麼?)?茶文化?哈哈,中國的茶文化的,好好地講講,我大大的喜歡。......”大佐很高興,一邊走,一邊又刨起根兒來,“你的,莫非還有什麼‘茶’的故事?一起的講講。”

恩妙前邊帶路上了二樓。樓上古香古色,詩書合璧的客廳讓大佐耳目一新。

客廳懸掛的【昭君出塞】、【貴妃醉酒】、【斷橋相會】、【霸王別姬】等經典名畫,霎時將人帶入如夢如幻的史話世界裡。

還有那幾幅紅藍彩書【岳陽樓記】、【孔聖人家訓】、【茶.寶塔詩】,讓小小茶樓,蓬蓽生輝。筆墨餘香盪漾,讓這個鬼子更加飄飄然而昏昏然。

張恩妙一到客廳,就興致勃勃地指着一幅中堂字畫說道:“閣下,這是一首知名的關於【茶】的寶塔詩,屬於雜題詩。您看多美啊?”

彩書【寶塔詩.茶】

接着,恩妙又指着另一幅彩書說:“那是孔聖人之家訓——‘芝蘭生於深林,不因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爲困厄而改節’小篆彩書......”

彩書【孔子家訓】

大佐又是習慣地伸出那拇指,連聲";悠嘻,悠——嘻——”起來。其實,他一時真的不知怎麼誦讀寶塔詩。

“閣下,這是唐代詩人元稹在‘茶宴’上,即席撰寫贈送白居易詩人的【寶塔詩】。寶塔頂,是一個‘茶’字,既可以看做是詩歌的題目,又是詩歌開篇首字,又是詩歌之主題詞,之核心......”恩妙想從頭到尾依次講起來,突然被大佐搶先搬開了話題。

“這些書法,大大地好!よし!yosi(太棒了!)!よし!yosi!”大佐激動地讚不絕口,“一件件的,可說都是一字千金!一字千金!這字畫賣不賣啊?這是出自何年何人之手?值得收藏之!......還有那幅......,よし!yosi!よし!yosi!......”

“啊,啊,這是癸巳年,相當你們明治二十六年間字畫,老字畫了。出自當地一位張先生之手筆。啊,也是我們老張氏家......”

“又是你們張家,你們姓張的家族人才的,大大地有!”

彩書【岳陽樓記】

“閣下,咱先用茶。我慢慢再向你介紹一個人才......”

兩人在雅間,邊品茶邊論茶道、書道,還邊講故事。

“閣下,我早就說過,你可別老誇獎我,我小小張某不足掛齒!我給您講個我們安平縣的故事,我們縣城的一位才人!”茶泡好後,兩人品了起來,恩妙便開講了。

“我們安平,有個黃城村。史上村裡曾出過一名金科狀元,小名叫王三玉兒。我只講講人家的聰明勁兒,你就知道什麼才叫天才,才子。他在進京應試之前,隨管家從滹沱河乘船,順流而下,到天津衛去買書,買了天下一切可能涉及到科考的有關書籍,整整買了一大船:返回時,逆流而上,船行緩慢。他每看完一本書,就扔到河裡。到家時,書,全部看完了,全部扔掉了。父親前去迎接他時,見滿船空空如也,頓時驚呆了。後來才知道——

王三玉兒,人家是‘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絕非虛傳!他的故事還很多,村裡至今還有當年皇帝爲其豎的漢白玉牌坊。有機會,我一定帶閣下去參觀一下......”

大佐聽的如癡如醉,心靈深處,還埋藏着一種對中華民族的既敬慕又嫉妒和疑慮的複雜心態。他哪裡知道,他眼前的這位自己最得意翻譯,在這家飯店裡,正步步實施着一項絕密的計劃......。

再說張恩妙過完八月節,第二次來到飯店後,就接到組織秘密指示——

“完全同意並嚴密實施【八.二二計劃】,請速同助手郭聯繫。

接頭口令,問:你是安平的吧?答:我是平安的!互相祝願:祝君平安——祝君平安!”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乃古今中外兵家常識。恩妙得到指令就琢磨起來:“助手郭”是誰呢?

原來,“助手郭”就是自己所在角丘崗樓炊事班的大師傅郭有志,也是安平人。兩人接上頭以後,激動萬分,又怕失聲暴露,於是相互雙手緊握,熱淚盈眶,不約而同地說:“萬般小心!堅決完成任務!”

農曆八月下旬的天氣,早晨已有涼意,中午的爺兒爺兒也挺毒辣的。大地裡除了花生、山藥、蘿蔔什麼的,莊家大都收割完了。一片片的冬小麥已經破土伸出嫩芽兒。

二十二這天中午,角丘崗樓同往常一樣,鬼子和僞軍的槍支彈藥都整齊地放在崗樓一樓,然後去食堂吃飯,飯後歇晌休息去了。只有一名鬼子在崗樓樓頂站崗放哨。

離崗樓不遠的西邊地裡,有幾輛牛車正在拉高粱秫桔,使車和裝車的六七個人,很忙活的樣子;崗樓東不遠處的園子裡,還有幾個人在忙着澆小麥。北面的地裡,也有幾個人拿着耙子在摟柴火。

這天,是上等兵木村值班站崗,其他鬼子和僞軍都午休去了。這小子可能想他北海道老家的緣故,抓了一隻蟈蟈,一直在樓頂一個秫秸稈插的籠子裡喂着解愁去悶。

“空尼奇瓦(你好!),空尼奇瓦木村,蟈蟈的很好吧,它最愛吃白菜心的。”恩妙吃過飯,手裡拿着個兩個白菜葉兒,緊隨木村走上崗樓。

“翻譯官,你去休息吧!我正好值班,順便喂喂它就行了!”木村很客氣,接過白菜葉子說,“我在老家北海道,也很喜歡喂蟈蟈,很好玩的。叫的很好聽,很開心。”

“啊,我覺輕,睡不着,陪陪你。”

就在崗樓頂上,木村正聚精會神地喂蟈蟈小白菜兒之際,張恩妙滿腔怒火驟起,突然舉起早就準備好的一把榔頭,狠狠砸向木村後腦勺子!同時大喊一聲:“回你媽的北海道去吧!”。小個子木村,“哎呀!”的慘叫聲還沒完全喊叫出來,就“噗通”倒在樓梯口。

恩妙迅速將木村雙手一捆,用一毛巾堵住了嘴。之後,又補了一錘子,以防萬一狗東西再甦醒過來。緊接着,他站在崗樓頂射擊空口處,急忙掄起一條紅布頭巾,向崗樓周圍發佈聯絡警示信號。

離崗樓吊橋不遠的郭師傅,正在吸菸,看見張恩妙揮舞紅布信號,急速向吊橋跑去,麻溜地放下吊橋。接着,用準備好的斧子“咔哧”“咔哧”幾聲砍斷了繩索。又迅速跑進崗樓裡,很快將一樓門子閂好。

幾乎是同一時刻,崗樓周圍地裡裝扮幹活的“農民”同志們,甩掉手裡的農具,突然抄起槍支,幾乎是同聲疾呼:“衝啊!——”,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勢,瞬間踏過了吊橋,進了崗樓場區。其中一股人馬由縣大隊張根生隊長率領直奔午睡的鬼子、僞軍們。

一股人馬則由趙斌傑政委帶領衝向崗樓,接應張恩妙和郭師傅,並控制起全部武器。

首先驚醒的一個鬼子“唔哩哇啦”地叫起來,還沒完全醒過神來,就被張隊長一槍擊斃。一剎那,崗樓防區周圍的槍聲,像是大年三十起五更的鞭炮聲,“叭!”“叭!”“噼裡啪啦”、“噼裡啪啦”地響起來了!

張恩妙和郭師傅早已將崗樓門打開了,高聲喊道:“政委——,隊長——,快,快,在門口先架好這機關槍,封鎖吊橋出口。槍——,都在這裡,快分發給同志們......,快!......”

現場的鬼子、僞軍,有的被擊斃在宿舍的牀上,有的被打死在窗戶口,有的被擊斃在崗樓的壕溝裡,有的被擊斃在崗樓下的場地裡。

除一名叫小田龜一的鬼子在混亂的槍彈煙幕中逃跑外。11名鬼子,24名僞軍(除6名下跪投降外)全部被擊斃殲滅。現場繳獲歪把子機槍一挺,小山炮一門,三八大杆25支,手榴彈30枚,摩托一臺,王八盒子兩把,子彈3450發。

太漂亮了!太爽了!整個戰鬥,僅僅3分鐘!

不知是哪位戰士,激動得突然高呼一聲:“勝利了!我們勝利了!”。

緊接着大家也同聲喊起來,“我們勝利了!勝利了!”

張樹起這時格外激動,他把槍往背後一甩,萬分驚喜地向前雙臂緊緊摟抱住了張恩妙,興奮不已地說:“小倫兒,真好樣兒的!你給咱楊各莊,給咱縣大隊立個大功!俺真爲你自豪!......”

小倫兒拍了拍張樹起的後背,緊緊貼近他的耳朵,小聲說:“這是大家的功勞!大家的功勞!樹起哥,看見你我真高興!八月十五那天,我回咱村了,看見你家我嫂子了!嫂子可想你啊!......她說了,今後要是能生兒子,起名兒就叫‘鐵軍’!多麼響亮的名字!祝你們早日有喜!”

樹起用拳頭堆了小論一下,說:“有喜,有喜,今個兒就是大喜!以後我肯定會有喜的!你也會的,......哈哈!”

張根生隊長萬分高興地走過來,緊緊握住小倫兒的手錶示慶賀並風趣地說:“你可不是小倫兒,你是大英雄!不光是爲咱們縣大隊,也爲咱民族立了大功!還有咱們小郭同志,你們都是英雄啊!”

趙斌傑政委這時詩興大發,即興脫口而出:“我送他一首小詩——

小倫堪稱大英雄,

智搗敵穴立奇功!

殲滅賊寇衛家園,

抗戰史上鐫芳名!......

張恩妙有知識、有奇才、有膽識,又有戰功,深受黨組織的器重。不久,張恩妙奉命到晉察冀邊區參加培訓學習並從事有關抗日工作。但因積勞成疾,久病不愈,英年早逝。

臨終前他還惦記着縣大隊的發展,惦念着關心他的哥嫂和楊各莊的父老鄉親們。他知道趙斌傑政委是安平東毛莊的人。但他不知道格外關愛、敬重他的這個趙政委轉戰南北,一直晉升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8軍政委。他在抗美援朝期間,親自參與、制定和指揮殲滅美韓王牌軍“白虎團”的戰役,榮立一等功,獲二級國旗勳章。曾受到金日成的接見。

也不知道一直十分惦念、期盼他早日康復,再創豐功偉績的另一位安平老鄉、縣大隊隊長張根生同志出生入死,久經沙場,也是戰功顯赫,解放後任職廣東省委書記、吉林省省長。

不知道......。

但他的英靈,永遠幽遊在冀中大平原和故鄉上空,一直在關心、瞭望、俯瞰着冀中人民不屈不撓,前仆後繼,奪取抗戰勝利的熠熠曙光以及祖國抗戰後的繁榮昌盛......。

第6章 智搗狼窩上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五章 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4章 我要當兵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6章 智搗狼窩上下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6章 智搗狼窩上下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4章 我要當兵第4章 我要當兵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4章 我要當兵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五章 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4章 我要當兵第7章 鋤奸第4章 我要當兵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4章 我要當兵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五章 第4章 我要當兵第7章 鋤奸第7章 鋤奸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6章 智搗狼窩上下第五章 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7章 鋤奸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五章 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7章 鋤奸第五章 第4章 我要當兵第五章 第五章 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4章 我要當兵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
第6章 智搗狼窩上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五章 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4章 我要當兵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6章 智搗狼窩上下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6章 智搗狼窩上下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4章 我要當兵第4章 我要當兵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4章 我要當兵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五章 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4章 我要當兵第7章 鋤奸第4章 我要當兵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4章 我要當兵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五章 第4章 我要當兵第7章 鋤奸第7章 鋤奸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6章 智搗狼窩上下第五章 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下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7章 鋤奸第7章 鋤奸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中第五章 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8章 難忘的戰鬥上第7章 鋤奸第五章 第4章 我要當兵第五章 第五章 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上第4章 我要當兵第3章 血腥的刺刀第9章 永遠的豐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