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
幾天後我們對炮瞄雷達的測試就正式開始了。? ..
就像之前說的一樣,我們事先與一線的部隊聯繫好,在夜裡就在指定方位準備好能引誘越軍開炮的假目標……這一回一線也就是四十師的戰士們是用堆沙袋的方法,也就是在面向老山正斜面的顯目位置上壘上幾個沙袋再折騰一點新土上去。
別看這沙袋和新土不起眼,這些玩意在一線兩軍僵持階段那可是了不得的事……原因是敵我雙方在互相壓縮對方陣地時用的就是這方法,先堆幾個沙袋做掩體,然後再依靠沙袋的掩護在其下挖上一個坑道或是貓耳洞。
這種做法雖然沒有很大的軍事意義,一個貓耳洞也就躲那麼個把人,而且還是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挖的,真打起仗來很快就會被敵人的炮火敲掉了。
但這種動作卻是有很大的政治意義……貓耳洞挖到哪裡,就意味着我們的控制線也就是國土擴展到這裡了,如果這個不在意那個也不放在心上,那麼毫無疑問的其實際控制線就會漸漸被對方壓縮。
這也正是這時候敵我雙方都要堅持或者說不得不堅持冒着生命危險互相摸洞的原因,同時也是貓耳洞又危險又很難生存,但我軍戰士卻又不得不躲的原因。
當然,這一回我們並沒有將控制線往前推移的意思,咱們的目的只是想讓越鬼子開炮……越軍自然不知道這一點,於是天色纔剛亮就朝“目標”打來了一排炮彈。
僅僅只是幾秒鐘的時間,陳維華就朝候在炮瞄雷達不遠處的我們大叫:“方位三五洞拐……迫擊炮。三門!”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炮後方位是用密位制來表示的。而中隊是採用6000密位制,歐美國家一般採用6400密位制,所以在此之前陳維華等人已經對此做了一些工作,使得在戰時能夠十分快速的將6400密位制轉換爲6000密位制。
我朝早就準備好的通訊員點了點頭,通訊員當即就將這些數據報告給了炮兵陣地的伍登雄。
這也就是我們要在炮瞄雷達旁的原因……
很明顯的是,如果我們不在炮瞄雷達旁而是在指揮部的話,那麼由陳維華報上來的數據首先得通過通訊員傳到指揮部,再由指揮部傳到炮兵陣地。這樣無疑會增加炮火的準備時間,也就是對我們及時準確的擊中目標不利。而現在無疑就提高了效率。
接着很快就聽到步話機裡傳來一聲怒吼:“放!”
“嗚……”空中很快就響起了一陣炮彈的嘯聲。
緊接着又是伍登雄的幾聲大吼,又有兩批炮彈涌了上來,很快老山上就響起了“轟轟”的一陣陣巨響。
這一回開火的共有三批火炮,每批三門。
之所以要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爲炮瞄雷達的測試不僅僅是能否快速的偵測到敵人的炮彈並快速的計算出其炮兵陣地的位置,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修正我軍炮火引導其準確的擊中目標。
習過炮兵知識的我,很清楚的知道這一步以前也是由炮兵觀察員做的……也就是我軍炮兵僅僅只是知道目標的準確位置還不夠,炮兵在得到這些數據之後,按照理論來計算並調整好諸元。但炮彈在空中飛行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就會受到力及空氣密度等影響,這就會使彈着點出現一些偏差。
這時候。在一線觀察的炮兵觀察員就會利用通訊設備向炮兵陣地發去一些修正數據,不過這些修正數據顯然會受前線敵我火炮的干擾以及人爲判斷上的一些誤差。
而現在就方便多也精確多了,因爲就連這一步也可以由炮瞄雷達完成……炮瞄雷達可以同時監控二十個目標嘛,那麼在監控越軍火炮的空隙自然也可以監控己方火炮的彈道。
當然,監控己方火炮的彈道時並不是逆向計算出炮兵陣地,而是正向計算出其炸點,並將這個炸點與之前計算出來的敵人炮兵陣地做比較。
這種比較速度是超前的,因爲其往往在炮彈還在天上飛時就已經知道這些炮彈能否打中目標或是向哪個方向偏偏差多少了。
於是陳維華馬上就把修正數據報告給通訊員,通訊員把這些數據傳達給伍登雄之後,他又馬上就命令早就裝好彈準備着的另一批火炮調整諸元……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在短短的十幾秒鐘內完成,這就使得在旁邊觀看的我就覺得這三批炮彈是使用同一個諸元打出去的,其實這其間卻有經過了兩次調整。
這要是在以前,也就是用炮兵觀察員來進行調整的話,那幾乎就是無法想像的,炮兵觀察員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做到這麼精確的調整……因爲炮兵觀察員必須等炮彈落地,然後還要時間判斷哪些炮彈是己方的,還要估計偏移距離,接着再報告。
然而,這所有的一切由炮瞄雷達來處理的話只需要幾秒鐘,而且精確程度甚至都不需要第三批炮彈……這打出的第三批炮彈,照想該是伍登雄擔心目標會及時轉移,又或者是他們這些炮兵實在是憋得太久了,於是乾脆就讓蓄勢待發的第三批炮彈也打出去。
“打中了!”不一會兒負責與四十師聯繫的魏參謀就擡起頭來衝着我們叫道:“一線的消息,在炮火的餘煙中發現越軍被炸壞的迫擊炮及炮兵屍體!”
“打得好!”周圍立時就傳來一片歡呼聲。
對講機另一頭的伍登雄顯然也聽到了這個消息,但他們沒有時間歡呼……按照程序剛打完炮的他們這時應該馬上轉移陣地,畢竟現在佔據着老山主峰的是越鬼子,他們在高處的炮兵觀察員很容易就看到我軍炮兵開炮時的煙霧。
果然,不一會兒就聽到空中又傳來炮彈的呼嘯聲……
“榴彈炮,三五拐八,三門。三八洞五……五門,三兩……”陳維華很快就叫了起來,而且一叫就是一連串,各個方位的都有,一共十八門。
好傢伙……聞言我不由在心裡暗罵,這些越鬼子還是有準備的啊……沒有炮瞄雷達的他們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以一個炮兵營的榴彈炮進行反擊,這足以說明他們從一開始就做好開炮的準備了。
也就是,越軍一開始開火的那些迫擊炮從某種程度來說只是個誘餌,在這幾門迫擊炮的後面其實是有更多的大口徑火炮在做掩護的。
在這個時候,這一仗如果是讓我軍別的炮兵部隊來打的話,那麼就要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了。
這還擊還是不還擊呢?
不還擊的話,那就得任由越鬼子幾門迫擊炮在面前囂張。
還擊的話,就很有可能會引來越鬼子更多的火炮的打擊。
當然,我軍也可以同樣用這樣的方法來對付越軍,這樣的結果就是你來我往的引發大規模的炮戰。
這樣的炮戰應該說敵我雙方是互有短的……我軍的處就是火炮比越軍多得多,而越軍的處就像陳維華報上來的座標一樣,這裡幾門那裡幾門的,他們是把火炮分散開使用的,並且還在用火炮打游擊仗。
應該說這種方法十分有效,一個是因爲火炮如果數量少的話,那麼發射時冒出的煙霧量也就不大,這就很難引起炮兵觀察員的注意。另一個就是這樣分散的炮兵陣地對於炮兵偵察員來說無疑是一種考驗……如果是集中的炮兵陣地,炮兵偵察員只需要計算一個座標就可以了,但現在越軍卻把它分散成十個,那麼就得快速的計算十個座標。更重要的是,這些分散的目標範圍小,炮兵很難一次精確命中,同時炮兵偵察員也很難進行修正……
這也是爲什麼越軍炮兵雖然數量沒有我軍多,但一直都能夠生存甚至還會對我軍構成相當大的威脅的原因。
但是現在情況顯然不一樣了,因爲我們有炮瞄雷達,能夠同時捕捉二十個目標的炮瞄雷達。
正因爲它能同時捕捉到二十個目標,所以這一回就可以精確的計算出這二十個目標分屬的四個陣地。
我們很快就把這四個陣地的座標轉給了伍登雄,於是伍登雄手裡另外二十門火炮很快就發出了怒吼……合成營的炮兵營擁有三十門榴彈炮,這是在合成營組建時爲了能讓合成營擁有足夠的炮火支援而決定的,這時的我也將其分成三個部份,每個部份有十門火炮。
第一次開火的那個炮兵陣地因爲很有可能已經暴露了位置,所以這時正在積極轉移中無法發揮作用,但其它兩批炮兵卻可以十分放心的對這四個剛探測到的越軍炮兵陣地展開打擊。
就像剛纔一樣,我軍炮兵依舊是在炮瞄雷達的指引起一口氣朝越軍方向打出了幾百發炮彈。
當然,這幾百發炮彈並不是朝一個目標,而是兩個炮兵陣地各自負責兩個越軍的炮兵陣地。
由於炮瞄雷達的速度夠快,我軍兩個炮兵陣地完全有時間收拾完一個敵炮陣地後再收拾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