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限制俄國人

聽完兩位她最爲倚重的軍機大臣的話,這會慈禧也有些猶豫了。

作爲大清帝國的最高掌權者,她知道這些年大清境內各省,特別是北方天災不少,流民日益增多,許多省份,特別是江南各省,因爲地少人多,更是衍生了大量佔山爲王的土匪刁民,造成了各州縣府衙的不穩。

而且短毛匪兵也在江南各省出現,官府組織的幾次進剿都沒有成功。

甚至隨着這幾年黃淮地區的洪災,這股混亂還有逐漸蔓延到北方的趨勢。慈禧作爲大清朝的掌控者也是多爲此事擔憂。

她可不想再來一場席捲全國的長毛之亂了。

而且慈禧心中清楚,以幾百萬的滿族,統御中原千萬裡江山,四萬萬民衆,本就不穩,最忌諱的就是內部的混亂,相比之下倒是南洋逆賊和西方的洋人的威脅稍微次要一些。

想到這些,慈禧心中便有了主意。

“恭親王、李愛卿所言有理,哀家准奏!散朝之後,內閣傳諭各省,但有民衆出海便不必阻攔,讓其離去便可……!”

慈禧的這道命令,徹底的打開了霍家軍移民的通道。沒有了官面上的阻礙,再加上各地方州府縣衙,也怕流民日久生事,所以對於霍家軍派遣到清朝內部招攬移民的人員更是打開方便之門。

隨後,一場遍及長江、黃河二十多個省的大移民行動展開了。

後來,據霍家軍民政部移民司不完全統計,自1885年7月,到1895年,十年之間。約有兩千五百多萬人口離開了中原故地,他們之中除了四百多萬人被安置在了南洋和太平洋各省之外,剩下的一千八百多萬在霍家軍美洲領地落地生根。剩下的三百萬則被安置在了霍家軍非洲領地。

而這次人口大遷移行動,也被後世的史學界。稱爲自魏晉南北朝之間第一次中國人口大遷移。唐朝安史之亂第二次人口大遷移,北宋末年至南宋之間的第三次人口大遷移之後的。第四次人口大遷移行動。

————————————————————————————————

“李福,柏雄有什麼新消息傳來嗎?”剛剛下朝回家的李鴻章,進門換下官服之後,便立即問道。

“回老爺。上個月表少爺來過電報之後,到現在一直沒消息。”聽完他的話,老管家連忙躬身回道。

聞言,李鴻章輕輕皺了皺眉,略微沉吟了一下後,揮了揮手。

見此,老管家神色恭敬的退了下去。

“看來那霍家的小少爺還沒有回來。否則經畲不會到現在都一直沒有消息!”

“唉,要不是這霍家已有潛龍昇天之勢,老夫想爲我李家尋找一條後路的話,也就不需要雯兒如此委屈了!”李鴻章心中暗自想道。

——————————————————————————————

雙手按壓着兩側的太陽穴。索爾茲伯裡臉上流露出深深的疲憊之色,這段時間的國際局勢,實在是太過混亂了。

除了英國自己要打埃及之戰,以便徹底控制,並保證蘇伊士運河,這條歐亞最便捷水道的安全之外。德國人在非洲殖民地的迅速擴張,俄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爭端再起,也無不牽扯的英國內閣的注意力。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像法國人在遠東的戰爭,中美戰爭,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擴張,奧匈帝國的異動等等,無一不讓新上任的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感覺到現在的國際局勢,已經有隱隱超出了大英帝國的控制苗頭,甚至此刻整個歐洲上空都瀰漫着危險的氣息。

“各位,現在大英帝國的局勢很危險,我需要各位給出你們自己的建議。面對嚴峻而又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我們大英帝國應該怎麼做?”放下手臂後,索爾茲伯裡擡起頭,神色略顯陰沉的,看向周圍的內閣成員們問道。

“首相,其實現在的國際局勢,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

“現在世界上之所以有這麼多混亂,主要還是我們自己的力量,被大量牽制到了埃及,對歐洲各大強國的威懾力和各大洲殖民地控制力下降造成的。所以只要我們能夠儘快的解決埃及人的麻煩,把部隊調回原駐地,強大的皇家艦隊空出手來,那麼我相信,現在的危機,大部分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副首相威廉.奧本斯首先說道。

威廉.奧本斯的話音落下之後,會議室中內閣九位閣員們,也認同的點了點頭。

“我同意副首相的意見。不過,結束埃及戰爭需要時間,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要給予巴爾幹半島足夠的關注,特別是俄羅斯人,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脫離《柏林條約》的束縛,吞併巴爾幹半島,並繼續向西擴張他們的國土,爭取地中海的出海口。”

“這是我們所絕不容許的,俄國人已經足夠強大,絕不能讓他們的野心,再繼續膨脹下去了!”戰爭國務大臣腓特烈.諾斯拍着桌子,滿臉怒容的說道。

聽完他的話,骨子裡充滿了強勢,渴望繼續擴大英國殖民地的索爾茲伯裡一臉認同的點了點頭。

“俄國人的野心足夠吞沒整個歐洲,而且亞歷山大三世把俄羅斯變成兩洋帝國的決心,也從纔沒有片刻的止息,無論在巴爾幹半島,還是中東地區,俄國人都是大英帝國最強大的對手,對於他們的遏制不能有絲毫的放鬆!”

索爾茲伯裡的話贏得了所有人一致的點頭。

這個時代的俄羅斯帝國擁有全歐洲最爲龐大的常備軍,被稱爲‘歐洲憲兵’。而且在擁有強大陸軍的同時,他們還保持着世界上排名第三的海軍。

千萬不要以爲這個時代的俄羅斯海軍是弱者。要知道第一艘裝甲艦就是誕生在俄羅斯海軍當中。甚至,19世紀後半葉,每次都是俄羅斯人在推動着英國皇家海軍一等巡洋艦的發展。

1890年,俄羅斯海軍在波羅的海造船廠,開始建造空前的大型裝甲巡洋艦——留裡克級。

作爲皇家海軍,除法國之外的老對手之一,俄國人建造出瞭如此強大的裝甲巡洋艦,英國自然不能夠坐視不理。所以很快十九世紀,英國最爲著名的軍艦設計師懷特爵士,設計建造了19世紀尺寸最大的,猶如夢幻般的超大型防護巡洋艦——強盛級。

整個十九世紀,在德國海軍崛起之前。法國海軍和俄國海軍一直是皇家艦隊在大洋上最爲強大的兩個對手。甚至後來索爾茲伯裡提出的皇家海軍‘兩強戰略’最初指的就是法國和俄羅斯帝國。

而後來《英日同盟》的締結,最初也是爲了應對俄國在遠東的擴張。

可以說,在德國人崛起之前,俄羅斯帝國一直是身爲全球霸主的大英帝國最爲警惕的國家。

“不過,這次我們陸軍還在埃及,所以遏制俄國人的行動,就只能靠我們強大的皇家海軍了!”

說道這裡,索爾茲伯裡看向了左側身穿黑色海軍制服的中年人。

見到衆人的眼神都集中到自己身上,羅伯特..蓋斯科因..塞爾西,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聳了聳肩,笑着朝衆人道:“皇家海軍沒有問題!”

語氣中流露出來的強大信心,也讓周圍的人,臉上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幾百年來戰無不勝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是大英帝國稱霸世界最有利的武器。

“各位,我覺得我們應該聯合一下奧匈帝國,甚至意大利人!”本來還想說一下法國人的,不過想到法國和俄國人的關係,財政大臣喬治.奧萊格想了想後,還是放棄了。

“作爲地中海沿岸的強國,我想他們也不想俄國人再把手插進地中海!”

當然之所以這麼說,除了聯合更強大力量迫使俄國人,像上次1878年放棄《聖斯特法諾條約》一樣,把軍隊撤回國內之外,放棄戰爭的想法之外,也是爲了怕這次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的爭鋒再次把英國拖入戰爭的泥潭。

因爲,現在糟糕的國內經濟形勢,實在是讓強大的大英帝國無法再支撐一場與強國的戰爭了。

聽完他的話,索爾茲伯裡點了點頭,作爲首相他也不是魯莽之輩,自然知道再英國的軍事力量被牽扯在埃及的時候,聯合更多的國家才能夠把俄國人的野心打壓下去。

“那麼聯繫奧匈和意大利的事情,就交給格蘭維爾伯爵了!”

聞聽此言,外交大臣格蘭維爾神色平靜的點了點頭,“這個沒問題,奧匈人視巴爾幹爲自己的後院,跟俄國人的矛盾很深,有了上次聯合迫使俄國人簽訂《柏林條約》的成功先例,我想這次也不會太困難!”

話聲一頓,格蘭維爾沉吟了一下,說道:“我擔心的是意大利人,現在他們正在北非跟埃塞俄比亞人交戰,渴望繼續擴張他們在非洲的殖民地,恐怕對我們的提議,興趣不會太大!”

第266章 貸款綁架英法第470章 戰略調整第385章 伊利戰役(五)第374章 硝煙漸起第174章 安全局第419章 焦灼的戰場第426章 最後的戰鬥第313章 兩年之後第363章 研究人員第534章 ‘鎮海級’重型巡洋艦第520章 人事任命與婚姻制度第320章 雪狼特種部隊第124章 天大的壞消息第344章 農業機械化第112章 雙方艦隊的實力對比第108章 暗流洶涌第187章 對德合作第438章 後勤補給的苦難第98章 1800公里鐵路第34章 海軍強大的原因第195章 雙方的分歧第119章 暗中的準備第307章 辦教育第356章 三三戰術第256章 兩千萬的拋單!第418章 前線第515章 非洲佈局第376章 南線收縮第402章 欲效仿武安君!第210章 中德經濟合作條約第271章 洛基山爲界第185章 馬辰第141章 致命的五千米!第442章 家族密議第251章 經濟危機的原因所在第88章 聯合艦隊第268章 大軍五十萬!第418章 前線第523章 收穫與未來第30章 少爺來了!第292章 無用的三段射第384章 伊利戰役(四)第469章 組建政黨第388章 我們的騎兵!第451章 艾倫之死第207章 遠道而來的德國人第373章 德國三傑第434章 找上門來第350章 騎兵師第207章 遠道而來的德國人第220章 美國的軍事實力第309章 爭執!第240章 佔領舊金山第526章 異鄉異客第20章 部隊擴招第226章 爲了軍人的榮譽第385章 伊利戰役(五)第345章 一個政黨第469章 組建政黨第482章 超級‘冬瓜’第427章 殘酷的戰場第201章 提爾皮茨的預言第87章 新艦隊第488章 中美和談第95章 不容丟失的國土第470章 戰略調整第396章 巴雅號鐵甲艦第108章 暗流洶涌第96章 暗中的準備第44章 暫時的平靜第184章 霍山的人口政策第284章 廣積糧,緩稱王!第480章 慘痛的失敗第468章 教育發展與投入第114章 東方之星第502章 探討與爭論第58章 大客戶第134章 準備中的改革第37章 回到臺灣第413章 情慾沸騰第260章 做空西方世界第237章 天塹解鎖第502章 探討與爭論第451章 艾倫之死第187章 對德合作第159章 同樣的選擇!第481章 特種戰第414章 被困孤島第30章 少爺來了!第340章 戰略失誤第292章 無用的三段射第13章 華人的苦難第71章 努沙登加拉羣島第430章 騎戰第243章 英埃戰爭第307章 辦教育第475章 臨江要塞羣第355章 重炮轟鳴!第270章 七章 軍工產量第85章 戰備
第266章 貸款綁架英法第470章 戰略調整第385章 伊利戰役(五)第374章 硝煙漸起第174章 安全局第419章 焦灼的戰場第426章 最後的戰鬥第313章 兩年之後第363章 研究人員第534章 ‘鎮海級’重型巡洋艦第520章 人事任命與婚姻制度第320章 雪狼特種部隊第124章 天大的壞消息第344章 農業機械化第112章 雙方艦隊的實力對比第108章 暗流洶涌第187章 對德合作第438章 後勤補給的苦難第98章 1800公里鐵路第34章 海軍強大的原因第195章 雙方的分歧第119章 暗中的準備第307章 辦教育第356章 三三戰術第256章 兩千萬的拋單!第418章 前線第515章 非洲佈局第376章 南線收縮第402章 欲效仿武安君!第210章 中德經濟合作條約第271章 洛基山爲界第185章 馬辰第141章 致命的五千米!第442章 家族密議第251章 經濟危機的原因所在第88章 聯合艦隊第268章 大軍五十萬!第418章 前線第523章 收穫與未來第30章 少爺來了!第292章 無用的三段射第384章 伊利戰役(四)第469章 組建政黨第388章 我們的騎兵!第451章 艾倫之死第207章 遠道而來的德國人第373章 德國三傑第434章 找上門來第350章 騎兵師第207章 遠道而來的德國人第220章 美國的軍事實力第309章 爭執!第240章 佔領舊金山第526章 異鄉異客第20章 部隊擴招第226章 爲了軍人的榮譽第385章 伊利戰役(五)第345章 一個政黨第469章 組建政黨第482章 超級‘冬瓜’第427章 殘酷的戰場第201章 提爾皮茨的預言第87章 新艦隊第488章 中美和談第95章 不容丟失的國土第470章 戰略調整第396章 巴雅號鐵甲艦第108章 暗流洶涌第96章 暗中的準備第44章 暫時的平靜第184章 霍山的人口政策第284章 廣積糧,緩稱王!第480章 慘痛的失敗第468章 教育發展與投入第114章 東方之星第502章 探討與爭論第58章 大客戶第134章 準備中的改革第37章 回到臺灣第413章 情慾沸騰第260章 做空西方世界第237章 天塹解鎖第502章 探討與爭論第451章 艾倫之死第187章 對德合作第159章 同樣的選擇!第481章 特種戰第414章 被困孤島第30章 少爺來了!第340章 戰略失誤第292章 無用的三段射第13章 華人的苦難第71章 努沙登加拉羣島第430章 騎戰第243章 英埃戰爭第307章 辦教育第475章 臨江要塞羣第355章 重炮轟鳴!第270章 七章 軍工產量第85章 戰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