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一十二章 收尾

兩百一十二章 收尾

李哲其實壓根不知道這個時空系統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而且事實上時空系統說的沒錯,以李哲的智商和所擁有的知識體系,這東西理解起來真的很難,畢竟。時空穿梭對於現代時空的所有已有的科學知識而言,始終是一個臆想來的!

李哲不是科學家,也沒有窮根究底的興趣,那就只有將之拋出到腦後。對他來說更有意義的是時空系統所賦予的新的能力和所展現出的進化!這個纔是目前能讓李哲產生更大的興趣的東西,因爲,這些東西,很顯然,能夠幫助李哲實現更大的野心!這些對李哲來說纔是更現實的東西!

在時空系統的智能體停止了好長一段時間長篇大論的自吹自擂之後,李哲的心神終於回到現實世界,環顧周圍,竟然發現一切都停留在自己帶上冠冕的這一刻,周圍的一切,都依然是和離開的那一剎那完全一模一樣,甚至連驚愕的眼神都沒有一絲,短暫的一個停頓之後,一切就又重新進行下去,就像是一切都從沒有發生過一樣。在腦海中這一番交流,在現實生活中,時間竟然是停止的!這讓他不得不再次感嘆時空系統的能力之強大。

由此,順利的完成了稱帝一事,李哲就正式的成爲新生的大明帝國的神武皇帝了,不知不覺間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涌上心頭。從今之後,號令天下,無所不從,大軍到處,所向披靡,以李哲在大明帝國的威望,或許將是整個華夏曆史上有史以來權利最集中的皇帝,那真正是一言九鼎,九五至尊!幾乎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權力集中的最巔峰!

不過這名稱改變了,治下的基本制度卻沒有什麼改變,李哲之前的政治制度本就是爲了這一刻而設計的,大差不差,就算是真的有些不合適的地方,也只需要在不斷施行的過程中進行微調就好了,無需大變。唯一改變的就是天師道的宗教地位被正式定爲大明帝國的國教,改名叫做天道教了!李哲的大明帝國,天道教系統將作爲國家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自成體系,獨立在大明帝國的行政軍事體系之外發揮作用!對軍事和政治領域進行制衡!

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改編和封賞!你大皇帝陛下都升級了,名正言順了,手下們總不能沒有一點好處不是,那也太不近情理了。實際上李哲甚至懷疑這些手下們這麼急吼吼的擁戴自己稱帝,就是衝着這個來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軍事的改革和封賞,所謂改革,其實也就是擴軍!李哲目前的軍力規模已經大幅度超過了之前的建制,不得不進行編制上的改變。

魏延的長安軍區,是目前最大的軍區,也擁有最大規模的軍隊,下轄野戰兵力六萬,奴隸軍團十八萬,(嗯,短短几個月間,鮮卑奴隸的人口就消失了兩萬,奴隸軍團的淘汰率之高由此可見一斑!)規模極其龐大。

但是接下來長安軍區要承擔的任務仍然是極其繁重,自從去年徹底擊敗鮮卑以來,新的一波投降風潮興起,漢中張魯左右衡量之下,不得不直接帶領下轄一百多萬五斗米道人民宣佈投降,漢中平原進入李哲的手中,從此蜀地戰略,開始進入籌備階段。

蜀中戰略和西涼戰略,長安軍區依然是主力,從長遠發展來看,長安軍區的編制不但不能縮小,反而要繼續擴大。李哲將原撫遠軍所轄的兵員,改編爲撫遠軍和靖遠軍兩個軍。原撫遠軍騎兵團參將夏侯淵,經過了在幷州獨當一面的考驗,被任命爲新成立的靖遠軍指揮使,以騎兵爲主要軍力,仍舊位於長安軍區的轄下,其內部吸收了相當一部分的匈奴人和鮮卑人,比如漢化程度很高和中原人幾乎相差無幾的慕容風部落的精銳人員。

新生的撫遠軍和靖遠軍,都將是五團五萬人的大編制野戰軍,承擔今後的主要對外作戰任務。

新成立東北戰區,將負責整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掃蕩工作,當然,現在的朝鮮半島不再叫做朝鮮半島,其名稱重新改爲漢末的樂浪郡和帶方郡。東北戰區有趙雲擔任都督。和軍區有所不同的是,戰區的編制只負責戰事的統籌,不像軍區那樣軍政一把抓,直接管轄治下領地的民政事務。轄下威遠軍和振威軍,都是五團五萬人,由於這一片地區的遊牧民族實力已經大大減弱,實際上這支軍隊對他們來說已經是絕對優勢了。

新成立南方戰區,負責整個南方除了蜀地之外所有其他地方的攻略,鎮海中郎將黃忠被任命爲都督,但是其部隊卻做出了大規模的改變,曹仁已經進軍到南郡和關羽張飛形成拉鋸戰的鎮南軍被再次加強,補充了大量先前歸屬於華佗掌管下的山中飛虎營部隊,成爲一隻專門的山地野戰軍。

而黃忠的鎮海軍卻是撤銷編制,重新一分爲三變成了三隻艦隊,分別是,北海艦隊(日本海,原貝加爾湖改名爲崑崙湖),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都配備了大量的海軍陸戰隊,每支艦隊編制三萬人,將成爲南征的主力!指揮官分別爲臧霸,夏侯惇和張遼,值得一提的是,江夏郡的將領蘇飛和其摯友甘寧,成爲張遼部下南海艦隊的軍官。

黃河水戰,海軍的威力盡顯,證明了海軍已經有了成爲一隻單獨軍種的能力,能夠獨立承擔作戰任務,這使得李哲下定決心迅速擴編海軍,推動大航海時代的儘快到來。

這樣的話,軍制改編完成後,整個大明帝國就將擁有五個野戰軍二十五萬野戰部隊,其中一個鎮南軍是專門用於山地作戰的野戰軍,除此之外,還有三支海軍,共九萬作戰人員馳騁於大洋之上。

改制進行的同時,李哲也對部下進行了大肆封賞,諸位將官的爵位普遍的都被升了一級兩級,士兵們也都被分了田地,製造出了一大批新的地主和有產階級。

中郎將之上的更高一級軍銜——將軍正式變成大明帝國的編制。初次提升,只有三名戰區級指揮官——魏延、趙雲和黃忠成爲最次一等的三等將軍。

自李哲起兵以來,這才僅僅是兩年過去,大明帝國的這一批老兵還正好是當打之年,分了土地之後,他們將成爲李哲政權的最忠實的擁護者,在一次次的戰鬥中被磨練成百鍊成鋼的精兵,在李哲給他們的指引下,開拓四方。

其次,是行政問題。去年的一系列戰爭,產生了大面積的新的佔領區,各種民生事務接踵而至。造成了大量的民政官員缺口,爲此,原先許都朝廷的官員們大幅度升官是必然的了。此外新領地還需要大量的行政人員入住,新一期的科舉考試,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充實到了這些新的佔領區,但仍然是供不應求,最後是工會和天道教再次大規模釋放出來人員進入朝廷體制,才勉強滿足要求,總算是皆大歡喜。

其中南匈奴的東河套平原被徹底併入幷州,新幷州的疆域又再次成爲了大漢鼎盛時期那個直達陰山的擁有超大地盤的幷州,但是這一次,李哲鼓勵邊疆的漢人們採用新式技術開發草原,大面積推廣新式牧草的種植,騎上馬成爲放牧牛羊的漢牧民,並創造出了合作化牧場的方式,科學合理的規劃利用牧場,培訓更優秀的牲畜品種,漢人的佔領地向草原深處一步步的推進。

這個改革對於大明帝國來說正在其時,遊牧民部落的突然消失,使得中原和遊牧民之間的經濟合作一下子出現了停滯,這段間歇期爆發出的整個中原地區對畜力和皮毛的巨大需求,會使得牧民這個行業成爲徹徹底底的暴利,也會鼓勵漢人們放下鋤頭,成爲騎在馬背上的漢牧民,這個漢人牧民化的過程將會大大加深草原和內地之間的經濟合作,也會幫助漢民族真正的控制住北方這個美麗的大草原。

而幽州,也是一個重要的地區,一直是中原漢民族的巨大潛在威脅,華夏國的中央政權歷史上曾經有兩次被從這個地區出來的少數民族滅國。爲了控制它,李哲推行了火窯、火炕等取暖方式,鼓勵漢民移民,並籌備東北工業區計劃,準備動員國家力量,強行佔領開發此地,徹底解決這個地區對中原的威脅。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時間內難以見效。

隨着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李哲的地盤逐漸擴大,工業規模也不斷隨之擴大進步,一個問題開始脫穎而出,成爲朝廷大臣們口中最常提起的焦點問題,那就是人口!

人口是任何社會發展的根本要素。李哲目前治下的人口經初步估計,不算上奴隸,如果接下來吞併公孫度順利的話,將達到一千六百萬人左右,而轄下可供開發的土地,卻已經是超過了兩百萬平方公里,對於農耕民族來說,那是絕對的地廣人稀,情況很嚴重啊。

按照這樣的狀態,就算是工業化農場政策的施行極端順利,李哲的大明帝國也將面臨着巨大的勞動力缺口,也很難創造一個工業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內需。要知道工業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密集型人力物力投入的事情,分散性地域的社會是不可能進行大規模集中爆發式的正常的工業**的。

這個問題,將是一個長期困擾大明帝國的核心問題。

因此,既然人力遠遠的滿足不了需求,勞動成本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就是必然,人口素質的提高和蒸汽機的普及應用就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事情,農場,工廠,造船廠,工業區……處處都是嗷嗷待哺的等待着機械動力的大規模應用的地方,而目前的幾個工業區即使是以最大馬力生產,對於目前的廣大市場需求來說,都是杯水車薪。李哲的大明帝國,出現了華夏有史以來,對於機械推廣應用最飢渴的時代!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解決方法,惡毒的幽靈在李哲的腦海中盤旋不去!

抓捕奴隸!歷史上歐洲殖民時代的最大罪惡之一,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即將在三國時空重現!

最後,是真正的國本,重中之重——教育。

人口素質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中的基礎。即便是之前已經有了系統性的社會教育扶持項目,但是恐怕仍然難以滿足工業社會發展的巨大需求,畢竟大明帝國的發展是一種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超常規發展社會,誰也不能預料這個風潮將會掀起的巨*會有多高。

而在這種情況下,帝國內部的內生科技體系的培育發展就變得尤爲重要,否則,帝國目前這種山寨科技的發展一旦出現停滯,帝國內生的科研力量不能成功的接替山寨科技發展的接力棒的話,那對整個社會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將是難以想象的巨大!

爲此,未雨綢繆,李哲不得不以皇帝的名義,在教育上投下重注,在國力還遠遠不足的情況下籌備並推行國民全民教育計劃。每年從財政上撥出大量的教育經費給禮部和天道教,開始在自己擁有的國土上推行全民適齡兒童六年制義務教育,爲了保證未來這些帝國文明的種子們的成長,所有的學校還將免費提供食宿,並提供免費的牛奶和健康營養充足的飲食來補充兒童們成長髮育的需要。

之所以要禮部和天道教兩個機構同時進行,是因爲這兩個機構在這方面各有優勢,禮部是國家行政機構,推行起來名正言順,而天道教則是早就已經有了建立孤兒教育的經驗,而其宗教宣傳的教旨也使得教衆們對於推行天道教育更是充滿熱情。

這種有序的競爭,將有利於推動事情的真正進展。

而先前已經在社會中普及的職業教育,則是繼續在成年人中進行,從不間斷,並將成爲新生的大明帝國的一個持久的社會傳統!

第51章 帝國艦隊,出擊!一百一十五章 遠東第23章 祭天之偷樑換柱第49章 日本第49章 王見王下一百八十五章 時代的敵人第54章 孔明第72章 初戰第43章 投誠第40章 國體之爭第1章 前言一百六十三章 華夏第24章 捅馬蜂窩第10章 朝會一百七十五章 回望中原第三十五章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騎兵第110章 震驚!第104章 一路向西一百六十六章 作亂兩百五十二章第23章 妖孽們的未來一百一十七章 直面一百四十六章 軍功軍制一百二十九章 徵倭五第54章 孔明第54章 無畏艦的震驚一百五十六章 展品第31章 鄉下人周瑜第2章 出場第93章 康有爲兩百四十九章第12章 趙子龍和糜子仲第141章 祥瑞,稱王第118章 前線,身後第69章 杜立兩百零九章 改變一百四十八章 空降第81章 破城第65章 專家第28章 升級,侍從一百五十章 二代兩百一十七章第44章 陳倩的香港一日遊第48章 劇 變第7章 結局一百一十二章 地火第55章 商議第81章 北疆一百四十九章 中美第17章 馬尼拉之戰下第5章 談心一百四十三章 入暹一百七十章 具裝甲騎一百三十三章 變局第111章 可能?兩百零一章 進擊的日本第10章 長遠的打算第123章 擊潰一百八十六章 荊州之眼花繚亂兩百三十七章第90章 求拜師第3章 相逼第21章 重建馬尼拉第142章 襄城工業聯合體第45章 北袁的反應第55章 一血第71章 兵發南陽第5章 處理收穫第113章 麒麟衛兩百四十章第6章 仙家?第31章 鄉下人周瑜兩百三十二章一百七十九章 沒有想到和不得不面對一百六十一章 魯班車和工匠營第60章 秋波第52章 機關人上第78章 泥潭,殺手鐗兩百零六章 打響一百七十一章 夜襲一百七十七章 異動一百九十七章 標準快速貨輪第55章 軍事改革一百九十四章 廟島海戰上一百二十九章 一戰開啓兩百零二章 袁譚一百九十九章 渡河第7章 什麼叫做說服力第8章 超大規模鬥毆兩百一十三章第80章 談事兒一百二十四章 急速一百五十六章 會前一百七十八章 河套西北大工業區第31章 陣地上第78章 下一步第71章 戰略下第32章 “神車”出爐,搬遷
第51章 帝國艦隊,出擊!一百一十五章 遠東第23章 祭天之偷樑換柱第49章 日本第49章 王見王下一百八十五章 時代的敵人第54章 孔明第72章 初戰第43章 投誠第40章 國體之爭第1章 前言一百六十三章 華夏第24章 捅馬蜂窩第10章 朝會一百七十五章 回望中原第三十五章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騎兵第110章 震驚!第104章 一路向西一百六十六章 作亂兩百五十二章第23章 妖孽們的未來一百一十七章 直面一百四十六章 軍功軍制一百二十九章 徵倭五第54章 孔明第54章 無畏艦的震驚一百五十六章 展品第31章 鄉下人周瑜第2章 出場第93章 康有爲兩百四十九章第12章 趙子龍和糜子仲第141章 祥瑞,稱王第118章 前線,身後第69章 杜立兩百零九章 改變一百四十八章 空降第81章 破城第65章 專家第28章 升級,侍從一百五十章 二代兩百一十七章第44章 陳倩的香港一日遊第48章 劇 變第7章 結局一百一十二章 地火第55章 商議第81章 北疆一百四十九章 中美第17章 馬尼拉之戰下第5章 談心一百四十三章 入暹一百七十章 具裝甲騎一百三十三章 變局第111章 可能?兩百零一章 進擊的日本第10章 長遠的打算第123章 擊潰一百八十六章 荊州之眼花繚亂兩百三十七章第90章 求拜師第3章 相逼第21章 重建馬尼拉第142章 襄城工業聯合體第45章 北袁的反應第55章 一血第71章 兵發南陽第5章 處理收穫第113章 麒麟衛兩百四十章第6章 仙家?第31章 鄉下人周瑜兩百三十二章一百七十九章 沒有想到和不得不面對一百六十一章 魯班車和工匠營第60章 秋波第52章 機關人上第78章 泥潭,殺手鐗兩百零六章 打響一百七十一章 夜襲一百七十七章 異動一百九十七章 標準快速貨輪第55章 軍事改革一百九十四章 廟島海戰上一百二十九章 一戰開啓兩百零二章 袁譚一百九十九章 渡河第7章 什麼叫做說服力第8章 超大規模鬥毆兩百一十三章第80章 談事兒一百二十四章 急速一百五十六章 會前一百七十八章 河套西北大工業區第31章 陣地上第78章 下一步第71章 戰略下第32章 “神車”出爐,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