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趨利避害

李世民這時總算是露出了笑臉,他的戎馬生涯經驗告訴他,有了這東西,他的天下再無人能動搖,就算是所有的軍隊都死光了,只要在長安城中,有李沐的護衛營在,就能夠護得長安不失。

“李沐,你做得很好!”李世民讚賞道,“朕錯怪你了,你沒有讓朕失望。”

李沐笑答道:“謝皇上誇獎,不過這手榴彈還有地方需要改進。”

“哦,還能改進?”

“是的。主要的是火藥的配方還需要改進,以得到更大的爆炸威力;另外以人力投擲,距離畢竟不夠遠,兒臣正在試製一種簡便工具,可以使投擲最大距離達到二百步外。”

李沐的構思來自於後世的擲彈筒,簡便易攜帶,其它的構造倒難不到這時的工匠,唯一麻煩的是彈簧,拉出來的彈簧與後世很象,但用不了幾次就斷,現在工匠還在試製階段。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道:“唔,加緊試製。”

李沐施禮道:“兒臣拉來一車香皂,是孝順太上皇、皇上、皇后和各位娘娘的,若皇上沒有事了,兒臣就告退了。”

李世民聞言攔阻道:“不急。你且隨朕回承慶殿。”

說完,顧自大步而去。

李沐聞聽一愣,心想李世民讓自己去承慶殿做什麼?

向長孫無忌望去,長孫無忌不經意地搖搖頭,表示也不知情。

又向房玄齡望去,房玄齡也一樣搖頭。

李沐只能和長孫無忌二人,跟隨李世民回了承慶殿。

李世民走到案前,將一本奏摺扔給李沐,道:“你先去邊上看看這道摺子。”

說完和衆臣商議起來。

李沐接過奏摺,靜靜地走到一邊,打開看了起來。

這是一道李道彥的請罪摺子。

戰前,大總管李靖爲了分化敵人,特意派人送了許多食鹽、鐵器給党項人。

党項首領拓跋赤辭收到禮物後,便親自來到李靖軍中表達謝意,還表示如果大唐對党項沒有惡意的話,那麼党項就不會服從吐谷渾的命令合擊唐軍,同時還可以提供一部分糧草給唐軍。如果大唐對党項有惡意的話,那麼党項將配合吐谷渾與唐軍廝殺,拼個你死我活。

於是,李靖就和拓跋赤辭歃血爲盟,再三表明唐軍絕不加害党項人,並禮送拓跋赤辭回去。

之後,李靖率大軍擊敗吐谷渾,也就有了慕容順向大唐乞降的奏摺。

李世民當時採納了李沐的意見,答應了伏順乞降。

可赤水道行軍總管李道彥做爲此次征討吐谷渾的東路軍主將,卻陽奉陰違,在闊水洗劫了拓跋赤辭的党項部,殺了些党項人,並劫掠其牛羊數千頭。

於是,拓跋赤辭大怒,佔據了野狐峽,阻擋住李道彥的大軍,而後又夜襲了李道彥的大軍,致使李道彥部大敗,死傷數萬唐軍,李道彥無奈之下,只得退守鬆州。

到了鬆州之後,畢竟此事太大了,想瞞也瞞不住,李道彥只能上折請罪,等待朝廷發落。

等李沐看完,殿中的爭論已經白熱化了。

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的意思是李道彥畢竟是宗室,有大功於國,應從輕發落,將功折罪。

而軍方尉遲恭等人卻認爲李道彥違反李靖軍令,擅啓戰端,致使數萬將士無辜喪命,堅持要殺之而後快。

魏徵更是直言不諱,指責李世民有意袒護李道彥,差點口水又要噴到李世民臉上去了。

李沐心中其實是認同尉遲恭和魏徵的,他也覺得李道彥該死,畢竟數萬將士的性命葬送在李道彥手裡。

可李沐偷看看李世民的神色,卻發現李世民明顯是捨不得殺李道彥的。

所以李沐猜想,李世民此時留下自己,或許就是想讓自己出言聲援他。

果然,李世民轉頭對李沐問道:“李沐,你覺得該如何處置李道彥?”

李沐頭皮一緊,這態真難表,怎麼說都要得罪一方,猶豫着道:“皇上,兒臣……咳……咳,還小,這等朝堂大事,兒臣不敢擅言。”

李世民道:“有話直說,朕赦你無罪。”

李沐腹誹,這可是得罪人的差事,你丫讓一個十歲孩子給你做擋箭牌,太無恥了吧?

既然必須得罪一方,李沐自然兩害相權取其輕,站在李世民這一邊了。

“那兒臣斗膽了。”先告了個罪,李沐道,“兒臣竊以爲尉遲公所說在理,李總管違反軍令,擅啓戰端,致使數萬將士無辜喪命,這三條罪狀中任何一條都足以殺之,否則如何以對數萬將士的冤魂,如何安撫軍心。”

此言一出,殿中氣氛頓時一變,尉遲恭讚賞地看了李沐一眼,心想這小子雖然紈絝,但也算有點見識,加上李沐在交通司股份之事上沒有漏掉軍方的利益,尉遲恭對李沐的印象好了不少。

長孫無忌看來的眼光似乎有些不解。

而李世民的眼光就有些冷洌了。

李沐低着頭繼續說道:“不過,兒臣以爲,此事既已成事實,党項人已經向我大唐動武了,還殺我數萬將士,那党項就是敵人。既然是敵人,那李總管就無罪反而有功了,兒臣覺得現在不可殺李總管,否則就是示弱於党項,長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了。”

尉遲恭聞言大怒,心想還以爲這小子是個人物,不想還是個草包,賊廝鳥,上次見他還只是個縣男,不想這才幾個月,小小年紀就是縣子了,正是老天無眼啊。想罷,竟惡狠狠地要上前與李沐理論。

李沐眼角看見尉遲恭上前,心中大駭,暗道要糟糕,這位可是連李道宗都敢毆打的角色。

如果此時向自己動手,恐怕被打了也是白打,李世民可不會爲了自己去治尉遲恭的罪。

不想李世民聽後,眼神輕柔起來,他問道:“此言在理,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處置?”

尉遲恭一聽,連李世民都說有理了,自己還怎麼問罪?只能強忍一口氣,站住了腳。

李沐暗暗抹了把冷汗,答道:“不可否認,李總管有罪,但眼下不是治罪之時,兒臣以爲,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可削爲庶民,流放千里。”

長孫無忌聽了,立即上前一步,奏道:“臣以爲李沐之言,老成謀國,臣附議。”

房玄齡緊跟:“臣附議。”

一衆大臣上前奏道:“臣等附議。”

氣得尉遲恭等幾個武將暗中咬牙切齒,尉遲恭還想諫言。

不想,李世民不給他機會,道:“既然諸位愛卿都同意李沐所言,那就擬旨吧。”

李道彥的命運就這麼被決定了下來。

廷議進入下一個議程,就是党項的叛亂還需要平息。

此時大唐可調動的大部分軍隊都被李靖帶去了青海,雖然吐谷渾戰事大局已定,伏順已經歸降,可畢竟伏順不是伏允,無法象伏允一般能號令各部落立時放下武器,投降大唐。

李靖還得率軍鎮壓一些不聽伏順號令的吐谷渾部落。

而且,從青海至鬆州的路程還不如長安至鬆州更近。

李道彥退至鬆州的殘部僅餘不足三萬人,兵疲馬倦且士氣低落,需要時日修整。

幸好有唐以來,爲了防範吐蕃、吐谷渾、党項等外族,鬆州做爲邊陲重鎮,一直駐有重兵防守,才暫時抵擋住了党項人的攻擊。

朝廷急需要派宣撫使前去撫慰軍心,同時也傳達對李道彥的懲罰旨意。

所以,只能動用一部分禁軍,與鄰近州縣調來的府兵混編成三萬大軍,前去鬆州支援。

朝中大部分名將都隨李靖出征了,所以李世民與衆臣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尉遲恭的身上。

這些年,李世民已經很少用尉遲恭了。

雖然尉遲恭玄武門之時,立下大功,可尉遲恭恃功倨傲,連李道宗等人都敢說打就打,這讓李世民心中起了戒心。

這些年凡有戰事,李世民寧可任用李靖、李勣等人,因爲這二人性情沉穩,懂得自律。

尉遲恭多年沒有立功了,自然也不會推脫這個翻身的好機會,身爲武將,在他看來再沒有比戰場更能建功的地方了。

可尉遲恭卻出人意料地向李世民提出了一個非份的要求。

“皇上,要臣出征可以,但臣要向皇上討要一個人。”

李世民自然無有不應,對他來說,眼下再沒有比支援鬆州更重要的事了。

“講。”

尉遲恭開口前,瞄了李沐一眼,李沐冷不防地心中一抽,暗道不好,這老小子不會是想借公事報復自己吧?

果不其然,尉遲恭向李世民說道:“臣要的就是李沐。”

“噓……。”殿中諸臣們聞言都竊竊私語起來,他們都是人精,連李沐都能想到的,他們何嘗想不到。

李世民聽了,也自然想到了尉遲恭的用意,他遲疑道:“李沐年齡尚小,且直道一事還得由他督辦,恐怕……。”

尉遲恭卻進言道:“皇上,想李沐初來長安之時,就以三千擊敗五萬之赫赫戰功震動朝堂,被皇上封授重賞,怎麼如今大唐需要他出力時就不能了?”

說完轉過頭來,臉帶戲謔地對李沐問道:“李沐,你以爲如何?”

李沐騎虎難下,一時被逼到了牆角根了。

第二百三十五章 遭遇刺殺第九百五十六章 那麼,再來!第九百二十九章 出奇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城(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零二章 黑白配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一)第六百九十四章 調息令的威力第四十四章 身世之謎(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欲燒三把火(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同氣連枝第四百三十五章 劫獄(三)第二百四十章 你就是個禍害第八百二十五章 絕計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靖做何選擇第七百九十五章 一切如舊第六百二十章 李世民索要程咬金第七百九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滎陽之行(三)第二百十四章 不臣之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長孫無忌發動兵諫第六百八十八章 定襄縣主第九百八十一章 懿旨提名太子人選?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付束脩第一百八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子送的大禮第九百零六章 魏徵死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救不救?如何救?第一百六十二章 試探軍心(三)第二百零四章 釜底抽薪(三)第八百七十六章 世間唯情話最爲動人第六百十三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孤聽舅舅的第七百零五章 劉洎的下場第七百六十四章 李義府的“奸計”(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打自招第五百三十三章 白山會盟第八百九十九章 糧食生產是基本國策第七百七十五章 旅遊?!第六百三十七章 捨棄底線(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惱羞成怒第八百三十八章 結局往往是意外第十七章 李靖的背書第九百五十八章 勝利第四十九章 趨利避害第二百八十七章 魏徵的懺悔第八十七章 探監(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八百零一章 如何處置房喬?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臢之地第七百三十二章 合縱連橫第一千章 大結局第三百十七章 近朱者赤第七百八十七章 崩潰的不只是內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父子有隙第四百八十九章 據堅而守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一)第八百六十章 家宴(二)第二十二章 赴宴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三百零五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李勣竟是輔臣之一第三十章 有心種花第四百四十章 許胤宗的兒子許意第五十九章 忌憚第八百七十三章 何必呢?何苦呢?第三百六十六章 沈氏的身世第三百七十五章 五萬宮女下江南第三百四十章 仇恨可以讓人記一輩子第八百四十四章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第四百六十四章 官督商辦(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坦誠相對第六百二十七章 坐而論道(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梅花落第九百八十二章 騷亂第七百零二章 推拉高手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義府第四百八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五十六章 信口雌黃第一百八十一章 問題青年第一百六十一章 試探軍心(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口是戰略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不象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世民欲玉石俱焚(加更)第五百四十一章 房玄齡入宮第七百六十三章 李義府的“奸計”(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欲救沈綸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四百七十九章 李祐反了第二十一章 皇莊的秘密第八百六十九章 我有兒子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保證書?第四百五十六章 擠兌潮第九百十三章 高陽一案第六百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九百九十一章 戰備第一百五十九章 恍然大悟第八十一章 威風第三百三十三章 肉都爛在了鍋裡第九百六十七章 孫華,你可有聽見?
第二百三十五章 遭遇刺殺第九百五十六章 那麼,再來!第九百二十九章 出奇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城(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零二章 黑白配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一)第六百九十四章 調息令的威力第四十四章 身世之謎(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欲燒三把火(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同氣連枝第四百三十五章 劫獄(三)第二百四十章 你就是個禍害第八百二十五章 絕計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靖做何選擇第七百九十五章 一切如舊第六百二十章 李世民索要程咬金第七百九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滎陽之行(三)第二百十四章 不臣之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長孫無忌發動兵諫第六百八十八章 定襄縣主第九百八十一章 懿旨提名太子人選?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付束脩第一百八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子送的大禮第九百零六章 魏徵死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救不救?如何救?第一百六十二章 試探軍心(三)第二百零四章 釜底抽薪(三)第八百七十六章 世間唯情話最爲動人第六百十三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孤聽舅舅的第七百零五章 劉洎的下場第七百六十四章 李義府的“奸計”(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打自招第五百三十三章 白山會盟第八百九十九章 糧食生產是基本國策第七百七十五章 旅遊?!第六百三十七章 捨棄底線(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惱羞成怒第八百三十八章 結局往往是意外第十七章 李靖的背書第九百五十八章 勝利第四十九章 趨利避害第二百八十七章 魏徵的懺悔第八十七章 探監(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八百零一章 如何處置房喬?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臢之地第七百三十二章 合縱連橫第一千章 大結局第三百十七章 近朱者赤第七百八十七章 崩潰的不只是內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父子有隙第四百八十九章 據堅而守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一)第八百六十章 家宴(二)第二十二章 赴宴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三百零五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李勣竟是輔臣之一第三十章 有心種花第四百四十章 許胤宗的兒子許意第五十九章 忌憚第八百七十三章 何必呢?何苦呢?第三百六十六章 沈氏的身世第三百七十五章 五萬宮女下江南第三百四十章 仇恨可以讓人記一輩子第八百四十四章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第四百六十四章 官督商辦(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坦誠相對第六百二十七章 坐而論道(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梅花落第九百八十二章 騷亂第七百零二章 推拉高手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義府第四百八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五十六章 信口雌黃第一百八十一章 問題青年第一百六十一章 試探軍心(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口是戰略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不象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世民欲玉石俱焚(加更)第五百四十一章 房玄齡入宮第七百六十三章 李義府的“奸計”(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欲救沈綸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四百七十九章 李祐反了第二十一章 皇莊的秘密第八百六十九章 我有兒子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保證書?第四百五十六章 擠兌潮第九百十三章 高陽一案第六百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九百九十一章 戰備第一百五十九章 恍然大悟第八十一章 威風第三百三十三章 肉都爛在了鍋裡第九百六十七章 孫華,你可有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