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就在眼前,兩個方向的鱗甲艦隊根本沒時間、也沒機會集結,只能在哪兒脫出就在哪兒戰鬥,先打了再說。
好在敵軍爲了包圍中軍,隊形同樣分散,而且敵人發現這批人類戰艦數量不多,敵軍指揮官認爲己方依舊佔有絕對數量優勢,同時拿下兩個方向的人類艦隊很困難,但是集中兵力先解決一路敵軍絕對沒問題。
於是他打定了主意,準備分出部分戰艦抵禦鱗甲艦隊,主力繼續圍剿包圍圈中的人類艦隊。
只不過這一次不能再使用保守戰術,而是必須儘快解決包圍圈內的戰艦,然後才能集中力量,解決後來的鱗甲艦隊。
包圍圈上的敵艦迅速分成兩羣,大約四分之一調轉炮口對外防禦,另外四分之三迅速下沉,向伍欣怡率領的中軍本隊發起總攻。
伍欣怡不慌不忙,命令艦隊加緊進攻小行星羣,各種彈藥不要線一樣往裡頭扔,迅速在小行星羣中打開缺口,艦隊邊打邊退,逐步撤入小行星羣,以小行星和失控的敵艦爲掩體,硬扛敵軍的猛攻。
外圍圈外,分散的鱗甲艦一邊開火一邊向附近的友艦靠攏,少則三五艘,多則十幾二十艘,形成了一個個互相扶持的小團體。
暫時無法全面集中,那就小範圍集中,總之戰艦不能落單!
當鱗甲艦隊的戰術編組完成的時候,伍欣怡認爲時機已經成熟,立刻向鱗甲艦隊下達進攻命令。
五千艘鱗甲艦分成大大小小數百個團體,同時向敵人的包圍圈發起進攻。
專門對抗鱗甲艦隊的敵艦大約在八千艘左右,雙方的數量比是一比一點六,可戰鬥力卻與數量無關。
鱗甲艦隊發起的進攻猶如狂風暴雨,各艦在護盾的保護下強行突進,硬頂着敵人的火力進入傳送距離,接下來就是核彈清洗,大批覈彈在敵人的包圍圈上爆開,從包圍圈裡往外看,核爆的強光此起彼伏。
只是短短一小會兒,鱗甲艦隊已經在包圍圈上撕開了大大小小几十個窟窿,所有參與攔截的敵艦全部飲恨當場。
一輪進攻幹掉八千敵艦,這個戰線不可謂不輝煌,但這一戰果既有鱗甲艦隊主動出擊,合理應用戰術的因素,也有敵軍指揮失誤,小看了人類戰艦的緣由。
這支敵軍沒參與過禾州戰役,不清楚鱗甲艦的戰鬥力,這才吃了個大虧,若是換成那些瞭解情況的敵艦,絕不會出現這麼嚴重的紕漏。
當初那五千多艘敵艦逃離天石之後,星禾一直以爲他們會與雙星的敵軍匯合,可實際情況卻出乎星禾的意料,那五千多艘敵艦甩脫禾州的偵察艦後消失不見,再也沒在禾州的範圍內出現,而這股敵軍始終盤踞在雙星沒了動靜。
出現這種情況實在不合常理,星禾只能認爲這兩支敵軍之間有某種不可調和的矛盾。
無論如何也沒人想到,敵軍之間的矛盾在這個時候開花結果,狠狠地坑了敵人一回……說句不好聽的,在戰術合理的情況下,五千多艘鱗甲艦已經擁有正面對抗一支敵軍的實力,敵人卻輕視了鱗甲艦的作戰能力,結果一個照面就損失八千戰艦。
加上小行星羣中的戰果,敵軍損失戰艦不下一萬五千艘,可以說在戰爭的天平上,打掉了敵人一個重重的砝碼。
戰鬥繼續,慘重的損失打醒了敵人,讓他們意識到鱗甲艦隊比包圍圈裡的人類艦隊更難對付,可接下來如何選擇讓敵軍指揮官犯了難。
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進攻,先解決包圍圈裡的人類艦隊,再回頭對付鱗甲艦隊。
可是躲進小行星羣中的人類戰艦特別不好對付,雖然集中了所有敵艦,可是敵人都沒有快速清巢人類艦隊的信心。
再加入鱗甲艦隊在後邊緊追不捨,估計還沒等攻進小行星羣,敵軍的戰艦就得損失一多半兒。
可是回頭對付鱗甲艦隊更不合適,它們比小行星羣裡的人類艦隊更難對付,真敢那麼幹,最後就是打贏了也是一場慘勝。
敵軍指揮官進退兩難,不管哪個方向,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戰鬥,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趁着還有距離,及時把艦隊撤出戰場。
如此一來就等於放棄殲滅一股人類艦隊的作戰意圖,之前的所有損失全都打了水漂。
然而不撤就只有投入更多,而且勝利的機率極其渺小,在損失與重大損失之間,敵軍最終選擇了前者。
那些攻向小行星羣,又被鱗甲艦銜追擊的敵艦突然轉向,以超光速脫離戰場。打了盟軍艦隊一個措手不及。
伍欣怡頓時陷入糾結。
人類艦隊雖然不佔數量優勢,但在敵軍減員三分之一之後,人類艦隊的整體戰鬥力已經優於敵軍,只要不犯錯誤,這一仗就輸不了。
但敵人的果斷撤離給她出了個不小的難題,她必須在追與不追之間做出最有利於己方的選擇。
可是這個選擇真的很難,敵軍看起來只是撤出戰場,完全可以銜尾追擊,可敵人是超光速撤離,撤到哪裡,撤多遠脫出都是未知數,貿然追擊後果難料——在實戰中,超光速追擊的意義很小,追過頭或者提前脫出的情況極其普遍,被敵軍殺個回馬槍的時候也不少,所以必須慎之又慎。
但若是不追,敵軍就能在重新集結之後重整旗鼓,等於放棄人類艦隊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