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明軍從城外射進來的信,說是要呈送陛下。”老內侍顫顫巍巍的捧着一封信走上前來,對在塌上斜倚着,手中捧着一隻酒壺自斟自飲的李自成低聲說道。
李自成已經喝的有些醉眼朦朧了,他又給自己左手的杯中斟滿了酒,仰頭一飲而盡,這才擡眼看向老內侍,醉醺醺的道:“拿過來讓老子看看。”
李自成是陝州北部的米脂人,當地方言習慣自稱老子,李自成雖然當了皇帝,但是還時不時冒出一兩句粗話來。
老內侍急忙將手中信呈上來。
李自成接過來,打開之後兩眼看完,隨手一扔,那封信晃晃悠悠的落在了地上。
“驢日的!老子南征北戰幾十年,纔打下這大順江山,他們讓我投降,我就投降啊?去他孃的!老子就不投降,就不投降,他們有本事打進來砍了老子的腦袋啊!去球的,哈哈哈哈……”
李自成又仰頭猛地灌進一杯酒,破口大罵了起來。
罵到最後又自顧自的狂笑了起來,看的一旁的老內侍心中一酸,陛下這是癲狂的前兆啊。
老內侍摸默默的蹲下撿起那封信,然後慢慢的往外退出。
“老張,你做什麼?”李自成醉醺醺的在後面叫道。
“回稟陛下,老奴去把這信給扔掉。”老內侍回身顫巍巍的說道。
“別扔,拿回來。去把滿朝文武都給老子叫來,讓他們聽聽,看看,老子看看誰敢投降,誰敢投降我就砍了他的腦袋。滅了他的九族!”李自成端着酒壺大叫道。
“陛下,你現在這個樣子,恐怕不宜召見百官吧?”老內侍猶豫道。
本來就已經是人心惶惶,暗流涌動了,一個個私底下早都做好了投降的準備。
你這個皇帝都是一副醉醺醺意志消沉的樣子,文武百官看來不是得更沒信心了,更得加速投降了?
“老子這個樣子怎麼了?老子喝了一杯子的酒了,這點酒算什麼?你快去,否則朕先砍了你的腦袋!”李自成坐起來,瞪着眼睛大聲叫道。
老內侍無奈,只得起身將信放在李自成面前,出去傳旨去了。
其實根本不用老內侍去傳旨,此時的議政殿上已經站滿了人,都是大順朝剩下的文武官員了。
狄青讓人射進城中的勸降信並不是一封,而是許多封。
李自成其實是最後一個看到這勸降信的,其他人早就知道了。
李自成能看到這封信其實也是文武百官想讓他看到的。
所有人都知道這城是絕對守不住的,所有人都在早都開始琢磨自己的出路了。
有些動作快的,早就在官軍還沒圍城的時候就已經逃走了,剩下動作慢的或者因爲各種原因來不及逃走的,就被官軍給堵在了城裡。
在這種情勢之下,不想死的話就只有一種出路了,那就是投降。
所有人都想投降,但是卻沒人敢主動說出這兩個字。畢竟虎倒餘威在,李自成還沒死,他還是這大順國的皇帝,手下還有一批忠於他的人。
誰若是敢先說出投降兩個字來,那絕對會惹來殺身之禍的。
將近百萬大軍在城外紮營,光是從城樓上看到那密密麻麻星羅棋佈一眼望不到頭的營帳就足以讓人心驚膽戰,頭皮發麻了。
更何況官軍手中還有攻城神器——火炮,還是新式火炮,這一路上無數的城池都是在官軍的炮火之下很快淪陷的。
但是在看到官軍圍城之後並沒有立刻攻城的時候,許多人就意識到了一點——官軍在等城內投降。
這讓很多人之前的擔心一下子又變成了希望。
一旦官軍開始攻城,以百萬大軍的威勢再加上火炮的威脅,到時候城中肯定是傷亡慘重,城池肯定會被很快攻破。
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就徹底失去了所有機會了。死了就真的白死了,就算活着落在了官軍手中,那也成了俘虜。
甚至他們這些在大順朝爲官的人還很有可能將來落一個斬首示衆的下場,家人也會被一起連累,就算不死也是爲奴爲婢了。
那樣的下場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現在官軍既然沒有立刻開始攻城,反而還發了勸降信。而信中明確說明,願意主動開門投降者可免一死,其家人妻子也一同免死。
但若是執迷不悟,頑抗到底,硬要拖累滿城百姓與你們陪葬,那就必將大順國滿朝文武並皇帝李自成一併屠戮殆盡,爲那些無辜百姓償命。
說是選擇題,其實根本沒得選。
不投降便死,就這麼簡單。
所以勸降信的內容很快在文武百官之中傳開,所有人在看完之後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對生的渴望。
大家雖然誰都沒有說什麼,但是卻都是心照不宣。
機會來了,就看能不能把握住了。
不過,所有的人都很快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能不能順利投降求得一條生路的關鍵就在於皇帝李自成身上。
只要皇帝答應投降,那麼大家就都不用背上一個叛賊貳臣的罪名。
而且也不用承擔作爲出頭鳥的巨大風險。
所以把信送給李自成,其實就是文武百官的一次試探。
信送進去之後,他們就在這裡焦急的等着消息。
因爲,勸降信裡說的很清楚,十二個時辰之內必須做出決定。如果到時候依然沒有人投降,那就大軍立刻開始攻城,城破之後遵照前諾一律斬殺。
聽到腳步聲,衆人都急忙看去。
看見老內侍的表情沉重鬱結,衆人心中都是一沉,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諸位大人,陛下宣諸位覲見。”老內侍顫巍巍的做了一個羅圈揖後拱手道。
“張公公,陛下可看過那封信了?”丞相宋獻策上來問道。
其他人聞言都急忙盯着老內侍,神情緊張。
老內侍何嘗不明白這些官員們的心思,心中悲涼不已,一個個平日裡都自詡忠臣,口稱萬歲,卻到了國家破碎,君上有難的時候卻都只顧自己,棄君上如棄蔽履,實在可笑可恥。
“陛下什麼都沒說,只讓老奴宣召諸位大人,想必就是商議此事吧。”老內侍垂頭說到。
“那張公公,陛下此時心情如何?”又有一人急忙問道。
“劉尚書,老奴不知。”老內侍搖搖頭道。
衆人一陣失望。
宋獻策站在原地,默默的想了片刻後,又目光從身後的其他人身上一一看過,最後道:“諸位大人,既然陛下相召,那就同去吧。”
說完帶頭向內殿走去,其他人互相對視一眼,也只好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