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馳援防禦節點,長戈號依舊提前抵達。
此時恰逢守軍與敵軍局部激戰,守軍數十艘戰艦與同等數量的敵軍在一羣小行星中捉迷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收穫也有損失。
守軍立刻派出一隊戰艦支援,發現守軍的行動之後,敵軍同樣派艦支援。
這裡的守軍和福昌一樣,因得到後方的支援才獲取戰場上的優勢,但優勢並不特別明顯,是敵軍主動收縮防禦,才把敵軍壓制於星系邊緣。
縮在小行星羣裡的敵軍就像縮進了烏龜殼,令守軍異常惱火,因而不斷派出艦隊尋找戰機。
如今咬住了一股敵人,守軍哪能放過這個機會?他們巴不得敵軍全部投入戰場,因此立即派出第二隊戰艦。
人類戰艦質量佔優,敵軍敢繼續支援,守軍就敢往戰場裡投入艦隊,哪怕投入全部兵力打一場生死決戰,守軍也絕不退縮。
但是守軍不慫,敵人卻先慫了,行至中途的支援突然減速,接着另一股敵人躥出來,看那意思,是打算從其他方向突圍。
守軍非常清楚,敵人的目的根本不是突圍,而是吸引守軍的視線,令守軍無法專心於一處。
敵人的突圍很可能是虛晃一槍,可守軍若是無動於衷,假突圍搞不好就成了真突圍……敵軍的收縮防禦,並不是把所有敵艦都集中在一起。
雖然分散兵力等同於分散實力,可守軍包圍敵軍的難度同樣大幅度上升,說是已經包圍敵軍,實際上守軍的包圍圈就是個篩子。
敵軍在這種情況下仍然不肯突圍,拖住守軍的意圖非常明顯,小幅度接火不過是爲了更好的拖住守軍罷了。
守軍很清楚這一點,乾脆命令支援艦隊停止前進,於是敵軍的突圍艦隊也停了下來,雙方居然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了默契:既然撞上了那就該怎麼打怎麼打,但是不管打成什麼樣都別慫,誰也別往裡頭派援兵!
看到這一幕的秦虎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這仗打的,也太特麼奇葩了!
嗯,不過回顧人類的戰爭史,類似的默契還真算不上稀奇,比如1914年12月的伊普爾,那個沒有槍炮聲的聖誕節;比如1944年聖誕節,阿登森林中的小木屋;還有南疆戰場,沒任務時找我軍要煙抽、或用手工藝品換物資的越.軍。
所以眼下這種程度的戰場默契真算不了什麼,無非就是敵人爲了己方的戰略目標,用各種辦法牽制守軍。
秦虎基本掌握了這裡的情況,無奈地嘆了口氣,交待青衣聯繫守軍,把援軍即將抵達的消息,還有要求守軍配合的想法全部轉達過去,具體怎麼溝通全由青衣負責,秦虎就不操那份兒心了。
他有更煩心的事兒。
打福昌之前,只想着把守軍一股腦的拉出來,增強這支奇兵的實力,可還沒離開福昌他就後悔了。
福昌守軍也都覺得憋氣,大部分守軍都願意跟着禾州軍走。
問題在於守軍大多數戰艦都是老舊型號,戰鬥力怎麼樣且不說,速度那叫一個感人,根本跟不上禾州軍的步伐,也就那三百多艘鱗甲艦還能好一點。
聯盟的鱗甲艦技術來自於禾州,製造標準和工藝都是禾州制定,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說全面碾壓舊式戰艦誇張了,但全面超越還是很中肯的。
最起碼,這批戰艦能跟上禾州軍的行軍速度,不至於一上路就拖禾州軍的後腿。
那麼多戰艦願意跟着禾州軍走,秦虎不想傷了戰士們的心,可軍情如火,禾州軍又不能放慢速度等他們,最後沒有辦法,只能說明情況,讓禾州軍帶着鱗甲艦先走,其他戰艦跟在後面慢慢飛。
估計等舊式戰艦趕到,禾州軍已經解決了戰鬥,飛向下一個目標去了。
秦虎有信心解決這裡的敵人,但守軍的問題卻讓他非常撓頭。
爲此他和青衣多次商討,最後兩個人一致認爲,不能爲了遷就守軍而放慢禾州軍的腳步,雖然抽離鱗甲艦,留下舊式戰艦可能引起守軍的不滿,可對目前的局面來說,集中優勢兵力,儘快解決敵人至關重要,守軍的問題還是留給聯盟頭疼去吧。
下定決心之後,秦虎整個人都輕鬆下來,青衣也非常滿意秦虎的狀態,認爲秦虎終於開始向一位合格的艦隊指揮轉變。
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心態問題,說的簡單一點,就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小氣,什麼時候該捨棄,什麼時候又該放棄。
長戈號抵達五十七天後,全速飛行的禾州軍終於趕到,長戈號照方抓藥,一聲令下全面進攻,只用了幾個小時,就解決了盤踞多時的敵軍,等候多時的守軍總算從對峙的泥潭裡解脫。
因爲事先已經溝通過,這一次只有鱗甲艦跟隨禾州軍,餘下的舊式戰艦分成兩批,一批繼續駐守星系,另一批迴轉後方,至於盟軍總部怎麼安排就不是長戈號能干涉的了。
其實長戈號給守軍的建議是鱗甲艦跟隨,其他戰艦自便,到底怎麼選擇由守軍自行決定,長戈號不參與不干涉。
至於室軍怎麼想則根本不在長戈號的考慮範圍之內。
考慮敵人的問題已經夠傷腦筋了,秦虎沒那麼多腦細胞可以揮霍。
正應了那句老話: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說句不好聽的,聯盟目前這種情況很不正常,雖然在敵軍的高壓之下勉強保持團結,可裂痕早已埋下,失去殖民星的艦隊、靠近防線的殖民星、還有遠離防線的殖民星各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一旦失去了外部威脅,還能不能保持團結實在難說。
秦虎覺得,這很可能是聯盟高層展開了某種博弈的結果,比如一直受壓制的勢力,藉此機會展開反擊。
他並不關心過程如何,只要結果對禾州軍有利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