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防線前沿,某無名星系。
一道藍光閃過,一艘比主力艦小得多的戰艦脫出超光速。
在虛空中滑行一小會兒之後,所有艦員全部就位,艦長開啓通訊系統:“這裡是烽火146,呼叫烽火47,收到請回答!”
“烽火47收到,我是艦長李源,歡迎你們,請你們跟隨導航信號前進!”
“烽火146明白!”
儘管還有一段距離,但146號艦並沒有再次進入超光速,而是在收到導航信號之後,以常規方式慢慢飛行,前後用了一個多月,才飛到信號指揮的小行星。
一直隱藏在這裡的47號艦悄然起飛,將隱藏戰艦的大坑讓給146。
146落入坑底後,進行了簡單的僞裝,直到僞裝完畢,47號艦才以常規方式飛離。
李源回望無名星系,不禁感慨萬千。
十年前,他奉命率領烽火47號趕到這個無名星系,成爲聯盟防線最前沿的哨兵。
那時正是敵軍大舉進攻,聯盟損失數十顆殖民星,原本的防線在敵軍的前後夾擊中崩潰,一退千里的盟軍只能重起爐竈,再建一條新的防線。
那個時候,盟軍損失慘重,戰艦極度匱乏,烽火級是爲了儘快建立防線而重新設計,艦體比常規主力艦小了三分之一,全長只有一千四百米,火力還不到主力艦的一半兒,但烽火級的速度比主力艦快四分之一!
因爲不是主力艦,不必配備那麼多艦員,這種戰艦的自給能力遠超各型主力艦,因此被聯盟各殖民星大量製造,廣泛用於偵察、前沿駐守等特種任務。
47號艦是第一批烽火級戰艦之一,當時爲了儘快構建新的防線,聯盟在極度缺乏主力艦的情況下,將首批烽火級全部送到新防線的最前沿。
盟軍的防線不是一條線,更不是把有限的戰艦擺在某個空域等着敵軍來攻,盟軍沒那麼多戰艦,也擺不出那麼強大的防線。
盟軍的做法是將艦隊集中在面對敵軍的星系之中,再按位置將這些星系分爲前、中、後三類。
前即前沿,這是對抗敵軍的第一線,也是最危險的空域,以往爲了對抗敵軍,盟軍始終在前沿佈置大批艦隊。
然而盟軍已經認識到在前沿佈置重兵的弊端,更因爲缺乏戰艦等客觀因素,不可能按以往的慣例建立防線。
所以新防線的前沿只安排了少量戰艦,這些戰艦的任務不是與敵人交戰,而是充當整個防線的眼睛,更是整個防線的預警機。
爲了防止敵軍繞過星系,這條防線的前沿不止最邊緣的星系,而是從邊緣向後,三至四十光年內的所有星系全部屬於前沿,只有越過這段距離,才能接觸到防線的中層。
中字頭的星系則是防線上真正的中堅力量,聯盟在那裡集中了大量戰艦,許多中字頭的星系,都是聯盟主動放棄的前殖民星,是最有可能引來敵軍進攻的星系。
至於那些沒什麼價值,不可能引來敵軍大部隊的星系就不一樣了,哪怕身在中字頭的區域,也只能歸屬於前字頭。
沒辦法,誰讓聯盟沒那麼多戰艦呢?只能用守衛重點星系的辦法抵禦敵軍。
而後字頭的星系就簡單了,要麼是資源豐富的造艦基地,要麼是位置關鍵,匯聚各地物資的集散地,也可能是艦隊雲集,隨時準備支援中字頭的集結地,總之就是整個防線的大後方。
數量雖少,但作用極大,是整個防線不可或缺的基礎。
從最接近敵軍的前沿,到遠離前方的後字頭,整個防線的平均厚度在五十光年左右,長寬均超過一千光年,駐紮盟軍艦隊的星系數以萬計。
盟軍在這條防線上的投入極其巨大,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條防線不過是個心理安慰,敵人若有心進攻,花點時間就能繞過防線。
盟軍自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完整的防線不是一個面,而是在現有防線的基礎上繼續向外、向後延伸,以半球形包裹聯盟所在空域,甚至最終將整個聯盟星域完全包裹,只有到那個時候,聯盟才能算相對安全。
然而以聯盟的經濟和工業水平,能完成眼下這道防線已經是極限了,根本沒有能力纏結拓展。
幸虧禾州戰役打贏了,再加上聯盟一直以來的頑強抵抗,敵軍這些年才一直沒動靜,否則烽火47哪能安安靜靜地守完十年?
如今整整十年過去,47號艦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是時候撤回後方休整了。
只不過爲了安全,不能在小行星附近直接進入超光速,必須拉開一點距離,以免敵艦發現輻射殘留追過來。
就在烽火47即將進入超光速的前夕,人工智能那機械的聲音突然響起:“警報、警報,發現超光速輻射,警報,警報……”
李源目光一凝:“什麼位置?”
人工智能立刻報出一串座標,李源面色一沉——那是146號來時的方向:“身份確認了嗎?”
“敵我識別無應答!”
參謀長立即看向李源:“艦長,應該是146讓敵人盯上了!”
李源微微點頭:“146已經就位,這個鍋咱們背了……全艦注意,準備進入超光速!”
參謀長急忙補充:“艦長,必須搞清楚這是偶然事件,還是敵軍大規模進攻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