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羣魔亂舞

柳鏡曉似乎又回到那個含蘊着無盡激情和夢想的時代,別人或許看柳鏡曉現在的位置,恭稱一聲:“柳師長”,可燕傲霜卻不一樣同,對於她來說,無論什麼時候,柳鏡曉永遠只是他的一個好學生而已。

所以燕傲霜就糾住柳鏡曉那貪睡的耳朵,硬是讓他出去晨練,在那寒風之中,柳鏡曉卻依稀找到自己當年的影子。

李後主有句詩不是說:“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可是在柳鏡曉眼中,整個朱雀都是未改絲毫顏色,似乎和他離開的時候沒有任何區別。

清苦卻充實,是柳鏡曉在朱雀這麼多年的生活感受,現在官做大了,位置高了,柳鏡曉也失去了那麼一點點衝勁,嬌妻美妾,高官厚碌,萬餘雄兵,還有用不光的私房錢,這常人難以望及的一切,柳鏡曉在二十四歲就辦到了……

正所謂權力讓人腐化,一個軍隊的灰飛煙滅卻只需要一天時間,只有在這種環境下,柳鏡曉纔會靜下心來想這兩年來的得失,他似乎又回到了當年,看到那個純真而又癡情的少年。

只是再也回不到從前了,正象郭俊卿說的:“你現在管着一萬多嘴吃飯……”再也回不去,柳鏡曉只能站在白楊樹邊站着後幾屆的學弟學妹身影,找回那一點點寄託。

學弟學妹們對柳鏡曉都十分客氣,帶着期盼的眼光,熱情地稱呼一聲:“柳學長!”

這當然是有緣故的,現在朱雀畢業出來的確實很難就業,朱雀一直被保定軍校的學生壓得死死,沒人什麼能出任高一級的帶兵官,一般情況下要嗎是在營連長一級的職務上提不到提拔,終老一生,要嗎就是出任參謀、副官長之類的閒職,最後投置閒散。

朝中無人莫造反,造反都需要有權有勢,何況是從軍,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六七年來,從朱雀出去的幹部裡,最得意的一個也只是廣東做了副營長。

可是上上屆的柳鏡曉柳學長,帶着一班同學到東北去打拼,漠北縱橫無敵,敗柔然寇於林西,以後背奉歸鄂,又在廊坊反對段總理,讓一衆學弟的眼裡看到了莫大的希望。

果不其然,柳學長就是柳學長,一個團到了湖北就擴編成一個師,以後在羊樓司和湘軍大戰八天,絲毫不落下風,又在宜昌破十幾萬四川賊軍,可以說是本年度最出風頭的年輕軍官,不過兩年多時間,已經從最底層一路晉升到師長的位置,而且還是一箇中央師啊!全國也就是那麼二十多個中央師!

人家的上校軍銜也是耀眼得不得了啊!雖然說以上校軍銜出任中央師的師長,實在是海內奇聞(中央各師的師長均爲中將,甚至有上將級的師長),不過柳學長現下恩寵正重,估計晉升中將的時間也不會遠了,所以學弟學妹就指望着柳鏡曉了。

再親也親不過自己人,都是同一個學校出來,說起來親切了許多,到十七師去,自然是前程遠大,可比起去什麼雜牌部隊強上一萬倍!沒看到和柳鏡曉一起去東北的學長們,最高的已經是師參謀長了,低一點也有一堆團長、營長,連長、排長一級的更是雙手雙腳都數不過來了。

就是上屆的司馬鴻學長他們,剛到十七師沒幾個月,雖然沒趕上羊樓司的大戰,可是在川鄂立下戰功的幾個,現下已經是副連長了,當排長和軍士的更是不計其數,去十七師!這是朱雀校內一致的想法。

柳鏡曉也是十分歡迎,現在手底下五個團長,騎兵營擴建的第二團是自己的嫡系部隊,怎麼看都順眼,其餘三個團長,韓信海資格不夠,李何一能力不夠,蕭如浪也是依靠自己的,蒙定國是自己提拔起來的,對這三個團,柳鏡曉還是有些不放心,雖然說安插了一些朱雀出身的幹部,可使用起來終究不如第二團放心。

把這三個團建設成自己的基本嫡系部隊,這可是柳鏡曉的夢想,還是自己朱雀出來的校友可靠,因此柳鏡曉許諾了:“凡來十七師的,一律優先安排!”

此外,老幹部也需要鍍金,雖然說現下隨營學校也在輪訓幹部,而且用的還是“朱雀陸軍軍官學校湖北分校”的牌頭,可那畢竟是速成班,所以柳鏡曉還準備挑出一些優秀的幹部推薦到朱雀就學,對於這個提議,燕傲霜很痛快就答應了。

對於兩個學生的成長,燕傲霜是樂在心裡,柳鏡曉無論提什麼條件,她都肯答應。昨天晚上,柳鏡曉正式向她提了郭俊卿的親事,燕傲霜徵詢了一下郭俊卿的意見,也答應下來。

不過,他和郭俊卿朝夕相伴,雖然說暗生情愫,卻始終保持着一種有公誼而無私情的關係,郭俊卿甚至一直還保持着處子之身,這確屬奇蹟。

對於這一點,燕傲霜也是心知肚明,這兩個好學生是因爲敬重自己的原因,而她自己也不知道這種特殊的感情,到底能維持多久……

只是就連這種歡樂的時間,持續不了多久,柳鏡曉回校的第三天,丁權洤又來找了柳鏡曉,依舊是十分客氣。

柳鏡曉對這位前任府秘書長也很有好感,詢問之後才知道丁權洤仍是爲了對卡佩絕交宣戰的事情來找柳鏡曉。

與段鐵民的主戰主張不同,各省督軍的態度大多是反對參戰,現在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各位督軍彷彿都成了馮總統的同路人,口口聲聲:“萬萬不可對卡佩宣戰!”

偏偏在鄂奉戰爭期間,以山東督軍王自齊爲首,已經恢復了督團軍的組織。

所謂的督軍團,說白了就是一個督軍工會,以集體罷工爲能事,他們十餘個督軍在反對宣戰的電文上說:“非安內無以攘外……若一意孤行,唯有放棄治安之職責……”

說白了就是威脅段鐵民,平時一個督軍請假辭職,段內閣都很難彈壓下來,何況這麼多的督軍都列名於通電之上,此外尚有巡閱使、護軍使、鎮守使多人,段鐵民就是想龍威大怒都不成了。

柳鏡曉本來就是一個不堅定的宣戰派,一聽說這麼多人反對,他便說:“那看起來這麼人反對,這宣戰是萬萬不成了……”

他是受丁權洤的鼓動,所以才倒向宣戰派這邊,意志也不算堅定,丁權洤就怕他說這個,連忙拉住他說道:“莫怕……莫怕!這麼多督軍並不是真心反對宣戰的,這上面還有你的名字……”

柳鏡曉一看通電,沒錯!自己確實列名其中,立時明白丁權洤所說無誤。

共和以來,有一大惡習,就是通電之中拉丁壯膽,聲勢越壯也就表明在電文冒籤的人越多,他不由說道:“王自齊真不是東西,敢與總理作對……”

這倒是大大冤枉了王自齊,實際這不是王自齊,現在督軍團的首領不是王自齊,而是中央陸軍新編第二師的張克。

這位鄂奉戰爭沒和奉軍開過一槍,倒和王自齊的部隊打得火熱的張克張老兄,時下正是督軍團中最得人氣之人。

他的部隊也是怪物一堆,他的職務是“四省剿匪會辦兼魯南鎮守使”,可是人家譏笑他不是剿匪會辦,而是撫匪會辦,他把四省的土匪都收編到自己的賬下,收做了自己的實力。

不過這種兵匪不分的部隊,雖然軍紀奇劣,但是說完全沒有戰鬥力,倒不是事實,這些悍匪出身的軍人個個如虎如狼,一上陣就猛衝猛打。

何況他的部隊編爲兩旅六團之多,又附有炮兵團、騎兵團、工兵團、補充團、野戰補充團、師屬獨立團、師屬第二獨立團、輜重團、守護營等諸多名目,總數多達兩萬五千人,而有他嗓門素來很高。

所謂會叫的狗有骨頭可啃,何況他叫的厲害,攻擊國會最厲害的是他,攻擊馮總統最厲害的也是他,把段總理罵得一文不值的也有他。

當初馮黎能被順利選爲大總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張克此君拼命攻擊於馮,甚至有“選馮莫如選莫敵”之語!好!這真是天外飛來之筆,國會正苦於此君干涉國會不遺餘力,他越是反對的,國會偏要選要他,就在張克的大力協助之下,馮大總統就出籠了。

當初督軍團之復起,也有馮黎在後授意的結果,可是馮也不控制住這個羣魔亂舞的團體了,張會辦的嗓門最大,自然也無形中控制了督軍團。

時下張會辦正駐于徐州,一時間華冠雲集,張克儼然是北方軍人的唯一領袖,而馮段兩人反而退居名義上的領袖,倒讓號稱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覺得黯然無光。

現在大夥兒稱呼張克不是叫“張會辦”、“張上將軍”,而是改稱“我帥”以示尊敬,而江蘇是馮大總統的地盤,繼任督軍田直明因爲這事而臉上黯然無光,在聽了老部下的訴苦之後,馮黎費盡心機纔想到一個理由逐客:“徐州是江蘇的轄區,魯南鎮守使請回到你自己的轄區去!”

可是張克的答覆簡直是氣暈馮黎和田直明,他說:“江蘇亦算華東四省之一,本人即兼任華東四省剿匪會辦,江蘇亦屬本人之勢力範圍……”

最後田直明也採用罷工的辦法,連打向電報向段內總要求辭職,當然不是真辭,而是借內閣來壓倒這個夜郎自大的張大帥。

可最後張克張會辦還是賴在南京不走,他可威風着!這次他拼命聯合很多人對宣戰案加以抨擊,不過這其中大有奧秘,這其中列名的,有事後知情者,有主張宣戰者,還有是隨聲附和的。

當發出通電的瞬間,江西、湖北、江蘇三省代表都說了一句“要請求長官”的話,不用張會辦張大帥開口,安徽督軍胡杰如已經開始跳腳了:“你們不敢代表,讓我來代表他們吧!”當即提筆爲了代簽。

因此這通電雖然聲勢如此之大,氣焰如此之高,可是經過丁權洤一分析,柳鏡曉倒覺得宣戰案未必沒有通過的機會,當即又堅定了宣戰的立場。

丁權洤對於這些督軍的心理剖析得十分透徹,怕的是段內閣借宣戰之機來個摘帽子,出錢出兵不說,讓自己領兵到西洋萬里之外出徵,家裡的老雞窩卻已經被人端了,所以都變作了總統的同路人,而執北方軍人的段總理反而變成一隻孤雁。

丁權洤和柳鏡曉當即發了一通通電,力主宣戰,自然冒籤的老把戲也不能免俗,同時說明,宣戰之後,所有開支由中央政府負責,所有出征部隊由中央直轄部隊裡抽調,暗裡又向督軍團疏通,表示決不用各省一彈一粟。

聽說不用自己出兵出錢,督軍團立即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一個個成了公誠體國的忠義之士,都拍着胸膛叫道:“願驅長車,橫掃域外三萬裡!”

只是苦了柳鏡曉,因爲他列名的電報太多,時而主張宣戰,時而反對中立,以致有人大罵他昨是今非,罵他的信件源源不斷,不過柳鏡曉現下臉皮厚着,那是用三十二磅的大炮都轟不破,何況幾張薄紙。

不過督軍團一下子聲威大壯,以段總理之尊,還要向督軍團疏通,何況常人乎!尤其是張克的氣焰更是高到了極點,沒過幾天督軍團再度在徐州集會,正式推舉張克爲盟主:“凡遇要事可由張上將軍代列名,再行通告各省……凡有誤國誤民之人,本團體當聯合聲討……本團體不得已用兵時公推盟主爲總指揮……各方如破壞統一或對政府無理要求者,本團體即以公敵視之……”

督軍團,這個共和史上稱之爲“羣魔亂舞”的團體,又一次開始影響了歷史的走向。而張克的氣焰越來越高,開始得意忘形了,莫說段總理不在他眼下,馮總統不在他眼下,西南自然也不在他眼下。他個人的意見一定是團體的意見,莫說事前不徵求其它督軍的意見,就是事後有一個督軍的贊成電文遲來一步,他就大聲罵那個督軍不夠仗義,侵犯他盟主的尊嚴。

某一天,他借幾個督軍的名義發表了一項要求定孔教爲國教的主張(其時以四書五經誤人子弟者甚多,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廢除讀經,可是張克卻偏偏 反其道而行之),各省督軍急急發電稱“張帥所言,實獲我心……唯我帥之馬首是瞻”,可頌揚之聲中,他發現少了臺灣第二艦隊蕭迪喜的一件,不由拍案而起:“蕭迪吉什麼東西?”

早有人告之蕭迪吉,蕭司令趕緊來電謝罪,說只因秘書無能,耽誤了發電報的時間,實在實在實在抱歉至此。後來有段時間,選舉空缺副總統的呼聲極高,而候選人之中,張克最爲佩服徐菊人這位老前輩,就讓各省爲徐菊人捧場,結果蕭司令趕緊回電:“我看與其擁戴菊人,不如擁戴我帥的好!”不過發出電文之後,蕭迪吉冷笑一聲:“看你橫行到幾進?”

各省督軍似乎淪爲他的掌中之物,常有獻媚電文稱:“我們以後再也不用開什麼會,經過什麼表決簽名的手續了,敢煩張帥毅力主持,咱們無不一致服從……”

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各省督軍都是眼睛長到腦袋上的人物,哪會真心擁戴一個大老粗,只是藉機生事而已,督軍團所謂“羣魔亂舞”之語,再再恰當不過了。

不過這是後話,暫且不提,咱們再回來說參戰案的問題。柳鏡曉在參戰案中,可以說是鄂系的一個要角,車前馬後不遺餘力,段總理看着他辛苦,很想馬上超升他的軍銜,只是限於程序問題,沒個把月時間無法搞定,最後給柳鏡曉頒發了一枚三等大綬寶光嘉禾章,然後由馮總統頒給柳鏡曉。

柳鏡曉嘴裡大聲稱讚段總理的恩德,可一回家見了燕傲霜,立即把這枚大綬寶光嘉禾章拿給燕傲霖,說道:“這東西由老師處置吧……”

他還真看不起這三等大綬寶光嘉禾章,以他的戰功,敗湘軍於汀泗橋,破川賊於南津關,雖然說不能拿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可是拿個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總還成吧,沒想到居然拿了個帶有侮辱性的三等大綬寶光嘉禾章。

燕傲霜當即把這枚三等大綬寶光嘉禾章作爲優秀學生的獎品之一,學生們個個是歡呼雀躍,也很感謝柳學長。

不過柳鏡曉再怎麼不滿意,還得站在段總理的旗幟促進絕交宣戰案的通過,段鐵民是幾次把宣戰案交由了馮黎,而馮黎觀看又是原文退回,而總統不蓋印,這對卡佩絕交宣戰案就無法發生法律效力。

實際馮並不是反對絕交宣戰案,而是段的主張,由於府院之間的冷戰,他現在就是一種變態心理,但凡是段反對的,他一定支持,而段支持的,他一定反對,所謂意氣用事,不外如是。而中國人偏偏喜歡就是這種無理由之反對,外面申報上亦有某評論家之文章,他說:“ 老實說我是贊成宣戰,但是段內閣主持宣戰,則我必定反對到底……”

這一天,段帶多人入府見馮,其中就有段的新干將柳鏡曉,段一見面就說道:“請總統公開不贊成宣戰之理由……”

馮說得吞吞吐吐:“我是無所謂的,我的意思不是違反輿論。”

偏偏有屬於進步社的梁任公在場,這位自許爲輿論權威的梁任公當即站起來說:“輿論?我亦爲輿論之一分子,不見得輿論都是反對宣戰……”

馮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左顧左顧,想找出一個幫手來,最後找到了參謀總長段士真,便說道:“士真和我的主張相同!”

段士真的黃老之術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素來不肯說一句硬話,素來不肯得罪一個人,素來不肯負責,可是被馮的這句話逼到毫無退路的境界,也只能勉強說上兩句比較明朗的話:“卡佩陸軍最強……萬一他們殺到北京城來,這怎麼辦?”

結果這一天又是無果而終,柳鏡曉把所見所聞都一一講與燕傲霜聽,燕傲霜倒是見怪不怪了,她和郭俊卿笑過了之後,才說道:“段士真這老滑頭,千萬不要信他的話……”

這段時間柳鏡曉白天是段鐵民的干將,晚上回來又膩着燕傲霜,郭俊卿看不下去,勸他保重身體爲好,柳鏡曉卻對郭俊卿說:“等結婚後,我也這樣陪你就是……”這話直羞得美人嗔怒,輕輕地捶打着柳鏡曉,嬌顏如花,讓柳鏡曉不知身在何境。

第二天,段總理帶着柳鏡曉一幫人又到了總統府,手中拿着請國會通過對卡佩宣戰案的諮文,請總統蓋印,可是馮大總統仍是那個老調調:“這個問題太大了,請大家再從長計議吧……”

段板着臉不說話,徐又錚突然從椅子上跳起來,走到靠窗處,猛地一揮拳,只聽一聲巨響,把玻璃窗給敲碎了。

馮見此情形,不說一句話,臉上亦無表情,馬上蓋了印,當日宣戰案就送到了國會。

柳鏡曉也知道自己應當回宜昌,他請燕傲霜與他同行,燕傲霜卻依然是她那套淡然處之的處事態度:“去吧!我想你!”

柳鏡曉也知道燕傲霜就是這性子,平時看什麼事情都淡然,只是最最愛護他們這些學生,她是放不下這些學弟學妹,只能藉機靠在燕傲霜懷裡大哭起來。

燕傲霜仍是很平淡地說:“莫哭……莫哭……有你和俊卿兩個學生,我是歡喜到天上去了……”

第46章 豪賭第42章 大錯鑄成第8章 大海戰中(二)第35章 別情第9章 開戰第20章 林鈴草第7章 公館驚變海軍第一艦隊軍艦設定集第1章 情債第31章 濟南第14章 戰事將開第34章 兩女相見第36章 一龍雙鳳第6章 蒙陰戰開第17章 突生變故第24章 激戰正烈(下)第24章 結攀強援第三十章 1兩線第24章 結攀強援二十一章 前金遺蹟下第8章 大海戰上(一)第10章 瓊音(一)紫釵恨這個筆名的來由第31章 濟南第11章 鄂奉破裂第37章 春宵帳暖第34章 大戰序幕第12章 惡戰第10章 觀戰第一紫釵恨這個筆名的來由第13章 血肉廝殺第18章 世宗皇陵第42章 東南(一)第9章 八省援陝第20章 告急第1章 初遇蘇雪第8章 省軍報銷第10章 木蘭從軍第28章 通貨第29章 光怪陸離第6章 破碎(二)第5章 榮耀(一)第34章 長者之風第1章 雨中鐵軍第14章 初挫強敵第11章 借將(上)第39章 下第六章第19章 偷香第32章 破局第7章 就地休整第8章 能將丁寧第33章 誓死不降第1章 第一次碰撞第39章 北邊第26章 血嶺第8章 能將丁寧第7章 玉人情懷第9章 清純妙尼第42章 東南(二)第38章 川鄂戰爭(四)第18章 南征令(上)第12章 拍馬腳第36章 遍地烽火第7章 南方(五)第40章 大破匪軍第31章 沈家第2章 軍械之爭第1章 初遇蘇雪第38章 丁寧出戰中幾種火炮的射程第4章 戰畢第5章 榮耀(完)第43章 笑劇連篇第20章 破敵第8章 大海戰中(二)第33章 優勢第6章 定策第14章 戰事將開第42章 東南(二)紫釵恨這個筆名的來由第39章 笑話戰第14章 黃羊攻勢第40章 淪陷第39章 有美來訪第1章 第一次碰撞第33章 劉黑七第33章 橫刀奪愛第26章 開戰第20章 林鈴草第36章 兵變第39章 整肅第20章 陣前反水第5章 中將誘惑向大家拜年第8章 大海戰中(一)第12章 河北義師第22章 激戰正烈(上)第14章 和議告成第8章 大海戰上(一)
第46章 豪賭第42章 大錯鑄成第8章 大海戰中(二)第35章 別情第9章 開戰第20章 林鈴草第7章 公館驚變海軍第一艦隊軍艦設定集第1章 情債第31章 濟南第14章 戰事將開第34章 兩女相見第36章 一龍雙鳳第6章 蒙陰戰開第17章 突生變故第24章 激戰正烈(下)第24章 結攀強援第三十章 1兩線第24章 結攀強援二十一章 前金遺蹟下第8章 大海戰上(一)第10章 瓊音(一)紫釵恨這個筆名的來由第31章 濟南第11章 鄂奉破裂第37章 春宵帳暖第34章 大戰序幕第12章 惡戰第10章 觀戰第一紫釵恨這個筆名的來由第13章 血肉廝殺第18章 世宗皇陵第42章 東南(一)第9章 八省援陝第20章 告急第1章 初遇蘇雪第8章 省軍報銷第10章 木蘭從軍第28章 通貨第29章 光怪陸離第6章 破碎(二)第5章 榮耀(一)第34章 長者之風第1章 雨中鐵軍第14章 初挫強敵第11章 借將(上)第39章 下第六章第19章 偷香第32章 破局第7章 就地休整第8章 能將丁寧第33章 誓死不降第1章 第一次碰撞第39章 北邊第26章 血嶺第8章 能將丁寧第7章 玉人情懷第9章 清純妙尼第42章 東南(二)第38章 川鄂戰爭(四)第18章 南征令(上)第12章 拍馬腳第36章 遍地烽火第7章 南方(五)第40章 大破匪軍第31章 沈家第2章 軍械之爭第1章 初遇蘇雪第38章 丁寧出戰中幾種火炮的射程第4章 戰畢第5章 榮耀(完)第43章 笑劇連篇第20章 破敵第8章 大海戰中(二)第33章 優勢第6章 定策第14章 戰事將開第42章 東南(二)紫釵恨這個筆名的來由第39章 笑話戰第14章 黃羊攻勢第40章 淪陷第39章 有美來訪第1章 第一次碰撞第33章 劉黑七第33章 橫刀奪愛第26章 開戰第20章 林鈴草第36章 兵變第39章 整肅第20章 陣前反水第5章 中將誘惑向大家拜年第8章 大海戰中(一)第12章 河北義師第22章 激戰正烈(上)第14章 和議告成第8章 大海戰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