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宮裡總管來蜀中

正堯與陶然二人莫名其妙的引爲了知音,卻是讓所有人都大感意外,不過袁海雲卻對此看得很平淡,以他對正堯的瞭解,交朋友從來都不會計較對方的申鳳梅,只需要投緣即可。**

只是袁海雲也深深明白,正堯如果一直這麼下去的話,對他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什麼飛雲山寨的土匪,什麼京城幫會的頭目,什麼飛天狐狸,三教九流,都結交過,雖然暫時都還沒有對正堯產生負面影響,但是一旦正堯盛名在外,必定會引來別人的注意,屆時刨根問底,經過一番以訛傳訛,要是傳到嘉靖的耳朵裡去,說不定正堯還真的有難了。

畢竟嘉靖也是一個小肚雞腸疑心重的人,一旦正堯微微有些逆他的意,或者讓他有地方不舒服,那麼正堯真的會遭殃的。

在一幫人詭異的目光注視下,正堯與陶然二人徑直便坐到了棧大廳之中最zhōng?yāng的一處方桌上,袁海雲也沒有打攪正堯二人的意,便獨自上了樓,而其他人,或是回房,或是留下喝酒吃菜,總算回到了未發生命案之前的那一番景象。

約莫喝了有一個時辰,外面依舊還在下着細雨,只不過天sè也都暗淡下來,時間也來到了戌時時分。

正堯鬱悶陶然二人也算是喝高興了,完後,二人便各自回房。不過正堯也相信,陶然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既然承認了自己所有的罪狀。他必定不會逃跑的。

因此,正堯也很放心的讓陶然在棧之中zì?yóu出入,只待雨停過後,陶然必定會與正堯一道下山,去衙門自首。

回到廂房,似乎看醫看的太過投入有些入神,袁海雲這才被正堯的推門聲給驚醒,發覺自己也有點餓了之後,便到對門叫上週冰曼兒杏兒等人,下樓去吃飯。只留下正堯一個人在廂房之中。

或許是喝了酒的原因,正堯此刻的面sè緋紅,腦中所想之事也特別的多,似乎心裡堵得慌。於是推開窗,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望着窗外已然朦朧的細雨,再看看天空中那一團昏暗之sè,心中頓時泛起一陣漣漪。

“夜sè蒼茫暗影斑,細雨綿綿晚風寒。西山遙望不盡,卻話青池憶當年。”

兩眼迷離,微微一嘆,正堯依着那窗戶,吟噎一番。

西山,卻是下山之。通往蜀地之;而青池,卻是李府後院的一座青池魚塘,顧名義,是青sè的池塘,因裡面有許多青苔和荷花蓮子而得名。

到了此刻,正堯自然是想到了自己的家,李府;想到了李乘風,他的父親;想到了兒時的那一段朦朧的記憶,李乘風與自己一起在青池旁釣魚,嬉戲玩耍。

然而。7Z小說?李乘風卻是不再了,正堯在這裡第一個親人已然離自己而去,說是不難過,說是不傷心,那絕對是自欺欺人。任正堯如何的堅強。任正堯如何的見慣了大場面,任正堯經歷了多少苦難打擊。但是在面對李乘風已死,而且還是被火燒死的這一個現實之時,正堯的內心還是那樣的不能夠接受。

一直以來,他對李乘風都沒有怎麼盡過孝義。之前是因爲自己還沒有功成名就,想要讓李乘風樂享天倫,那也不切實際;後來自己考中了狀元,算是給了李乘風一個安慰,然而卻因與朱祿穎的婚事,差點讓李乘風無顏面對世人,好在最後自己與公主成婚,成了當今的駙馬爺,也算是給了李乘風一個最大的寬慰。

只是本來正堯也以爲可以好好的侍奉李乘風之時,突然陝西的地震讓他不得不暫時離開李乘風,而也正是這次的離開,李乘風也回了蜀中,結果一去就不復返。或許正堯在內心深處一直在自責懊惱,如果不是因爲自己當上了駙馬,如果不是因爲自己去陝西辦案忽略了李乘風,如果不是讓李乘風單獨回蜀中而是自己派一些親信去保護,或許李乘風就不會死,李府也不會着火。

以前沒有能力侍奉父親,現在有了能力,卻發現父親已經不在,當真有一種樹yù靜而風不止,子yù養而親不待之意。

“父親,孩兒不孝,請你一定要保佑孩兒,一定要找到縱火的元兇,爲父親和袁世叔討回公道!”

十指緊扣,望着那一片漆黑的蒼穹,正堯憤恨的咆哮着,心中卻是在滴血!

如今終於要回到成都府灌縣李府,正堯也終於可以微微舒口氣,現在他什麼也不會再去想了,眼裡只有追查放火真兇,追查這個幕後黑手!

“咚咚咚!”

就在此時,卻聽房門被敲了三下,打斷了正堯那有些幽怨憤恨的緒。

“是誰?”

正堯可以肯定的是敲門的絕對不是袁海雲,也不會是周冰曼兒杏兒等人。說着,正堯便輕輕關上那一扇窗戶,然後邁着快步往門口走去。

走到門口,卻聽門外傳來了一道聲音:“穆公子在嗎?老頭我有事相見!”

說話之人的聲音有些低顫,音sè也微微有些發抖,不過正堯一聽便知道來人是誰。

“麻臉老頭?來找我做什麼?”正堯心中一陣嘀咕,不過還是將門給拉了開來,見麻臉老頭出現在自己的面前,正堯立即笑盈盈的說道:“是大伯啊,來,裡面請,不知道這麼晚了大伯找穆之所爲何事呢?”

對於麻臉老頭的親臨到訪,正堯自然感到有些詫異,似乎之前就袁海雲與麻臉老頭二人接觸的比較多,而且袁海雲還爲他治療了兩次,就算有什麼事情,相信也是麻臉老頭找袁海雲纔對。現在竟然直言找自己。確實有點令正堯感到費解。

見正堯畢恭畢敬的叫自己進屋,麻臉老頭的臉上卻是露出了一絲惶恐之sè。在踏進房門之後,麻臉老頭立即轉身將門給關了上來,然後跟着正堯來到了桌前。

“坐,大伯有話不妨直說。”

麻臉老頭的神sè有些緊張,爲了緩和一下氣氛,正堯不禁微微抿起嘴角笑了笑,以一副很是放鬆的姿態和口吻對着麻臉老頭說道。

麻臉老頭見正堯此舉,頓時一個跪地,卻是讓正堯一陣愕然。

“大……大伯。你……你這是何意?快……快快請起啊!”

莫名其妙的一進屋就是給自己跪地行禮,似乎這個禮也太大了點。要知道,現在已經是陽chūn三月,拜新年已經過了兩個多月。而自己的壽辰也並沒有到來,着實的有點讓正堯有點看不懂了。

不過,在片刻索之後,正堯心中也不由地一怔:難道自己的身份曝光了?

“奴才金福,乃是內務副總管太監,參見御前駙馬!”

在正堯伸手想要將麻臉老頭扶起來之際,卻聽那麻臉老頭竟然說出了這麼一番讓正堯震撼的話來。而與此同時,金福將腰間一塊腰牌取了下來,隨即遞給了正堯。

內務副總管太監金福?

對於這個人,正堯其實並沒有什麼印象。不過既然對方已經亮出了腰牌,那必然不會有假。

正堯小心翼翼的接過腰牌,然後把目光停留在了上面。

“內務副總管。”

腰牌是純金打造,約重三兩七錢,五個楷體大字很是醒目,讓正堯一摸到就有一種貨真價實的感覺。

“原來是金副總管,失敬失敬!快快起來!”

既然是宮中之人,認出自己的身份也不足爲奇,正堯也沒有繼續辯解否認下去的意。對方連太監副總管的身份都亮了出來,想必是有事情找自己纔是。

然而此刻的正堯卻是把心放到了宮中:如今內務太監副總管竟然出現在了蜀中。難道宮中也發生了變故?莫非寧安也遇到了麻煩?

想到這裡,正堯不敢再繼續想下去。已經有李乘風離開自己,他真的不希望自己身邊的人還會遇到什麼不測,寧安也好,嘉靖也罷。都是自己現在最親的親人,一個也不能夠受傷害。

“謝駙馬爺!”

金福接過腰牌。再次掛在了腰間,然後用衣物將其給遮住,隨即便坐到了一旁。

“對了金副總管,不知緣何你會出現在此處呢?爲何之前會言說是本駙馬的爺爺呢?”

見金福坐下之後,正堯也不想多說什麼,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

現在想來,這個金老頭還真的夠大膽的,竟然敢冒認自己的爺爺,要知道嘉靖也不過是自己的岳父,他就冒認自己的爺爺了,那豈不是他比嘉靖還要高一倍?這可是欺君之罪,若是傳到嘉靖耳朵裡,不死也要脫層皮。

顯然,正堯對此也有點不高興了,既然金福已經知道了自己的身份,爲什麼不早說呢?這一連串的命案發生,差點還讓金福成了殺人兇手,他到底是想要幹嘛?

聞聽正堯所言之中夾雜着一絲微怒,金福頓時一顫,隨即躬身說道:“請駙馬恕罪!老奴之前在言語上有所冒犯實在情非得已,其實老奴之所以來此,全是一人之命前來接應駙馬爺的!”

“哦?靠一人之命前來接應本駙馬?”

正堯倒是一愣,竟然有人在暗中安排了人來接應自己,那便是說,即便自己遇到麻煩遇到困難,也一定會有人出來幫忙解決了?那這一以來的憂慮豈不是自尋煩惱?

想到此,正堯的心中不由地泛起一絲苦笑。

“沒錯!全是公主之命,而公主此刻已經來到了蜀中,等候駙馬您多時了!”

“什麼?你是奉了公主之命?寧安她也來蜀中了?那寧安可好?她這些rì子過的怎樣?她有沒有生我的氣?她有沒有胡亂發脾氣亂扔花瓶?”

一提到寧安,正堯頓時一陣激動,一連串的問題頓時接踵而至,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對於正堯來說,到現在已經有多久沒有見着寧安了?三個月,足足有三個月了。要知道,正堯與寧安可是剛剛大婚不久便分開的,所謂的小別勝新婚,他們這可是大別,沒有柔腸寸斷,至少也是牽腸掛肚。

當然,一提到寧安,在正堯的腦中自然而然的就會浮現出那一個野蠻,霸道,任xìng,但是卻很可愛,很多時候又善解人意的貌美女子,這個女子曾經讓正堯憤怒過,也讓正堯歡笑過,有過哀傷,更多的還有感動。

“回駙馬,公主現在一切安好,只是每每提及駙馬之際,公主都會顯得很幽怨。不過如今公主懷有三個多月的身孕,行走起來,還是有些不大方便。”

“什麼?寧安有了身孕?”

第65章 作詩寫賦論東西(上)第104章 夜半寺院生大火第25章 御景亭裡起爭執第42章 首飾店裡生是非第25章 衣衫襤褸乞丐男第33章 小樓昨夜又東風第22章 蒙古包中俺答汗第85章 真相大白太和門(四)第1章 潮漲水斷河道沉第6章 穿街過巷牽手歸第4章 青城二俠再相逢第84章 真相大白太和門(三)第30章 題字弄筆比畫功(五)第22章 洪府來人有要事第58章 下定決心往大明第21章 草園切磋生意外第20章 正堯打擂欲拒婚第80章 食指一根破伎倆第40章 大堂密商疑重重第1章 清晨馮保入府來第28章 夜裡迷煙昏沉沉第32章 樑玉出馬借草繩第27章 茶餘飯後說故事第19章 正大光明堯舜禹第68章 口傳聖諭入皇宮第65章 船伕手持桃花扇第38章 蒙古包前遇阻攔第3章 安南來信引紛爭第33章 隔紗診脈施妙手第7章 徐府家宴詩酒會(四)第77章 殿前激言惹君怒第32章 請君入甕施故伎第45章 拔刀相向來威脅第15章 太學樓才藝大賽(二)第19章 原有澡堂起爭執第82章 真相大白太和門(一)第58章 豐臣真麗道內情第15章 太學樓才藝大賽(二)第5章 徐府家宴詩酒會(二)第24章 天字號房又死人第102章 疾風追雲來取勝第48章 衆人齊至道心扉第20章 夜來慘叫驚人魂第21章 暴雨不休廂房內第33章 南去華縣走一遭第15章 皇宮午門兩太監第24章 戮戰兵臨太和門第31章 援兵一到把賊擒第23章 玉佛被盜問原委第19章 原有澡堂起爭執第40章 俺答爾沁齊顯威第27章 樑玉一語驚夢醒第109章 一本經書引風波第39章 急中生智鬥詩才(六)第56章 靖王府邸靜心亭第44章 欲贈金刀做郡馬第13章 藍月白代妹比武第44章 涼風月夜城門外第21章 施針解穴廂房中第50章 阿拉爾現身捉賊第58章 門前又遇攔路虎第31章 題字弄筆比畫功(六)第16章 奉天門武舉考試(下)第41章 邪惡魔珠亂人心第21章 大風起兮無船往第52章 月圓之夜東河畔第20章 韓府周冰消息來第52章 京城北街玉器行第37章 急中生智鬥詩才(四)第37章 假死神醫救正堯第31章 李正堯智擒親王第5章 初次交鋒未有輸第62章 再三思量終有果第49章 只爲離去費思量第21章 暴雨不休廂房內第35章 歸來寺院又起火第89章 狂暴一掌自作難第42章 侃侃而談說利害第57章 七年相隨無相棄第17章 兩口欲辨已忘言第70章 豐臣真武問秘寶第18章 五花八門耍大招第14章 太學樓才藝大賽(一)第9章 御景亭強擁一吻第41章 飲酒吃肉論時局第12章 御書房裡會嘉靖第40章 地牢探望布魯爾第50章 青樓門口管是非第37章 急中生智鬥詩才(四)第44章 河邊生事引羣毆第59章 又一寧安在宮外第35章 陸家小姐遭人戲第49章 平定風波把街逛第7章 無名山谷無名村第81章 待得月圓入深山第8章 雨夜驚魂石橋畔第51章 兄弟相聚忠義廳第20章 神醫妙手救人醒第31章 溫香玉苑辦詩會第62章 太學樓科舉會試(二)
第65章 作詩寫賦論東西(上)第104章 夜半寺院生大火第25章 御景亭裡起爭執第42章 首飾店裡生是非第25章 衣衫襤褸乞丐男第33章 小樓昨夜又東風第22章 蒙古包中俺答汗第85章 真相大白太和門(四)第1章 潮漲水斷河道沉第6章 穿街過巷牽手歸第4章 青城二俠再相逢第84章 真相大白太和門(三)第30章 題字弄筆比畫功(五)第22章 洪府來人有要事第58章 下定決心往大明第21章 草園切磋生意外第20章 正堯打擂欲拒婚第80章 食指一根破伎倆第40章 大堂密商疑重重第1章 清晨馮保入府來第28章 夜裡迷煙昏沉沉第32章 樑玉出馬借草繩第27章 茶餘飯後說故事第19章 正大光明堯舜禹第68章 口傳聖諭入皇宮第65章 船伕手持桃花扇第38章 蒙古包前遇阻攔第3章 安南來信引紛爭第33章 隔紗診脈施妙手第7章 徐府家宴詩酒會(四)第77章 殿前激言惹君怒第32章 請君入甕施故伎第45章 拔刀相向來威脅第15章 太學樓才藝大賽(二)第19章 原有澡堂起爭執第82章 真相大白太和門(一)第58章 豐臣真麗道內情第15章 太學樓才藝大賽(二)第5章 徐府家宴詩酒會(二)第24章 天字號房又死人第102章 疾風追雲來取勝第48章 衆人齊至道心扉第20章 夜來慘叫驚人魂第21章 暴雨不休廂房內第33章 南去華縣走一遭第15章 皇宮午門兩太監第24章 戮戰兵臨太和門第31章 援兵一到把賊擒第23章 玉佛被盜問原委第19章 原有澡堂起爭執第40章 俺答爾沁齊顯威第27章 樑玉一語驚夢醒第109章 一本經書引風波第39章 急中生智鬥詩才(六)第56章 靖王府邸靜心亭第44章 欲贈金刀做郡馬第13章 藍月白代妹比武第44章 涼風月夜城門外第21章 施針解穴廂房中第50章 阿拉爾現身捉賊第58章 門前又遇攔路虎第31章 題字弄筆比畫功(六)第16章 奉天門武舉考試(下)第41章 邪惡魔珠亂人心第21章 大風起兮無船往第52章 月圓之夜東河畔第20章 韓府周冰消息來第52章 京城北街玉器行第37章 急中生智鬥詩才(四)第37章 假死神醫救正堯第31章 李正堯智擒親王第5章 初次交鋒未有輸第62章 再三思量終有果第49章 只爲離去費思量第21章 暴雨不休廂房內第35章 歸來寺院又起火第89章 狂暴一掌自作難第42章 侃侃而談說利害第57章 七年相隨無相棄第17章 兩口欲辨已忘言第70章 豐臣真武問秘寶第18章 五花八門耍大招第14章 太學樓才藝大賽(一)第9章 御景亭強擁一吻第41章 飲酒吃肉論時局第12章 御書房裡會嘉靖第40章 地牢探望布魯爾第50章 青樓門口管是非第37章 急中生智鬥詩才(四)第44章 河邊生事引羣毆第59章 又一寧安在宮外第35章 陸家小姐遭人戲第49章 平定風波把街逛第7章 無名山谷無名村第81章 待得月圓入深山第8章 雨夜驚魂石橋畔第51章 兄弟相聚忠義廳第20章 神醫妙手救人醒第31章 溫香玉苑辦詩會第62章 太學樓科舉會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