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建設

說起這個時代的中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此時令全世界人仰望的帝國的四萬萬同胞了,這個令人恐懼的數字本身就是一種無以倫比的實力,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至於到底是人口負擔還是國家實力,卻是要看執政者的能力。

李哲,來到三號時空,和此時代中所有的統治者所擁有的統治基礎不一樣,他手中有着太多的籌碼來解決人口問題,只要有時間,很容易就能將巨量的人口盡數轉化爲生產力。更何況此時的中國人,生活條件底下,只要能吃飽飯,有衣穿,就基本是解決了大部分問題了,沒有更高的追求。對他來說,這樣的任勞任怨予取予求的勞動力自然是越多越好,當然不存在過剩的說法。

而事實上,此時中國的四億人口,正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生產方式養育人口的極限,養活四億人口,對這個時代的農業來說,也早已經是不堪重荷,所以纔有着這個時代所特有的時代特徵:走西口,闖關東!過多的人口在社會中充斥自然會自己尋找出路,引起了國家地域間人口的自然流動。

社會流動引起社會問題,在此時代落後的統治結構下,人口大潮衝破時代社會的枷鎖肆意奔流,自然釀就的結果就是——起義或者革命。由此來看,一切表象的社會問題被引起的根源和本質其實都是生產力問題。

所以李哲政府統治中國,第一步要面臨的問題,就理所當然的是改良農業。

改良農業,提高糧食產量,解決人口問題。

實際上,歷史上階段性反覆出現的人口過剩的現象!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和時代社會本身的生產力發展緊密相關。時代進步,生產力發展了,自然承載力增強。更多的人口釋放出更多的生產力,促進更大幅度的工業建設,這就形成了社會生產力進步的良性循環。

所以,人口問題,歸根結底是社會問題,更具體點,是社會發展的程度問題和本時間段生產力發展不足的問題。不管是糧食還是能源。其出現的短缺都是在基於某個時代的生產力科技上的短缺,在科技生產力大幅度進步的前提下,這一切都將不復存在。

因此這個問題的解決,在李哲手上,其實並不複雜。

接下來和一號時空和二號時空一樣,李哲的復興黨成員很快的開始在新中國廣大的地域內進行農業技術改革。在基層市縣級別的行政區建立農業種子庫和當地的農業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在省級行政區上,建立農業技術學校。在短時間內,通過田間技術合作和職業教育培養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將先進的種子和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到鄉野民間。

基於此時中國的農業傳統,還不適宜直接進行大農場建設,新中國建國伊始,在社會的基層結構改革還沒有深入社會的時候。貿然進行大規模的農場建設勢必會引起很多社會問題。其必將引起的結果——農村自然經濟的破壞也不利於新中國的穩定,基於這個時空的情況和二號時空完全不同,李哲在此還是採取了相對穩妥的步驟。

社會改革的方向是生產力的發展自然促進社會進步,而不是反過來。

因此,目前在中國的農業改革,還是以基層的技術改革爲主,而不是直接上演野蠻的圈地運動,當然。在中國的全面金融體系建立起來之後,農業小額信貸也是要民間基層普及起來的。經歷了三個時空的統治經歷,李哲在執政政策的選擇上已經變得越來越有耐心。

在這個期間,由中國人發明的一系列彩色有聲電影技術,就堂而皇之的在中國大陸推廣開來了。農業技術教育領域對教育方式改革的需求,催生了遠征軍將電影的相關技術在這個時空推廣開來的想法。只不過和美國不一樣,在中國。世界先進的電影拍攝和播放技術剛開始流行,其最多出現的場合不是在娛樂上,而是在教育領域中。在三國時空大明帝國崛起的初期,視頻教育引起的全民學習熱潮。在遠征軍老一輩人心中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過深刻。

從農業技術教育紀錄片開始,在中華大地,各種行業領域使用的教育紀錄片盛行,很快的成爲時代的新風尚。帝國的四萬萬讓人眼饞的勞動力,將這些同胞們的人口數字轉化成實際的生產力之前,教育工作,卻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緊接着農業改革工作之後的政府工作重點,就轉向了遍及中華大地的職業教育。

農業,工業,煤炭、鋼鐵、機械、紡織、汽車……帝國的每一個政府規劃的建設領域都創造出巨大的勞動力需求,單單是京津唐——鞍山工業區,也即政府計劃中的冀遼工業區,在五年規劃中的工業勞動力缺口就有一百萬以上。

帝國的五年建設計劃的重點,四大工業區的建設,保守估計能創造六百萬以上的工業人口,再加上民營企業、輕工業的發展,五年時間過去,帝國的工業人口毫無疑問將達到一個超過千萬級的令人恐怖的數字。

這樣巨大規模的勞動力需求,其先期教育對帝國的職業教育領域的發展,提出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極限挑戰!帝國教育大臣蔡元培,教育副部長陶行知等一系列中國教育領域的先驅者們面對這樣的挑戰,一個個都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這些人們,只要有資源,一個個幹起工作來都是完全的不要命。想來帝國的教育在這些人的手裡,發展起來也是指日可待。

在農業工業教育方面之外,這個時代,還有一個特色領域的建設極其受社會民衆的關注,那就是鐵路交通!

縱觀西方的新興工業國家的發展史,每一個國家的騰飛,工業貿易的興起,無不和鐵路建設的興盛緊密相關,美國,在二十世紀初令世界震驚的飛速發展的奇蹟,也是建立在橫貫東西的鐵路幹線連接起來其廣袤國土的基礎之上的。

而鐵路交通之所以在這個時代普遍受各國重視,更重要的還是其對鋼鐵產業的促進作用,在這個時代,鋼鐵產量標準幾乎就是等同於國家的工業實力,鐵路建設除了聯通國土交通的功能之外,其在和平時代還具有能夠最大程度的促進國內鋼鐵產業的發展,培養國家的戰爭潛力的功能。

所以,緊接着帝國交通大臣陶成章宣佈的帝國十年鐵路建設計劃,就更是令帝國交通領域方面的專家詹天佑等人興奮不已了。

從連雲港至蘭州的隴海線,從天津到包頭的津包線,以及從上海,到南京過江西湖南貴州到四川的滬成線。

以及京漢線延長到廣州的京廣線,從哈爾濱的原南滿鐵路的主幹線延長到北京的京哈線,還有從北京到南京上海的京滬線。

這三橫三縱,總公里數達上萬公里,需要鋼鐵上百萬噸,一經建成,對帝國的鋼鐵和交通運輸的改進絕對是一個質的變化,帝國的各行各業都將從中受益。這個規模,已經超過了詹天佑等中國鐵路人的最美好的暢想!

帝國建立伊始,提出的雄心勃勃的五年建設計劃一出臺,就震驚了海內外。國內外的民衆在震驚興奮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疑惑,這種突進式的國家建設完全是躍進式的發展,需要巨量的資金資源和人力的投入,帝國如今,有這種力量嗎?

這個時代中的人們當然不知道,有李哲的時空遠征軍的存在,有李哲的隨身空間作爲資本,李哲所擁有的手段,支撐這樣規模的國家建設已經不是不可能。隨身空間的載重,用來運輸先進的工業生產線和機械設備,其能夠帶動起來的生產力發展遠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

就像在二號時空明末歷史時間段的工業建設一樣,用十萬噸機械結合本時空的社會勞動力創造出的生產力,很可能是千萬億萬噸的級別。

更何況,還有這個時代其他國家的投資。美國、德國,還有更多的其他國家的資本爭先恐後的想要投入進來呢。

……

1912年春,在中華帝國一邊在和日本在朝鮮北部山地打着令人煩躁的拉鋸戰的同時,國內已經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建設大潮,這時候,帝國執政黨復興黨初期在南洋歐美做出的鋪墊也就起了作用。

每天,成百上千的海外華僑歸國,參加國內建設,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歐美接受過中高等教育的人才,接受遠征軍在本時空解密的初等科技不算太費勁。

除此以外,帝國還和美國、德國以及此時的歐洲許多國家達成協定,以高薪和優厚的待遇條件邀請各國人才和技術工人加盟新中國建設。

此時的歐洲,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愈加明顯,歐洲人口外流的趨勢已經開始,原本在這個歷史時間段,這些人員流出的唯一去向只有美洲,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就又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東方古老的中國!

第44章 突變一百七十六章 時空系統兩百章 冀州一百八十九章 開戰第133章 制度第75章 廝殺第22章 會議第117章 悶戰兩百零四章 會議第23章 月港第102章 升級,蝴蝶效應第84章 皮島上第18章 升一級第128章 橫掃第59章 過年一百六十章 細務兩百章 舊金山第86章 現代二三事一百九十二章一百七十八章 河套西北大工業區第29章 突襲一百八十七章 大敗第14章 在廣州一百八十四章 應對第112章 結論一百五十一章 三英一百三十六章 大戰略第84章 醫第101章 宛縣一百二十一章 裝甲車第20章 北面第55章 一血一百八十八章 再襄陽一百六十二章 世界第133章 制度一百零五章 機械化兩百二十三章兩百三十六章 太空爭霸第39章 大敗曹仁一百四十九章 登頂第64章 築基兩百三十二章一百三十七章 買兩百二十三章第112章 結論第46章 徐庶獻策一百五十九章 餘韻第34章 水師第126章 出擊第106章 天道之萌芽第144章 世間總有知心人第103章 變化一百五十四章 新明第74章 跡象第29章 古代人和對講機的第一次親密接第80章 登州第71章 張奎下第41章 收穫和問題第80章 整編第29章 古代人和對講機的第一次親密接第12章 接頭兩百零七章 追擊兩百一十八章一百七十三章 陌刀陣一百六十四章 激變第73章 紮營兩百四十九章兩百一十五章第45章 北袁的反應一百二十四章 出發兩百三十九章第30章 升級換代一百三十九章 東南亞第103章 北進第102章 戰後一百七十四章 飛機第72章 空軍時代的序幕第69章 張奎第36章 北上一百七十章 突襲第52章 機關人上一百六十五章 三桂一百九十六章 貨幣金融第22章 軍火貿易一百二十章 槍和路線紛爭第97章 追擊第6章 瘋狂一百七十六章 天道運行論第72章 初戰第86章 現代二三事第20章 北面第19章 清理一百七十七章 異動第12章 趙子龍和糜子仲第98章 滅(下)第11章 一號時空:203年4月第21章 重建馬尼拉第135章 雲爺第91章 考驗一百八十章 石油
第44章 突變一百七十六章 時空系統兩百章 冀州一百八十九章 開戰第133章 制度第75章 廝殺第22章 會議第117章 悶戰兩百零四章 會議第23章 月港第102章 升級,蝴蝶效應第84章 皮島上第18章 升一級第128章 橫掃第59章 過年一百六十章 細務兩百章 舊金山第86章 現代二三事一百九十二章一百七十八章 河套西北大工業區第29章 突襲一百八十七章 大敗第14章 在廣州一百八十四章 應對第112章 結論一百五十一章 三英一百三十六章 大戰略第84章 醫第101章 宛縣一百二十一章 裝甲車第20章 北面第55章 一血一百八十八章 再襄陽一百六十二章 世界第133章 制度一百零五章 機械化兩百二十三章兩百三十六章 太空爭霸第39章 大敗曹仁一百四十九章 登頂第64章 築基兩百三十二章一百三十七章 買兩百二十三章第112章 結論第46章 徐庶獻策一百五十九章 餘韻第34章 水師第126章 出擊第106章 天道之萌芽第144章 世間總有知心人第103章 變化一百五十四章 新明第74章 跡象第29章 古代人和對講機的第一次親密接第80章 登州第71章 張奎下第41章 收穫和問題第80章 整編第29章 古代人和對講機的第一次親密接第12章 接頭兩百零七章 追擊兩百一十八章一百七十三章 陌刀陣一百六十四章 激變第73章 紮營兩百四十九章兩百一十五章第45章 北袁的反應一百二十四章 出發兩百三十九章第30章 升級換代一百三十九章 東南亞第103章 北進第102章 戰後一百七十四章 飛機第72章 空軍時代的序幕第69章 張奎第36章 北上一百七十章 突襲第52章 機關人上一百六十五章 三桂一百九十六章 貨幣金融第22章 軍火貿易一百二十章 槍和路線紛爭第97章 追擊第6章 瘋狂一百七十六章 天道運行論第72章 初戰第86章 現代二三事第20章 北面第19章 清理一百七十七章 異動第12章 趙子龍和糜子仲第98章 滅(下)第11章 一號時空:203年4月第21章 重建馬尼拉第135章 雲爺第91章 考驗一百八十章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