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十七師

段鐵民自然理解柳鏡曉的意思,他當即答道:“柳師長年輕有爲,豈有解甲歸田之理?如不重歸鄂系,共襄盛舉?”

當然了,也需要給點甜頭才行,他接下去說道:“鏡曉師長,我想把你的師改編爲中央師如何?”

共和以來以師爲戰略單位,而師之單位可分兩種,一種爲中央師,由陸軍部直轄,由中央負責補給,待遇較好,裝備和戰力亦較其它師更爲精良,另一種爲省軍,由各省自行負責補給,裝備戰力較中央師爲之遜色。

中央正規師的番號,現下已經排到二十八之數,中間倒還有幾個空缺番號。共和初年,沈帥急流勇退,第六鎮番號自行消失,徵新羅之役,第一師和第十一師未戰先逃,表現實在不堪,中央遂通令撤銷番號,所部改爲省軍,第十二師全軍盡沒於漠北,唯有隨營學校留守關內,亦無力重建,其它各師雖有撤銷之例,但基本上很快就有部隊遞補上去。

當然中央師的番號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中央嫡系部隊,象奉系的起家本錢第九師,兩廣的第四師,雖有中央師的番號,卻是地方勢力的掌上明珠。而歷史上,直接撤銷中央師番號的事情極爲少見,一般情況下都是先縮編成混成旅,對於柳鏡曉來說,改編成中央師之後,非但能得到大大的好處,還有了一道免死金牌。

因此柳鏡曉當即興奮地問道:“番號可是十二師?我們學校就是十二師的隨營學校!”

柳鏡曉出身的朱雀軍校,其老底子是十二師隨營學校,因此柳鏡曉和一應幹部都自許爲十二師的隔世傳人,如果能得到這個十二師的番號,對於部隊的士氣,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激勵。

可段鐵民可不想把這個十二師的番號這麼痛快地送出去,十二師是開創共和的護國六鎮之一,共和初年的主力精銳部隊,雖然於盡沒漠北無力重建,可是這個師的知名度非常高,可以說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一個番號,自共和二十年間損失於漠北後,這個番號一直沒有頒發出去。

因此他便說道:“我的想法原本是十二師,只是馮大總統不同意,所以只能暫時預定爲十七師了?”

他暗地黑了馮黎一把,何況這個十七師的歷史就遠不如十二師,柳鏡曉知道共和歷史上總共出現過三次十七師的番號,第一個十七師在木鐵俠南征前編成,前身是山東第二混成旅,在共和四十年代的二次南征隨第二艦隊的無數艦船盡沒,第二個十七師的番號在半年後頒發,由原陝西第一師改編而成,該師在共和六十年因譁變而被縮編爲中央第九混成旅。

第三個十七師的歷史就很難堪了,這個部隊前身是安徽陸軍第一師,因平叛有功而晉升爲中央師,可這個師卻是共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直接撤銷番號的中央師。

共和七十二年,該師駐合肥時,竟鬧出共和史上最大強姦案的鬧劇。時合肥有女子蠶業學校,某日夜,該師士兵十餘人潛入該校,竟*校長以下師生三四人,校長貞潔被污自是泣不成聲,又恐名節受損,一再告之賊人千萬莫要聲張。

所謂姑息所奸不外如是,數日後,竟有十七師官兵百餘人潛入女校,釀成空前摻劇,該校師生投水自盡者十餘人,一時間輿論譁然。

安徽督軍雖然一再否認,可旅京皖省學生代表卻指出,他們派有密查團,此事絕非虛構,請要求政府更替皖督並嚴厲懲處相關人士,以保障皖省數百萬民衆之安寧,在外皖省人士也一致向中央政府請願,要求嚴懲兇手。

其時北政府有易督心之決心而無易督之勇氣,皖省學生見無法解決,只能擡棺於府院之間遊行,最後哭泣於國會諸公之前,其時直鄂爭鬥,直系控制的國會大吵大鬧,政府方面的預算案也無法通過,總理只能接見學生代表說:“本人雖然有易督的想法,可安徽動盪不安,現下就連派個省長去分他的權都辦不到,這實在是對不起皖省父老……實在抱歉啊……”

學生代表便說:“可問總理,我等師生是否爲共和之公民,安徽是否爲共和之一省!中央棄皖省民衆於不顧,請諸君自問對得起天地良心?現下是責任內閣,請不要說抱歉之語!”

學生見不能解決,竟有在金水橋蹈水以求全節者,內閣在輿論攻擊下只能宣佈總辭職,繼任內閣也知道不解決這個問題也無法向國人交代,只能下令安徽立即易督,十七師裁撤番號,相關責任人士交由新任皖督重處。

這可以算是共和以前空前絕後的一次,皖督雖然上電拒絕去職,可就連原本作爲他掌控下的皖省議會都都公開反動他,歡迎新督軍到職,就連皖省省軍的許多軍官也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爲人要對得天地良心,還是請督軍大人去職吧!”

當時任中級軍官的段鐵民、段士真和馮黎三人也率部護送新督軍迅速到職,事後更是懲處了相關人員三百多人,自督軍以下七名將官去職,校官以下去職者四十五人,判處徒刑九十三人,處決更是高達一百二十六人。

十七師的番號裁撤之後,大家都嫌這個番號的名聲太臭,一直沒有頒發下去,就是有新編成中央師番號的部隊,寧可要一個新編師的番號,也不要這個十七師的番號。

段鐵民把這個十七師的番號給了柳鏡曉,也自然是帶着譏笑的意思,柳鏡曉好色如命,僧俗通吃,老少皆宜的美名已經傳到了京城之中,段鐵民自視甚高,他是陸軍小學出身,然後陸中、保定、陸大這樣一步一步地升上去,以後又曾任過湖廣督軍的職務,自然是看不起這個只是朱雀軍校出身的柳鏡曉。

可是柳鏡曉卻是個實用主義者,他覺得這個十七師的番號雖然臭了點,可畢竟是歷史問題,只要經營得法,哪還怕這個十七師能成爲日後響噹噹的招牌,只要拿到中央師的待遇,一切都好說話。

事實證明柳鏡曉的想法一點都不錯,十七師的番號頒發之後,官兵雖有非議之聲,可是聲音可以低略不計,反而對於自己能成爲一箇中央師而洋洋得意。

在定邊軍結束之後,柳鏡曉所部雖然有一系列番號,如張步雲的“東北保安暫編第二支隊”,背奉投鄂之後的“共和陸軍第四混成團”,以至王子春頒發的“共和湖北陸軍第一師”,官兵都嫌這些番號不夠響亮,因此寧可叫老招牌:定邊軍,而十七師的番號頒發之後,幹部們才漸漸自稱:我十七師,而白斯文的戰史名著《定邊軍戰史》也是寫到十七師入魯爲止(實則是他在山東的一系列所作所爲,知情者甚多,而他寫定邊軍戰史的時候,當年的老定邊軍已經大多數敵不過年輪的魅力,飛昇而去了)。

不過段鐵民既然扔出了狗骨頭,柳鏡曉也不能不大叫幾聲,這天上午據公開的說話是:相見恨晚,賓主皆歡!

不過狗骨頭還得到口才行,段鐵民是空許諾,他找來他的靈魂徐又錚,這次院秘書長兼陸軍次長當即操辦好一應公文。

新編成一箇中央師要由陸軍部提出並交內閣論論同意,部長程雲鵬請假在家休養,以免因爲天天看到徐次長的嘴臉而被氣出病來,所以徐次長代理部務,他是段的私人,自然一定依段的意思進行,接着總理把內閣成員找來開會。

當然了,民主表決的程序還是要走的,不過內閣裡的部長大都是段總理的親信,當然段總理爲了容納反對派,也讓出了三個部長:工商部長、農林部長和教育部長。

不過這三部的門前素來是門可羅雀,欠發部員工資是例假,每年都要鬧上幾次,在內閣中的也是可以突略不提,因此以民主之原則,最後少數被迫服從多數。

內閣通過之後,由將軍府再來一次審覈,當然這是花瓶,總理點頭了,內閣通過了,將軍府還敢說一個:“不”字?

接下去就要履行最後一道手續,這時候已經是中午了,徐又錚沒吃飯,就帶着柳鏡曉一進了總統府,大聲叫道:“總統在哪?總統哪在?”

一應府方人員都是敢怒不敢言,最後有人指點道:“總統正在後間午睡!”

徐又錚又帶着柳鏡曉闖進了馮黎的臥室,只見馮黎正躺在牀上睡覺,徐當即走上前去,用力搖着馮的手,馮不久就醒了過來,伸了個懶腰,打了哈欠,徐又錚嫌他動作太慢,大聲叫道:“蓋印!蓋印!”

馮大總統一下子就清楚過來了,一看是徐又錚這瘟神,反射性跳下牀來,也沒穿外衣,就從一個抽屜裡取出總統大印,準備蓋下去,但蓋印之前,又多問了句:“今天院方是什麼公文要拿來蓋印?”

徐又錚不給他好臉色看,當即冷冷地說道:“我事情忙着,如果件件公文都要對總統詳細說明,那我怎麼還忙得過來?”

一蓋完印,徐又錚拿起公文轉身就走,也不給總統施個禮,柳鏡曉倒是十分知趣,進來時朝馮黎一鞠躬,出去前又向馮總大總統一鞠躬,他臨走的時候想:難怪總統都和徐又錚鬥爭到底,現下府院之間能保持這種面和心不和的局面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如果他是馮黎,恐怕會立即回江蘇做他的督軍位置逍遙快活去了。

十七師的番號搞定之後,徐又錚和段鐵民又對柳鏡曉百般拉攏,柳鏡曉的嘴裡也是好話連篇,因爲這事情還沒算完,中央師的軍需供給歸陸軍部管,不得不和這位陸軍次長搞好關係。

不過唯一的遺憾就是柳鏡曉的上校軍銜還是原封不動,獲將軍封號並破格晉升中將的程序十分繁雜,雖然後半段是花瓶,可前半段卻是十分繁瑣,因爲柳鏡曉發了那一通反對參戰的電文,所以段鐵民把已經搞定的程序全部作廢,現在要重頭來過,沒有個把月的時間是沒戲的。

總算是把一切搞定,柳鏡曉也沒吃飯,直接和郭俊卿騎着快馬回朱雀軍校。

等近了朱雀軍校,柳鏡曉和郭俊卿都停下了馬,此時已是夕陽灑落,柳鏡曉看着整個軍校仍是簡陋的幾排平房,幾隊學兵正在晚霞下列隊操練,和自己離開的時候沒有任何分別,不由感慨萬千。

他從童年開始,就是在度過了十多年的時間,那無窮無盡的往事頓時間涌上心頭,郭俊卿也是一般感受,兩個人都是餓得厲害,可一想到在這裡度過的光陰,就什麼感覺都沒有了。

這兩年在外歷練,什麼風霜雪雨沒有嘗過,雖然到了現在這個位置,可回想這其中的艱辛,柳鏡曉仍是覺得天下雖大,唯此最能容身。

一想到這,柳鏡曉的眼光含着無盡柔情,一動不動,只是把這景色掃在自己的眼裡。

軍馬統計科的熊科長,見到這般情形,雖然也是餓得厲害,卻知道現在絕不能打擾了柳鏡曉的興致,他只是仔細端祥柳鏡曉的神態,突然發現柳鏡曉雖然神情如故,可是手卻止不住地抖動。

原來柳鏡曉的目光突然落到一個朱雀旁邊的飯莊上,熊曦仔細觀察,才發現那飯莊的招牌上書寫着三個大字:“白雀園!”

柳鏡曉猛地拍了拍郭俊卿的手,嘴裡說了句:“十三條人命啊!”

郭俊卿閉上了眼睛,許久才答道:“我弟弟也在那裡面!”

柳鏡曉也同樣閉上了眼睛,說了句:“對不起!”

接着,兩個人一齊下馬,步向了朱雀軍校,在校門口,燕傲霜正笑道等待着他們倆個,兩個人走到燕傲霜跟前,一起跪下,齊聲道:“老師!”

柳鏡曉心裡暗念道:朱雀!我又回來了!

第33章 優勢第14章 初挫強敵第21章 驚天變第14章 四大艦隊第10章 熊秘書第7章 反攻www.101du.ne第6章 定策第15章 心事第27章 脫困第20章 陣前反水第39章 川鄂戰爭(五)第11章 陣前會議第36章 兵變第30章 風煙第5章 秘情第六 卷府院之爭預告第3章 泉城鏡曉第36章 決戰前夕(三)第42章 東南(一)第3章 極密第18章 世宗皇陵第2章 大好局面第22章 四女同牀第7章 晨間惡戰(中)第12章 拍馬腳第13章 崩盤第33章 民主選舉第31章 濟南第34章 大戰序幕第三十章 1兩線第10章 前奏第5章 血雨第六章第12章 全軍出征第32章 全勝第8章 江漢寵兒第44章 出兵第四 卷結束感言第三十章 1兩線第29章 詭變第13章 柔佛第8章 江漢寵兒第16章 十七師不幸的事情第38章 戰局第11章 有功旅長第6章 破碎(三)第1章 情債第15章 大局第9章 宣戰(一)第12章 巧芷一個步兵營擊敗一個騎兵軍第18章 不速之客第20章 戰端將起第21章 驚天變第1章 漠北騎營第16章 彈雨第32章 淮海省第11章 慕容風華第23章 妒意第八章第6章 初會丁帥第36章 遍地烽火二十三章 幸福時光第十五章第6章 前金瑞軍第43章 四月八日第十五章第20章 前金遺蹟(中)第11章 總攻第23章 祭靈第15章 心事第4章 風雲多變科隆多戰記廢稿科隆多戰記廢稿第8章 大海戰中(一)第26章 開戰第41章 含韻(中)第33章 風雲變笑話戰裡的幾個典故第3章 奪權之會第10章 瓊音(一)第23章 妒意第13章 巨炮第17章 膠東登陸第8章 大海戰上(二)第19章 八日苦戰(三)第39章 整肅第10章 歸德第42章 林西決戰(六)第18章 海州夫婦萬歲機子修好了第二章第16章 天山要塞第29章 林西苦戰(五)第43章 川鄂戰爭(八)第13章 美男計第1章 情債第11章 陣前會議第20章 告急
第33章 優勢第14章 初挫強敵第21章 驚天變第14章 四大艦隊第10章 熊秘書第7章 反攻www.101du.ne第6章 定策第15章 心事第27章 脫困第20章 陣前反水第39章 川鄂戰爭(五)第11章 陣前會議第36章 兵變第30章 風煙第5章 秘情第六 卷府院之爭預告第3章 泉城鏡曉第36章 決戰前夕(三)第42章 東南(一)第3章 極密第18章 世宗皇陵第2章 大好局面第22章 四女同牀第7章 晨間惡戰(中)第12章 拍馬腳第13章 崩盤第33章 民主選舉第31章 濟南第34章 大戰序幕第三十章 1兩線第10章 前奏第5章 血雨第六章第12章 全軍出征第32章 全勝第8章 江漢寵兒第44章 出兵第四 卷結束感言第三十章 1兩線第29章 詭變第13章 柔佛第8章 江漢寵兒第16章 十七師不幸的事情第38章 戰局第11章 有功旅長第6章 破碎(三)第1章 情債第15章 大局第9章 宣戰(一)第12章 巧芷一個步兵營擊敗一個騎兵軍第18章 不速之客第20章 戰端將起第21章 驚天變第1章 漠北騎營第16章 彈雨第32章 淮海省第11章 慕容風華第23章 妒意第八章第6章 初會丁帥第36章 遍地烽火二十三章 幸福時光第十五章第6章 前金瑞軍第43章 四月八日第十五章第20章 前金遺蹟(中)第11章 總攻第23章 祭靈第15章 心事第4章 風雲多變科隆多戰記廢稿科隆多戰記廢稿第8章 大海戰中(一)第26章 開戰第41章 含韻(中)第33章 風雲變笑話戰裡的幾個典故第3章 奪權之會第10章 瓊音(一)第23章 妒意第13章 巨炮第17章 膠東登陸第8章 大海戰上(二)第19章 八日苦戰(三)第39章 整肅第10章 歸德第42章 林西決戰(六)第18章 海州夫婦萬歲機子修好了第二章第16章 天山要塞第29章 林西苦戰(五)第43章 川鄂戰爭(八)第13章 美男計第1章 情債第11章 陣前會議第20章 告急