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書房談話

長安城白虎坊步六孤府上,秦宗言正在考校五子秦紘功課,他們家雖得皇帝賜姓,得了一個鮮卑姓,可秦宗言骨子最認同的還是秦姓,所以他教兒子們認得第一個字就是秦,他要兒子不能忘記自家的本姓。

秦紘今年才六歲,但已經上了三年學,蒙師是秦宗言的心腹謀士,他住在公主府時還有謝簡時不時的教導,所以課業學的很紮實,就是拳腳功夫稍弱了些。但他年紀還小,還不到習武的時候,秦宗言只讓親衛給他打基礎,不讓他過度耗損身體。

秦宗言滿意的放下兒子的功課,“我聽陳先生說你蒙書學的差不多了。”他跟慕容氏十二歲成親,直到慕容氏去世,成親有七年,可七年裡兩人在一起的日子不滿半年,要說夫妻感情有多深厚是假。

但慕容氏是他表妹,就算沒男女之情也有兄妹親情,秦紘又是自己僅有的嫡子,將來要繼承自己的大將軍之位,他怎麼可能不上心?秦紘身邊的小廝、侍衛都是他精挑細選的,就是給他啓蒙的蒙師都是他的心腹謀士。

“就是把蒙書背完,不敢說學會。”秦紘垂着手說,他容貌長了父母的優點,膚白若雪、眉目如畫,若不是穿着男孩兒的裝束,任誰都會認爲他是個女娃娃。他生母早亡,父親對他只有教導,從無親近,自小寄人籬下的經歷讓他比同齡孩子成熟許多,言行舉止不說宛若成人,也是極有章法的。

兒子的言行舉止讓秦宗言十分滿意,不過臉上依然不動聲色,“就是騎射方面差了點,等這次回去,跟你幾位兄長好好學騎射。”

秦宗言的話讓秦紘驚愕的擡頭,“大人,你要帶我回去?”

秦宗言見兒子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己,眼底閃着水光,他心也難得的軟和了,“不錯,你也年紀也不小了,該跟我回去了。”

“那皇命——”秦紘遲疑道,他當然願意跟父親回六鎮,可當年是先帝下旨不讓他們回去的,父親能違背先帝旨意嗎?

“爲父自有計較。”秦宗言說,他繼母如今年紀大了,她也是京城出來的貴女,想來很樂意攜子媳孫輩落葉歸根。

秦紘垂手溫順的站在秦宗言身側,雙手微微顫抖着,竭力的壓抑着自己的激動。秦宗言因爲秦紘是承爵的嫡子而多有看重,秦紘對父親也沒太多的孺慕之情,他之所以激動是因爲他要回六鎮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他在長安,不去六鎮、沒有站得住腳的軍功,即使他是父親的嫡子,也不可能坐穩大將軍之位。而以他的身份,不當大將軍,就只能去死了,他那些庶兄弟是不可能放過自己的。

“將軍,謝中書派人送請柬來,邀郎君今晚過府敘舊。”秦宗言的親衛遞了一份請柬給他。

秦宗言接過請柬,率先入眼簾是謝簡那手風流不羈的行楷,他讚了一聲道:“謝郎手書果然行雲流水、若粒粒明珠。”扶風秦氏是詩禮傳家的世家,秦宗言也是詩畫皆通的世家子,也寫了一手好字,就是比不上謝簡,不過當朝也沒幾人能比過謝簡。

秦紘聽說是謝中書送來的請柬,好奇的擡頭看着父親,從母不是從來不願跟父親聯繫嗎?爲何姨夫會給父親送請柬?

秦宗言心情大好的跟兒子說:“走,隨我去拜訪你從母、姨夫。”

秦紘在陳留公主府住了兩年,對公主府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秦宗言則是第二次拜訪公主府,第一次還是他跟妻子新婚來公主拜訪,當時陳留的駙馬還是蕭赫,陳留還是一個抑鬱陰沉的公主,整個公主府的氣氛也沉悶不已,跟現在截然不同。

秦紘被侍女帶去陳留內院,秦宗言隨管家去謝簡的書房。此處的書房是謝簡的內書房,招待親友和心腹。秦宗言自然不會認爲自己去了內書房就能跟謝簡交好,但謝簡這舉動無疑讓他很舒心,秦宗言微微一笑,難怪衆人都誇謝簡有君子之風。

“秦將軍。”謝簡穿着家常的青袍出來迎接秦宗言,髮髻用白玉簪束了,氣度爾雅,仿若謫仙。

“謝中書。”秦宗言也沒有穿官服,而是着一身玄色深衣,頭戴文士冠,他今年二十三歲,身量頎長,容貌俊雅、氣質溫文,完全不帶半點邊關的風霜之色,看着像文人而不是武將,但沒有人會真把他當只會看書的酸儒。

他十二歲隨父出征,十五歲接替父親大將軍之位,同年大敗趁虛而入的柔然,帶着親衛直入柔然皇庭,將柔然皇室在京都的男丁全部殺光,只有兩個原本就在外面的皇子逃脫。

柔然人聽到秦宗言的名字就發抖,柔然新皇爲了討好大魏,將自己五個如花似玉的妹妹都送入了宮廷。可惜天和帝喜好漢女,對同出一族的柔然女並不感興趣,這五位身份高貴的柔然公主迄今都沒個名分。

謝簡含笑請秦宗言入書房,侍從們伺候兩人洗手淨面,然後再奉上茶水。秦宗言注意到謝簡手上拿的是茶水,他手中是奶茶,秦宗言微微一笑,舉盞輕啜一口:“僕冒昧登門,叨擾謝中書休息,還望中書海涵。”

謝簡笑道:“都是自家親戚,談何叨擾?”

秦宗言也不跟謝簡兜圈子,直接將說出自己此行的目的,“謝中書,我這次回來是想把阿狼接回六鎮,我母親年老體弱,這幾年總想落葉歸根,我想她送到京城來。”大家都是聰明人,兩人身份也高,他願意給謝簡送拜帖,謝簡願意請他過府議事,就說明兩人暫時形成了同盟關係。

謝簡頷首道:“阿狼年紀也不小了,是待在父親身邊好,不過只老夫人一人來京城的嗎?”

“還有我六弟一家和我長子。”秦宗言說,秦紘是自己嫡子,光用一個繼母換份量太輕,所以他加上自己的長子和六弟一家。

謝簡道:“老夫人年老體弱,有個親子在身邊照顧比誰都好。我明日便上書太后,太后素來憐老惜弱,定會答應。”

“僕謝過中書。”秦宗言起身行禮道謝:“若日後中書有事,儘管差遣僕。”

謝簡說:“說來我現在就有一事要勞煩將軍。”

“將軍只管吩咐。”秦宗言說。

“我長子、幼子不日便要來魏國,他們此番前來,偕老帶幼,我總有些擔憂,我想勞煩將軍派幾名親衛去接他們。”謝簡說。

秦宗言心念一動,“謝大郎也有弱冠之年了?謝中書可曾安排了什麼官職給大郎?”他知道謝灝、謝洵都逃亡北國了,可他沒想到謝簡會讓他去接兩人,身爲當朝中書令,謝簡還缺保護兒子的侍衛?他讓自己去接謝灝,是想讓謝灝來六鎮?

謝簡淡淡說:“他少年輕狂,在樑國仗着自己是國舅,得罪了不少人,來魏國可沒人慣着他,我也不會安排他在京當官。”

秦宗言立刻道:“令郎可願當我長史官?”自魏國遷都後,六鎮的地位就越來越低了,以前來六鎮當官的都是高門弟子,現在連寒門弟子都不肯來,朝廷派來的那些文官有些連邸報都不能完全讀懂。秦宗言目前的長史官是他的侄子,爲人沉穩有餘、機警不足,還需要多歷練。

謝簡笑道:“大郎年紀也不小了,行事有自己的主張,我也不好擅專。”

秦宗言也不指望謝簡能答應,只要他肯自己這個機會,他就有把握說動謝灝,“謝中書放心,我會親自帶親兵去接應令郎,一定讓令郎萬無一失的來長安。”

謝簡拱手一笑:“謝某多謝秦將軍。”

秦宗言豪爽道:“舉手之勞。”

兩人商談完正事,又手談了一局,待快宵禁了秦宗言才起身告辭,這時陳留早讓秦紘洗澡歇下了,秦宗言便一個人先回府。他之所以敢放心把唯一的嫡子留在京城,就是因爲有陳留在。

他也不是不關心兒子,只是妻子早逝,他平時又常年在邊關巡視,家中內務甚亂,與其將年幼的兒子接到身邊,還不如留在京城讓陳留照顧。陳留是魏國那些公主中少有的明白人,讓她養兒子秦宗言很放心。

秦宗言吩咐親衛道:“明日一早你來接五郎回府,我們辰時出發。”

親衛吃驚的問:“五郎也隨我們一起去?”他們此番接人,定是日夜不停的趕路,五郎今年不過六歲,能支持的下去嗎?

秦宗言道:“當然要去,我的兒子還能不會騎馬?”他五歲已經隨父親巡視邊關了,他能做到的事,他兒子也能做到。

親衛領命而下,同時暗暗吩咐人準備一輛空馬車,一旦五郎支持不住就坐馬車上。

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150章 婚禮(下)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64章 賞雪(二)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83章 別後重逢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35章 共甘共苦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103章 敵襲(中)第112章 守城(四)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92章 失態的秦紘第249章 平城大亂(十二)第69章 如何揚名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3章 誠意(下)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0章 回京城第17章 蘭因成親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7章 書房談話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193章 鑄金人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80章 瑤姬傳人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08章 太子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161章 生波(三)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266章 南樑(二)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8章 夫妻閒話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19章 謝家往事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196章 奔喪(中)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106章 逃命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13章 守城(五)
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150章 婚禮(下)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64章 賞雪(二)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83章 別後重逢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35章 共甘共苦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103章 敵襲(中)第112章 守城(四)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92章 失態的秦紘第249章 平城大亂(十二)第69章 如何揚名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3章 誠意(下)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0章 回京城第17章 蘭因成親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7章 書房談話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193章 鑄金人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80章 瑤姬傳人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08章 太子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161章 生波(三)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266章 南樑(二)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8章 夫妻閒話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19章 謝家往事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196章 奔喪(中)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106章 逃命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13章 守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