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驛站逃離(一)

謝知推廣的棒針織衣受到廣大女性的歡迎, 不止勞動婦女, 就是上層貴夫人也會在閒時拿着棒針織毛衣。懷荒地處內蒙平原,當地很多人家都會養羊。以前衆人冬季用羊皮、牛皮禦寒, 從來沒想過羊毛還能用來紡紗織衣。

秦紘、赫連鳳容幾個瞭解西域各國的人倒是知道西域有幾個國家會用羊毛織地衣,但像這種方便的棒針織法倒是沒聽說過。而且棒針織衣不止可以用毛線,粗一點的麻線、棉線都可以,如果是自家做衣服的話,織線衣也不比織布慢多少,而且線衣還布衣更保暖。

同時謝知棉衣、棉被的製法也推廣開了, 在寒冷的懷荒, 這種棉衣棉被,顯然比裘皮更好獲取,很多人都在家裡種了不少棉花, 明年怎麼說都要種出幾條棉被、幾件棉衣出來。這些推廣都是謝知帶着幾個熟手進行的,她也發現懷荒對女子的束縛比京城少多了。

京城無論她做什麼事都要遮遮掩掩的, 不敢被人直接發現自己身份,不敢被人看到自己容貌,她甚至連身影都不敢露在大庭廣衆之下, 就怕拓跋曜會生氣。而在這裡從來沒有人會管這些事,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雖然跟她相處的也都是婦人, 卻沒有人會不許自己做這件事、反對自己做那件事。難怪阿孃遠離的繁華京城, 也能在懷荒待下去, 原來這裡比京城自由多了。

謝蘭因聽了女兒的感慨直笑, 她總說秦家在懷荒是土皇帝,敢情女兒還不知道什麼叫土皇帝?在懷荒,秦氏父子的話是比聖旨還重要的存在,只要秦宗言、秦紘發話,沒有人會反對,也沒有人敢反對。

謝知推廣紡紗織布機是秦紘親自發話支持的,誰敢說半個不好?再說大家也不是傻瓜,只要用過機器的人都知道這實實在在的好處,誰又會反對?懷荒本就不存在男女大防,且謝知跟人聊天說笑時,除了守護的侍衛並無別的男子,她怎麼會不感到自在?

不過謝蘭因也對女兒刮目相看,她以前只聽阿虎說過,阿菀有一種天生將人擰成一股繩的能力,謝蘭因以前還當女兒親和力濃,但她沒想到女兒親和力居然能濃成這樣。當謝蘭因看到女兒坐在軍戶家中,笑着跟軍戶的女人們說笑聊天時,她整個人都呆了,就算禮賢下士如秦宗言都不可能跟人如此聊天。

謝知看到目瞪口呆的阿孃,她笑着同農婦們道別,然後走到阿孃面前:“阿孃。”

謝蘭因感慨:“你真是跟誰都能聊一塊。”女兒這些天一直跟這些婦人在一起,大家從開始的拘謹到現在的活躍,都是因爲女兒的影響,女兒要是男子,就是天生的佐相。

謝知一笑,“因爲大家都是好人。”

謝蘭因莞爾,在女兒眼中,天下沒有不好的人。

謝知本來就覺得天下最少的就是壞人和好人,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好不壞,或許有很多底層百姓因爲見識少、受教育程度低而愚昧,但愚昧不是愚蠢,好壞大家還是分得清的。很多人行事極品並非因爲本性,而是因爲窮,只要大家能填飽肚子,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做壞人的。

謝知一來懷荒就派人在城內來回走了很多遍,她欣慰的發現繼父後繼有人,即使繼父離開,城中的戒備還是非常森嚴的,所以她想要離開,就要去城外。去城外要有理由,甲一給謝知想了很多理由,但這些理由都會連累到旁人,都被謝知一一否決。要不是知道貴主就是這個脾氣,他都以爲貴主是不想走。

謝知思來想去,覺得只有讓她跟阿孃離開懷荒纔有離開的可能。但是在懷荒即將開始農忙,秦宗言又不在的情況下,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況,不然阿孃是絕對不可能離開懷荒的。她是將軍夫人,將軍不在,她貿然離開往輕說是不知輕重,重說是不知道她有意讓軍心動亂。

謝蘭因見女兒都開始認真設計密室逃離,還計劃的特別詳細,連指紋痕跡都抹乾淨了,照着她那套去殺人都行,保證找不到兇手。謝蘭因聽得笑了半天,阿菀真是她的小開心果。等笑夠了,她終於大發慈悲,給女兒指出一條明路,讓女兒等京城召見。秦宗言這次打勝仗,肯定有獎勵,她屆時肯定會入京領賞,而秦紘要鎮守此地,是不會離開此地,所以路上就是她們逃離的最好時機。

謝知不是笨,而是她到底閱歷還淺,沒想將軍打完勝仗還有那麼多事。她在長安那段時間,魏國就沒打過仗。從京城下手,謝知不是沒想過,但她不想因私影響公事,所以情願從內宅下手,也不想從朝堂入手。謝蘭因當了那麼多年皇后,對朝廷那套比女兒熟悉多了。在決定跟女兒逃離時,她就想到了對策。

就在謝知準備安心等待京城召見時,沒想京城居然三月就召謝蘭因入京領賞。京城發來旨意,說秦宗言和獨孤雄首戰初捷,大敗樑軍,太皇太后大喜,召兩位將軍夫人進京領賞,這從天而降的好機會讓兩人欣喜不已。

這一來,將來就算拓跋曜要遷怒,只會遷怒到崔太皇太后和柔然身上,跟別人都沒關係,這樣謝知更沒有任何壓力。她跟太皇太后立場徹底對立,要不是拓跋曜對自己還有幾分憐惜,讓太皇太后對自己投鼠忌器,太皇太后早殺了自己,她當初殺崔明珠可沒半分手軟。謝知再心軟,也不會對自己動殺心的敵人心軟。

謝知也不擔心會因爲自己而掀起魏國和柔然的戰亂。魏國想要統一,第一要征服的就是柔然;第二纔是南朝,因此不管自己死不死,拓跋曜跟柔然必有一場惡戰。她的死會讓拓跋曜多個打柔然的理由,但絕對不是開戰的原因。

她在拓跋曜心裡要有這麼重,她早入宮了,宮裡也不會有這麼多宮妃。他連太皇太后都不願意翻臉,更別說對柔然翻臉。以他跟太皇太后的關係,如果他堅持要娶自己,太皇太后會如此堅持嘛?崔太皇太后還不是看出自己在他心裡重不過江山、重不過自己才如此堅持。

她相信自己死訊傳到京城,太皇太后肯定會瞞得死死的,要等拓跋曜回京才知道。拓跋曜會傷心會憤怒,甚至還有可能會衝動,可是他身邊的大臣不會讓他衝動,他自己也不會讓自己衝抵,一旦發泄完也就過了,他會追封自己?然後一心蟄伏,待時機成熟再爲自己報仇。謝知嘆息,青梅竹馬就是這點不好,他想什麼,自己都知道。

秦紘聽到京城的旨意,非但沒有受寵若驚,反而心情十分暴躁,他不能擅離職守,可讓別人護送母親和阿菀他又不放心,要不是顧及父親還遠在戰場,秦紘都想抗旨了。最後秦紘想讓五叔領三郎、四郎護送謝蘭因和謝知入京。

謝知和謝蘭因堅決反對,秦宗言留這些人下來,就是讓他們鎮守各處,如果他們都離開,萬一有外敵入侵怎麼辦?且現在是春耕最重要的時期,少一點人手,春耕都會受影響,正好武川的李夫人來信,說想跟謝蘭因作伴同行,又有京城前來的羽林軍護衛,謝蘭因覺得他們帶上數十名親衛足夠。

秦紘不應,謝蘭因也不肯退步,謝蘭因嫁入秦家後,第一次跟秦紘有爭執,最後在衆人的勸解下,雙方各退一步,謝蘭因和謝知帶上百名親衛去京城。謝知和謝蘭因看着秦紘精挑細選出來的百名親衛,眼底都有些無奈,不過帶上他們總比讓秦紘一起去好。

武川離懷荒也有一段距離,李夫人和謝蘭因約定兩人在平城,也就是魏國原本的京都見面。平城是魏國的舊國都,守衛森嚴,同時李夫人入京,獨孤家也不會少派侍衛。謝蘭因和謝知想要逃離,只有在達到平城之前逃離,越往後越沒機會。

逃離這方面謝知做得準備還是很充分的,她之前一次次的去道觀,就是爲了跟死士們碰頭,商議如何死遁,謝蘭因也把自己這些年的暗棋都交給女兒。謝蘭因這些年也沒白待,從懷荒到平城就有兩個驛站都是她的暗棋,驛站中驛將是她的人,謝蘭因本想靠這驛站送信賺錢,但爲這次死遁,她也只能廢掉這處暗棋,反正她離開後,這裡一切她都放棄。

時下驛站設備簡陋,客房也污糟不堪,又安置不下太多的人,完全比不上當地有些豪華客棧。秦家的親衛們一心保護夫人和小娘子,對簡陋的環境完全沒有任何怨言,沒有房間住就輪流搭帳篷露宿,但是京城來的羽林軍們就怨聲載道。這些人在繁華的京城待慣了,何曾習慣懷荒這麼荒僻的地方?

謝知因自己長途跋涉的教訓,路上不敢讓阿孃太勞累,所以路上走得很慢,一天才二十多裡。這速度親衛不覺如何,羽林軍卻有怨言,多少次催促車隊走快一點,謝知只當沒聽到,她們路上走快了,驛站那邊佈置工作怎麼辦?

這一來,秦家軍跟羽林軍的矛盾就更深了。一路上雙方脣槍舌劍,親衛們被羽林軍氣得一個個胸悶氣短,還是謝蘭因安慰他們說,本就不指望他們護衛,她跟阿菀的安全都靠親衛保護,親衛們才勉強忍下這口氣,任羽林衛張狂。

再說羽林軍大部分都出自勳貴之家,很多人跟上次南征軍士有關,他們雖不敢明面上對謝蘭因不敬,但私下裡卻少不了拿謝蘭因和謝知閒話,說謝知這次來懷荒,就是因爲京城嫁不出去,過來求阿姑收留,想在秦家找個郎君嫁了。

謝夫人也是手段好,下不了蛋的母雞,還能把秦將軍和少將軍籠絡成這樣,想來她是準備把侄女給少將軍當妻了。這少將軍妻子還沒到手,頭上就綠了。這些話親衛不知道,但都被暗衛聽到告知謝知。

謝知冷眼看着這些人作死,暗中記下幾個說話最放肆的人,既然她要死遁,不死傷幾個人也不像話,就拿這些人開刀。

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7章 書房談話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151章 分家(上)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182章 各方反應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173章 瑤姬廟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7章 書房談話第34章 波瀾又起(三)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113章 守城(五)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2章 誠意(上)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106章 逃命第151章 分家(上)第174章 千里託孤(一)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269章 南樑(五)第13章 誠意(下)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183章 造紙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62章 赫連鳳容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196章 奔喪(中)第79章 打拐(下)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61章 生波(三)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62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上)第90章 大赫連氏第70章 叔侄談心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21章 到家第55章 謝寧馨的迷茫
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7章 書房談話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151章 分家(上)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182章 各方反應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173章 瑤姬廟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7章 書房談話第34章 波瀾又起(三)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113章 守城(五)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2章 誠意(上)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106章 逃命第151章 分家(上)第174章 千里託孤(一)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269章 南樑(五)第13章 誠意(下)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183章 造紙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62章 赫連鳳容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196章 奔喪(中)第79章 打拐(下)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61章 生波(三)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62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上)第90章 大赫連氏第70章 叔侄談心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21章 到家第55章 謝寧馨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