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人界,東勝神州一偏僻清幽之地傳來了重重的怒哼,顯然那發出聲音的人心中此刻十分憤怒,同時那聲怒哼也夾帶着一股後悔莫及的意思。
循聲而至,只見一體弱而頭大,眉寬而耳闊,目如深淵珠清澈,鼻含雙樑中如轍的老人家正坐在一茅草屋內傳經頌道,其身後上方高高掛起一幅字畫,上書“道”字,字中深意清雅脫俗,奧妙無窮。
這個人就是還停留在人界活動的太清聖人老子的一座化身。
老子下方此刻有四個弟子垂首聽道,這四人神態舉止各有不同,但皆是不可多得的良才美玉。
其中一個灑脫飄逸,雖是聽道,但毫無一絲規矩,懶懶散散;一個逍遙脫俗,魂遊天外,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一個神色莊重,一臉淡然安逸,舉止間有禮有節;一個眼閉耳塞,用心聽道,彷彿又飄飄乎羽化登仙之樣。
收取這四人爲徒乃是老子在人界停留最後一程所要做的事情。雖說道門如今在老子的傳播之下已成爲人界顯學,受到上至諸侯王公、下至平民百姓的一概重視。
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老子最怕的是他道學一派後繼無人,無法承擔教化人間的重擔,這樣即使他好不容易下來一趟,苦心積慮,到頭來不過是一場春夢罷了。
因此,老子在就西出函谷關,送多寶成佛之後便返回東勝神州,遍地尋訪,終於找到了如今座下四個可堪造就之才,收其爲徒,傳其衣鉢,望道門能夠千古流傳,百世流芳。
這四人乃是後世鼎鼎有名的道教四大真人,按上面所述,分別是南華真人莊子,沖虛真人列子,玄通真人文子,洞靈真人亢桑子。
老子發出的怒哼驚動了下方聆聽聖道的四位弟子,這四人紛紛醒悟過來,其中灑脫不羈的莊子略帶疑惑的問道:“何事能令老師如此動怒?”
底下,其他三人也紛紛鼓起好奇之心,暗自垂聽。但看這四人對老子憤怒一事毫無懼色,亦一臉無礙,顯然深得老子教化。
老子於上沉默半響,內心之中卻是天翻地覆。
未料到西方準提接引二聖能夠如此果決豁達,退讓佛門教主之位,引得佛教合併?
也未想如來如此可惡,原以爲身在曹營心在漢,沒想到一換副臉孔見人之後竟毫不猶豫的託身佛門,真正的棄道入佛,壞他大計?
如此,自己不但欠了佛門因果,更是推波助瀾,爲他人做嫁衣,助佛門興旺起來!
其實,老子自始至終雖然深謀遠慮,卻有些一廂情願,他想要藉助如來之力分裂佛教,卻沒有設身處地的爲如來想過。
如來若是按照老子的意圖繼續下去,遲早有一天不是因爲佛門氣運的問題或是因爲其他聖人教派利益的問題受到聖人們的抹殺。
如來也是個聰明人,即使鬼迷心竅,但也會醒悟過來,一旦明白前因後果,他做出這個令老子十分痛恨的決定也不難理解,畢竟這是不但消減了他日後的重重危機,更爲他開闢了一條美好前程。
如此,老子的計謀是註定失敗,註定爲他人做嫁衣,也註定讓那些冷眼旁觀之人笑煞肚皮,一心嘲笑。
老子的臉皮,可丟大了!
也是道心堅固,境界高深,老子不一會便放下了心中的難堪,略一思索,對着座下四位弟子說道:“佛祖一一出世,佛門大興之勢再難抵擋,老師身爲玄門大弟子,卻是不能眼睜睜的看着我玄門日趨衰落,因此憂愁不已!”
老子避重就輕,隱瞞了自己在佛門大興之中所做的那些難堪之事,直接點明瞭佛道之間平衡即將打破,原本玄門稱雄的地位將會因佛門的大興給拉下來。
老子沒有深探底下弟子心思,不知他們個個都是心靈細膩之輩,不約而同的對他的話產生懷疑。
憂愁,即使憂愁也不用發出那麼大的怒氣嘛,裡面一定還有什麼玄機,不過聯想到事關老師,老師也不願明說,他們都是知進退明分寸之人,只能按捺一探究竟之心,將此事給淡忘下去。
以這四人眼下卑微的修爲,對於佛道上層的爭鬥還沒有資格評頭論足,玄門的興衰更跟他們相隔天地,實在是沒有能力理會,於是座下四人不言不語,只是靜待老子的發話。
老子想了良久,一時還沒有什麼妙策,再看了莊子他們四人,說道:“你們跟隨老師甚久,如今得到真傳,已然可以出師矣!尚有何不解之處一一說來,老師再爲你等解惑三月便要回歸,處理我玄門教務!”
這莊子四人在老子的幾年教導之下突飛猛進,境界見長,沒想到老子卻要不久離開,心中很是不願。
但瞧見老子那副一臉果決的模樣,以及事關玄門大事,不敢異議,於是一一上前向老子詢問修道之中的疑難雜症。
三個月後,老子在四大真人的跪拜之下飄然而去,結束了這長達數十年的人界之旅,而他所手下的弟子也個個出息,在人間闖下好大的名堂。
道家史書有載:
南華真人,即莊子,名周,字子休,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歷史上與老子以“老莊”並稱。
他是老子思想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共同建互了以“道”爲核心的思想體系。
其道論基本內容就是逍遙,要進入逍遙的精神境界就必須泯滅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差別、界限、做到物我兩忘。
莊子還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理論,老子貴柔,主張戒盈防滿,在現實關係中求得自身的長保。
莊子則認爲現實關係是對人的自然本性的嚴重束縛,主張超脫現實關係而盡情逍遙。
莊子同樣將“道”視爲生天生地的本體,但他又認爲並不代表“道”具有物質性,不過是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的精神。
他多次強調道是產生萬物的本體,但它是非物質的,並舉例說“道通一氣”,但道並不是氣,氣是自道派生的。
最後莊子將道集中“虛”上,他在《人間世》中說:“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即追求“道”的最高精神境界,在務“虛”上下功夫,做到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徹、見獨,從而修道、得道。
進而把老子的思想,推向一個新的層次。
沖虛真人,即列子,字禦寇,爲春秋末至戰國前期道家學者,其著《列子》一書,主張清靜無爲、獨立處世之思想,概括起來爲“貴虛”和“貴正”。
《目氏春秋不二篇》曰:“列子貴虛。”
這種思想把宇宙形成分爲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個發展階段,主張擺脫人世問貴賤、名利的羈絆,任其自然,把客觀存在看作不存在,一切無所作爲。
傳說列子曾向關尹子問道,拜丘壺子爲師,後來又先後師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們的真傳,並且在道術上超過了他們,九年以後,他就能御風而行。
玄通真人,即文子,姓辛,名鈃,號計然、葵丘濮上人,是老子的弟子,約與孔子同時。著《文子》一書,繼續闡揚道家思想。
文子對老子的道論有所發揮。
認爲世界本源的“道”就是氣,陰陽對立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並且他把自然之道引申爲人事,要求統治者體道,實行無爲而治,達到無爲而無不爲的目的,楚平王用其言,天下大治。
後來,他遊歷了吳越,曾爲范蠡的老師,封官而不就,隱居在吳興餘英偶山修煉道術,後登雲昇天成爲神仙。
洞靈真人,即庚桑子、又名亢倉子、庚桑楚。
他認爲保全生命需要做的全形爆性,像嬰兒一樣天真無知,放棄一切利害得失,成爲至人;傳說中他得到太上老君之道,能以耳視目聽居住畏壘山六年,五穀豐登,後遊歷吳國,隱居於毗陵孟峰,修道而成爲仙人。
老子在人間的道家一脈在他的四位弟子發揚光大之下,至此廣爲流傳,道家一脈道統一直延續了下去!
·······························
清微天玉清境,元始天尊在彌羅宮召見了門下弟子云中子。
看着下方修爲逐漸高漲,心境日趨圓滿,以及身負功德的雲中子,元始天尊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驚異以及欣喜。
元始門下弟子之中,最受他重視的無疑是十二金仙,最受他寵愛的是廣成子,其餘兩個弟子之中,南極仙翁知進退,明分寸,最讓他感到體貼,所以天庭四御之中總御萬生萬靈的南方南極長生大帝由他擔任。
至於雲中子,說實在的對他來講可謂若有若無,不過是掛着個親傳弟子的名號,卻沒有真正的被放在心中。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總是不受他重視的弟子卻屢次打破了他的期望。
雲中子本是開天的一朵浮雲所生,因爲沾上了一絲開天功德,加上平時注重行善積德,故一直是天地少有的福德之仙。
元始挑選徒弟注重資質,對於那些後天披毛戴甲,卵溼巢生之徒一直不屑一顧,雲中子雖分屬先天,但由於出身不好,被元始收爲徒弟之後也因爲元始的這點毛病給忽視掉,並不如何受到重視。
回想封神大劫期間,闡教門下羣起而出,除了一直陪伴在自己旁邊的南極仙翁之外,就只有雲中子一人一直以來災劫不降,因果不染。
就算是在九曲黃河陣中三霄等人想要削了他頂上的三花五氣,也被雲中子身上積來的功德之氣給擋了回去,雙方僵持不下,讓後來雲中子撐到了元始老子趕來援救的時刻。
就這點事情,才讓元始天尊意識到雲中子是闡教的一塊不可多得的寶玉。
功德之仙,放到哪裡都是舉世少見,自己以前還真是忽略了雲中子,此子將來的成就怕是在同門之中數一數二,不可估量。
果然,封神大劫之後,元始天尊引以爲重的闡教十二金仙之中四人叛逃,其餘之人一直不見修爲修復,唯有云中子一人在劫後,擺脫煞劫影響,明瞭自身,道行大進之下隱隱邁入準聖的跡象。
這一點,更是讓元始欣喜若狂。
一直以來,元始自認爲教徒有方,闡教如今又是天地第一大教,可是始終沒有一個可以拿的出手的人來。
人教老子那邊玄都大法師已經邁入準聖,通天那邊孔宣也是如此,就連他原本心中一直有些看不起的西方蠻荒之地更是準聖頻出,力壓玄門。
雖然佛門這準聖裡面有很多是參雜着水分,靠着發大宏願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來成就自身,但好歹也是準聖,即使實力再低,也可穩穩的屹立於洪荒頂層高手,對諸如大羅金仙之類的高手擁有着絕對壓倒性的實力。
佛門如今關是靠着準聖一階的數量就可以把闡教的風頭給蓋過去了,以實力來說,佛門纔是現今的第一大教,更遑論佛門之下還有大把的佛子佛孫,金剛菩薩之類的高手。
衆觀天下大教,聖人門下,唯有元始的闡教雖然自誇爲第一大教,但連一個準聖都教不出來。這如何不讓元始心中不感到難堪呢?
好在雲中子如今出息了,能夠爲他增長些臉面,擺脫那些難堪,元始天尊也逐漸對雲中子加大關注,欲要助他一把,好早日成就準聖。
“雲中子,如今百家爭鳴,我闡教亦不能失去如此良機,爲師欲要讓你下界傳揚我闡教一脈學術,光大我教”元始天尊和聲悅色的講道。
雲中子一聽,略微不解,老師一向對自己也不怎樣,這等好事怎會輪得上他呢?
要知道那可是事關功德之事,功德,它重要性誰不知道?誰不想要?
仔細的斟酌了一小會,雲中子沉吟的說道:“老師,傳法一事事關我教興衰,弟子一向清淨無礙,不通世事,若是一人行此大事,豈不是誤了老師心中所圖大業?不若由其他師兄弟主持,弟子從旁相助,定能馬到功成,不知老師意想如何?”
元始心中聽了之後心中甚是欣喜,難得雲中子還能夠顧及到同門之誼,不欲獨吞,光是這份慷慨和大度就令他感到十分滿意,闡教之中他可沒有見過像雲中子如此大方之人。
於是元始天尊開懷而道:“爲師縱觀闡教上下,十二金仙修爲未復,需要閉關苦練,南極領銜四御之責,不可輕離,其他人修爲或閱歷皆不足以擔此重任。唯有你一人方有能力擔當此事,你就不要推辭,老師心中有數,哈哈哈!”
雲中子見元始如此一說,心中大定,於是順勢而道:“弟子謹遵師命!”
接着略一思索,向元始求教道:“老師,我闡教傳法一事該如何進行?如今禮樂崩壞,我門下之前的思想還是有些瑕疵,難以匹敵其他學術,請老師示下!”
元始聞言,眼珠一轉,於是言道:“此事易爾,一切由老師策劃,你不必擔憂,只需如此而爲,我闡教學術定能流傳下去!”
元始說完,傳音給雲中子,仔細與他講述一番。
····································
與此同時,禹余天上清境碧遊宮,通天教主也是蠢蠢欲動,他招來孔宣,對他言道:“孔宣,百家爭鳴到來,你可速速下山,傳我截教一門教義!”
“是,弟子領命!”
瞬間,一道身影迅速從三十三天穿過,直下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