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受挫,而那個指揮官在後撤的路上,被一發的子彈打成兩截,如此同時,他們也接收到了來自那位少將的電報,內容就是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向他那裡集合。真是屋漏偏逢雨啊,原本就十分疲憊的日軍們,受到剛剛的攻擊,身心受挫,一時間士氣低落,而現在讓他們立馬向那座山頭突擊,無疑於找死。
但是上頭有令,不得不從,休息幾分鐘後,日軍再度展開攻勢,因爲那位指揮官陣亡,所以指揮由副官替代,比起之前那位的瘋狂,這個就冷靜多了。
“戰車呢?讓他們衝。”比起那位無腦,這位指揮官就穩重多了,首先就是讓坦克衝,他料定地方沒有反坦克武器。
但事實上真的沒有嗎?單就是14.5四聯高射機槍就夠他們吃一壺了。
“鬼子的鐵王八來了。”放哨的第四軍戰士從上面跳進戰壕裡,一臉緊張的說道,看樣子吃過鬼子的坦克的虧。
“我們有反坦克武器,不用緊張。”團長看出了此人和緊張,便出言安慰道。
反坦克武器,陸強支援了82無坐力炮,對付日軍的豆丁坦克,綽綽有餘,連高射機槍都打的穿。
兩條纖細的履帶,壓在浮土上,碾出兩條深深的印跡,發動機隆隆的轉動着,帶動着坦克前進,負重輪隨着高地不平的地面一上一下的,九七式50mm短管火炮時不時的砰一炮,九四式豆丁的機槍也在吐着火舌,子彈嗤嗤嗤的打在地面上沙袋上。
日軍現在也沒有之前那樣衝勁了,都跟在坦克後面前進。
九四式豆丁的速度比起別的坦克快,最快有40km/h,雖說是超輕型的,但速度還沒T-34快。
“把那啥啥的炮擡上來。”團長招着手說道,他叫不出來無坐力炮的名字,只能用那啥啥的稱呼代替。
一根內徑82mm的管子架在三角架上,炮管齊掩體,一頭對着日軍,另一頭裝彈,一發炮彈被塞了進出。
操作人員通過簡單的瞄準鏡,瞄準一輛坦克,然後扣動扳機,“嗵”無坐力炮尾部噴出一串火焰,瞬間將一個靠近的戰士眉毛頭髮烤焦了。炮彈在反推力下,飛向瞄準的坦克。
不到兩百米的距離瞬間就被炮彈跑完了,然後鑽進一輛坦克裡,將這輛坦克點成火炬。
幹掉一輛坦克,團長樂得一條,以往一直困擾他們的坦克,沒想到這麼容易就解決了,“好,快,繼續打。”團長催促道,讓無坐力炮繼續開火,把面前的十幾輛坦克全部幹掉。
遭受突然打擊,日軍的副指揮一驚,也顧不了步坦協同了,趕忙命令,所有坦克加大馬力,全速衝擊,最快的速度衝破對方的防線。
一百多米,雖然是上坡,但坡比不陡,坦克收到命令,駕駛員立馬將油門踩到底,發動機急速運轉,開始吐着黑煙,向着前面的陣地衝過去。
“快快快,那個啥啥炮的,快開,小鬼子的鐵王八正在加速衝過來。”團長看見日軍的坦克衝過來,急忙叫喚到。
只有五門無坐力炮,卻對着十六輛坦克,明顯很吃力。
“嗵。”又一發炮彈被打出去了,但是卻偏了,炮彈擦着坦克,飛向後面的日軍,倒是炸死了好幾個。
隨着坦克越來越近,幾名發射手越來越焦急,幾次都射外,只打掉了十輛坦克,還剩六輛還是衝上了陣地。
坦克一衝上陣地,後面的鬼子就興奮了,嗷嗷叫的往陣地上衝,而陣地裡的戰士則苦着臉了。
“快,炸坦克。”團長怒吼道。
“不用了,把那幾挺高射機槍推出來,鬼子的鐵皮擋不住的子彈。”許伽開口道,他被分到這個團裡來,就是教他們一些武器的使用方法。
“是嗎?”團長一喜,這樣就不用人去拼命了。
幾門高射機槍再次被推了出來,這時候日軍的坦克前半邊已經探出壕溝了。
“砰砰砰!!!”四根槍管齊齊噴出火射,碩大的子彈打向日軍的坦克,薄薄的鐵皮根本擋不住來自高射機槍的子彈,一番掃射,轟隆幾聲,在陣地上又多了五個火炬。
坦克雖然打掉了,但日軍卻已經衝上來了,端着已經插上刺刀的三八大蓋,準備跟他們拼一場肉搏戰。
“殺!!!”
日軍衝上來了,他們也拎起工兵鏟,或者在五六半上插上三棱/軍/刺,嗷嗷叫的從陣地裡衝了出去。
一場近身肉/搏戰就此展開,衝在最前的都是拿着工兵鏟的,雙方一接觸,拿着工兵鏟的士兵躲過了鬼子刺來的刺刀,同時手中的工兵鏟以力劈華山之勢,對着小鬼子腦袋上砸去,“鐺!”薄薄的鋼盔頓時變形了,一簇鮮紅的血從其腦袋上流了下來,解決的第一個,繼續殺向鬼子。
近身戰是無比慘烈的,不是你死就是我忘。一鏟子下去,顱開腦綻,三菱/軍/刺也是放血神器,插進去,抽出來,鮮血任意從傷口處揮灑,噴出幾米遠,頗有不放幹不罷休的氣勢。
混亂的肉/搏大軍裡時不時的夾雜着槍聲,兩邊都有。都說日軍拼刺刀的時候會將彈倉裡的子彈退掉,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
由於步槍的原因,日軍要求在密集情況下拼刺刀時不準開槍,以防傷及己方,但並沒有要求必須退子彈。退子彈之說由來已久,甚至一些影視劇裡也加進了這樣的鏡頭,完全是以訛傳訛,據與日軍拼過刺刀的老戰士回憶沒有發現日軍士兵退子彈,二戰時的日軍士兵也稱沒有這樣的戰術要求。拼刺刀很多情況下是由於彈藥用盡,不得已才白刃相向,美軍在太平洋的島嶼爭奪戰中,經常會有困獸猶鬥的日軍士兵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發起自殺式的衝鋒,最終被一槍斃命,這是槍中無子彈的主要原因。
而且根據對日本陸軍1898,1932,1940年頒佈《步兵操典》的查閱,在其中根本就沒有發現什麼要退子彈的規定,以記述最詳細的日本1932年版《步兵操典》爲例,講述單兵“突擊”時也只提到:在突擊發起時,如果聽到準備射擊的命令,要打開保險,然後根據射擊命令射擊。也就是說在突擊發起前,應該關閉步槍保險而不是要求退出子彈。
如果你是用三八式步槍“拼刺刀”而且又擔心步槍保險在被誤碰後擊發,那也大可不必用退子彈這招來解決,只要在白刃戰之前隨便將槍膛內的子彈射出即可。此時由於膛內還有彈殼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會“走火”。
所以有關“日本人拼刺刀時退子彈”的傳言,純粹是一些作家和編劇的杜撰。那爲什麼在許多回憶錄中又提到過退子彈的故事呢?這和三八式步槍獨特的結構有關。
日本三八式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非自動彈倉式步槍。後座力是步槍中最小的,殺傷力也一樣。如果日本在二戰中還有什麼能拿的出來的武器的話,那麼一樣是他們先進的魚雷,另外一樣就是他們手中的三八式步槍了。該步槍的安全裝置是位於槍機尾部的一個圓形凸起。將槍機打開,從上面壓入5發彈夾必鎖後,保險爲凸起的豎直位置,即待發狀態。想要關閉保險只需將凸起部分按下並右旋45°,即可鎖定槍機與撞針進入保險狀態。這個操作並不複雜,但有關退子彈的誤會就是出在這一環節上。由於“三八大蓋”在關閉保險時需要用右手掌心下部按住保險蓋,然後向右旋轉45°。這個動作在較遠距離上看與退子彈的動作確實很相似很容易混淆。所以就有了日本人拼刺刀前要退子彈的傳聞。
“啪勾!”一個鬼子開了一槍,一位第四軍的戰士後背濺出一朵血花,然後無力的鬆開了掐在日軍脖子上的手。然後這個鬼子,被一名從背後衝上來的戰士一鏟子拍成腦震盪,昏死了過去。
拍死了這個鬼子,這位戰士面露喜色,但很快臉上的笑容僵住了,這個戰士被前後夾擊的兩個日**捅死。戰場就是這麼殘酷,上一秒你還再爲殺死一個敵人而沾沾自喜,但下一秒,你就去地府報道去了,呃,鬼子則是去見他們的天照大嬸。
從一個日軍已經被工兵鏟切了半邊的脖子上拔出工兵鏟,他有些懷念他以前用的大刀,砍起鬼子來十分爽,一刀一隻,現在用起工兵鏟,感覺不怎麼順手。
看了眼已經沾滿血的木把柄,手黏糊糊的,但也有些滑膩,砍人的話,卡進骨頭裡,不好拔出來,手太滑了。就在他愣神的期間,一把刺刀已經送進了他的後心窩,一咕嚕鮮紅的血從他的嘴角冒出來,大腦當機了幾秒後,無力的倒下去了。
日軍的人數比較多,拼起刺刀來也狠,而第四軍這邊也不賴,這兩天吃得好睡得好,渾身都是勁,加上工兵鏟這等神器,三棱/軍/刺這等煞氣,加上胸口裡的一股子氣,跟小鬼子拼的不相上下。
但是日軍終究是人數多,三八大蓋加上刺刀有1米四左右,比起工兵鏟和三棱/軍/刺,佔據了長度的優勢,所以也不賴,因此,這邊的人漸漸了落入了下凡,原本一對一變成了一對二,一對三,士氣也在緩緩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