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萬絲盤纏【第二更】

大半個時辰之後,王延停止了運功,繼而他一提左掌,青芒閃動之間附着其上,隨後他伸手食指,就見三道細若髮絲一般的青色光絲從指尖延伸而出,一尺,兩尺,三尺...

這三根青色光絲便是繞指柔秘術進行特殊改造後的柔絲罡氣,每一根柔絲罡氣都延伸出六尺左右方纔停住,這並非說柔絲罡氣只能離體延伸六尺,只是受限於王延目前的內力,柔絲罡氣只能化現到這種程度。

不過通過此番修煉,已然證明青芒的的確確就是罡氣,或者說具有和罡氣完全相同的質性,故而繞指柔最後一重方纔能修煉。

按照江湖中對於罡氣的普遍認識來說,二十年上下精純內力是絕不可能凝練出罡氣的,那麼唯一的解釋便是混沌磨盤初生時產生的那絲絲清靈之氣起了作用,只是這樣的罡氣如此孱弱,如何運用於戰鬥之中?

王延目光閃動起來,繼而屈指一彈,三根柔絲罡氣當即離體而出,如若三根牛毛飛針般朝着那一人高的大石飛去,隨即只聽‘咄咄咄’三聲,那大石上卻是多出了三個細小的孔洞,這孔洞雖未將大石整個貫穿,可每個孔洞都有尺許左右的深淺。

僅僅是依靠繞指柔改變了罡氣的形質以及驅用法訣,這罡氣的威力比之此前以劍芒的方式擊出就要強上不少,雖說比之段鶴南和白道昕展現的罡氣威力遠有不如,可畢竟只是三根柔絲罡氣而已。

一念及此,王延不由將注意力投向了武功信息狀態模板上。

“武功資質:中上等(悟性:132,根骨:27,無特殊修煉資質。)

所會武功:

劍元心經,黃級上品內功,當前進度--圓滿

清虛劍胎訣,自創內功心法,品級不詳,當前進度--第二重(80000/100000)

孤心劍訣(殘),玄級中品劍法,當前進度--第三重(15685/100000)

元應劍法,黃級上品劍法,當前進度--圓滿

血劍指,黃級中品武技,當前境界--登堂入室(79367/80000)

踏劍步,黃級上品輕功,當前境界--圓滿

自創輕功身法--奇門環身訣,品級不詳,當前尚未完善,無法顯示修煉進度。

行天九步,輕功,品級不詳,當前進度--登天步第二重(4836/50000),踏雲步第二重(40837/50000)

繞指柔,黃級上品秘術,當前進度--第三重(30/100000)

心煞之術,黃級上品秘術,當前進度--第二重(13656/80000)

元竅術,黃級上品秘術,當前進度--第一重(3655/50000)

自創絕招--無我無相劍,品級不詳,無法顯示修煉進度

其他:略

當前所有經驗值:246364。”

(以後用不上的武功不會再列出來,都歸爲其他略。)

距離之前在淮陽集野外修煉繞指柔秘術不過幾天時間,王延其他武功變動不大,但心煞之術藉助着短時間大肆殺戮而凝聚的殺氣王延順利將之提升到了第二重,此前結胎時方纔能在元胎內種下煞劍之氣。

除此之外,變化最大的自然是多出了清虛劍胎訣,王延自創的這套蘊胎法訣總共分爲四重,分別對應結胎,固胎,蘊胎,洗胎四個過程。但凡元胎初結後都需要花費相當時間對其進行穩固,這一過程對於普通江湖中人來說,短則數月長則一年。

清虛劍胎訣第二重便是專門應對元胎的穩固期,但以其所需的十萬修煉度來說,即便王延拋開其他一切武功,一心穩固元胎,也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方纔能將之徹底穩固,不過由於萬年鍾石.乳.的特殊功效,目前從已有修煉度看上去,元胎已大體穩固,只需再耗費兩三個月的時間只怕就能將之完全穩固。

王延查看武功狀態信息,本是想一觀繞指柔的修煉進度,畢竟若是此門秘術當真可以修煉,那麼王延就可以將現有的內力全部化作柔絲罡氣,單單從威力上來說便提升一大截,而若是能繞指柔直接修煉到大成,‘萬絲盤纏’之下或許更具玄妙,也有助於更好的運用罡氣。

不過既然清虛劍胎訣顯示出了修煉度,便證明可以利用經驗值加速元胎穩固的過程,而元胎穩固的過程本就是個水磨工夫,利用經驗值加速並無甚緊要,而王延現下擁有二十多萬經驗值,自是可以快速完成固胎的過程。

一念及此,王延再不多想,當即將目光一凝,經驗值便即開始飛速減少,幾息之後,經驗值降低爲226365,清虛劍胎訣卻提升到了臨界狀態。

王延隨即閉目沉下心神,開始運轉清虛劍胎訣,氣行周天之間,將元胎徹底穩固,這一過程足足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待得王延重新睜開眼睛,收功回氣之間,‘咚咚’,他腹間竟是又傳出跳動之聲。

隨着這奇異的跳動之聲,王延竟是感到自己的內力迅速增長,片刻之間,二十年上下的精純內力竟是直接飆升到了三十多年,這不由讓王延大是吃驚,他在自創清虛劍胎訣的過程中從未預想到如此變化,而且不論是血煞劍胎,段鶴南當初凝結的浮游劍胎,乃至於雲間派的《元元入心訣》都絕無在元胎穩固後突然大量提升內力的情況出現,這實在是太過出乎意料。

而後,跳動聲逐漸放緩,內力的增長速度也變得極爲緩慢,待得內力達到四十年精純內力上下便再無絲毫增長,不過那跳動聲並未徹底消失,而是變得極爲沉緩,每一次跳動的間隔也極長,大約心臟跳動一百次,腹間纔會傳出一次極輕微的跳動聲,甚至王延不凝神仔細聽都根本聽不見。

若僅僅如此倒還罷了,但隨着這腹部有規律的奇異跳動,王延只覺自身多出了一種全新的感覺,他能隱約體察到外界的‘氣’的變化,這種感覺並不強烈,或許是外間的‘氣’太過渾濁,總之這樣的感覺就讓王延覺得身體內似乎多了一個可以帶來特殊感官的臟器一般,這種全新的感覺非常特殊,與形、聲、聞、味、觸完全不同,更類似一種直覺,卻又不盡不同,當真玄妙無方。

有感於此,王延登時明白自己的清虛劍胎絕非凡俗元胎可比,什麼下,中品流遠有不及,甚至上品亦不如,因爲即便血煞劍胎這等上品元胎也無如此多玄妙之處,更無穩固元胎後便會憑空快速增長內力的門道,而他現在的清虛劍胎單從內力渾厚程度來說便已然勝過了上品元胎。

成長性!

王延瞬間明白了自己清虛劍胎的關鍵,這門自創法訣最大特點的便是成長性,按照自己所創的四重境界,只怕其後每次突破後,都會產生新的玄妙之處,就如一座寶庫需得慢慢挖掘。

想到此處,王延的臉上終於是綻出笑容,只是待得他將目光再度看向武功狀態信息後嘴角卻露出一抹無奈之色。

“清虛劍胎訣,自創內功心法,品級不詳,當前進度--第三重(30001/300000)”

清虛劍胎訣進入了第三重,也就是蘊胎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洗練內力尚是其次,主要是要打磨元胎,就如王延想要將元胎打磨成劍胎,便要在這一過程中完善。對於普通江湖中人來說,無法習得上乘蘊胎秘笈,也就無所謂蘊胎和洗胎之分,兩者交相合一,一體完成。

王延也是沒想到單單蘊練劍胎的過程修煉度竟然達到三十萬,也就說即便他拋下其他武功,一心只修煉清虛劍胎訣,也需三四年的功夫才能蘊練出劍胎,而若按照平常的修煉方式,只怕盡十年之功也未必能完成這蘊胎的過程,這實在太過漫長,需知清虛劍胎訣在蘊胎之後還有洗胎的第四重,還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呢。

而以煞劍之氣爲打磨劍胎的引子這一方法似乎也並未起到預料中的效果,僅僅是增加了十分之一的修煉度,也就說節省了十分之一的蘊胎時間,這比起當初所想卻是差的太遠。

王延不由看了一眼剩餘的經驗值,即便是將之全部投入到清虛劍胎訣中也無法快速完成蘊胎的過程,而且他如今對清虛劍胎的玄妙尚未完全領悟,對於連續暴增的內力也並未完全掌控,這樣的情況再行突破修爲並非明智之舉,故而王延很快打消了這樣的念頭。

隨後,王延又運使了一番青芒,雖然這青芒依舊威力不彰,但比之此前卻是因爲內力更加渾厚,產生的效果要明顯了一些,有感於此,王延當即將目光投向了繞指柔,他本就想通過這門秘術提升罡氣的威能,而此時他心中不由生出一種莫名的感覺,他只覺若是能以青芒爲基,將此門秘術練至大成,或許自身實力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莫名感覺的驅使下,王延當即再不耽擱,盤膝坐定之後,繼而將目光投向繞指柔秘術,經驗值當即再一次飛速減少,不過這一次的過程顯得格外漫長,足足十幾息後,經驗值停止了跳動減少爲126396,繞指柔秘術卻是達到了臨界狀態,王延隨即運轉起繞指柔秘術。

轟轟...

此秘術方一運轉,王延體內便傳出如似洪流奔騰的聲響,緊跟着,就見他腹間青光大放,那青色光團再次現出,只是這一次,光團中的淡青色氣流卻是狂暴的旋轉起來,隨着氣流的旋動,絲絲縷縷的青色光絲源源不絕的自中生出。

足足大半天過去後,王延腹間的青色光團方纔隱去,隨後他緩緩睜開眼睛,繼而提起右掌,心念轉動之下,就見點點青光自掌心綻出,隨後絲絲縷縷的青色光絲自掌心之中鑽可出來,彼此交纏在一起,到最終也不知有多少青色光絲,只見王延掌心多了一個快速旋動的青色小圓球,若仔細看,就能發現這小圓球便是由絲絲縷縷的青色光絲盤纏而成。

“萬絲盤纏。”

王延輕聲呢喃,這繞指柔修煉至大成後,竟是正好生出了一萬根柔絲罡氣,王延現在還未探究這萬絲盤纏的諸多玄妙,只是按照秘笈上最後提及的基本用法,將之外放出體凝聚成球。

下一瞬,王延目光微凝,隨即一掌朝前擊出,那青色小圓球當即離手而去,從空中一劃而過,眨眼便至十餘米外的洞口處,繼而正正撞在了洞口處的一塊大石上。

轟隆!

只聽一聲爆響,緊跟着如同地震一般,整個山洞晃動不止,與此同時,大量碎石飛濺,山洞頂壁上更是有無數石塊掉落,等到晃動停歇,無數大小石塊堆積在洞口處,王延這一掌之下竟是將山洞的洞口給震塌了。

第一百一十章 清虛元胎第八十二章 熊,蟒,雕第一百零一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五十八章 指點第一百七十四章 離手迴旋【第一更】第六章 殺劍令第一百三十六章 蒼山【第一更】第五十一章 應雨第五十三章 突破(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凌雲劍君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路拔劍【第一更】第七十一章 局勢陡轉第九十三章 道之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指破天【第二更】第二百零一章 大道之路第二百六十九章 血劫天下第二百五十章 天葫戰體第一百二十七章 受傷了?【第二更】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天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覺劍出【第二更】第三章 變化第五十一章 應雨第九十章 怪劍【第三更】第九十二章 支助第一百四十三章 橫掃(下)【第二更】第四十一章 規則第一百二十一章 二十八里荒第一百八十七章 各方登場第二百零三章 虛實無間第一百三十一章 血屠(上)【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逆龍令【第四更】第三十五章 翻臉第二百四十一章 覆滅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道昕【第一更】第二百五十一章 浩浩靈潮第一百四十六章 烈焰乾天【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死戰得脫第一百八十八章 誅魔劍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劍無敵第六十章 獨鬥(上)第二百七十章 初試手第二十二章 公孫三娘,葉小非第二百七十章 初試手第二百零九章 神行千影(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滅第四章 劍經閣第十七章 兩個人的小考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生(下)第七十三章 始末四十三章 再見夏河【三更】第二百四十一章 覆滅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嬛洞【第一更】第二百一十四章 形神劍訣第一百五十一章 保鏢【第六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萬絲盤纏【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九章 金光洞【第二更】第二百零二章 本相第十五章 初窺堂奧第二百零四章 回門第七十五章 祭劍第一百六十五章 流水落花【第三更】第二百零六章 掌中劍第三十九章 柔絲決(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誅魔劍第一百零四章 縱橫第七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三十五章 陡轉第二百四十六章 異變突生第二百一十一章 洞魂劍第一百九十九章 幻世如夢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魚吃小魚【第二更】第三十四章 驚變(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六十章 再臨寒潭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金丹(上)第一百零六章 陡轉第十九章 離山第二十章 用劍說話第二百四十三章 古殿第二百六十一章 世界晶壁第一百五十二章 萬劍天罡訣【第一更】第四章 劍經閣第三十七章 第五韻(下)第一百零八章 劍來刀往(上)第二十八章 將行(下)第二十三章 黑水賊第一百七十三章 剛柔無雙第一百五十三章 叫花和尚【第二更】第四十六章 風流餓鬼第一百七十一章 浮山二老【第一更】第九十章 怪劍【第三更】第九十二章 支助第十四章 突飛猛進第八章 四小姐(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二更】第二百五十八章 隨風第三十五章 翻臉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意形意【第二更】第九十九章 三教九流第三卷楔子 陳教授訪談錄
第一百一十章 清虛元胎第八十二章 熊,蟒,雕第一百零一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五十八章 指點第一百七十四章 離手迴旋【第一更】第六章 殺劍令第一百三十六章 蒼山【第一更】第五十一章 應雨第五十三章 突破(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凌雲劍君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路拔劍【第一更】第七十一章 局勢陡轉第九十三章 道之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指破天【第二更】第二百零一章 大道之路第二百六十九章 血劫天下第二百五十章 天葫戰體第一百二十七章 受傷了?【第二更】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天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覺劍出【第二更】第三章 變化第五十一章 應雨第九十章 怪劍【第三更】第九十二章 支助第一百四十三章 橫掃(下)【第二更】第四十一章 規則第一百二十一章 二十八里荒第一百八十七章 各方登場第二百零三章 虛實無間第一百三十一章 血屠(上)【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逆龍令【第四更】第三十五章 翻臉第二百四十一章 覆滅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道昕【第一更】第二百五十一章 浩浩靈潮第一百四十六章 烈焰乾天【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死戰得脫第一百八十八章 誅魔劍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劍無敵第六十章 獨鬥(上)第二百七十章 初試手第二十二章 公孫三娘,葉小非第二百七十章 初試手第二百零九章 神行千影(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滅第四章 劍經閣第十七章 兩個人的小考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生(下)第七十三章 始末四十三章 再見夏河【三更】第二百四十一章 覆滅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嬛洞【第一更】第二百一十四章 形神劍訣第一百五十一章 保鏢【第六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萬絲盤纏【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九章 金光洞【第二更】第二百零二章 本相第十五章 初窺堂奧第二百零四章 回門第七十五章 祭劍第一百六十五章 流水落花【第三更】第二百零六章 掌中劍第三十九章 柔絲決(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誅魔劍第一百零四章 縱橫第七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三十五章 陡轉第二百四十六章 異變突生第二百一十一章 洞魂劍第一百九十九章 幻世如夢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魚吃小魚【第二更】第三十四章 驚變(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六十章 再臨寒潭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金丹(上)第一百零六章 陡轉第十九章 離山第二十章 用劍說話第二百四十三章 古殿第二百六十一章 世界晶壁第一百五十二章 萬劍天罡訣【第一更】第四章 劍經閣第三十七章 第五韻(下)第一百零八章 劍來刀往(上)第二十八章 將行(下)第二十三章 黑水賊第一百七十三章 剛柔無雙第一百五十三章 叫花和尚【第二更】第四十六章 風流餓鬼第一百七十一章 浮山二老【第一更】第九十章 怪劍【第三更】第九十二章 支助第十四章 突飛猛進第八章 四小姐(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二更】第二百五十八章 隨風第三十五章 翻臉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意形意【第二更】第九十九章 三教九流第三卷楔子 陳教授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