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隔離。江天(一)

阿孃過世已經三年,守孝過去三個月,離開靈舍前我還在想是否應該去那裡。

那是阿孃從小生活的家,住着千百個霓字的女子,叱字的男子,都是那裡的徒子徒孫,那裡不是我的家卻是我要生存的地方。

阿爹在我十五歲時就走了,剩餘的兩年都是阿孃陪伴。九歲起,家就不再太平,一直過着顛沛流離,心驚膽戰的日子,最初並不知道是何緣由,阿爹阿孃不曾直接告訴一直旁敲側擊提醒我現在直到以後,我們這個家不會再太平了,我們死了以後要自己去面對以後的處境。

心裡有了底即使以後不時會有危險也能平心自然,起碼……不那麼慌張害怕。

一直想着給阿爹阿孃合葬,阿爹死的地方很特殊找都找不能,這是與阿孃的遺憾死前都想着阿爹,可惜再也不能見到他甚至去了陰曹地府都不能。

離開靈舍後很仔細得在想,那個地方會不會是我最安生的地方可不可以容納我,會不會因爲我被受牽連最後一命嗚呼無一倖免……越想越害怕。阿爹阿孃已經爲我付出這麼多與我接近的人好命的能活久一點,不好命的直接被殺了,那裡千百條性命如果因爲我全部喪失,我豈能原諒自己?

還好距離那裡還有很長的路,這時日能讓我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

靈舍是阿孃爲了保護我特地去設的,能長時間保障我們母子的安全,阿爹死後靈舍成了與阿孃暫時的避難所,阿孃死後爲了保障我的安全用最後一點靈氣拼盡全力維持,這樣撐過了三年。

阿孃靈氣的滋養讓我不至於爲了吃穿生計到外面去涉險採購。

靈舍的位置在江海一代的雪漫城吳起鎮井南村很遠的後方,靠近海岸,地處較爲偏僻一般找不到。井南村地貌複雜,人口衆多,是這裡最大的村子,距離吳起鎮較遠,步行三天,馬車最快一天,不算途中需要攀巖而過的小山。

身爲習武之人這些路算不得艱難,走出井南村來到吳起鎮其實過了十五天,在這裡生活我就是個陌生人,人生地不熟,走過村子七彎八繞大中小的路,中間在幾家村棧歇了幾晚,才快要走出村子,自小戴着面具沒有人見過我的真容,路途還算安全。村裡人大多壯實雄厚,比起他們我的身板太小。

隨阿爹學了手藝活賣幾個銅版錢可以勉強一天的飯,阿孃留下的錢夠我用大半年,爲了省吃儉用住最普通的村棧穿最普通樸素的衣衫褲皺吃最簡陋普通的飯菜。

最近村子查崗各家村棧住宿人口,沒有戶家的登記,村棧給的住宿號碼身份牌,一律收取身上任何一件值錢物件在查崗院,女院“井院”男院“南院”暫時住下,查明身份來歷給予放行。

我只覺得自己倒黴了些,纔出來半個月就遇到第一個麻煩,幸好住宿的村棧掌櫃與阿孃有些交情,即使沒有證明自己的物件也可以登記。

掌櫃叫我且放寬心,他們來了會有解決辦法。吃了定心丸到底沒有真的寬心,我性子有些軟並不想掌櫃爲我做這些,掌櫃安撫我說憑與阿孃的交情這些都是小事。

查崗的村戶正在挨個家戶村棧查問,輪到我們時已經午時,掌櫃將登記薄交予村戶查看,村戶問了問題掌櫃如實回答,村戶看過薄子按規矩上房間一個個敲門問話。到了我這按照與掌櫃串通好的告訴村戶,村戶確定過繼續查問其它廂房,到下午酉時才離開。我下樓言語謝過掌櫃,掌櫃神情故作嚴肅,說我沒給他面子。

我道“我是我,阿孃是阿孃,是您與阿孃的交情,不是我與您的交情,這份謝希望您千萬收下”。掌櫃很無奈接受了,說起來他之所以這麼做,是當年阿孃意氣時給予他困境裡的一定幫助,這次算是還了。在這又住了一晚第二天辰時離開。

過了這關還有村口檢查,走了一個時辰,我到了村口,此時村長正在挨個排驗檢查,我拿着掌櫃給的身份牌冒充他在外地的侄子交給村長,村長看過又看了我的面相發現戴了面具,我解釋道“幼時燒傷了臉毀容了”

村長爲了確保正確,揭開一點點看了我的面相確認過放行。出了村子暗暗鬆口氣,第二關順利度過。

到了吳起鎮最先去的是酒樓,所幸乾糧白水足夠,去一家普通酒樓“繁春”買了大把米餅,草糕,紫糯米,杏仁酥,核桃露等,還有兩袋白水。進“良衣”鋪子買了幾件普通粗布麻衣裹褲。最後去到“如來”客棧住宿,定了一間單房在二樓偏僻一角。

放下行囊整理購買的物品衣物褲緊,裁剪編織,這些阿孃教授告訴我出門在外男子也要學會裁剪製作自己身上需要的物件,我學得挺快不到半個月做成一件衣物裹褲外衫,阿孃看着我的成品面容喜悅道,將來真希望有個好福氣的姑娘能穿上我們家阿央製作的物件。

這些話我放在心上,時刻記着,有一件是我記在心上卻奢求不來的,便是娶妻生育。

廂房採光不錯。我打開窗子放眼望去是鎮子略顯繁華的熱鬧。有陣風扶來,夾雜着淡淡的君花香,聞着沁人心脾,身膚舒暢,不似一般花香。據說是一位將軍生前的最愛,受庇佑於鎮子爲這個將軍建立衣冠冢栽了一片君花樹,各個壯大高實保佑將軍和鎮子平安。被陰氣滋養的花樹營養絕對是數一數二,製藥煉毒的最佳配料。

我坐在窗前掩着窗子從縫隙裡看外頭,看着……倒是別有一番風味,也許是小物大界,我竟有些癡迷,雖說太小太狹窄,我卻偏偏喜歡這感覺。我有些自嘲,是禁錮的滋味……我這情形真挺像呢,被禁錮的人喜歡禁錮的世界。

我從錢袋裡拿了個銅版出來顛玩,這算是我的一種技術,不論怎麼顛都顛不掉,顛着顛着就看到窗子外有個穿着略顯豔麗的姑娘正在漫地撒花,跟着她的是兩排整整齊齊的八個黑白內廝服飾裝扮的男子,往後是八人擡的棺材,同樣是內廝服飾裝扮,不同的是色彩爲灰色,最後是一身素白色的姑娘雙手捧着看着輕巧的一副畫像,以黑色木板爲框架的畫框,畫像被一條條絲線編織成的網膜附擋,畫像裡的人是個美麗的姑娘。

這樣的祭奠方式過去沒看過。

目光移至幾人擡的棺材,構造材質都是上好的棺花木,過去阿爹做棺材生意進貨時用的就是這種專門爲棺材種植的花木,可以很好保存死者的遺體。

眼睛有些發酸,被吹上來的風沙迷了眼睛關起窗子閉了眼,細緻輕微得揉撫。這是阿孃教我的保護眼睛的一種方法,很有效,幼時被風沙迷了眼睛我就這麼揉撫,一會就好了,睜開眼睛和沒事一樣,阿孃說不管男子女子都要對自己照顧得體體貼貼,週週到到。其實我沒想怎麼樣,自從危難開始我已經不奢求這些,只是阿孃說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我才一直用阿孃教我的法子生活。

我想着現在的自己就是個沒娘在沒爹疼的大孩子,被阿爹阿孃保護得那麼好,卻沒有一點自己的能力,我卻偏偏享受這一切,可能會讓我最終失去唯有一份不捨的親情。

我站起身躺在牀上合了眼睛,心裡默唸三遍阿德傳。一個名叫“阿德”的女人一生的故事,從出生到壽終正寢,幼時快樂安詳少時家破人亡中年時夫郎伴護老年時兒女成雙卻離奇死去,直到官府費了方法才找出兇手以及她丟失多年的小女兒。很平淡普通的故事,卻叫我回味無窮,中間她的孩子們因爲一件事全部被殺藏屍,她找到時已經白骨一堆,夫郎也在此時離世,一份打擊換來的是兩份打擊,撐着羸弱的身子苦苦熬着,只爲有朝一日查明真相找到自己的小女兒。說起來中間雖有坎坷仍看着女兒出嫁最後在女兒的陪伴中離世。

這本書是阿爹在時找的一本書,爲我翻閱解讀時語重心長訴說這世間沒有真正稱心如意的事,以後的事得靠我自己爭取。

入夜我已經睡下,睡得不深,所以仍能聽見外頭的動靜,我有些煩躁,睡時微微轉醒,醒時淡淡入眠,有爲着這聲響擾醒,我實在撐不住解開門內防盜木鎖,謹慎用最輕柔的力氣掩開能看清外物的一條縫。

此時月光透過窗子照射進廂房,能看清一些東西,不至於摸黑走路,我沒有扒在門縫細看,而是距離門縫站在一拳之間,月光照射的地方有限,只能看到一半,但這視線倒也看得不費勁。掩着門並不能看到全部,入目的是一個男子,衣着不細看時很普通,面容並不能看清,模糊看出個輪廓,五官很普通。一股清甜苦澀的酒香襲面迎入我鼻口,是“友加”酒肆的名酒,在吳起鎮聞名遐邇,起初聞過有幾分鹹色的平淡,第一口嘗過是一絲輕微不易品出的苦澀,同苦瓜有幾分味道,第二口入味是一縷香甜,清新綢濃之感。男子對面是羸弱嫵媚的姑娘,月光看去是一身玫紅色外域舞裙,裙襬是清脆輕響的金百白熱色鈴鐺,隨着身形扭轉清動着。身材似十八歲模樣,動着舞,口中輕輕吟調一支曲子,不細聽優柔婉轉,高低起伏自然韻魅,色調平緩,歌聲淺微而清脆。這曲子不曾聽過,卻有種熟悉之感,很像一種樂曲改編而來。

看完兩人的互動,確認沒有任何危險時,將門輕微不着痕跡得關上,扣鎖。倒不是沒見過大半夜跳舞唱曲喝酒的,就是這種還是第一次見,雖然音調不大,動靜不大,卻是擾了人家休息。

回到牀上繼續閉目,剛纔的動靜過去後才感到濃厚的睡意。

辰時如往常一樣洗漱過後戴着面具出門,和昨日一樣熱鬧,沒有人提起昨夜男女的醉酒唱曲,選了隱秘些的角落撩開衣袍下襬坐於軟墊,喚了店生來,選了幾道小菜一碗白粥。

用過早食回到廂房,坐於側對門黑芩木製的長條坐凳,細細解開純墨色牛筋制約莫一縷髮絲寬窄的面具繩子,右手託面具緩緩脫下。一副灰白色焦銅製谷應蘭上弦半容面具映入雙目,內外皆是墨藍色彎曲扭轉發絲模樣形狀的線條遍佈整個半容,外爲突出,內爲平整,面具內部因幾月來覆蓋上半面容有些觸摸到卻看不到的細沫水漬。空出的左手從鼻頭處慢慢摸上雙目周圍的地方,順滑沒有一點髒污,膚質細膩,體內散發至外極其細微的汗水倒是將上臉小小得洗了一遍,捏了捏白皙細嫩的面容,有點吹彈可破的味道。

剛好昨日採購時買了製作面具的材料,不然現在還得走出去一趟。

從包袱裡取出材料置於桌面,待淨手清面容過坐回桌前的長凳,開始着手製作新的面具,採用的材質與上一個完全不同,色彩有所差別,輕滑柔順爲面具特別製作的木製,採用最好最便宜的中盈草植木爲根本,以珍柚樹的青黃葉片爲色調製顏料,繩子仍是一縷髮絲一樣的寬窄。

這門手藝是阿爹特意從認識的隱世高人處軟硬兼施給予諸多好處百般求得才學來,據說這算是那位高人的關門手藝,高人品質高潔不容任何人給予他成就上一絲一毫的玷污,但凡對他手藝不敬附庸風雅者僞冒者皆會受到及其嚴酷的制裁。阿爹學會這門手藝回來時說過他與高人的相識純屬機緣巧合,阿爹從家離開後醉心木匠工作,收集不少木材製作物件,與高人因此相識。

每次製作過程漫長而複雜,用了一個上午時間做好,鬆口氣小憩一會,待醒時申時。腹中傳來“咕~”聲,離夜食還有些時間,出廂房往一樓看去,此時有諸多客生正在飲食,店家三個小生忙碌紛紛,我已不好意思再叫店生抽出時間送來飲食,只得從包袱取出一塊新鮮的浮華糕,飲下廂房的茶水。

明日辰時便起收拾離開,我這樣想。阿爹走後阿孃爲了保護我住的地方不到三天就會離開,最後一次隨宿是阿爹死後第一個月,那會剛安頓好阿爹,阿孃說“只怕這輩子就這一面了,好好珍惜,死了都見不到了。”我漠然,知道阿孃所指何意,在阿爹墳頭叩拜十次,這是阿孃家鄉的規矩,她說“娶妻隨妻,自然習俗規矩同我家一樣。”

到了飯點店生按店規不論多忙碌都會送來飲食給各廂房的客生,謝過店生,飽餐一頓,洗漱過躺在牀上靜靜看着晚暮降臨。昏色暗沉的晚暮透過紙窗,微末得照進廂房,唯獨角落除了細微到看不見的一點點光,沒有別的,看着那角落一寸壓抑到令人窒息想要觸到光卻只能擁有那麼一點點到不值一提的光色,着實……好笑很多。

思緒萬千,倒不如他人給予的一句話,一件事,一個物品,一個吃食,一碗飲水。來的有價值,能成爲任何一個人的光芒,與其說是人,倒不如是他們給的東西說的話做的事。

一樣的時辰,收拾過包袱,用過店生送來的早食,告別店生家,離開吳起鎮。

從此刻起,我就是一個人。按照原計劃應該去到那個地方,這段日子的苦心思考,最終決定一個方向,就是阿孃臨終前爲我安排的安頓之所。距離還有很長一段路,就現在的速度勉強半年才得以抵到。

行路已經五天,這樣風餐露宿的日子已經成爲生活的習慣,作爲一個小小的平民百姓,能有這樣一個不用爲生命存活發愁,已經很好了。我現在的處境卻連這個都求不到。

不知道已經走了多久,從出發到現在一路上太平卻心安難易,只覺得隨時都會被冒出來的一個人一刀砍了去嚇到,還蠻幸運的,在爹孃片刻不離的保護下苟延殘喘。已經入夜,進入雪漫城,雪漫城不同其他城區,是個不被規定宵禁的地,地處原因雪漫城屬於安全區,沒有流民匪寇騷擾,風水不錯,算是富裕的小地方。找了家較安全尚營業的客棧住下,按照每次住宿的計劃第三天離開。給了住宿費上三樓稍微明顯的廂房,收拾完包袱,店生的酬勞提供下用完夜食沐浴後回到廂房很快入睡。

現在進入秋分,沒有之前那麼熱。出門時帶了一把竹劍跑去離客棧最近的後山,初晨的風乾淨舒爽,雲霧疏散,擡頭望天有些許朦朧,周圍都是樹羣,此時的情景頗爲靜心。選了不錯的觀賞之地稍稍遠離樹羣免被誤傷,一頓功夫下來,已是鮮汗沾身。

這一幕不由笑聲,曾經同阿爹練功便是這麼個模樣。整理過心情,整理衣身褲擺,回到客棧。店生已爲我送了早食於廂房,許久不習武功,倒有點生疏,用過早食清理劍身劍柄劍把手。

摸索竹劍不由憶起阿爹製作時的心情,讓我在日後不論身處怎樣的田境,都不要忘記這把劍的意義。

“竹高遠眺望,一根一節都是成長行路時經歷的坎坷鋒芒,一棵竹,一個人都擁有自己註定的壽命,能活到什麼時候要看本身的方式。”

我未在意阿爹的這番長篇大道中的深奧精髓,只是阿爹這麼說,我就這麼聽。不知道阿爹是否有注意到我的狀態,舊言語“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做到真正完美無瑕,只要是人就有瑕疵,人性本空,如何去填滿是一種技巧,完美無瑕的人在別人眼中至高純潔,即使做了再多損人害己的錯事,仍會因爲這樣一個段意,而決定對這人的看,態度,好的皮囊不代表真的純潔無害,陋的皮囊不見得有多醜陋可怖”後道”阿央將來要做什麼樣的人,想做什麼樣的人,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爲歷程改變你的心智”

本可以不用這把劍,但是它是阿爹唯一贈予的劍,是他費了心歷打磨,因爲這根竹子很難削磨成劍

世界上多種選擇,選擇了最困難的,就要承受多大的磨難……可我好像……沒得選

卷一,隔離。深寧(二)卷一,隔離。落目(二)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生異(一)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江天(一)卷一,隔離。守喪(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深寧(二)卷一,隔離。江天(一)卷一,隔離。清言(一)卷一,隔離。爲敬(一)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生異(一)卷一,隔離。守喪(一)卷一,隔離。落目(二)卷一,隔離。江天(一)卷一,隔離。守喪(二)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落目(二)卷一,隔離。爲敬(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清言(一)卷一,隔離。生異(一)卷一,隔離。清言(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生異(二)卷一,隔離。江天(一)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清言(二)卷一,隔離。故緣(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相印(二)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守喪(一)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深寧(二)卷一,隔離。生異(二)卷一,隔離。守喪(二)卷一,隔離。清言(二)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守喪(二)卷一,隔離。爲敬(一)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守喪(二)卷一,隔離。江天(一)卷一,隔離。守喪(一)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從來(一)卷一,隔離。生異(二)卷一,隔離。守喪(一)卷一,隔離。清言(二)卷一,隔離。從來(一)卷一,隔離。爲敬(一)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故緣(一)卷一,隔離。清言(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深寧(二)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從來(一)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落目(二)卷一,隔離。從來(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從來(一)卷一,隔離。生異(一)卷一,隔離。清言(二)卷一,隔離。生異(二)卷一,隔離。生異(二)卷一,隔離。相印(二)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爲敬(二)
卷一,隔離。深寧(二)卷一,隔離。落目(二)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生異(一)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江天(一)卷一,隔離。守喪(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深寧(二)卷一,隔離。江天(一)卷一,隔離。清言(一)卷一,隔離。爲敬(一)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生異(一)卷一,隔離。守喪(一)卷一,隔離。落目(二)卷一,隔離。江天(一)卷一,隔離。守喪(二)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落目(二)卷一,隔離。爲敬(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清言(一)卷一,隔離。生異(一)卷一,隔離。清言(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生異(二)卷一,隔離。江天(一)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清言(二)卷一,隔離。故緣(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相印(二)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守喪(一)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深寧(二)卷一,隔離。生異(二)卷一,隔離。守喪(二)卷一,隔離。清言(二)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守喪(二)卷一,隔離。爲敬(一)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守喪(二)卷一,隔離。江天(一)卷一,隔離。守喪(一)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相印(一)卷一,隔離。從來(一)卷一,隔離。生異(二)卷一,隔離。守喪(一)卷一,隔離。清言(二)卷一,隔離。從來(一)卷一,隔離。爲敬(一)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故緣(一)卷一,隔離。清言(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深寧(二)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從來(一)卷一,隔離。落目(一)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落目(二)卷一,隔離。從來(一)卷一,隔離。爲敬(二)卷一,隔離。從來(一)卷一,隔離。生異(一)卷一,隔離。清言(二)卷一,隔離。生異(二)卷一,隔離。生異(二)卷一,隔離。相印(二)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故緣(二)卷一,隔離。深寧(一)卷一,隔離。江天(二)卷一,隔離。爲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