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房玄齡正式效忠

PS:新書《漢明》已經上傳,穿越南明,反清復明。向爲民族抗爭至死不悔的英烈致敬!

和尚懇請書友們,點擊、收藏、投推薦票,謝謝支持。阿米陀佛!

房玄齡突然拜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學童乃大唐之學童,朝廷乃大唐之朝廷,若此舉,動用陛下內帑,臣與內閣諸臣還有何顏面,面對天下芸芸衆生?望陛下收回成命。臣以爲就算停發天下官員的俸祿,也要承擔這筆耗費。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李沐有些動容,許久嘆道:“朕今日慶幸,當日沒有殺卿。”

房玄齡聞言飲泣道:“先有明君,後有名臣。臣以行將就木之軀,能追隨明君,開創大唐萬世基業,便是幸運。臣甘爲陛下驥尾。”

說完,三磕九拜,令在場所有人驚愕莫名。

李沐懂,他能懂。

房玄齡這不是在稱頌,而是在表明心意,這是房玄齡正式決定效忠自己。

李沐起身攙扶道:“朕不敢自稱聖明,但朕希望卿能達成宿願,成爲一個真正的國士。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朕與諸公共勉。”

“臣等謹記陛下教誨。”

經過這一日,李沐的聲望達到了鼎點。

從古至今,皇帝與大臣之間,從沒有過真正的和平共處。

雙方的權力既是互補,又是對立。

君權和相權,從來都是此消彼漲、你進我退的態勢。

就象李世民曾經對李沐說過,防火防盜防臣子。

李沐的一系列動作,都看在房玄齡眼中。

可以說,大唐朝堂之上,如果只有一個人真正瞭解李沐所爲,那就是房玄齡。

都說真正瞭解自己的,一定是“敵人”。

房玄齡從李沐身世暴露時,就是真正的敵人。

所以,房玄齡最清楚李沐的一舉一動,可以說,這八年中,房玄齡無時無刻都在揣摩李沐的心思。

正因爲熟悉,所以瞭解。

雖然李沐行事莽撞,舉止無狀,目無禮法,一切規矩都敢踐踏,一切禮法都敢破壞。

但房玄齡都清楚,李沐是在做事,真正地在做事,爲大唐天下做事,而事實證明,往往李沐所爲都是對的。

曾經李世民也在做事,爲大唐做事,但房玄齡也一樣清楚,李世民更多的是爲標榜自己的聖明,爲自己塗指抹粉。

而今日,房玄齡確實是震驚了。

製造低端紙、活字印刷、簡化字橫向排版,創辦二千新學,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大唐將有百萬學童入學,學得是皇帝創建的簡化字和皇帝想要他們學的東西,百萬天子門生啊!

百萬學子十中取一,將是十萬生員。

十萬生員十中取一,便是一萬官員。

關鍵是,這只是一屆,四年之後,又會有一萬新官員出現。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大浪淘沙。

所有被世家豪族視爲禁臠的,都將化爲灰燼。

恢宏之氣,勢不可擋。

君臨天下,誰與爭鋒?

一切阻擋,都將被滾滾車輪輾碎。

房玄齡深深明白,這種變化,不是自己能阻擋的,就算李世民復活,依舊如蚍蜉撼樹、螳臂擋車。

可謂神擋殺神,佛擋弒佛。

如今的大唐天下,誰能擋?誰敢擋?

既然不能擋,便不去擋。

故,房玄齡選擇效忠。

在決定的那一刻,房玄齡有一種如釋重負、想痛哭的衝動。

他突然發覺,自己以前一切都是錯的。

正象李沐所說,士之才德蓋一國,可謂國士!

李沐所爲,看似荒誕,可從全局去看,卻會發覺,脈絡清晰。

無論是減免農稅、軍制改革和科舉改革,還是現在製造低端紙、活字印刷、簡化字橫向排版,創辦二千新學。

其佈局之深遠,謀劃之嚴密,古今罕見。

從建設直道、創辦很行到組建神機衛,再到與天下豪族前所未有的土地價格一戰。

看起來都是率性而爲,可深思起來卻是一脈相承。

聚集財富,培植勢力,以武力維護既得成果,最後揮刀相向,一戰畢其功。

這套路一直貫穿於李沐自涼州至長安再到杭州最後再回長安的始終。

主要的用意無非是粉碎舊勢力,打垮既得利益者。

世家豪族是既得利益者,李世民同樣是既得利益者,而滿朝文武,包括自己,何嘗不是既得利益者呢?

房玄齡自認善謀,但他發覺,與李沐相比,他的謀略就如同蒙學孩童在與一個飽學鴻儒坐而論道,荒謬得可笑。

……。

李沐在李家莊的旨意,被迅速地推行下去。

房玄齡的效忠,代表着一切阻撓勢力的崩潰。

大唐朝堂再無一人膽對李沐說“不”。

而國帑,也不象之前劉弘基所說得那般不堪,事實上大唐國帑前所未有的充盈。

李世民退位之後,手中的直道股份和皇家銀行股份都被李沐大手一揮,入了戶部。

加上戶部原有的直道股份和皇家銀行股份。

準確的說,此時的戶部已經成爲真正掌控直道和錢莊的最大股東。

這二者每年的分紅都在四百萬貫以上,戶部一年可從中得到近千萬貫的紅利,佔整年歲入的兩成多。焉能不充盈?

而李沐的內帑,收益分爲三塊,首先一成直道股份,每年的紅利在一百多萬貫;再有就是二成皇家銀行的股份,收益在三百多萬貫,最後一份是李家莊的煙花爆竹,因爲是受管控的特許生產,其收益一年可達七、八十萬貫。

總計一年的收益在五百萬貫以上。

至於水泥的生產,在二崔女入宮前,被李沐以贈送的方式授於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一來是對二崔多年支持的回報,二來是擁戴之功的獎賞。

而琉璃的生產,同樣被李沐以贈送的方式授於滎陽鄭氏,這是對鄭氏在當初李沐與李世民爭奪戶部和皇家銀行控制權時,鄭氏立下功勳的獎賞,當然,也是鄭氏是太后鄭觀音孃家的照顧。

最後那些如傢俱作坊、平康坊酒店和蒔花館等全部被李沐置於三個長公主的名下,做爲嫁妝。

所以,不管是李沐還是朝廷,其實手頭都是寬裕的。

這也是李沐左思右想,打算同意韓瓊請求的主要原因之一。

僅一個月的禁足反省,韓瓊五女還不急,太后鄭觀音是真急了。

第五百十四章 李懷道受封鄧王第四百五十七章 振聾發聵第五百七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七百九十五章 一切如舊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略失誤第八百七十一章 新羅王換人第六百六十五章 可願做孤的王妃?第九十二章 李泰的幕僚團第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八百零二章 內閣第五百八十三章 顧慮重重第六百四十七章 作死的劉洎第七百七十五章 旅遊?!第二百五十九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第三百十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六百二十章 李世民索要程咬金第一百零二章 黑白配第二十章 一代賢后第二百十三章 狗咬狗,一嘴毛第七百五十三章 最後的時刻(一)第七百五十九章 圓桌會議(三)第八百零九章 甘露殿君臣奏對(一)第七百四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九百三十一章 也是個怕老婆的第五百十三章 李靖舉家南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孫福回來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拿朕當婚託嗎?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夥來歷不明之人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食趁火打劫第六百零六章 再次和談(一)第二十六章 失之交臂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城(二)第四十八章 李道彥慘敗第四百六十三章 可怕的吞金獸第六百四十四章 崔尚醉翁之意第四百七十章 李沐的底牌第二十九章 指鹿爲馬第七百五十九章 圓桌會議(三)第九百九十二章 金勝曼託孤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擊(二)第四百零二章 時不我待啊第一百六十三章 禁婚令第七百八十一章 收穫的季節第十章 忽悠是種功德第六百九十二章 京兆韋家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中之國第二百零一章 老成謀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言傳身教第五百七十章 袁公公的怨念第二百零六章 握手言和第九百八十章 崔尚、崔杼的野望第六百六十三章 韓仲良脫離險境第四百九十章 圍城(一)第五百零五章 江南東道大總管第六百三十四章 劉洎獻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崩潰的不只是內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生母是誰?第二百九十章 受封嗣王第三百四十五章 被欺負慘了的張亮第六十八章 莊子被襲第六百五十四章 有心計的崔家女第九十六章 “文采”風流第四百七十二章 厚顏無恥第四百五十八章 女兒紅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道宗訪蒔花館(加更)第三百六十四章 舔犢之情第八百零三章 軍機處第六百九十五章 有時動手比動口更有說服力第六十二章 戰場變化第六百十五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五)第八百二十章 該殺的一個不放過第九百九十二章 金勝曼託孤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七百三十八章 有賞有罰第四十二章 合作第四百六十四章 官督商辦(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多年同袍,分道揚鑣第五百零四章 長孫無忌自盡第六百十五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定造反(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常寶親手畫押的口供第二百十九章 多面間諜第九百七十七章 果然是個人物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把火第八百八十二章 房玄齡稱頌第八百七十五章 你若安好,我便安好第六十九章 深諳進退第二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四)第二百十五章 變成乖寶寶的小四第四百九十章 圍城(一)第八百八十四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五百七十三章 逃出長安第九百三十七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二十二章 赴宴第六百九十六章 目的已經到達第七百零三章 李沐活得好好的第三百九十八章 保證書?第五百五十二章 兄弟傾訴第三百八十九章 以工代賑
第五百十四章 李懷道受封鄧王第四百五十七章 振聾發聵第五百七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七百九十五章 一切如舊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略失誤第八百七十一章 新羅王換人第六百六十五章 可願做孤的王妃?第九十二章 李泰的幕僚團第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八百零二章 內閣第五百八十三章 顧慮重重第六百四十七章 作死的劉洎第七百七十五章 旅遊?!第二百五十九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第三百十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六百二十章 李世民索要程咬金第一百零二章 黑白配第二十章 一代賢后第二百十三章 狗咬狗,一嘴毛第七百五十三章 最後的時刻(一)第七百五十九章 圓桌會議(三)第八百零九章 甘露殿君臣奏對(一)第七百四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九百三十一章 也是個怕老婆的第五百十三章 李靖舉家南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孫福回來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拿朕當婚託嗎?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夥來歷不明之人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食趁火打劫第六百零六章 再次和談(一)第二十六章 失之交臂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城(二)第四十八章 李道彥慘敗第四百六十三章 可怕的吞金獸第六百四十四章 崔尚醉翁之意第四百七十章 李沐的底牌第二十九章 指鹿爲馬第七百五十九章 圓桌會議(三)第九百九十二章 金勝曼託孤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擊(二)第四百零二章 時不我待啊第一百六十三章 禁婚令第七百八十一章 收穫的季節第十章 忽悠是種功德第六百九十二章 京兆韋家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中之國第二百零一章 老成謀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言傳身教第五百七十章 袁公公的怨念第二百零六章 握手言和第九百八十章 崔尚、崔杼的野望第六百六十三章 韓仲良脫離險境第四百九十章 圍城(一)第五百零五章 江南東道大總管第六百三十四章 劉洎獻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崩潰的不只是內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生母是誰?第二百九十章 受封嗣王第三百四十五章 被欺負慘了的張亮第六十八章 莊子被襲第六百五十四章 有心計的崔家女第九十六章 “文采”風流第四百七十二章 厚顏無恥第四百五十八章 女兒紅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道宗訪蒔花館(加更)第三百六十四章 舔犢之情第八百零三章 軍機處第六百九十五章 有時動手比動口更有說服力第六十二章 戰場變化第六百十五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五)第八百二十章 該殺的一個不放過第九百九十二章 金勝曼託孤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七百三十八章 有賞有罰第四十二章 合作第四百六十四章 官督商辦(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多年同袍,分道揚鑣第五百零四章 長孫無忌自盡第六百十五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定造反(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常寶親手畫押的口供第二百十九章 多面間諜第九百七十七章 果然是個人物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把火第八百八十二章 房玄齡稱頌第八百七十五章 你若安好,我便安好第六十九章 深諳進退第二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四)第二百十五章 變成乖寶寶的小四第四百九十章 圍城(一)第八百八十四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五百七十三章 逃出長安第九百三十七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二十二章 赴宴第六百九十六章 目的已經到達第七百零三章 李沐活得好好的第三百九十八章 保證書?第五百五十二章 兄弟傾訴第三百八十九章 以工代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